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评课

《给予树》评课

看了姚老师的《给予树》的视频后,才知道原来小学语文课是可以这样上的。没有枯燥的生字默写,词语意思背诵,没有乏味的分段,概括中心思想,而是学生和老师一起满怀深情地走进课文里,走进画满爱的文学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一节曾在我们小时候被认为很是单调的语文课竟也能上得如此情趣盎然、精彩绝伦,这样的教学,孩子们能不喜欢吗?

姚老师是以一个小游戏开始整堂课的,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小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致,又巧妙地把孩子们引入主题。一连串节日图片引发孩子对圣诞节的思考,简单的几句对话就把孩子们带入了节日的氛围中。我们常说的学习语文要有一种意境,一种氛围,只有自己全身心融进去了,才能体会到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所以姚老师一开课就把孩子们带进了圣诞节的氛围中,因为下面的整个故事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呀。在之后,她还亲自动手形象地画出“给予树”,利用娃娃和棒棒糖等能够引发孩子们兴趣的东西进行生动的板书,寓教于乐,这些都给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姚老师的这堂课给我最深的映象就是“读”。各种类型的“读”,从开头到结尾,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深情的朗读中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理解的一步步深入。姚老师首先是让学生分小节读,通读全文,从而让孩子们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读完后姚老师叫学生们自己

评价谁读得好,谁读得不好,这儿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就是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来评读,自我纠正。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接下来姚老师又让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再是自由读,对比地读,精读,反复读,各种形式的“读”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用法,姚老师的这各种形式的“读”在学生的情感的深入程度上运用得恰到好处,学生每一次带有情感亦是带有思考和疑问的朗读或是品读,都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会孩子对字、词、句的熟识、理解和运用了。这方面姚老师也做得特别好。从“援助”到“援助中心”再“棒棒糖”,姚老师是一步步推进的,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怎么读?”“‘援’字还可以组什么词?”“你对这个词有什么了解?”后来“棒棒糖”这个词的出现又把孩子们的兴趣提向了一个高潮,“这“棒”怎么写?”“还有一个规律横多距离短!记住了吗?自己动笔写一写”。“糖”字的范写,以及让学生自己练习写,这些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加上后来带着孩子们对“沉默不语”一词的解读,可以看出,姚老师是把字放在词中,把词放在句中,把句子放在文章中,让学生们学着在联系上下文的情况下熟悉和运用这些字词句,这些都是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也正是构建主义学习观的体现,。

姚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大多是通过孩子们对课文的慢慢熟识然后提出问题并让孩子自己也随着文章的推进产生疑问,然后自己找到答案,这样就让孩子们慢慢学会了怎样去品读一篇文学作品,

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质疑精神。“读正确了吗?谁听出来了?有没有不对的地方?”“谁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他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你有什么疑问?”“那沉默不语的她在想些什么?”“可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想想她没有什么?”另外,故意的出错也是这节课的亮点,在这节课中姚老师故意出了两次错,先是“老师明白了‘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不说,什么不做。”第二次是“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两次特意的失误既激发了学生想纠正老师的错误的心理,又为进一步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做了铺垫,充分体现了学生与老师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重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姚老师在这节课中以情感为主线,把孩子们领进了一个充满爱,充满温暖的世界,整堂课中最突出的是姚老师的语言,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让孩子们全程感受到的是亲近,温和,时而像是身边小伙伴一样的活泼让孩子们情趣盎然,时而又像是大姐姐一样的柔和,轻轻地触碰孩子心灵深处关于爱的角落。“你听得真仔细” “你们提的多有价值”“ 多么善良的孩子!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我们都知道孩子是需要夸的,“赏识教育”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可是夸也要夸得有水平,姚老师夸得多真诚,多贴心啊,她并不像其他老师或家长一样千篇一律地夸成“你真棒”,而是在每次小结或过渡时给予最温暖的赞扬,我想这也是贺老师之前给我们讲的语文老师应该有的浪漫吧,姚老师浪漫的地方还表现在在拓展的部分:“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

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她会说什么?”这个精妙的问题一提出便引起了孩子们情感的再次升华,孩子们那一连串回答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我们这些在旁观看的大人都会陷入故事中,何况是孩子们。最让人觉得浪漫的就是是结尾的部分的渲染了,圣诞节的钟声响了,多媒体上音乐响了起来,投影仪把圣诞节的精美画面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她让孩子们进行不同角色的体验,想象着自己是小女孩儿,该对金吉娅说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因此得到了发挥,到这里的时候,整个课堂都被浓浓的爱包围了,这篇《给予树》的主题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给予树》的尾声,姚老师让还未从《给予树》的情感熏陶中走出来的孩子们试着写一篇有关“给予”的作文,通过对金吉娅的给予事件的理解,和课堂上带着他们进行的角色互换的体验,还有多次丰富想象的体会,相信孩子们这篇作文一定会写得很好。我个人觉得姚老师这篇作文的布置有画龙点睛之笔的功效,学习语文不光要会读、会说还要会写,写作往往是许多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所畏惧的难关,小学三年级正是开始试着写作文的基础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必须储备必要地情感体验,必须通过观察来尝试性创作。姚老师的方法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课外拓展,也是对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锻炼。

不过,姚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视频似乎过于舞台化了,显得不是很真实,像是生字新词部分有所弱化,同学们像是根本没有生字的障碍,就算是预习过也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吧。当然,总体而言,姚老师的这堂课还是十分精彩,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