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研 究 报 告

单 位: 肇源县民意乡中心校

撰写人: 程 淑 杰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报告

肇源县民意乡中心校 程淑杰

【摘要】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多方面,而语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很重要。本课题从教学实践研究入手,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阅读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语段,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语文 课外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然而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们与书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不少孩子甚至已经不再适应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学习方式。这种状况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也尤为突出,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学生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选择书目单一,大多数仅凭自己的爱好,他们喜欢阅读的也多是武侠小说、笑话、脑筋急转弯或漫画一类的消遣娱乐性书籍;(2)“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

总是把目光盯着几本教科书和试卷上,认为“阅读”只能作为学生的一种消遣,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多数学校图书室只是成为一种“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去阅读,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图书室的图书很少有更新和补充,这些都很难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4)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大搞“习题战”,家中父母也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语、数、外,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5)目前在小学五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本课题想通过积极构建新的课外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课标中,还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国对小

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完善、规范的过程。

3、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阅读基础和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好读书。

4、儿童阅读心理。

儿童阅读心理从言语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意思变成读者思想。而要完成或提升这个复杂的过渡,需要丰富的阅读来完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促进言语的发展。

三、概念的界定

阅读是指通过作者的文字符号获取并反映它所表达的信息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小学生除了阅读语文教科书以外,还要阅读一些著名的童话、寓言、故事、小说和科幻作品,以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等,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在全校进行两年多的现场实验。

1、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理论学习,查阅和学习有关小学生课外阅读已有的理论知识。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各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和分析调查结果,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修正、完善,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在实验的各个阶段,为随时检验实验的成效,为实验提供明确的方向,也要适时的采用这种方法。

3、行动研究法,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建立图书角,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相配套的《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提前读写报》等有益于学生阅读的书、报刊;组织多形式读书交流、读书汇报、读书展示等活动。如举行速度赛、朗诵赛、辩论赛、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在实践与体验中,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分享读书乐趣,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实验班、实验班同学中的典型代表的个案分析,确立实验方案并调整实验步骤,总结阅读意识等。

5、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6、实验研究法,将实验班实验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实验的效果

另外本课题研究还辅之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开展阅读和诵读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和选读书,建立“书香校园”,让学生陶醉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五、研究的内容与步骤

研究的内容: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现状调查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面现状调查

(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量的现状调查

2、研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源问题。通过整合学校、班级、家庭阅读资源的研究,能找到拓宽农村学生阅读书源的多种途径。

3、整理出“中心小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确立与学生相符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

4、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这是我们整个研究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学会选择阅读内容,指导学生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等。

5、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素养,如何发挥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的步骤: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

本课题的准备比较充分,为了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序地进行,课题组的一系列工作实实在在。

1、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手段,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邀请一些名师为我们讲学,这些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亲其师,信其道”,要教育学生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我们课题组成员除了阅读教育类的书,还阅读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教师读书的身影随处可见。

2、制定规范合理的研究制度。①每学期初,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共同商讨出可以研究计划,使组员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②课题组每月集中活动一次,除了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外,还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经验,提出困惑。

3、课题研讨形式丰富多样。①沙龙式研讨。让教师的教育理念越辩越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②阅读心得。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理念和思考写成文章,相互交流,并且积极投稿。③课堂教学。我们以学校的阅读公开课为立足点,进行这方面的实施和探讨。④利用课题网站和相关网站进行探讨等。

4、课题组老师制定详细的专题计划

每学期初,课题组的每位老师除了围绕学校的课题计划制定个人教科研专题计划外,还要制定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包括每学期的阅读总量、开设的课外阅读专题课的节数、全班学生必读的书目、保证阅读进度和阅读效果的措施、教师拟读的书目等。使每位教师对自己一学期的研究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二)形成师生共读书的长效管理机制。

1、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加强学生阅读工作”领导小组,由教研室负责管理,由班主任及语文任课教师具体实施。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根据活动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学校还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多种评价机制来进一步规范、约束,从而促进学校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地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把“教研室负责制”、“期末验收制” 做为课题中心组推进课题研究管理上的两大抓手。“教研室负责制”指教研室全面负责课题的实施与调控,通过具体的课题管理制度进行每月、每期的阶段考核,抓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把考评与课题研究绩效相结合;“期末验收制”指对一学期来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各类成果资料进行全面展示,进行优秀实验教师评比。凭借“二制”保障,把课题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2、调整课程设置,保证阅读时间

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整,尽可能地保证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一是调整课程安排。把学生阅读的时间排入课表,落实每周两节阅读课。我们引导教师精讲多读,把语文课时省下来,专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把各种课外阅读的课型落实到位。由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二是改善阅读结构。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学生读书,安排了早读和午读,同学们在教室里安静地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学校值班领导与教师进行检查督促。严格控制作业量,充分利用课外空闲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要求学生坚持读40分钟左右的课外书,并请家长督促指导,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除此之外,每个假期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使假期阅读计划落到实处,学校课题组专门召开课外阅读工作安排会,要求实验班在假期前召开专题家长会,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并通过《课外阅读家长信息反馈表》及要求学生撰写

一定量的读书笔记给予进一步的督促。

3、建立评比制度,促进学生阅读

⑴资料查阅。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日记、背诵。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⑵阅读问卷:以填空、选择和简答的形式,时间限定20分钟,每月一次,统一出题、批阅,要有记录。

⑶作品展示。充分利用好图书角、墙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读后感,本学期展示两次。

⑸成绩显现。A设置四个等级:再努力、达标、良、优。优与良两个等级用作区别课外阅读质量。月末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四次的总成绩确定自己本月的课外阅读成绩。以优为主的评为“读书博士”,以良为多数的评为“读书大王”。

除此之外,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如:每学期评选一次“书香班级”、“书香年级”,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组织“读书明星” 评选,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评选1~3名“读书之星”,并将照片和简介张贴的学校专栏,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4、纳入考核体系,加强教学管理

学校制定了相关的评价体系,把阅读纳入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之中,促进学校课外阅读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一是每期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测试,评选优秀教师并予以奖励。二是改革考试的评价制度,拓宽考试内容,期中、期末考试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

5、加强文化建设,充实图书资源

校园就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追求教育梦想的理想园地。我们重点抓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浸润书香,让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学校图书室,现有四十多种教育教学杂志报刊,三万册书籍,实行全天开放,师生可以随时到这里享受“书香”。学校每个教学班建立了图书角,每个学生都自主捐书至少三本,全天候开放,随时可以领到自己喜欢读的书籍。每个班级都把同学们自己读书的心得、图书的推介、美文欣赏等读书的成果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绘制在手抄报上。

(二)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①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环境展‘书’貌”。利用学校橱窗、墙壁布置名人读书箴言、图片;张挂大型条幅,如让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让阅读伴随生命历程,用阅读夯实文化底蕴,用读书提升生命境界;利用红领巾广播,每天选播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班级黑板右侧开设“每日一积累”栏目,养成学生积累的习惯,扩大学生的积累,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班级建立图书角,加强班级文化布置,增加图书的推荐、讨论、欣赏、批评的话题,从而形成以“读书为尚,读书为乐”的阅读风气。 除此之外,开学初,我们还向全校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希望家长朋友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孩子一起读书,重温童年,创造书香型、学习型家庭。

②“清晨好书光”——确定每日一读。即每天早晨7:30——8:00半小时自由读书活动。可以师生共读、听读欣赏、读书交流、持续默读等多种形式。

③发挥好教师榜样的力量。学生都有向他性,更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多读书,与学生们共读一

些书籍,这样师生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教师的读书感受会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索的欲望。

2、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

首先,要推荐有得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 和开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各程度的联系,合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保进。另外,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景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人际关系处理、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的读物。总之,所推荐的读物类型,尽可能广泛而多样,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3、阅读方法指导重在激发兴趣

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学习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注意四个结合:①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无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②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③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全。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状成良好习贯。④读书与卫生习贯的培养相结合。教育学生要保持书本清洁,注意翻书和用眼卫生。

4、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运用迁移,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教给学生“三读法”

A、浏览性的泛读法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B、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C、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A、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B、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C、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D、做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E、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4)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即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个烂笔头。一是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三是提纲笔记,

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四是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4、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引导

只要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除了教学方法有问题外,与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也有关系。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课堂教学是一条渠道,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是第二条渠道。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后,学生陶醉于桂林山水展现的美,非常想了解祖国名山大川,于是我明确课后进行以“名山大川”为内容的拓展阅读。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把课外阅读当作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靠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质才有再生力。

5、积极开展与课题有关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如:。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读书故事会”,“古诗文朗诵会”等。

(4)设计手抄报。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5)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记在笔记本上,以丰富写作素材。

(6)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多记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小知识,并利用假期把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册,孩子们看到自己写的文章也成了一册书籍,更加强了他们看书、写作的热情。

(四)在资料的整理归档中,重研究形成性资料的积累。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研究形成性资料的积累。课题组建立了资料档案,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资料的汇总、归档、使实验资料管理做到客观、完美、真实。我们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每周督促孩子进行至少3次的家庭阅读并及时填写表格与老师进行信息反馈。学生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等。

六、遵循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使研究活动更具科学性。

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借鉴同课题研究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力求有自己的独创之处。

3、课内课外相结合,读背读写相结合,提高研究活动的实效,使学生切实受益。

七、研究结果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两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朗诵赛”,“征文竞赛”,“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会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6、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7、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8、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爱上了读书。

9、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10、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阅读面达100%。

八、结论

本课题经过了一个周期的研究,验证了假设的真实性,研究方法科学、有

效、实用。在这个课题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能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撰写论文,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获奖、交流。学校的书香氛围不断浓厚,课外阅读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九、讨论

(一)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和语文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相吻合的,是改变语文学习现状的迫切需要。本课题将立足于农村学校现状和学生实际,对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为大庆市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走出一条新路,也为我省其他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提供好的经验。

(二)我们的困惑和思考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推广,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或将早自习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

外的知识。生活就是一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3、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看到课外阅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积累的课外阅读知识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尚需进一步实践;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十、组织分工

十一、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崔 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月版。

汪 潮 《小学语文教学新视野》杭州大学出版文社 1999年6月版。 杨再隋《教育思想录(小学语文卷)》江苏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张长青《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版。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版。

走进新课程丛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