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调查报告

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还没有到春节,可这

春联已经摆上摊了,各家各户也开始卖春联。于是,我对春联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上网搜素,了解贴春联的来历,

2、走访,调查贴春联这一习俗在我们当地盛不盛行。

3、访问他人,调查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上网 贴春联的来历 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说:“春联者,

即桃符也。”

走访相关部门 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盛行,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 访问他人 对

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人们认为贴春联是对新一年美好愿望的体现。 ?? ?? ??

四:结论

1、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上书“神余”“郁垒”两神则百鬼所畏。在明代,桃符才改称

为春联。

2、贴春联在我们当地十分盛行。

3、通过访问,我发现春联是代表着人们美好心愿的物品。把春联贴在门口,祝愿新的一

年吉祥如意!篇二: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

1.活动开展的由来

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那么春联所蕴含的意

义又是什么?因此,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2.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实践、阅读、访问等方式了解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我们收

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活动方式

通过书籍,上网的方式寻找贴春联的来历。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的方式寻找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 通过访问他人的方式寻找他人对

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4.活动流程

先借助书籍、电脑等工具搜集信息,再问问关于此方面的工作人员的一些相关信息,去

了解市民的看法。最后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分类、总结。

5.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了解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春联的信息。

能够帮助我们对春节的了解更深, 更爱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是中国人,老祖先传下来的礼仪不能忘,

节日更不能忘。此次活动让我们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有了大大

的提升,更可贵的是使一些有些害羞的同学能够迈出那一步,能够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能

够访问陌生人。这才是本次活动最好的结局。最后我收集到的信息是这样的: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

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

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它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

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

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

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

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

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篇三:城乡春联文

化调查报告

城乡春联文化调查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留学生院 07级汉语言1班 郑雅静 邓琴 贴春联,是传统的喜迎新春的文化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在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为了

了解当前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继承状况并从中看出一些社会问题,我们在2009

年寒假期间于自己所在的城市和乡村(城市:湖南省郴州市;乡村:陕西省略阳县九中金乡

三川村)分别进行了春联文化的调查,主要采取走访、抽样、询问式的调查方式,分别就贴

春联的比例、春联样式和春联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总体上看来,今年

春节人们贴春联的比例少了;在春联的样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陈出新,但城市相对于农村,

花样繁多,更新速度快。同时,在春联的内容上,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时代气

息和地域性的特色。具体情况如下: 一·城乡贴春联比例,较之以往低了。

(一)城市贴春联调查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市区最大商品市场销售春联店铺的走访调查,98家店铺中有14家主营,6家兼营

春联的销售,60%的店主反映今年春联的销售情况较之往年有所下降,仅有25%的则认为提高

了。按照今年春联在市场的销售趋势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上较之

过去并不是很重视,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重视程度

还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的特性,商家以市场为导向,销售迎合消

费者需求的商品,在对精神文化销售的认知性还不强,春联销售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很小,

消费者将主要精力花在食品的准备上,市场上生意兴隆的店铺大多为一些副食品销售区,而

传统的春联销售区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春联销售群体的调查中,75%的店铺是针对家庭

的销售,政府部门和企业各占10%,据店家反映,尽管以家庭购买春联为主,但是人们的购

买力并没有下降,只是购买的人数较之往年少了。 对小区居民的抽样走访调查中,12栋288户居民,抽样调查3栋居民楼里的48户居民。

75%的居民在门上贴了春联,14.6%的居民从来没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10.4%的居民以前有

贴春联的习俗,但是现在没有了。从居民贴春联的比例来看,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上还是

占据了主导,同时也应该看到仍旧有相当部分的居民对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并不看重,再则曾

经有贴春联的习俗而现在却没有了,从这中间可以看出,传统春节的年味在贴春联这一现象

中透出的是越来越淡了,人们更多地是在满足一些实用型的物质要求,对传统精神文化的重

视程度并不高。从春联的来源和人们对贴春联的态度来看,有75%的居民是通过购买的方式,

自家创作的占25%(自家创作的人群一般是那些老一辈有知识文化的老年人居多);50%的居

民对贴春联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41.7%的居民认为应该提倡在春节贴春联,仅有

8.3%的居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春节贴春联这一传统文化习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

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上的追求丰富多彩,相反,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忽视,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中国人对传统

文化的继承越发少了,关心的程度也越来越弱了。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不断增强,再则在今

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为了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对很多的商品价格做出了相应

的调整,使得市场价格能够为大多数居民接受,大部分居民认为购买春联的方式,既方便,

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但是有一半的人群则对贴春联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还不到

一半的居民则认为有必要提倡春节贴春联。人们对于春联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种“随波逐 流”的心态,对春联文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有的单纯是为了图个喜庆,真正能够

重视理解的不多。在调查走访中,大部分的老年人表现出了对春联文化的积极倡导,而在中

青年的群体中,则持一种或有或无的态度。

(二)农村贴春联调查情况及分析: 三川村作为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山村,经调查,全村共计206户,有83户张贴春联,约占

40.29%,贴春联的比例不及全村居民的一半,较之去年大大减少了。由于地处西部经济欠发

达地区,交通信息都极为闭塞,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受地震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受灾严

重,被视为重灾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打击,大多数农户都在忙于修房造屋,其中

钢筋、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短缺,价格偏高。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粮食、农副产品

的市场销售价格大副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年收入,尤其是木耳为主要经济作物的,今

年的市场价格降副最大,农民生活困难;因为经济危机致使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倒闭,一些公

司部门大量裁减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失去工作纷纷回家,加入了重建家园的队伍中。这一系

列的因素,使得2009年的春节较之过去年味淡了许多。为了节省开支,春联、鞭炮、烟花之

类的营造节日气氛的物品能省则省,将关注的目标投入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问题和来年

春耕的生计问题中了。春节期间,很少有人燃放烟花爆竹,张贴春联。即使是有贴春联的人

家,也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因为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在他们心中贴上春联,将祝福贴在门

上,是为了驱散当年的不如意,希望来年过得好,图个喜庆,表达一下对来年更美好的祝愿。

而在中青年人眼中贴春联与否并无太大的影响,有不有都无所谓。同时,在此次的调查走访

中,人们迎接春节,大部分家庭都在食品上下足了功夫,更多的是对物质的追求,而缺少了

对精神文化的丰富。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人们在西北这个偏远又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地区更加看

重的是现实环境中的基本生计问题,为当前救急而奔波着。基于这个特殊的原因更加导致今

年三川村的过年气氛不浓厚,就传统的贴春联、放爆竹、贴门神、舞龙狮也少见了。但在走

访调查中了解到,如上所说的社会现实问题也并非对传统文化继承不够重视的根本原因,其

原因是多方面的集合,在调查对象的反映里,大部分认为是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使

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太了解,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

大,但整体素质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文化的重视也正昭示了这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在传统农

业生产的西北农村,人们大多忙于经济上的追求,对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自然而然就不高了。

(三)城乡贴春联比例对比及其分析: 上面阐述了城乡贴春联的具体情况,就总体而言,今年贴春联较之以往少了许多。在经

济发展较快的南部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情况下,有了更

多闲散的资金购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物品,或是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消费。可即使是生活水

平的提高,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正在慢慢地消散,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

无论是在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精神文化生活,大众所追求和向往的大部分是一些时尚的、引

领社会的发展主流的事物。 贴春联,作为传统的春节习俗,在传统中求新求变仍旧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生

活的需求。同样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即使是在今年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整个过年

的氛围不浓烈,但这一客观原因并不能完全解释对传统贴春联这一习俗的忽视。人们的生活

水平较东南地区而言相对低了些,更不用说是在偏远的山村,即使是到了年关,人们仍旧不

会忘记为来年的农事活动做充分的准备,或是其他进城务工人员做进城的准备。辛苦一年的

老百姓在年关忙于置办年货,但觉不像城市居民那样丰富和富足,更不用说对贴春联的讲究

了,能省则省,可以不用的尽量不用,老百姓将资金牢牢地抓在手里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 不浪费一分一里,“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生活的时候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生活”,同理,

在物质生活得不到保证的同时又何以有能力谈及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呢? 从以上城乡贴春联的各自比例中我们应该了解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了

人们的生活文化追求和侧重。再则,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水平也间接影响着对传统文

化的继承浅深。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是彰显民族文化精华的表现,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较快,

人们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中,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

平;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偏远山村,应该在积极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

同时,将思想文化教育一并抓,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无论是对于城市还是乡村,在物

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争取整体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生活。

二、在今年春联文化中,春联样式较往年要丰富的多,其中以城市春联样式为甚,在原

有传统上推陈出新,添加了不少新鲜元素。

(一)在春联样式的调查中,城市春联总体上是在传统里推陈出新。除传统红纸黑字的

传统创作样式外,在对色彩的选取和字形版面的排版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

1、春联背景的丰富多彩。传统的春联背景是象征大富大贵喜庆的大红色,而现在所呈现

的是蕴含丰富内容的背景画面,除春联中轴的内容外,在其周围镶嵌着各式各样的字和图画,

像“福”、“春”等,同时在这些象征着喜庆祥和的字上都能看到“字”和“图”结合的“新

字”,比如把“春”的下半部分的“日”用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元宝代替,在“福”字的“田”

和“口”中镶上小金牛角;在绘图上,除继承传统的图案,譬如荷花、鲤鱼跳龙门、梅花、

龙凤呈祥、辣椒、爆竹、财神爷、金元宝等,还反映了时代的新气息,如象征北京奥运的“福

娃”,辞旧迎新的“小金牛”,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hello ketty、米奇),无不彰显了社会

前进的新创举和新步伐。

2、繁体字的灵活运用,使得整副春联显得和谐舒展。五代以后由桃符演变而来的春联在

传统中便一直有用繁体字的惯例,主要是为了春联的整体协调。一些笔画较少的字运用了繁

体字则使得春联显得更加的紧凑,没有突兀和空洞的感觉。一些惯用的繁体字,如“乐”—

—“樂”、“临”——“臨”、“万”——“萬”、“欢”——“歡”、“发”——“發”、“宝”—

—“寳”等都在春联的整体效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些春联也没有单一地使用繁体字,

而是繁简结合使用,同时综合不同的字体,使用较多的字体有宋体、楷体和草书,春联中字

体的艺术欣赏价值提高了。除此之外。一些春联内容中字体的组合上也有新的花样,在市场

上销售这样的一副春联:

上联:春風惠我財源广 下联:旭日臨門事業興

横批:(招財进寳) 从以上看来,今年城市销售春联中,春联的形式越发丰富,样式的更新速度快,在春联

的销售店铺里几乎一两天就推出新式的春联,春节祝福语层出不穷。但就一个“福”字就有

多种形式,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代规范文字,借用谐音,将“福”作为春联背景,把其位置

倒着排列,即暗含着“福到(倒)了”的祝语。

(二)在农村春联样式的调查中,该地区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春联的字体、

样 式、颜色的要求并不高。人们张贴春联,大多数只为图个喜庆,借以表达对来年的美好

祝愿,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红纸黑字或红纸金字,条副式的构架。调查显示,在调查的不

同类型的春联83副中,以上两种类型的分别有16副和67副,个占总数的19.28%和80.72%,

从结果的显示中我们不难发现,红纸金字更受农民朋友的青睐,人门的审美情趣有了不同程

度的提高,在传统中求新变,用象征荣华富贵的金色彰显愿来年喜获“金丰收”。在字体的选

取上,大部分为楷书,隶书和草书所见甚少,分别是74副、5副和4副,各占89.16%、6.20%

和4.82%,并且在繁简字上,繁体字所用甚少,只是在笔画较少的字上才使用繁体字,因为

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不高,真正认识繁体字的人并不多,在适当时候使用繁体字,纯粹是为了

好看,寻求整体上的和谐,别无他意。在实地调查中,除传统春联创作中讲求的对偶修饰外,

还有一种修辞在此次调查中表现突出,即运用了叠词的修饰效果和顶真的修辞手法,别具匠

心,如:

上联:春到山乡处处喜 上联:迈步迎春春风扑面 下联:喜临农家院院春 下联: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横批:喜迎新春 横批:神清气爽 上联:借才发财财有才出 下联:凭正理政政从正兴

横批:生财有道

(三)城乡春联样式对比及其分析: 在对城乡春联样式的对比中,城市春联的多样性尤为明显,农村春联的样式则相对简单

传统,样式不丰富,花样不繁多。整体而言,无论是城市春联的繁多样式,还是农村春联的

简单形式,春联的样式都较之往年有不同程度的推陈出新。究其原因,城乡春联的样式翻新

的进度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

1、地域性和市场的开放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人们的收入差距较大,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侧重点不同。再则,该村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偏

远地区,交通闭塞,地域优势并不明显,消息和事物的更新速度慢。而所调查的城市位于我

国南部地区,并且享有“港澳后花园”的美誉,消费群体既多又广泛,市场优势明显,位于

市场导向的最前沿,消息的新动态,市场的新走向,都昭示着商家不断更新产品,迎合消费

者的需求。春联样式的多样性与否正与当地的地区环境的好坏和经济发展的快慢成正比。

2、人们思想文化的趋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们从事某一项事情的内在动力。在

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的功利性,物质性增加,相对于精神需求的要求不断降低。贴春

联这一传统的节日习俗正在慢慢地消散,对于春联样式的追求也就越发地低了,春联市场利

润不高,商家对于春联市场也并不看好,主动更新春联的意识也就不高,城市销售春联是在

市场经济的边缘徘徊,同时老百姓在思想上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重视度不高,大多数重视的

是物质上的富足,即使是提倡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扬的群体也是那些老一辈的百姓,在社会

上占主导地位的中青年人群,大多所关心的是吃穿住行。 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程度是成正比的。同样,在对物品质量的要求上也是

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文化素质成正比的。春联样式是否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

定的,是对各地区宏观调控的正确引导。发展经济,加快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开拓创

新,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有效途径。城市春联花样繁多而农村春联样式简

单,从侧面反映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影响了商品的销售境

况。尤其是在今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应该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在城市等经济相对发达

的地区,商家更应该抓住机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欠发达的农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 区应“有利有节”地刺激消费,市场销售者应销售适合广大老百姓“买得起”“实用型”

的产品。在整体上,要普遍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意识。

三、春联是人们对新一年的寄语,是人们对将来的企盼和愿景。在此次的调查中,春联

的创作在沿袭传统春联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了地域和社会发展有了更为鲜明的地域气息

和时代气息。

(一)传统内容的春联依旧存在。 贴春联的风俗应追溯到五代时期,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即把两块桃木板挂在门上,画神

荼、郁垒二神以驱鬼,五代以后演变成春联。从春联的历史渊源中可以看出,传统春联是人

们为避除一切旧的、凶恶的、不吉祥的事物,希望来年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寄予喜庆。在

销售春联店铺的调查中,仍旧能够发现大量的有关平安、健康、迎春、吉祥、富贵、财运等

内容,如:

(1)祈福平安健康的春联: 上联:和睦顺心极其喜 下联:平安康健就是福 横批:喜福共存

(2)反映迎春、吉祥如意的春联: 上联:春风和畅庆盛世 上联:年好人好家运好 下联:天朗气清乐华年 下联:福多财多喜事多 横批:迎春接福 横批:吉祥如意

(3)渴望富贵、财运的春联: 上联:业精于勤聚财宝 上联:利如晓日腾云起 下联:行成于思为栋梁 下联:财似春潮带雨来 横批:兴旺发达 横批:财源广进

(4)共享盛世太平、希望家庭幸福美满的春联: 上联:雄心辉宇能人兴伟业 上联:天高任鸟飞正逢晴朗日 下联:壮志凌云学子成英才 下联:海阔凭鱼跃恰是艳阳天 横批:幸福人家 横批:锦绣神州 上联:金玉满堂鸿福至 下联:春风得意旺运来

横批:安居乐业

(二)城乡春联内容结合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推陈出新,有了新的发展。

1、在城市春联的走访调查中,除了传统内容春联的销售情况一如既往以外,在寄语内容

的侧重上有了新的发现:

(1)2008年的中国,在遭受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双重打击下,人们又面临着食品安

全问题的担忧。为大家所知的,牛奶中含危害人们身心的物质“三聚氰胺”;人造鸡蛋使人患

胆结石;一些饮食场所卫生不合格;食品安全质量不达标等等,使得人们将更多的祝愿寄予

食品安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祈福身心健康,保全家平安上。春联的内容也迎合了当下

人们的心理,如:

上联:烹调有术三餐美 上联:饮清食淡健康体 下联:饮食长宜四季康 下联:修身养性平常心篇四:春联调查报

春联调查报告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

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

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

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

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

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

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春联讲究对仗,如: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

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

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等等。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

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

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

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 春联在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

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

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篇五:关于《春联内容在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联内容在变化》的调查报告

一、 前言

过年了,大家有没有留心大家家门口的春联内容在变化,好些春联都是以商业性的广告

为主题而写的,有许多人为了贪图写春联的那几元钱,到某些网吧、银行要春联,而好多春

联都不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只是为了虚荣,来敷衍别人的眼睛,这样的春联是

没有意义的春联,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祖国的文化岂不是被泯灭了吗?所以,今天我做了一

个调查报告。

二、 所了解到的

通过上网和书籍了解到春联的来历: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

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在同学身上了解到他们家为什么贴春联:80%认为是遵循习俗、20%认为是可以

招财进宝。

他们的春联的来路:60%人家是赠送的带有商业性的春联,40%是自己写的比较

有韵味的春联。 有多少商业性的春联:20%是商业性春联,80%不是商业性春联。

三、 结论

1、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上书“神余”“郁垒”两神则百鬼所畏。在明代,桃符才改称

为春联。

2、贴春联在我们当地十分盛行。

3、通过访问,我发现春联是代表着人们美好心愿的物品。把春联贴在门口,祝愿新的一

年吉祥如意!

4、大家对民俗有些不理解,不懂的春联的选择。

四、怎样来做

(1)、向有关部门建议开展关于民俗的公益课堂。

(2)、举行大型活动来宣传民俗。

(3)、对身边的朋友进行宣传。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