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特曼符号学中的二元对立

第14卷第9期2015年9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 14 No . 9Sep . 2015

Journal of Guangzli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洛特曼符号学中的二元对立

李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洛特曼符号学从意义和符号的联系入手,将二元论作为符号系统建构的手段,在思维 方式上主张二元平等,异质同晶,同时共存,主客相融,二元演化为多元,对立生成对话,由此颠覆同 一,倡导差异,完成“去黑格尔化”进程,推动新一轮文论创新。

关键词:洛特曼;苏俄符号学;二元对立;去黑格尔化中图分类号! 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 (2015)09-0087-04

在英美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之 后,如何摆脱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去黑格尔 化”是当下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

对黑格尔的清算,最为鲜明的莫过于瓦解整体 的后现代主义。如德里达采用双重游戏,借用解构 工具,颠覆主客二分的等级体制,对二元对立进行彻 底清除。但后现代主义容易跌入无确定性深渊,走 向虚无主义。洛特曼符号学从意义与符号的关系切 入,主张异质要素同时共存,二元演化为多元,对立 生成对话,颠覆同一,力主差异,提供了一种介于本 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间可资借鉴的范例,完成 “去黑格尔化”进程,进入主客相融的对话境界,为 文艺理论学科建设与深化,做出了有益尝试,推动 了新一轮文论创新。

洛特曼(Juri M • Lotman ) 曾担任第一、二、三届 国际符号学研究协会副主席,是苏俄符号学代表。 他从历史角度对二元论做出反思,指出众多学者包 括黑格尔、普列汉诺夫、索绪尔、雅各布森、列维-斯 特劳斯等,均颇有成效地运用二元对立法。洛特曼 用边界形容二元对立法对事物做出的区分。“边界 区分生死、定居和游牧、城市和草原,具有国家的、社 会的、民族的、教会的等性质。如冷一暖,代表奴

收稿日期=2015-02-28

隶一自由人的区分。”[1]他指出其优势在于框架清 晰,分类明确,同时也认识到此对立区分带有执法性 质,可以将任一不相同的成分归整划一,手法简单粗 暴,带有强制性。

正是如此,洛特曼符号学尝试批判性地吸取二 元对立的精髓,努力消除其负面效应,回归本真,指 出:“二元对立就是辩证法。”[2]启用二元对立作为 分析工具,同时声明辩证法是其理论根基,对二元对 立进行重置,夯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地 基,二元演化为多元,对立生成对话,由此完成“去 黑格尔化”。

一、二元即多元

在洛特曼符号学的体系中,文本的多语多义乃 其本质属性,二元论仅是符号系统建构的手段,在思 维方式上是以二元等价,异质同晶,割断能指与所指 的同一性,以此摧毁实体本体论,二元衍生为多元。

从大脑左右半球结构延伸至艺术文本、文化文 本,乃至人类思维,洛特曼推导出两极性是上述符号 组织的基本形式。他指出:“语义二元对立的原则 为文本诸要素的内部组织打下了基础。”[3]331洛特曼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 00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2XC 751003)#广东省

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 12CZW 10)

作者简介:李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 88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4卷

符号学体系中有若干二元对立。如富人和穷人、本 地人和外地人、正教的和异教的、进步和落后的、自 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敌人和朋友。米•加斯帕洛夫 对洛特曼理论中出现过的二元范畴做过总结:科 学一艺术、系统性一具体性、词语性一非词语性、线 性一空间性、散文一诗歌、假定性一直观性、分析一 综合、逻辑性一神话性、语言文化一文本文化、西方 文化一俄罗斯文化、“我一他”文化交际模式、“我一 我”文化交际模式、文本性一非文本性、结构性一个 性等等。可见,二元论发挥了重要的工具效用。

但从思维模式的表征来看,需深入到同一美学 与差异美学原理之分。同一美学,属于套娃型认识 论,可理解为再现式、溯源式、目的论思维范式。认 为描写世界的语言与被描写的世界之间具有象形特 质,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呈现一一对应关系。此类认 知机制的原动力来自形象思维。表现特质是只承认 规律性存在,忽视偶然性、不确定性;只承认象形机 制,将形式等同于内容,从一权多,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世界是马”,以同质要素马来描写世界。

学思维 , 属 现型。元之间处于等价地位,无逻辑等级之分。每一项都 是独立的平等个体,不存在依附关系。此类认知机 制源头为逻辑抽象思维,在形象思维的同质同晶中 引入异质同晶,吸纳多语机制,割裂两项之间世界与

语 、 与 的 。

表面上看,洛特曼符号学是索绪尔结构主义语 言学中的差异原则的运用。隔断能指与所指的绝对 同一,能指与所指之间,不是词语与事物的天然联 系,而是任意的、人为的。一个能指,拥有无数所指, 或多个能指,指向一个所指。究其实,乃辩证法的合 理运用。主体的存在依赖他者。洛特曼揭示了存在 的本质是异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差异共存。 “意义A 与A ' (每一因素,每一层次以及作为整体的 结构)并不相互抵消,而是相互联系。”[3]91孤立的、 原子论的、外系统的符号是不可能存在的。符号的 系统性质,决定了符号自始至终都体现在相关体系 的创造之中。“作为整体的艺术模式及其每一因 素,都同时参与一种以上的活动系统,在每一系统 中,它们又都有自己的特殊意义。”[3]91由此摧毁传 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释放了由抽象而普遍的 实体统摄下的具体特殊主体,解救了概念逻辑下人 的 元 在。

投射在美学领域,二元衍生为多元。二元推导 出文本的多语性。多语性带来的多义性成为文本的

本质属性。洛特曼符号学中的艺术文本是由至少两 种不同质组成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投射的整体结 构。他指出:

文本同时属于两种(或几种)语言。不仅 具有双重(多重)意义的文本的各成分如此,成 为信息载体的整体结构也如此,因为它通过把 自己投射到另一种规范上去而发挥作用。[3]417

洛特曼符号学原则是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洛 特曼指出文本是各种联系的系统。强调共性之余, 最为关键的是保护个性,如其所言:“内部成分彼此 联系,但不等同。”[3]33文本的多种解释,阐释的多样 可能性,前提便是相互联系、彼此对立的性质支配各 单位语义,使得文本同时具有艺术的和非艺术的、超 语言的和自然语言的特征意义。文本的模式系统和 交流系统性质,互相投射,每一个以对方为背景的系 统都被理解为“有规律地违背法则”。[3]289如电影、 电视、互联网等文本,并非由唯——

种文化代码构

成,而是属于两种模式的混合形态。任何一种都未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两类编码形式的对立和融合在 当代艺术形式中普遍存在。

后期洛特曼亦反复论证,多语性是文化的本质 属性。在《文化符号学研究纲要》中,洛特曼提出, 构成文化的最小机制至少为一对相互关联的符号系 统。不论它的组织结构有多么完善,没有一种孤立 的符号系统能够形成文化。洛特曼从人脑左右脑分 工得到启示,认为文化至少存在两套不同类型的编 码系统。一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符号,受因果关系支 配的离散式;一是以非线性方式组织符号,以图像模 式为特点的浑成式。两种编码系统对立融合,构成

的 语 。 艺 ,语

二、对立即对话

洛特曼符号学的核心要旨是意义源于异质要素 的同时共存,彼此对话。从意义和符号的联系入手, 瓦解同一,摈弃对立,倡导差异,主张对话。由此辐

射下的文本不是静止的、只有共时存在的整体,而是 由多个等级和子系统交叉构成的统一体,由对立生 成对话。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