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道德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马克思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定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独特的多层次性、广泛的社会性、更大的稳定性

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形象社会生产的发展;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

道德对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一种道德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对社会生产起促进作用;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对社会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

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的产生: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社会主义道德概念: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道德的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1.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概念: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有别于道德的其他类型,主要表现: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职业性;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具体性;在调节范围上具有有限性;在功能上具有适用性

职业道德产生的基本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时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职业活动的出现时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产生的;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的产生: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经济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历史前提

1

教师职业的发展:

奴隶社会 西周时期,各级学校日趋完善,从总体上分,有国学、乡学两大类;奴隶社会官学的教师产生了专门化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家和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

封建社会 汉代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类;我国封建社会官学教师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政府的官员。

近代学校 1794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促进人类自我完善:影响人的灵魂;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需要;是培养和各学生的需要、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创新观念、高扬公正精神

引导教师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自己,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2.3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责任、作风、技能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可将教师追求的远大目标和平凡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确立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理解;对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有正确的把握;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情之情和献身精神

教师职业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教师职业作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平等待人,团结互助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要教师的要求:钻研业务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具备管理能力;用于实践创新

2.4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示范性(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的永恒性、本质性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周期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的、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的

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是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学规律的过场、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育艺术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言谈反映了教师的品德修养,又

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现,是可以被学生直接观察到的“教师道德”;教师的喜怒哀乐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这种感染性也具有教育性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调节教师与

教师的关系;调节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教师通过学生影响社会;教师通过

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教师的个人品质影响家庭、亲友、邻里

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

3.1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与作用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要考虑三个因素:要依据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要依据一般的教育原则;要依据“以为人本”的原则。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和评判作用

3.2 教师人道主义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含义: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个体的独立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根植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就性质而言,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有利于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服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包含以下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把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的客观依据: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含义: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自己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3.3 教书育人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三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教书育人是指学生教育通过教师教书这种主要劳动方式和途径,达到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的目的

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是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

2

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的灵魂、润泽学生的生命,并把教育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把育人拓展到课外;把育人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全员育人局面 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都应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深入发掘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找准课程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4 全面发展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要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全面教育不仅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指各育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要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立体的教育 在高校教师中,存在着片面专业化倾向的表现:知识狭窄化、能力片面化、情趣单一化

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它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

教师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注意到的问题: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在知、情、意等方面获得最自由、最充分的发展,并非追求德、智、体、美等方面的面面俱到的发展;要注意用各学科的个性去反映素质教育的共性,不能要求在某学科的某节课后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变化,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教师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热爱感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来看,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

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以敬爱之心从业;以责任之心从业;以认真之心从业

教师执法执教的必要性:依法执教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的特点:关系上

的特殊性、人格上的平等性、情感上的相容性、教学上的相长性 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热爱学生:是爱人民、爱祖国和人道主义的道德准则在教育工作中的直接贯彻和具体要求,而且它还是教育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师爱的教育意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教师要求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相长的具体要求:教师应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向学生学习;换位思考

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妖,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

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尚知爱智、好学穷理、勤思明辨、进取创新、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等

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端正治学认识;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强化教育能力;处理好教学和教学的关系

教师在治学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博学多才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做到博学、教师要做到多才 关心集体: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珍惜集体荣誉;自觉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

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原因:教师劳动的独立性、个体性特点,会使教师有忽视统一调和各环节协作的倾向;教师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和学术观点的差异,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分歧;学生评价的差异,会引起教师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可效法的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

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要有崇

高的人生理想;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一丝不苟;科学施教,

做到兢兢业业;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甘于奉献

时代风貌方面的要求: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型教师;艰苦

奋斗,做一个事业型教师;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

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在神态

上,要做到愉快亲切;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在待人接物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3

承担的责任 各种基本概念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广义上讲,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有关教师道德现象的

5.1 教师职业业务

教师职业业务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义务就表现为在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执业活动中,对国家、社会、学生及家长、教师集体等承担一定的责任,履行一定的职责,其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教师职业业务的特点:履行教师职业业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履行教师职业义务,教师在动机上不企求相应的报酬;教师职业义务,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正确的职业义务作用的表现: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可以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培炎高尚的教师道德

教师职业义务感的培养:提高职业义务认知水平;提高教育事业意识水平;提高职业义务向职业良心的转化水平

5.2 教师职业良心

职业义务是职业劳动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职业良心区别于职业义务的明显特征,在于义务具有道德他律的性质,而良心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存在于主体内心的道德信念

教师职业良心的四个方面: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教师职业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的特点:层次高、教育性强 检验教师职业良心的最终标准当然只能是看良心所作的判断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教育

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的两方面内涵:整体意义上的职业良心是如何形成的;教师个人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职业良心的

影响教师职业良心的因素:一个社会较多、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教师的同侪群体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教育对象也会以舆论的形式参与教师良心的修养

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在教师做出某种执业行为之前,职业良心具有选择作用;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具有监督作用;在教师职业行为之后,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做出评价

教师职业良心的培育: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具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要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

5.3 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与的肯定和赞扬,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教师的职业荣誉观不仅受集体主义原则的支配,而且还受到教师的劳动特点和社会价值的影响

教师职业荣誉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只能是教师对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职业道德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道德关系的高度概括和自觉反映,这就是教师职业荣誉的实质所在 教师职业荣誉的饿表现形式:教师以培育人才为己任;以“桃李满

天下”而自豪;以“人梯”“红烛”而自赏

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推动作用 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道德义务;自我评价作用 帮助教师对自己行为后果做光荣和耻辱的评价,有助于舍弃错误,养成高尚人格;激励作用 有助于教师奋发向上,发挥教师最大的潜能

树立正确的高校教师职业荣誉观:处理好义务与容易的关系,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个人的自尊;处理好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关系,在集体中感受尊严和自豪;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和虚荣的界限

荣誉是义务的结果,义务是荣誉的基础。

关心个人荣誉必须与发展集体荣誉统一起来,决不能漠视集体荣誉,更不能以损害集体荣誉来换取个人荣誉 5.4 教师职业幸福

教师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教师职业幸福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巩固自己的道德理想;有利于教师形成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推动教师创造性地工作

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应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应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应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

5.5 教师职业公正

教师职业公正,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能做到坚持原则、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处理各种事物。其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是教师职业公正的核心和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教师职业公正的教育性;教师职业公正实施的实质性;教师职业公正主体的自觉性

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对己性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 教师应对得起自己,所以必须有一种对自己的公正。它包括对教师自尊、荣誉以及合理的经济利益等合法权益的要求和维护 教师的对象性公平: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除了自己的公正,对同侪的公正、对学生的公正之外,对家长的公正、对社会的公正也是教师公正的应有之义。教师对家长的公正、对社会的公正其实是教师对象性公正的延伸。 教育公正不仅包括教师公正,还包括教育制度公正。

教师除了要从修养上注意践行公正原则之外,同时也有义务为学校社会制度中确立制度化的教育公正,以及“对教师的公正”倾注自己的力量

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有利于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利于社会公开的实现

教师的公正修养:提高人生修养;提高教育素养;做到惩罚公正;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6.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含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自己的道德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而进行的自我教育和锻炼互动,是动态部分。一是经过自我教育或锻炼达到的道德境界,是静态考察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自觉性、实践性、持久性

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药解决的矛盾:道德必然性和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新道德和旧道德的矛盾;道德理性和情欲的矛盾。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主体选择能力,达到道德必然性的要求的过程,是一个在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用新道德客服和战胜旧道德的过程,是一个用道德理性去约束情欲的过程。 个人的选择能力是道德主体的现实能力,它往往低于社会的要求。道德修养,就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来提高和完善自己。在这对矛盾中,个人选择能力的提高时解决矛盾的关键。

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一个用新道德战胜、克服旧道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对道德的必然性的认识,对新旧道德价值的比较,自觉地作出选择,抛弃旧道德,践行新道德

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理性、情欲的矛盾之后,用来理性去战胜情欲,升华自己的感情,作为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

道德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后天的、历史的、可变的,认得本质在其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性善恶是历史的、具体的;人性善恶是可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从职业层面来说,为符合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教师需要进行道德修养;从个体层面来说,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可能性: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能力;社会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人性的后天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理论学习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

实践锻炼方法:通过实践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主动性;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动;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

慎独的方法:慎独是教师道德秀一昂的标准和方法;慎独是教师师德的崇高境界

6.2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实现对新一代教师的道德培养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在阶段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个人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

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主自觉地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为方案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的形式: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从而形成义务间的冲突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精神价值原则

6.3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为总体的根本属性

道德品质是道德关系的体现;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

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道德品质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教师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

教师道德认识是指教师对于教师道德关系、原则、规范等认识和掌握。包括三个基本方面:认识教师师德关系、认识教师师德原则和规范、认识教育教学的规律

对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是教师道德行为的前提

教师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师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形成的,以爱为基本特征的道德情感

教师道德情感是形成一定道德动机的基础,是教师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教师道德意志表现:表现为教师在道德实践中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在道德实践中战胜诱惑的能力;教师在道德生活中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教师道德信念:教师对自身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仰,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刻认识、强烈情感和顽强意志的统一。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教师道德行为则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道德品质的时间范畴。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在一定道德认识、情感、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行动,是衡量一个教师品质优劣、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没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就不能证明主体是否具有某种品质,道德行为是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教师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道德习惯的形成,标志着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道德习惯表现为面对具体的道德选择,教师可以率性而择,“自然”选择,而不是要考虑再三,权衡左右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开拓进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 开拓是指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不因循守旧,有进取特征和拓荒精神的道德品质。、

进取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追求进步、努力向上的道德

5

品质和道德行为

教师公道正派的道德品质包括两方面: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谋求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教师公道正派的道德品质的要求:办事公道;赏罚分明;一视同仁; 廉洁自律首先要求教师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保持学校这块人才培养基地的相对纯洁性,是学校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