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教案6

海陆变迁 教案 6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内容点析

1.教材以“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切入,直接点出海陆变迁观点,使学生首先对此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全节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认识。

2.图2.10~2.12是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目的是使学生对海陆的变迁先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图2.10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图2.11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图2.12以荷兰填海造陆为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教材之所以举荷兰为例,是因为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有填海造陆的传统,并且全国1/3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并且人类的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

3.教材以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地学科学史上的一场争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局部的海陆变化转入宏观的、全球的海陆轮廓形成的探讨,使学生从更深层次、更大尺度上认识海陆的变迁。图2.13反映了当时争议双方对地球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即地球“活动论”和“固定论”的基本观点。

4.图2.14“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为题,把一幅大陆拼合图和一幅破损的书页拼接图组合在一起,这种强烈的实例对比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对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但是,本图所表示的内容并不能回答图中所提的问题,也不能排除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大陆可能有巧合的因素。为此,在相应的活动中,教材安排了图2.16和图2.17。这两幅图是对图2.14的实例举证和资料补充,它把“破损书页”的“印刷文字和行列”对应关系显示出来,从而排除了拼合大陆的巧合因素,从中也体现出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5.在漂移大陆拼合图中,各大陆的边缘是有空隙或重叠的。这是因为原大陆的一部分(即大陆架)已被海水淹没,再加上地质史上大陆边缘的破损及岛屿的分离等因素所造成的。

6.本节教材安排的一段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是德国的一位年青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才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及图2.18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非智力教育因素,特别是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7.教材在讲述板块运动时,没有出现地壳或岩石圈的名词概念,而是以“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来加以表述。因此这里提出的“地球表层”虽然是泛指岩石圈或地壳,但它并不是一个地理名词。

8.本节最后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更高更深的认知层次上,运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解释地球表面的一些地理现象及分布。活动第一题是认识地球表面裂谷和海洋的形成和发展。从图2.20和图2.21可以看出: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

9.活动第二题是认识地球表面的高大山系的形成和分布。图2.22说明了板块运动与山脉分布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著名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图2.23和图2.24则以喜马拉雅山为例,说明山系的形成及其过程。

教学建议

【沧海桑田】

第二节开始提出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然后通过三幅图让学生体会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造成海陆变迁(变化)的实况。教学活动要在观察图片中进行。提示:①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什么问题?②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③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在提出海陆变迁的问题后,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的就是很自然的了。教材从两种认识的争论开始,然后观察图形,获得科学发现的体验,认识到大地在运动变化,进而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建议在教学中先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然后看大陆的漂移三幅不同年代的海陆分布图,并思考大西洋的形成及太平洋的变化等问题。同时结合活动中从古老地层的相似和衔接、海牛、鸵鸟的分布等事例作出合理解释,从而说明大陆漂移说是有科学依据的,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

2.从大陆漂移的被证实,进一步探究移动的原因,是顺理成章的,自然地引入到板块运动,使学生逐步理解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重点了解板块学说的要点:①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这几点要通过看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和活动获得,而不要仅记住这几点结论。

3.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两种自然现象是本章最后一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一是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说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张裂运动使地表发生了断裂,从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平面图反映了分布,剖面图说明了形成过程和作用力的方向。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从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反映板块交界地带的推挤方向,然后从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推挤的示意图获得感知,最后观察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从海洋到高山)认识整个过程,观察该图时要注意景观与剖面结合,并按A—D顺序,注意各幅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看根据卫星照片制成的电子影像图,可同地图对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