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这种鸟谁也没有见过,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凤凰头上的羽毛,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

对写的人来说,有一个好的开头,下面的文章写起来就会感到顺手,否则,就会感到很别扭,难以顺利地写下去。因此,写叙事的文章,如同写其他所有的文章一样,要重视文章的开头。

一、开头的作用

1、点明文章主旨。 2、定下文章感情基调。 3、引出下文。 4、交代写作意图。

5、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 6、写景为了渲染气氛。7、介绍人物。

8、抒发感情。

二、凤头――阳鸟凤头吐清秀

(一)、凤头:就是要使文章的开头要象凤凰的头一样俊秀精致,产生吸引人的魅力。

(二)开头的方法:

1、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这种方法是起笔入题,或说明写作缘由,或提出全文主旨,或直奔故事,非常简洁。(加点的为作用)

例1:《打工》一文的开头: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中考落榜后,我毅然背起我小小的行囊,悄悄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艰辛路途。故乡的云渐渐飘淡,亲友的视线渐渐拉长,我庆幸自己终于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个开头就非常简洁的导入正题,开门见山的叙述故事,很美!)

例2:中考考生在《长大的感觉》一文中这样入题:

“长大的感觉,真好!”一句肺腑之言,沁人心脾。

例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例4: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彩芸芝先生。

选自魏巍的《我的老师》

(例3、例4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

例5、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着特别尊敬的感情。选自《中国的牛》

(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主旨,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例6、刘翔,成功与雅典110米栏起跑线。如今,种种商业化的光环却压得他偏离了跑道。因此,我要说:“刘翔,你仍应站在起跑线上,稳健而完美地跑在人生的赛场。

(用体育术语形象地表达自己既鲜明又含蓄的观点,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化思考,不落俗套。)

例7、习作《我的父亲》,其开头这样写道:“人们自古以来歌颂伟大的母亲,我却更加喜爱我的父亲。母爱仿佛是阳光,温暖,无微不至。而父爱仿佛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宽广、辽阔,似乎能包容一切。”

(从这第一段,我们很清楚作者要歌颂的是谁,歌颂的内容是什么。语文课本中,这样开头的文章不少。)

例8、《八只小猫》的开头:“我并不喜欢活的或者别的什么猫,但对家里八只景德镇的瓷小猫有些例外。它们是在江西瓷品展览会上与我见面的,我一看那清新可喜的样子就爱上了。”

(紧扣题目,点明了“八只小猫”的来历及作者对小猫的感情。)

例9、《美丽的生活》:美丽的生活是什么?音乐家说:美丽的生活是跳动的莫扎特的华美旋律;科学家说:美丽的生活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随意自然;文学家说:美丽的生活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浪漫潇洒„„听着他们的解释,我很困惑,也很茫然——美丽的生活离我实在太远、太远了。

我苦苦追寻着美丽的生活„„(开门见山式)

文章一落笔,迅速扣题,直逼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巧妙的方法,用最丰富的感情,用最适宜的气氛,紧紧的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三、写作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的生活。

要求:1、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

2、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外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横线上。

3、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形式开头。

4、书写清楚、规范,不少于600字。

(二)思路点拨:

1、 材料提供的四句话都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个是因,后一个是果。例如:“鼓励”和“自信”的写作思路“鼓励”是“自信”的前提,而鼓励的产生是由于“不自信”,由此可以推出“不自信——鼓励——自信”的写作思路,这个思路符合事情前后发生、发展的过程。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因果关系很多,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体验里去收集素材,激发情感,构思情节。

2、 如:我生活在“幸福”之中。

开头直接点题。中间部分可以写一、二件让你感到幸福的事情。最后再次点题,或升华主题。

中间部分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自己的幸福,这样写更生动一些。

开头的方法:

2、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即以退为进,先抑住某个人物或事物,后确立自己的观点或主题,达到突出的目的。此法运用很广泛,在记叙文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开篇说写文章不写女儿,因为“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于天生丽质。一句话——典型性不够。”这是“抑”,与后文的“扬”形成一种悬差,主题就更突出。

例如2、《我要跑》:我要“跑”,那已是我之后的决定了,起初,我喜欢的是走。(欲扬先抑式)

例3、花鸟草虫,凡上的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选自杨朔的《荔枝蜜》。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先说不喜欢,后来通过了解蜜蜂不但喜欢而且产生了敬佩之情,乃至自己也梦里变成了蜜蜂。)

例4、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例5:尽管我也有一个死党“阿九”,但我还是信奉“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原则,并不觉得她多么重要,而且总觉得与她距离越来越远。

(既是死党,却并不重要,开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例6、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父亲》一文时,为了塑造一个因小孩子不争气,成绩顶差,于是恨铁不成钢,对自己小孩子要求非常严厉,后来终使小孩子成材的父亲形象,便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式。

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

简短的两句,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因“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由于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使我改变了坏习气,学习进了步。这种开头式,可说妙极了。

一河南考生《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示例一】

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借鉴】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示例二】

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

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借鉴】

①欲扬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示例三】

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示例四】

买 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说那鸡不错,称称分量,一丝不差。妈问花多少钱,我说十二元。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钱还给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丢了?”妈说。我说肯定忘记在鸡摊上了,我转身要去自由市场。爸一把拉住我:“干什么?”“去要钱!”爸说:“卖鸡的多大年纪?”我说:“二十多岁。”爸说:“算了!这种做个体生意的人见钱眼开,怎么肯承认。”他还说上星期在国营店买烟,明明给了营业员二元钱,但对方心不在焉地跟别的顾客闲聊,最后说只给了他一元,怎么解释也没用,还诬蔑爸爸要赖钱。妈也说:“你吵不过他们的,别为三元钱被人揍了。”唉,自认倒霉,一件好事被弄成了坏事,可我心里怎么安定得下来呢?

过了半小时,我推托要到同学家去,便直奔鸡摊。那卖鸡的一见我,没等我开口,便说:“你这小鬼,真没头脑,多余的三元钱怎么不拿去。”我分明看见在他的钱箱旁压着我的找头。他一边给我钱,一边说:“给家里人骂了吧?”我点点头,真是哭笑不得。我谢了他一声,他说:“别谢了,我们都有不对。”他随手拣起一个鸡肫,说:“给你,这算你吃批评的补偿。”我怎么也不要,他硬是塞给了我。

我急急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对爸妈说了。妈说:“这人不错。”爸爸先是不吭声,过了一会儿说:“恐怕我是用老眼光看问题。”

【借鉴】

①欲扬先抑。有一段时问,摊贩给人的印象不佳,似乎他们都是剋扣斤两、以次充好的利欲熏心者。本文“我”的爸爸、妈妈也有这种思想,因此当“我”没拿三元钱找头后,便一致认为无必要再跟小贩去计较,而且爸爸还以亲身经历说明计较是毫无用处的,还可能会招惹是非。这把小贩的形象一贬再贬,然而事实证明,那卖鸡的为人正直,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不仅还了钱,还象征性地赔偿了一只鸡肫,这就一扬再扬。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运用得很好。所以说,即使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通过巧妙的谋篇,也能成为一篇好文章。

②铺垫蓄势。本文主要的篇幅在议论那卖鸡的:父亲认为他年轻,买卖油滑,一定是个不择手段地赚昧心钱的人;母亲也认为去计较说不定反会挨揍,因为在她看来,做小商贩的形同流氓,惹不得的。这些叙述与描写都是作铺垫蓄势用,目的是为突出那卖鸡者的形象。这铺垫蓄势,还与下文起对比作用。

写作练习:

我深深感受到了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母爱的伟大”“奉献的幸福”“今天真好”等等。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600字 左右。3、必须以“欲扬先抑”的方式开头。

题析:本文的材料范围非常广,但题目的文眼是“感受”,要在感受二字上做文章,也就是把“我”对 (如“友谊的可贵”)的深刻、独到的“感悟”凸现出来;如果离开“我”的感受而大谈友谊的可贵,它有助于我们开拓思路,走向成功,

开头的方法3:巧设悬念,质疑吸引。

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开头设置悬念,或情节方面的,或感情方面的,或人物方面的。读者会怀着探究的心理一直走下去,文章的包袱一层层被抖开,文章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读者在这个悬念的指引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疑虑与惊奇,领路了一处又一处的迷人的风景与感人的场面。 文章开头叙写一些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所从事件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满怀关切心情的语句,造成一种悬念。这种开头能激发读者急着看下文的欲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例1、有个同学在写“哥哥的秘密”一文时,开头用了这种写法,博得了一些阅读老师的好评。他是这么写的:

我发现哥哥的秘密了,告诉你,你可别向外人说,我哥哥有对象了!真的,不骗你,这是我从他日记上发现的。那一天,哥哥在写日记,我凑过去看看,可哥哥却一摆手,不让我看。就在那一瞬间,我瞥见了一个老大的字:“爱”。你想想,像哥哥这么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除了爱情,还有什么“爱”呢?怪不得哥哥每天都很迟回家

例2、“那只羚羊木雕哪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选自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例3、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给读者一个悬念,“我”为什么要停止脚步,吸引读者读下去。)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例4、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读者想探究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同时也为下文的清洁开展作铺垫,吸引读者。选自《洁白的木槿花》。

例5、晚自习或,我匆匆往家赶,和往常一样,穿过一条长而漆黑的过道,来到了家门前的小巷里。抬头一望,四楼那盏长明灯今天竟然熄灭了,整个屋子沉睡在一片黑暗之中。我的心猛地一沉,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开头设置悬念,不同往常的熄灭的灯光,作者沉重的心情,吸引读者揭开其中的感情波澜。)

例6、《妈妈变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是妈妈回来了。我和弟弟兴冲冲的迎上去。怎么了,妈妈一反常态,理也不理我们俩。愁云满面,默默地放下提包就直奔卧室走去。

例7、《我给爸爸打个分》:人人都有爸爸。要是有人问我:“你的爸爸怎么样?”我只能皱皱眉头叹口气。要是让我像老师批改作业那样,给爸爸打个分,那准会先打“╳”在写上“不及格”三个字。

(这两篇文章的开头新颖别致,用布下疑团的方法来烘托气氛。为什么“妈妈一反常态”?“我”为什么要给“爸爸”打个“不及格”?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悬念,激起读者强烈的阅

读欲望。)

开头的方法:

4 直抒胸臆,尽情赞美。

文章开头满怀激情,以深切的笔触抓住感情迸发的突破口,如泉水突涌,激越而深厚,清越而甘甜,读者在不知不觉的汲引中受其感染,沐浴其间,抒胸释怀,畅达而明朗。

文章开头时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流露出人世沧桑之间的伤愁,或显示出壮志难酬的悲切,或抒发出对社会新人的赞颂。

例1、有学生在写《十七岁的花季》时,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写法。

十七岁,诗一般的年华,像生命旋律上的一丝颤音,像春天鲜花上的一缕笑意。十七岁,多思的年华,因为世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恢宏,大量的新事物、新信息,以极快的速度撞进我们的视野,于是乎,许许多多新问题、新烦恼也同样塞满了心胸。

例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选自朱自清的《春》

例2、 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选自茅盾的《白杨礼赞》

写作练习:带上欣赏的眼镜,你会由衷的赞叹“生活真好”;打开心灵的窗户,你会由衷的赞叹“有亲情真好”;拥有博大的胸怀,你会由衷的赞叹“遇上挫折真好”;举起自信的灯笼,你会由衷的赞叹“前途真好”。。。。。亲爱的同学,风华正茂的你,又想对什么说声“真好”呢?

请以“ 真好”为题,写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用“巧设悬念,质疑吸引”和“直抒胸臆,尽情赞美”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开头。

3、感情真挚,书写清楚

3、 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600字左右。

开头的方法5:修辞增色法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例1: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

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城高原使我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 选自《诠释回报》

这则开头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真诚的愿望,语言亮丽多姿,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例2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涞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选自《金黄的大斗笠》

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为下文的写风和鱼做了铺垫.选自初中第一册《金黄的大斗笠》。

例3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运用对偶、比喻句,在对比中凸显春夏的各自特点。选自《夏之绝句》。

例4: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选自《中考先锋》

这个开头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现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例5:你的头发白了,是雪。

你的身躯弯了,是弓。

啊!那雪花是岁月沧桑为你洒下的鲜花。

啊!那弓是时间老人为你储蓄的力量。

开头不凡,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得别致。选自〈中考先锋〉。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