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名词解释

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04

年已考)

12.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

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05年已考)

13.宫体诗(徐庾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附和,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宫体诗虽为诗歌史上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

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由自由表现的古体诗向法度森严的格律诗转变。

14.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

1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是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

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05年已考论述。04已考)

16.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计:李端、卢纶、钱起等十人。但后来一些文献记载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历十才子又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大历诗人的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其中成就最高者当

推卢纶、钱起。(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6.气盛言宜——韩愈主张的散文创作理论。在孟子“养气说”和梁肃“文气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条为文的原则。“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认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及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气”是修养的结果,其中不仅有道德因素,还源于个性禀赋和社会实践的精神气质,情感力量。当“气”极度喷盈而出时,文章就会写得好有动

人力量。

17.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所作,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尤详于东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本书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很有认识的意义,客观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层的

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揭露意义。同时,其内容也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19.花间词派——得名于词集《花间集》。五代时期,赵崇祚把晚唐五代词风相近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因为这些文人都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创作,词风大体相近,“花间词派”由此而得。花间词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内容大多是冶游宴

乐,男女私情,风格也都难逃辞艳情柔得窠臼。(03年已考)

20.词——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

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

简答题:

1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他也因此成为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今存九十余首诗,居建安诗人之冠。

(1)内容方面:其诗不仅内容丰富充实,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如《白马篇》。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代表作为《赠白马王彪》。他的作品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诗中开始出现自然景物的描写,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钟嵘在其《诗品》中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即是称颂其诗既内容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

(2)艺术表现上生动形象、词彩华美、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善用比喻、象征、烘托的手法;讲究谋篇布局,结构精致,很少铺平直叙,开头常以警句开头,代替客观事物的描写,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高峰。诗歌语言华美,这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其《盘石篇》中再现大海的宏阔气象,大异于两汉乐府诗的天然古质,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3) 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曹植的诗歌艺术成就每一个成熟的作者的艺术创作,由于其思想、经历、个性等等的差异,他的作品必然具有自己意厚词瞻、气势雄浑鲜明的个性特色.。 曹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古体诗到近体诗,民歌到文人诗,推动了文人诗的发展,成为乐府诗人文人化的标志。曹植也博得了极高评价,所谓"才高八斗"、"卓尔不群"、"建安之杰"等,曹植都当之无愧。

2谈谈左思咏史诗的成就

左思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咏史》,实为咏物。强烈的色彩是左思《咏史》诗最突出的特点。《咏史》诗共8首。

(1)左思《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诗歌中书写了作者的志向抱负、失望愤懑、安贫乐道、高蹈遗事,无不气势雄健,慷慨淋漓。左思也写得诗歌气象阔大,笔力雄厚,感情真挚而强烈,明显地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他的这种风格被溢为"左思风力",主要指他在引用历史典故以抒发时愤,刚健有力。

(2)左思的《咏史诗》的出现,不独是文人在专制时代讽喻现实的一种可行的手段,更表现了作者已自觉的把个人命运作为普遍的历史现象来加以认识。成功的把历史现象、经验与个人的现实遭遇、情感体验如此成功地结合在诗歌之中,感情激烈深切,使《咏史诗》的创作产生了新的飞跃,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

南北朝乐府民歌由于产生的时代与地域的不同,故使南北朝民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内容上:

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

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如《敕勒歌》;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辞》;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如《木兰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歌辞》。

艺术特点上: (1)南朝乐府民歌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为主。每首诗集中写一点,不拖沓繁缛,既明快,又含蓄,语短情长。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汉语谐音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2)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如《春歌》不但再现了江南水乡自然风光之美,而且也表现了南方女子的浪漫情怀 。

北朝乐府诗歌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

7鲍照对七言诗的影响

(1)鲍照是七言体诗的创制者,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七言诗的发展,从东汉的七言民谣,建安时期曹丕的《燕歌行》,七言诗一直未被文人所重视,鲍照对曹丕《燕歌行》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一首诗中数次自由换韵。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等,不仅在内容和主题方面奠定了七言及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乐府的基础,而且首创了以"君不见"开头的句式。音节错综变化,节奏缓急相间、顿挫抑扬,显示出豪放的风格,新奇有力。终于创制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诗。自他以后,文人七言诗的创作日益繁荣,鲍照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自他以后,文人七言诗的创作日益繁盛,为七言诗逐渐获得与五言诗一样的主流诗体地位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七言诗尤其对后来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这种诗体更加便于抒发思想感情,直接推动了唐代歌行体的发展。李白的歌行体,句法长短兼施,首句喜用"君不见",诗风飘逸潇洒,感情奔放强烈,明显受到了鲍照的影响,例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11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

(1)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内容上:多方面地描写和歌颂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和农业劳动,表达了鄙夷功名利禄的思想、热爱大自然的志趣和守志不移的情操,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比如说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的第一首。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例如《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这首诗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自己希望庄稼顺时生长的意愿。

(2)艺术风格上:陶诗平淡而隽永,真淳而醇美,质朴而幽深,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影响后世。

12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点(两种答题思路)

谢灵运认真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从此,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1)对山水景物精细刻画,善于营造画境。谢灵运的领略山水之美是移步换景式游览。游览则寻幽览胜耳目为声色所感便成画境。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青涟。"

(2)其山水诗往往"抒情缀景,畅达理旨"哲理游离于景物之外,形成了"叙事--写景-说理"的模式。例如《登池上楼》。

(3) 摹景状物,工于字句锤炼,不重视情感的抒发。精工绮丽,深色厚重, 成为谢灵运诗歌的一大特点。例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变鸣禽"。

(4)他的山水诗真正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审美对象。谢灵运诗山水诗派的开山作家,对扭转玄言诗风有重要作用。钟嵘称其为"元嘉之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