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

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1月/16日/第B02版

前沿报告

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元的霸主地位和其低储蓄率,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石油输出国石油美元的大量积累。要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需要美国、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石油输出国的共同努力

全球经济失衡谁的责任谁解困局

陈姝君

2005年上半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称: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666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5.6%;到2005年末,这一数字已高达8000亿美元,日本、新兴亚洲市场国家和主要石油出口国各自的顺差也达到1000亿~20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联合国最新报告警告,目前美国的对外净负债超过了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4,其债权方主要是日本、石油出口国、中国以及瑞士、挪威等欧洲国家。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其经常账户赤字和对外净负债达到有史以来最大的规模;同样,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常账户盈余和外汇储备也达到空前的规模。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立足于美国、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石油输出国三方面主体,来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原因

国际经济失衡的局面在不断地扩大,全球经常项目收支、资本流动格局、储蓄-投资分布的失衡日益突出,在此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种不平衡格局的发展?下面仅就此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美元的超然地位

美元在国际收支中所处的超然地位决定了美国经常项目收支赤字的不断扩大。

虽然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国际货币出现多极化的格局,但是由于有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美元在国际收支中仍然处于超然的地位,欧元、日元等只占据一小部分。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当一种货币在国际货币收支中处于超然地位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该种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迫使该种货币发行国大量发行货币,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该国有经常项目账户赤字的趋势。美元在当今世界中仍然充当着国际货币的主要角色,随着亚洲新兴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家对外汇美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美国经常项目账户赤字扩大的趋势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这种趋势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这就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本报注)的提出,明确地说明了随着经常项目账户赤字的不断扩大,最终会导致各国对该种货币信心的崩溃,致使该种货币大幅度贬值,这也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源。

美国的低储蓄率

美国的低储蓄率,储蓄-投资缺口日益扩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严重失衡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其最大的问题是国内储蓄空前不足。

图1显示,美国的储蓄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储蓄率。根据国际收支恒等式SI≡CA,由于国

内储蓄不足,美国只得吸纳国外的储蓄盈余以维持本国经济增长,从而必然导致庞大的经常账户和贸易赤字。

美国的低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扩张性政策有关,提倡提前消费,导致消费过热,而储蓄率低。而Masson et al.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对美国的低储蓄率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美国的人口独立性比较强,没有过重的家庭包袱,导致了普遍的储蓄欲望低下。Menzie

D.Chinn和Hiro Ito则提出美国健全的对个人财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是决定个人储蓄还是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Menzie D.Chinn和Him Ito还用实证分析证明了,美国自由开放的金融体制与美国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因为金融市场越发达意味着预防性储蓄的需求越小。

亚洲投资乏力

亚洲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乏力。虽然从图1中可以看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储蓄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要看到高比率的储蓄并不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包括Menzie D.Chinn和Hiro Ito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这些国家并不是储蓄过多,而是投资乏力。

因为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为了抵御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历史证明,保持高比率的储蓄是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的东亚货币危机与储蓄问题紧密相关;拉丁美洲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表现不佳,也正是由于国内储蓄偏低而过分推行吸纳国外储蓄战略的结果。另外,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民众的储蓄动机也趋强。因此,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的高储蓄率并不是过多,而是合理的。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总体的储蓄率处于历史最低的水平。亚洲国家和地区储蓄之所以大于国内投资,应主要归因于这些国家生产性投资增长过于缓慢。因此,当前宏观经济不是储蓄过剩,而是投资乏力。

而资本市场不发达是造成这些国家投资乏力的主要原因。由于国内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储蓄和投资在国内无法实现合理地转化,致使大量资金流入美国的资本市场。从世界经济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待亚洲巨额外汇储备的流向则不难看出,亚洲各经济体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的缺陷不仅影响了亚洲的经济稳定,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循环,一方面是亚洲各经济体向美国大量出口商品,通过贸易顺差获得大量外汇储备,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些经济体内部的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不完善性所造成的融资困

难,大量的外汇储备又回流美国。美国利用资本账户的盈余来弥补其经常账户逆差,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东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买家。见表1,截至2005年底,仅日本、中国、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泰国所购买的美国国债就达到11621亿美元,占美国国债境外持有存量的比重高达53.5%。其中日本是美国政府债券的最大海外持有者,2005年底日本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达到6849亿美元,占美国政府债券境外持有存量的31.5%。从时间变化来看,2000年到2005年,除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泰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规模大致不变外,其他主要东亚国家和地区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规模都翻了一番以上。

石油美元的大量积累

石油输出国由于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高涨,石油收入大量增加,同样积累了大量的美元收入。但是,表2表明,这些高额的石油美元并没有带来大量的美元支出,而是用来积累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和减少政府债务。如科威特、卡塔尔、俄罗斯和沙特等,将石油收入用于减少政府债务,通过降低未来利息支付,改善目前现金流动状况;而俄罗斯、墨西哥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则是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

可见,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收入相较于进口支出增长较高,IChristopher Plantier和John Weeks分析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各国预算是以保守的油价预期(如30~40美元/桶)为前提制定的。这反映出各国对近期油价上涨持谨慎态度,希望中长期支出保持稳定;二是各国投资容量特别是资本投资容量有限。说明各国需要制定适当计划,对主要公共和私营部门投资负责执行和监督。

对策

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失衡是不可维持的,失衡局面的加剧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即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继续扩大,致使外国投资者对美国不断增加的外债失去信心,由此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从而影响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不能放任失衡局面的存在,世界各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失衡局面的加剧。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资产的需求

正是由于美元在国际收支中所处的超然地位,致使美国能维持一定时期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并保持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要降低全球性经济不平衡的根本出路就在于降低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资产的需求。而这又包括如下措施:首先,加强和推进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石油输出国等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逐渐实现比较灵活的汇率制度,适度减轻国际投资性资本和汇率波动的外部冲击压力。其次,扩大SDR(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亦称“低黄金”。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

金组织货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特别提款权定值是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市值不是固定的──本报注)在国际收支中的影响和地位,增加和重新分配SDR。SDR作为当今国际储备中惟一人造的非主权国家货币,它的发行不仅可部分替代美元储备,而且避免了以主权国家货币为主要国际货币所存在的“特里芬难题”。再次,推进区域性的国际货币合作。区域性国际货币不仅有利于减少对美元国际储备的需求,而且还可以通过区域性货币合作水平的提高创造出如欧元这样的区域性货币,从而提供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供给。最后,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复苏有利于提高欧元、日元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量中的比例,从而有利于减少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资产的需求。

美国应鼓励储蓄,减少财政赤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指出,全球经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的失衡,是美国多年经济政策的结果。要解决目前世界经济失衡带来的全球汇率波动,首先需要美国以大国负责的姿态来对待全球经济失衡,主动为多年积累的已扭曲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中国社科院世纪所所长余永定也指出,美国内部经济体系失衡,储蓄远低于投资是其全球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美国应该一方面削减其财政支出,改变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巨额的经常项目账户逆差;另一方面要鼓励储蓄,美国的消费完全超出自身的供给能力,利用美元的超然地位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来免费获得外国商品的现状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自身的储蓄来为自身的投资融资。

亚洲国家和地区要完善其资本市场、扩大内需

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内需不足,大量的商品输往美国等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又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不得不通过购买美国的债券的形式购买大量的美元资产,资本又回流到美国市场。这一循环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同时也使这些国家承担着全球经济失衡的不利后果。因此,要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亚洲国家和地区必须采取如下的措施:

调整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构,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公共投资,扩大内需。这些国家消费不足,除了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条件外,很大程度是由于公共投资不足带来的。必须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于基本医疗、基础教育、交通、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投入,实现公共投资带动社会消费的目标。

完善资本市场,加快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

早在2003年6月22日,亚洲18国外长发表的关于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清迈宣言”就强调,一个高效、有深度和流动性良好的亚洲债券市场是亚洲健全稳定金融体系的基础之一,有助于增强亚洲地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有助于将地区的储蓄保持在该地区使用,而不必投入到美元市场,以打破美国依赖其资本账户的盈余来助长经常账户赤字的局面。同时,通过发展亚洲债券市场鼓励区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区内货币,减少区内大量使用美元的情况,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内对话和合作机制。

石油输出国根据石油发展前景适当安排石油美元支出

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油价也是不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周期波动性。虽然石油输出国已积累大量的石油美元,但各国应合理安排其支出。预期未来石油收入减少的国家,如挪威、阿曼等国,应谨慎积累目前的石油收入,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均衡使用这些收入。对于那些短期内吸收能力有限的石油生产大国,应增加储蓄、改善债务状况,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油价走低。如果油价持续走高,则增加支出,投资于回报率较高的领域,以巩固经济基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