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作者用音乐来表现生活的精神,并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理解音乐。

3、知识技能目标:了解G 大调的音阶表、节奏包括切分音和附点节奏。 教学重点

1: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2:对学生进行“爱”的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切分音。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并体会爱的含义。 教具:多媒体、键盘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爱)

1、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以汶川和玉树大地震的照片为素材导入本课,简洁而直观,渲染情感。

师:播放图片资料,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图片后想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有困难的人,有时我们自己也会碰到困难,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很希望有人可以帮我们,相信别人也是这样,所以老师希望你们看到你身边有困难的人时,你能大方的伸出援助之手。

导语:确实,我们刚才看的图片——地震,地震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曲学习部分:

1、首先复习c 大调音阶,在引入G 大调音阶的学习。主要采用2个全音+1个半音+3个全音+1个半音。

2、导语:刚才我们欣赏的背景音乐,是著名的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作的一首组歌。 (课件出示:郭峰图片及组歌的概念) 3、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全曲, 师:跟随钢琴用“哩”哼唱全曲。 (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A 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

师: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 B 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非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 (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 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C 长音的保持 歌曲第2、4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老师数拍子,学生唱。

D 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 5、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师: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学生自由回答。 三 、拓展延伸部分: 让学生听《让世界充满爱》这部歌曲,启发学生用新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人与事,把爱的含义扩大化,以此达到本节课情感教育的终极目的。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不能对他人的苦难持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或居高临下的怜悯姿态。我们应尊重被同情人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去爱他们。(请把目光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 不妨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

师:“同学们,有别人的爱我们是幸运的,懂得回报爱我们的人跟需要我们爱的人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当然回报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或是一句问候或是一个拥抱,同学们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一起手拉手用我们最美的歌声再演唱一遍《让世界充满爱》。”

最后揭示本单元的主题“真情的呼唤”最后在《让世界充满爱》这部歌曲中结束课堂。

反思:

欣赏课《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2、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了解《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

1、导语: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袭巴蜀的7.8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课件出示:震灾画面,简介)

刚才我们看到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震灾无情人有情,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深深体会了灾区人民身边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温暖和巨大力量。让世界充满爱,歌声是美妙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所有的一切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得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方面

有人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美国摇滚歌星迈克尔. 杰克逊,让我们一同来走近他。

2、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课件出示杰克逊地图片,及最重要的生平介绍)

师:迈克. 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但我们记住他不但但是因为他在音乐上杰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致力于世界的慈善事业,建学校,收养孤儿„„

《同属一个世界》就是他在得知非洲遭受严重旱灾,上亿人面临饥饿与死亡威胁时,为援助非洲难民而作的歌曲,歌曲在推出一周就卖出了几百万张的销售业绩,后来又在英国和美国举行了长达16个小时,通过7颗卫星向世界上20多亿观众直播了为非洲难民举行的大型赈灾义演,演出获得了8500万美元的赈灾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迈克尔杰克逊的作品。 3、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①由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诵歌词,

(课件出示: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 A 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 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 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各段所表达的情绪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分角色朗诵歌词)

师:很好,我们同学朗诵的情感表达的情感非常不错,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1984年由世界顶级的45位歌手为这首歌录制的现场MTV ,一同来感受用歌声表达的情感。 ②完整欣赏

(课件播放1984年世界顶级45位歌手录制《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的现场MTV )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听到反复次数最多的是哪一段?在这么多次反复的过程中,可以说没有一句是完全重复的,这就是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自由、不拘一格,强调歌手的即兴发挥,和演员个性的张扬。也是这首歌的演唱风格。 4.. 学唱B 段:

A:在老师带领下朗诵歌词 B:老师带领下逐句,慢速学唱 四:聆听爱——欣赏《爱的奉献》

1、导语: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生:中文——爱;英文——LOVE

2、导语:表现同样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给我们。象表现人类之爱,可以是刚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那样的激昂,高亢,也可以是温情默默的 欣赏歌曲 《爱的奉献》 五:课堂小结

(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因为你而更加温暖。

《猎人合唱》教案

课 题:《猎人合唱》 课 型:唱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猎人合唱》,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和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了解作曲家韦伯及其代表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猎人合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感受的基础上把握体验速度,力度及唱法的变化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聆听、对比、听唱等方法增强学生歌唱的表现力,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猎人合唱》编配伴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猎人合唱》,并能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示范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 四、教具 多媒体、钢琴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提前插放歌剧歌曲《猎人合唱》 2、导入新课

电视播放MTV 音乐《猎人合唱》

教师简介合唱与齐唱、轮唱与重唱、领唱与独唱的几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①简单介绍歌剧及相关国家、代表人物及世界三大男高音。 ②作曲家简介

让学生看大屏幕并介绍作曲家韦伯,了解其生平及代表作品。

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音乐评论家、指挥家,代表作有《邀舞》、《自由射手》等。

③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梗概、本剧在德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猎人合唱》在本剧中的位置。 ④多媒体来欣赏歌曲,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猎人合唱》。 3、讲授新课

发声训练:教师范唱,强调学生声音位置、音准、音高 ①教师范唱

教师以有感情地范唱一遍歌曲,在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熟悉旋律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歌曲的强弱对比关系和歌曲感情地表达

② 学生回答歌曲主要表达的内容和歌曲的表达情绪

③按乐句来逐步教学生唱熟这首歌曲,等学生唱熟练后还可教唱乐谱。

④再次聆听范唱,并指出范唱中歌曲乐句、停顿、延长以及情绪等的变化,提示学生弱起节奏和不同节奏型中的清晰均匀的歌唱吐字。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在演唱中落实难点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⑤再次以各种形式(男女分声部,左右分声部,乐句分声部,学生自由组合)唱这首歌曲,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律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唱好这首歌曲。检验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重难点问题是否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再对歌曲进行处理

能力拓展 1、 介绍乐器:教师介绍双响筒、响板等几样乐器,教师范唱,介绍乐器伴奏音型, 2、 教师提要求:

乐器与演唱的和谐程度;乐器伴奏音型的多样性。(分组) 3、合唱

①范唱第二声部并让学生讲听过后的感受

②找同学和教师分两个声部共同合唱《猎人合唱》,让学生对《猎人合唱》的第二声部充满期待。

《猎人合唱》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演唱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分析、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对进行曲中各种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音乐风格、功能作用等认识与比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猎人合唱》,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和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了解作曲家韦伯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课时 歌剧音乐《卡门序曲》、《饮酒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卡门序曲》、《饮酒歌》的欣赏,学生了解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提高他们对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认识 2、结合作品欣赏学习回旋曲式、序曲、歌剧等有关音乐知识。

二、教材分析:

l、《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法国作曲家比捷作于1874年。《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演奏曲目,它的结构简练,不像其它的一些歌剧序曲那样用交响方式缩写或

提示歌剧内容,它只描写欢乐的节日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雄形象 主题A 部:生动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不可抑制的欢乐气氛。

插部B :妇女儿童跳跃着,唱着欢乐的歌。

插部C :一支威武雄壮的带有凯旋进行曲特点的音调。 2、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于1853年根据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创作。《饮酒歌》出现在第一幕,女主人公薇奥丽塔久病初愈,在家里举行宴会,席间,阿尔弗莱德应大家的要求,唱了这首《饮酒歌》,他为青春、为美好的爱情干杯,并向薇奥丽塔表达了爱慕之心。歌曲圆舞曲的节奏,轻快而活跃。

三、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卡门序曲》、《饮酒歌》两部音乐作品,了解认识浪漫主义音乐。 四、教学难点:

学生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将情感和想象置于首要地位,着力内心刻画,强调主观幻想性及抒情性。具有题材新颖,表情细腻,色彩浓郁,体裁灵巧,结构自由等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两部歌剧音乐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加深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来一起进入音乐。

(三) 新课: I《卡门序曲》 1、欣赏全曲、放录音。 问题:

①音乐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气氛? 你仿佛看到什么场 ②如果用色彩来表现这首乐曲,用什么色彩最合适? 2、歌剧介绍。

歌剧:由音乐(声乐与器乐) 、戏剧(剧本与表演) 、文学 (诗歌) 、舞蹈(民族舞与芭蕾) 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 中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

要求:学生看字幕后,教师提问。

问题:歌剧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 包含哪几方面? 最主要的 表现手段?

3、歌剧《卡门》介绍: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剧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作品将情感与想象置于首要地位,着力内心刻画,这正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4、分段欣赏: ①基本主题A :

问题:什么速度、力度?

这段音乐非常狂热,是一首节日进行曲。描绘了一幅壮观、惊险、刺激的斗牛场面。 问题:音乐中还使用了哪一种有特色的打击乐器? 随音乐拍手再欣赏一遍。 ②第一插部B :

问题:音乐发展到此,斗牛的序幕已拉开,下面我们将进入到什么场面呢? 问题:这段音乐与A 段相似还是不同? ⑧第二插部C :

塑造了一个气宇轩昂、英姿勃勃、意气风发的斗牛士形象,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凯旋的气质。 教唱:a 、教唱谱 b、学生用谱唱一遍 e、用衬词

“邦”唱稍快

音乐再次回到主题A 。

④总结《卡门序曲》曲式结构:

A B A C A

主题 第一插部 主题 第二插部 主题

回旋曲式:这种主部主题多次反复以及若干与之穿插对比的 段落构成的曲式,称为回旋曲式。

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类大型作品的开场音乐。17世纪早期歌剧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无固定形式。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把序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标题性管弦乐曲,称为音乐会序曲。 5、全曲欣赏。

Ⅱ《饮酒歌》 1、作者简介 2、《茶花女》简介

3、介绍这首广为传唱,用以赞美爱情、赞美青春、歌颂美 好生活的《饮酒歌》。 4、欣赏前,学生读一遍歌词。 5、全曲欣赏一遍。

欣赏时问题:歌曲什么节拍? 营造了什么气氛? 6、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可以试着加上歌词随唱。

(四) 总结,通过欣赏这两首不同形式的乐曲,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浪漫主义音乐只是音乐艺术殿堂中的一束奇葩,只要我们敞开心扉走进这扇大门,音乐就会给我们无穷无尽美的享受。

《绣红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剧排演方法,了解歌剧排演的基本技能。通过欣赏、模仿、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参与和创新能力。

2、实践排演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给学生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一个展示的舞台,一次愉悦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在互动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重点:

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方法、技能。实践排演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感受、体验歌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歌剧表演的要点,领会和理解剧情主题,并付诸实践。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 简易教具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两段视频,找出不同之处。

2、点明课题:排演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了解歌剧《江姐》

3、播放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片段,要求:在欣赏的同时,归纳出歌剧的基本要素。 二、新课教学

1、在排演歌剧之前,先了解和练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 (1)表情练习

(2)不同情绪的声音表演练习 (3)无实物表演练习

2、模仿和排练

(1)请同学再看一次视频

(2)安排角色: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每组选出1位导演负责前台排练,每组再选出9位同学做演员,分别担任“江姐、华子良、孙明霞”和“台前难友6人”。 (3)学生自主排练、教师现场指导。 3、分组表演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 三、评价小结

1、担任“导演”两位同学交叉对两组的表演作简单的评价 2、教师点评:两组的优点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小结,下课。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教学目标

1. 了解撒尼民歌旋律的特点和声效果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2. 能和谐地演唱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撒尼民歌旋律的特点、和声效果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2. 能和谐地演唱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国西南边陲,居住着众多勤劳、勇敢而善良的少数民族,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来自边寨的飞歌。在云南,撒尼人民更是热情、好客。听!他们正在邀请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与他们共度佳节呢! 二、新课学习

1. 初听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音频。 2. 分组讨论分析:

①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撒尼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你是怎样从他们的音乐中听出来的呢?他们又是用什么请远方的客人留下来呢? ② 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③ 歌曲表达了当地人民怎样的心情? 3. 学生讨论。

一组生: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 生:撒尼人民非常热情好客。

生:用路旁正在开的鲜花儿,树上等人摘的果子,迎风荡漾的谷穗,招待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二组生:领唱与合唱结合的形式。

三组生:表现了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教师适时引导,及时总结(介绍撒尼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及有关撒尼人的风土人情。再介绍这首歌在1957年莫斯科举行的第六节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创作金奖。由于采用一名女高音领唱与男高、女高的声部领唱的交替,所以显得音色变化丰富,也是歌曲更加亲切、热情、活泼、生动,且富有趣味性)。 4. 播放云南简介。

师:云南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溶融一体,蔚为壮观。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少数民族的“歌舞之乡”,撒尼的小伙子们喜爱吹笛子、弹三弦,姑娘们也喜欢边吹口弦边唱歌起舞。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听歌曲,找一找哪些地方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的特点?

生: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装饰音,如: 5. 复听歌曲。

师:请学生试着从旋律的倚音处,找出模仿撒尼人吹笛子发出的声音,以及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塞洛塞洛塞洛里哎洛哎”等衬词。并且思考装饰音及衬词在歌曲中的特殊作用。

选择答案:A 塑造形象。B ′表达感情。

生:装饰音及衬词在歌曲中起到热情地表达请远方的客人留下来的感情。 师:歌曲可分几部分? 生:歌曲可分为两大部分。 师:如何划分?

生:第一大部分第1—28小节,第二部分29小节到结尾。

师:第一大部分由三个乐段(A、B 、B ′) 组成。第一乐段(引子后第1—10小节) 先由女高音声部呈现第一个音乐素材,然后由男高音声部稍作变化地予以重复。在这个乐段里,鲜明地展现了丰收在望的美景,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第二乐段(第11—19小节) 由女声领唱切入主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而后由混声合唱予以呼应,不仅主人欢迎,连老圭山也在欢迎。第三乐段(第20—28小节) 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第二大部分(即第三段歌词部分) 与第一大部分基本上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在这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撒尼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撒尼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6.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歌曲学习。

请学生找出重点句,视谱演唱旋律。个别衬词处节奏紧密也可按节奏诵读,倚音作为难点可由教师范唱,帮助学生解决,注意咬字时应将倚音的感觉带出,唱出撒尼音乐的风味,然后反复跟唱。教师也可请学生分组分句接唱,或也可分男生女生进行接唱,增加学习兴趣。 7. 学习歌曲二声部。

重点句视唱旋律,填词跟唱,如“远方的客人啊,请你留下来”处,倚音较多,应反复练习。 8. 分声部练唱。

① 生唱一声部,师弹二声部。 ② 师唱一声部,生唱二声部。 反复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9. 分男女声组演唱。

教师进行指挥,请学生注意配合,感受二声部和谐的效果。

师总结:歌曲采用的和声与复调手法十分简洁精练,恰如一群撒尼男女青年,陆续从四面八方走来,唱着热情留客的歌曲,歌声此起彼伏,那种欢快、炽热的情绪,怎能不感染我们呢! 10. 随音乐律动,进一步体验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 11. 欣赏动画《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三、课堂小结

边寨虽远,但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歌曲均有其各自不同的个性,色彩鲜明,风格独特。美丽神奇的地

域,是多民族文化产生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其独特丰厚,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的音乐文化,为世界音乐保存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罕见的民族音乐文化大观园。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大屏幕显示:瑶族的资料。教师补充: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 、服饰、 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大屏幕显示: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教师介绍:《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 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 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 、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师: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 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 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 、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A 、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 、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A 、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交流,简短回答)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B 、随琴唱。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 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 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念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

授课年级:九年级

课 型:音乐综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念故乡》,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

3、过程方法目标:设情景法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探索学唱歌曲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思念故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及唱准附点音符的时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以情感为纽带,做好组织教学。)

学生随着音乐起立与老师问好,再随着音乐声坐下。

三、导课: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歌曲《故乡的云》、李白《静夜思》 (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总结以上所体现的共同点。

3、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思乡的诗词及歌曲。

导入新课:从这些诗词及歌曲中,我们听到了无数游子的呼唤,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故乡都将我们永远的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德沃夏克的这首《念故乡》

四、新授课

1、出示课题《念故乡》。(课件出示)

2、播放歌曲《念故乡》 (课件出示)

3、展开德沃夏克的肖像,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课件出示)

捷克作曲家,出生于不拉格附近的农村。他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才,因家境清贫,没有条件上学,工作多年后有了积蓄,才获得进入拉格附音乐学校学习的机会。1890年,他受聘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1892年应聘赴美国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除《新世界交响曲》外,还有歌剧《水仙女》、《大提琴协奏曲》、《斯拉夫曲》及声乐曲《母亲叫我的歌》等

4、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念故乡》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新世界交响曲》也称《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中摘选出来的。作曲家在两年多的旅美期间所创作的这部交响曲,表达了他对美国黑人命运的同情,以及他本人远隔重洋,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音乐主题采用了黑人民歌的音调旋律,富于歌唱性,朴实优美,情深意浓。歌曲是在弦乐的衬托下用英国管演奏的。

歌曲《念故乡》是德沃夏克的学生给这段旋律填的词,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此曲传入我国后,由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李叔同先生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重新填词。

4、音乐知识 (板书)

拍号4/4

附点音符

5、节奏学习

x.x x x.x x | x.x x.x x – |

x.x x xx x | x x x x x – | (板书)

6、教师范唱《念故乡》的谱子

学生随琴唱乐谱

全体学生用“啊”唱出旋律

7、学唱歌曲《念故乡》

学习朗诵歌词

练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播放歌曲《念故乡》,学生听,谈初步感受,让学生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情感。

第一遍视唱,注意力度和速度以及情绪,第二遍视唱,抠出情绪,教师范唱与学生对比。

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五、拓展空间

德沃夏克极度的思念故乡,写了一首令人轰动的《第九交响曲》,《念故乡》就是其中的片段,我们听听这首交响曲其它的乐章。

播放《第九交响曲》学生欣赏 (课件出示:最好是音乐能随时停的)

让学生了解作者虽然命运坎坷,但是非常乐观,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念故乡》,感受体验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种厚重的民族意识。同学们,再过几年你们也会背起行囊,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相信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片乡土。

《自新大陆交响曲》

教 具 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一)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

(二) 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 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提问:

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由谁作曲?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

二、学唱歌曲《念故乡》

1.简介:《念故乡》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作曲,选自其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纽约首演一举成功,轰动美国,从此名扬世界,其中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更为人们喜爱。德沃夏克的学生将这首曲子填词成独唱《回家去》,风行美国,流传全世界。在我国被译作《念故乡》。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

3、全体学生视唱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

4、唱词。注意唱出歌曲力度的变化。理解、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情感。

三、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1、介绍德沃夏克(课件 一组配乐画像)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 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 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 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 表现了何种情绪? 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 主题,讲故事

(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3)听辨b 主题(课件 旋律) 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其情绪与a 是否相同?(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 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 。

(4)演唱、比较c 、d 两个主题(课件 两个主题和问题)

①听两个主题的录音。

②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 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两主题的节奏;对比旋律时,教师演唱c 主题,学生演唱d 主题;讨论、比较后,表格。(课件)

4、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 (课件)

1.要求: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 ;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2.观看录像。 (课件)

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

(1)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

(2)(课件)结构图,并讲解;《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 复三部曲式

(3)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 你自己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5、布置课外作业:试为《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填写新的歌词。当你认为满意之后,唱给家里的亲人们听。

六、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学唱了歌曲《念故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

学 科:音 乐

课 题:第五(命运)交响曲

课 型:欣 赏 课

授 课 人:

教学分析:

课前我了解到,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西洋的音乐文化接触较少,大多数都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西洋交响乐,高深莫测,听不懂”的偏见,因此,我确定了紧紧围绕单元“经典交响”予以展开,每一课时选择一个不同的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教学的设计思路。《经典交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七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为学生了解西洋乐器及西洋音乐而设立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就是我在进行本单元第二课时所选择的主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了解交响曲的定义;认识德国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认识交响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聆听感受其它乐器的音色;欣赏乐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学生走进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喜欢西洋音乐打下基础。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选择了《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和第四乐章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西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以发散性思维方式对待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待逆境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对多元文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

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本课巩固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抢答环节:其一,让学生分成小组,培养集体荣誉感;其二,将本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以游戏抢答的方式增强同学们的短时记忆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让枯燥的乐曲欣赏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多媒体课件,了解交响乐队的编制、交响曲的意义。

2、通过欣赏乐曲片断,认识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感受交响乐队中每一件乐器的音色。

3、通过欣赏乐曲,能够正确听辨管弦乐器的音色,能感受交响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交响曲的定义、组成、风格;

2、认识德国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认识交响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聆听感受其它乐器的音色;

3、欣赏乐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学生走进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喜欢西洋音乐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待逆境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对多元文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资源。

2、 几件常见的管弦乐器:小提琴、单簧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认识交响音乐

课件:播放电影《加菲猫》片断。

教师:认真观看下面这段录像,聆听背景音乐,能说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以大家喜爱的电影作品切入主题,让学生感受其实西洋交响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

2.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本节课我将带领大家去西洋音乐的王国里参观,向同学们介绍认识这个音乐王国里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位大师,希望大家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西洋交响音乐的王国,拉近了学生与西洋音乐文化的距离】

二、新课展开

(一)认识乐器

1.出示课件、实物:什么叫交响曲?交响乐队?交响曲的组成?

【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交响乐队的编制以及乐器外形、音色的学习。

A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交响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B 、在欣赏乐器图片的同时仔细聆听每件乐器的音色。

c 、每个乐器组总结出本组乐器的声音特色和代表性乐器的音色,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予以表达。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乐器图片与声音有机结合,形象直观,而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二)音乐大师——贝多芬

A 、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以前的积累,表述自己对贝多芬的了解。

B 、 教师通过大屏幕出示贝多芬的相片,详细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他本人不幸的、坎坷的生活经历,

以及他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战斗的历程。

(三)欣赏乐曲

1.《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欣赏。

简介乐曲:

c 小调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

一。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分钟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第一乐章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将和贝多芬做朋友,在梦幻般的西洋音乐世界里,感受交响曲的无限魅力。 学生欣赏乐曲,并随音乐展开想象。

师生共同积极讨论、揭示第一乐章的主题: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 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非常简洁,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而且悬念极强。一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并逐渐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 )。通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 2 )。在交响曲第一乐章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教材上的实践与创造),欣赏后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给出自己的见解。

A 、 呈示部演奏了几遍?

B 、 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有何不同?

C 、 展开部是用哪几个主题发展的?它有稳定的感觉吗?

D 、 这个乐章结束在大调上?还是在小调上?

2.《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欣赏。

学生欣赏乐曲,并随音乐展开想象。

师生共同积极讨论、揭示第四乐章的主题:

第四乐章,快板,C 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片段7 ),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第四乐章结构: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教材上的实践与创造),欣赏后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给出自己的见解。

A 、 呈示部的音乐情绪如何?与第一乐章有什么不同?

B 、 展开部是用哪个主题发展的?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命运的动机了吗?它还那么强悍、暴戾

吗?

C 、 这个乐章结束在大调上?还是在小调上?对比两个乐章,你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哲理吗?

3、 听一听改编成通俗音乐的《命运交响曲》,与原作比较着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要求:

A 、感受西洋乐器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B 、感受不同乐章表现的情感,感受西洋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热情、激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欣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分析音乐,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三、巩固知新

1、挑战你的眼力(课件展示西洋乐器图片)

请说出以下乐器的名称以及在乐队的分组。

2、挑战你的知识点(交响乐队知识以及各首乐曲相关知识点)

[以小组合作、抢答游戏的方式进行本课的巩固学习,帮助学生整理、记忆本课学习重点、要点,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

四、课后反思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本节课可真是立了大功,如果没有乐器图片与声音的有机结合,交响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不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单簧管和双簧管这两件乐器,在外形上极相似,如果没有图片,单凭老师的描述,学生的记忆不会这么鲜明、深刻。而且将音乐做到课件里,省去了繁琐的放音、倒带过程,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听到、看到,而且可以反复聆听、观看。所以碰到类似这样的欣赏课,还是应该在课下备课时多下点功夫。运用CAI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上起课来轻松、活泼,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我觉得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项技能。

音乐教案《前门情思——大碗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

1、在《故乡是北京》音乐声中开始上课。提问:这种歌曲有什么特点?是戏曲还是歌曲?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处。

2、引入戏歌:新音乐体裁。将京剧和音乐、歌舞节目揉合在一起,对戏曲进行包装。起到了更加普及京剧作用。把京剧和现代年轻人的歌曲嫁接一番,这也便于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国国粹的艺术殿堂来,给京剧做了个普及工作。

二、学习歌曲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欣赏一首戏歌──《说唱脸谱》。《说唱脸谱》这首歌是8年级学习过的歌曲,特别强调了语言的“京味”,这也是京剧唱腔的一大特色。今天我们欣赏跟它风格相似的作品《前门情思——大碗茶》。

㈡歌曲欣赏

1、欣赏原唱,讨论: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有没有在歌曲中找到共鸣。

2、学生自由讨论,老师补充。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范唱中跟唱学习歌曲。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范唱,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跟随录音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课堂拓展

首先欣赏另一首风格相似的歌曲《故乡是北京》

现代流行音乐中也溶进了不少传统戏曲成分,来宏扬民族文化,比如周杰伦歌曲《我的地盘》MV 中的京剧表演;还有最近流行的歌曲《One night in Beijing 》(北京一夜) 中运用花旦唱腔;电视剧《大宅门》中的背景音效用京剧武场的锣鼓经等。这些,都起到了更加普及京剧作用。把京剧和现代元素嫁接,便于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国国粹的艺术殿堂来,给京剧做了个普及工作。

四、课堂小结:今天, 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初中音乐)教案

一、 教学目标

⒈ 学科目标:聆听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初步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⒉ 同时目标:通过聆听与赏析,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同时了解相关历史、艺术家等曲艺文化,感受和体验唱段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并对我国说唱音乐产生兴趣。

二、 教学内容

⒈ 知识点:京韵大鼓

知识点定义: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 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京韵大鼓、顶真、加垛

⒉ 相关知识:京韵大鼓、顶真、加垛

⒊ 技能点:京韵大鼓的特点

技能定义:京韵大鼓的特点①一人站唱。②自己打鼓击板伴奏。③伴奏乐器:三弦、四胡。④题材是说故事的。

技能分解:跟随录音哼唱、分析伴奏特点

⒋ 相关技能:聆听、模唱、分析等,以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

⒌ 审美点或者审美词:曲调、唱腔等京韵大鼓的韵味。

三、 教学材料

⒈ 典型材料: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⒉ 延伸材料:说唱音乐的历史音乐文化

⒊ 检测材料:京韵大鼓的风格

⒋ 教具:快板

⒌ 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学系统

⒍ 教学环境布置:

四、 教学过程及方法

⒈ 导入

师:(播放相声《旧曲新歌》片段,)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想一想这是哪种艺术形式?

生:(观看录像片段,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走进说唱音乐,激发学习兴趣。)观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相声属于说唱音乐。这一单元,我们来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

⒉ 知识点揭示,指向教学目标

师:认真聆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种?(播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的片段)

生:京韵大鼓。

师:京韵大鼓原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幅员辽阔,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是弹词;北方的代表是鼓词,而鼓词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京韵大鼓。

⒊ 知识点强化,接近教学目标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唱《丑末寅初》的一个小片段。

(幻灯片播放《丑末寅初》的第一个段落上下句谱例。即谱例1。先视唱;然后播放这段演唱的录音,再随录音学唱。)

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丑末寅初》的片段。

谱例1:

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自己的演唱。

生:(讨论后自我评价)韵味不足,风格欠佳。

师:京韵大鼓的韵味应该是怎样的呢?它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完整欣赏京韵大鼓的代表曲目《丑末寅初》, 然后再来交流。

(完整播放传统京韵大鼓曲目《丑末寅初》)

生:京韵大鼓的特点有①一人站唱。

②自己打鼓击板伴奏。

③伴奏乐器:三弦、四胡。

④题材是说故事的。描写了一些人物和他们的生活。

师:同学们觉得刚才难以唱出京韵大鼓的韵味,是我们对它还了解不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结构,进一步了解一下。(大屏幕展示《丑末寅初》的唱词)首先,想一想这部作品分为几个段落?速度是怎样的?

生:分成九个段落。(思考并讨论后回答问题)

速度比较慢。

师:全曲共九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是由上下两句构成的,这种结构叫做板腔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速度属于慢板,即一板三眼。(相当于慢速的4/4拍)

再想一想,这九对上下句中运用了哪种典型的修辞手法,请将这些句子找出来。

生:唱词中运用了“顶真”的手法。

例如: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古寺、寺里隐

着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

师:唱词中运用了“顶真”这一修辞手法。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上递下接,环环相扣。句中重复“星”、“斗”、“云”、“松”、“寺”、“僧”,衔接自然,语气连贯,表意清晰。

说唱音乐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艺术,同学们注意这段句子的旋律,在音乐上也有这种

类似于“顶真”手法的运用,用前句最末的音作为后句开头的音,这种音乐发展手法常常叫做“鱼咬尾”。

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这些音乐片段,体验一下这种音乐发展手法。

生:(视唱第一句“鱼咬尾”的音乐片段,见谱例1)。

师:感受到“顶真”和“鱼咬尾”的魅力了吗?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乐器?(教师出示快板)

生:快板。

师:你们会用这种乐器吗?

生:(请一、二位同学尝试。)

师:在京韵大鼓的演出中,演唱者经常一边打板鼓,一边打快板用来掌握节奏,同时伴随着演唱。 请同学们一起试着贴近于京韵大鼓的风格来读一读第二句的唱词,并且将快板运用到表演之中。(在下句加垛部分按照京韵大鼓的风格速度逐渐加快)

生:(共同朗读唱词,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并且将快板运用其中,同时也可以运用课桌等方式模仿板鼓的节奏)

师:(组织学生跟随录音,学唱第二个段落。)

请同学们说一说上下两句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生:下句的情绪要比上句更活泼一些。

师:为什么? (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产生的这种感受?可以启发学生观察谱例2中的音符时值上的变化、音乐速度上的变化。)

生:上句的节奏相对比较舒展,出现了一字多音,比较悠扬;而下句的节奏相对比较紧密,速度较前面加快了,所以在情绪上显得比较活泼。

师:(出示第二个段落的谱例,谱例2)上句采用了弱起的手法,下句排列紧密, 越唱越快,这种唱词的手法叫做“加垛”。

谱例2:

在说唱音乐中常会有大段炫技式的即兴加垛, 排列紧密, 越唱越快, 演唱时速度和节拍的变化较突出, 常用渐快到抢拍的方式, 以显示唱者的伶俐才智, 博得听者好感。大家也能够感觉到下句的曲调轻快活泼。

⒋ 知识点延伸(学科内和学科外),达到和强化教学目标

关于这段曲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生:(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例如:演唱者,与其它曲艺种类的区别)

师:说唱音乐又称曲艺音乐。曲艺中,除少数曲种(如:相声、快板、快书)外,大多数以说唱结

合运用为其特点,唱居主要地位。

(一边讲解,一边在大屏幕上展示《清明上河图》)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与音乐活动有关的场景在哪,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师: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开封的繁荣景象。

唐代以前,音乐表演的形式多是诗、歌、舞三位一体,官府组织的文艺培训机构和演出场所称“梨园”。到宋朝时民间文艺表演的场所称“勾栏”、“瓦市”。表演的节目有许多是语言类节目。这类节目称为“说话”、“唱赚”。因此,说唱类艺术的形成于宋朝。

师:刚才演唱的艺术家知道叫什么名字吧?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刚才演唱的艺术家是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她是京韵大鼓女表演艺术家。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唱的具有京韵大鼓风格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师:(从标题的含义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一部京韵大鼓的代表曲目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说唱音乐。)我国农历计算年月日用天干地支排序。甲、乙、丙、丁„„和子、丑、寅、卯„„“丑末寅初”即清晨三时左右。生动描绘了在这一天开始之时的旅客、渔翁、樵夫、农民、商贩等人的种种活动,展现一幅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民俗风情图景。

⒌ 知识点检测,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在这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顶真和加垛。

师:在音乐中也会有这种“顶真”的手法,叫做“鱼咬尾”。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供的音乐片段,创作一个小乐句。 1 2 3 ︱ 3 4 5 ︱

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音乐片段创作小乐句)

⒍ 知识点回归

师:京韵大鼓不同于表演、音乐,它是一种将唱词、音乐、表演综合为一体的艺术,“词为根、腔为本、表演为枝叶”。中国的说唱音乐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进步,说唱音乐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说唱音乐的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电视、网络、城市里的文化活动等,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坚持、积累就一定能行。

教学内容:《蝶恋花、答李淑一》、《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案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和 《重整河山待后生》知道我国南北有代表的两种说唱音乐——南方弹词、北方鼓词的主要特点。

二: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家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音乐感受

难点: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唱〈〈门前情思大碗茶〉〉。

这首歌曲具有北方鼓词的特点,它和南方弹词并列为我国南北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唱剧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两首曲子《蝶恋花、答李淑一》和 《重整河山待后生》。

二:听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学生活动) 思考1——音乐特点

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 1:音乐背景——题目中的李淑一原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的语文老师,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战役中牺牲。杨开慧是毛泽东夫人,1930年为革命牺牲,时年29岁。1957年春节,李淑一向毛泽东贺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写的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同年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以这首词作答。这首词为毛泽东1957年写成,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58年他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

2:音乐特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3:情感体现——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三:听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学生活动) 思考1——音乐特点

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 1:音乐背景——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其旋律是采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它通过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抗战八年来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画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汉奸的卑鄙下流的嘴脸,描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反映了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和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

2:音乐特点——旋律激愤、高亢、悲壮,节奏自由。

3:情感体现——《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个唱段,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歌唱家骆玉笙在演唱时,发挥了她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的演唱风格,并糅进了悲壮苍凉的演唱特点。强化了悲壮的、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

四:音乐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1:京韵大鼓2:弹词 五。小结,下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