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之比较

【摘 要】 通常,人们总是认为莎士比亚悲剧是建立在古希腊悲剧基础之上的,二者是同根同源。本文则通过对古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在主题、人物、冲突、结局、原因等方面的细致比较阐释了二者的差异,从而对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结论。

  【关键词】 悲剧;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

  

  在戏剧理论研究史上,常有这种现象:喜剧遭受冷遇,悲剧倍受青睐,其原因何在?戏剧本身的因素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悲剧所蕴含的悲剧意识所产生的情感效应的强度与广度是其他戏剧种类无法比拟的。本文通过对构成悲剧的诸因素进行深刻的比较,分析了古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的差异。

  

  一、悲剧主题的比较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是由赞美酒神的颂歌和祭祷发展而成的。“悲剧”一词,希腊文的原意是“山羊之歌”。祭神者披上羊毛,摹拟酒神荻俄倪索斯的伴侣——萨提尔(它是一种有着人形、羊耳朵和羊尾巴的半人半神)。这种祭仪中保留着许多远古时代的习俗痕迹,比如:长笛锣鼓伴奏,饮宴狂舞,杀生献祭。传说荻俄倪索斯四周有一群森林之神,古希腊人过节就是戴着羊角或羊脚,装扮成神上场,并组成合唱队载歌载舞,赞美荻俄倪索斯。合唱队的领队唱歌叙述酒神在人间的冒险故事,队员们同时也做出忧伤或欢乐等各种表情,这种表演逐渐被称为“悲剧”。其着意在“严肃”,不在“悲”。亚里斯多德在《诗学》第六章提出了戏剧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悲剧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戏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悲悯与恐惧。”这个著名的定义全面揭示了悲剧的性质和特征,是对古希腊悲剧创作的较好总结,也是指导后人进行悲剧创作的准则。

  悲剧艺术是悲剧现实的反映。悲剧作品所描写的往往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中最富有悲剧意义的事件。因此,悲剧的内涵是一个民族悲剧意识的基点。从形式上看,古希腊悲剧的主题与莎翁悲剧的主题是不同的,古希腊悲剧表现神或英雄人物与命运相抗争。莎翁悲剧表现人们为实现某种理想而付出牺牲,这种牺牲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政治悲剧;表现在个人生活中则是爱情悲剧。有时候两者也是结合在一起的。古希腊悲剧与莎氏悲剧的具体内涵都带有他们各自的历史独特性。古希腊悲剧所揭示的是古希腊由氏族社会向奴隶民主制社会转化时期的矛盾冲突,反映的是古希腊剧作

家对当时各种社会问题的看法与思索。莎氏悲剧所揭示的则是一个古老封闭的封建宗法社会向开放的商业社会过渡时,人们所表现出的崇尚个性而又保持整体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思想如何与残酷的现实发生冲突;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如何在权利与金钱的双重作用下异化;以及那些执著地为实现个人意愿而遭受磨难,直至毁灭的主人公们的伟大精神。简言之,古希腊悲剧主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与命运的斗争;莎士比亚悲剧则表现的是一个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时的社会“失衡”状态。

  

  二、悲剧人物的比较

  

  1、人物类型的区别:悲剧人物最能显示出古希腊悲剧与莎氏悲剧的差异

  在古希腊悲剧中,主人公大多是传说中的神或英雄,他们看上去十分强大,统治着人类,但在深层次上,他们却受制于命运。古希腊多数的悲剧是以男子与女子为共同主人公,有的则是以男子或女子为主人公。在古希腊悲剧中男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悲怆的主旋律。其对人们心灵的冲击不是一时的震撼,而是深沉、久远的哀伤。如: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杀死自己儿子的阿高厄和为了报复自己丈夫而杀死自己孩子的美狄亚。它们都是以熟悉的故事和人,来体现现实生活中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使人们易于接受。而在莎氏悲剧中,主人公都是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主要是帝王或国家首领,可以说是男人的世界,而女人在莎氏悲剧中则只是男主人公毁灭的殉葬品,比如:奥菲利亚,考第利亚等等。

  2、人物性格的区别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曾强调悲剧主人公不能是一个“完人”,而是一个介于“尽善”和“极恶”之间的人,即人们常讲的“人物缺陷论”。在古希腊悲剧人物的身上,不能完全套用这种“缺陷论”,因为大多数主人公无论从道德还是审美角度看都近乎完美。大多数主人公自身没有什么导致悲剧的“致命”弱点,只是命运一直在捉弄他们,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悲剧的人生。但这种“缺陷论”却正好符合莎翁“人无完人”的“人性论”。因此,在莎翁的悲剧主人公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人。哈姆雷特可以说是莎氏人文主义理想的化身。但他在面对义不容辞的复仇重任时却反复犹豫延宕,一味沉溺于对生存死亡的智力性思辨与看破红尘的厌世之情中。

  人物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是构成人物对比中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即所谓“类型化”与“典型化”的区别。古希腊悲剧的人物象所有的古典艺术一样,单纯明晰,大多数主人公的善恶基调都是极其鲜明的。作为正面主人公就会受到赞美和同情;对于

捉弄人的命运就会遭受人们的切齿痛恨。而莎翁悲剧的不朽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则来自于它所创造的那些复杂而丰满的人物,他们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如:哈姆雷特,一名皇室成员,先天带有封建的因素,但同时又具有人文主义者的先进理念。再者莎氏悲剧人物的特征还具有两重性,这使得人们往往难以用固定的道德尺度来衡量他们。

  

  三、悲剧冲突的比较

  

  自从黑格尔把冲突引入悲剧理论以来,人们对悲剧本质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在他之后的许多悲剧理论包括恩格斯的悲剧观念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的影响。但他的理论却在20世纪后遭到新一代学者们的攻击。他们认为黑格尔的理论更多地是从历史角度来解释悲剧,是他的历史演进三段论的图解。从文艺批评史看,冲突论的确导致了以庸俗社会学甚至阶级斗争来解释一切文艺现象的教条主义倾向。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承认冲突论是审视悲剧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在古希腊悲剧中,戏剧的冲突显得表面化和绝对化,剧作家们多半注重对冲突外在形态的描写,主要描写人物在与命运抗争时所受的种种打击和磨难。这些举动比《哈姆雷特》震撼人们的心灵,但这种震撼并不能长久地左右人们的心灵。古希腊悲剧是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一个宣传及其与其它思想斗争的一个反映,没有直接地表现新旧势力的冲突。相比之下,在莎氏悲剧的冲突中,总的道德倾向是分明的;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冲突表面的善恶分明,而是把他的笔深入到冲突双方的行为动机以及与冲突相联系的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去,这样就可以使观众把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结合在一起去辩证地分析人物事件。再者,莎氏悲剧冲突中,主人公的行为动机首先是出自个人的愿望或情欲,而不是其它。通过冲突和双方的毁灭,莎翁悲剧认证的是人的价值、尊严和诸如忠诚、友爱之类的人类永恒道义。

  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内心独白,显得很感人,但与莎氏悲剧比起来,则显得苍白无力,过于表面化。当我们看莎剧时,对我们心灵最有撞击力的是哈姆雷特对社会与人生的痛苦思索,李尔王对世情颠倒的愤怒诅咒。而正是这些气势磅礴、滔滔不绝的个人内心独白为观众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感同身受;也正是这些气势磅礴、滔滔不绝的个人内心独白构成了莎氏悲剧冲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四、结局、原因比较

  

  悲剧一定要有个悲惨的结局,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古希腊悲剧中却不一定。因为古希腊悲剧着意在“严肃”,而不在“悲”。这一点从

亚里斯多德给悲剧下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来。例如:欧里得斯的《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没有杀人流血,而是圆满收场,却仍然是“悲剧”。但在莎氏悲剧中,所表现的则是彻头彻尾的悲,可以说是悲的无以复加。它以人物的毁灭为结局,留给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和对主人公不幸遭遇的思索。

  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一般说来,在莎氏悲剧中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内因”,即主人公的性格所致。在古希腊悲剧中,造成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外因”,即命运使然。因此,如果我们把古希腊悲剧的原因称为“无辜受害”的话,莎氏悲剧则为“过失蒙难”。

  通过以上对古希腊悲剧和莎氏悲剧在主题、人物、冲突、结局、原因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这样说,古希腊悲剧表现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由于命运的安排受尽苦难直至毁灭。莎氏悲剧表现的是一个身居高位的男主人公,由于自己的行为过失、性格缺陷遭受了异乎寻常的灾难而导致了最后的毁灭。简而言之,古希腊悲剧主要是命运悲剧,莎氏悲剧则主要是性格悲剧。

  

  【参考文献】

  [1]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6.第二章,P68.

  [2] 张潮阳.莎士比亚与中国古典悲剧.载.外国文学研究,1990.4.P22.

  [3] E?F?C卢达维克.理解莎士比亚.剑桥大学出版社,1962.P17.21.

  【作者简介】

  常海鸽(1982-),女,陕西省咸阳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任教于西安外事学院英语一系.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