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凡是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列入地理课程资源的范畴。开发课程资源,不仅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参照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并且也有利于开发校本课程,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唯教材是举的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思想,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

1 课程资源的开发: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校内资源

1.1.1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

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文字资料。虽然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正呈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再说作为文本资源的教材也不是以往相对固定的教科书,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随时补充、完善的学习材料,尤其地理学科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动态数据,以及更多的新的地理事物的发生,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这些文本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补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优选,组合,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渗透思想方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1.1.2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标本、罗盘

包括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等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等教学模型和标本;罗盘、照相机等教学器材等。这些教学用具,可以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制作,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1.3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象、影碟等

1.1.4校内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学校风气。

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教师本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可法和利用的主力军。因此地理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地理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一,提高理念素养,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其二,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而且也应该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学习与探索。

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变量,是联结家长与教师的纽带,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1]

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把改变学生角色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注意:其一,学生应该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其二,学生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其三,学生要很好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斡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成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1.1.4其他学科资源

目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淡化学科体系,使地理课教学由单学科转向综合发展,再到跨学科的综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锻炼能力。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如把地理课与历史课、政治课、语文课、物理课、化学课等相结合,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等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的整合等,使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服务,构建一个跨学科、跨范围的地理课程体系

1.2 校外资源:

1.2.1科普场所: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地震台、水文站、纪念馆、青少年宫等

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而学校图书馆兼备了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目前最可利用的资源。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青少年宫等场所,一方面可以提供活动场所和活动资料,另一方面也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地势;植被;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1.2.3人文景观(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红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1.2.4媒体资源:报纸、报刊、网络

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大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之一,媒体资源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其补充、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当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减少媒体资源的负面作用。网络资源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工作、学习、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包罗万象;从形式上看,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从数量上看,浩如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服务对象上看,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些资源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

1.2.5社区人力资源:

政界、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家长,这些人中,不少是地理专家或者是与地理相关的人士,请他们有计划地给学生开讲座、一同设计地理活动,或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等等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和地理学科的了解。

2 课程资源的利用

2.1 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的做法大都是“用教材教”,惟教材独尊,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教材半步,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只是重视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视方法技巧训练。对开发课程资源,既没有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实际行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除此之外,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都是教师要合理利用的资源。

2.2 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

课堂开放包括教材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开放的教材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因此必须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利凭借;教学过程的开放提倡即兴创造,使得课堂教学不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在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的模式。使学生能真正获得全面发展。[2]

2.3 开展研究性学习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工人”,或者“今天我当家”,当“小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学校与社区应该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创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化工厂对农田的影响”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

2.4 促进学科融合:

地理科学综合性很强,与其他各门科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和互补。所以,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既要体现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终要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

2.5 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课程资源库一般包括以下环节: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明确调查目标;编制调查工作手册或方案;制定调查工作计划;组织实地调查;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使资源库能够与其他教师、学校等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常华锋.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吕世虎. 刘玉莲. 新课程与教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