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国人需要关心的问题是20年后中国将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继续依赖化石能源与技术,还是积极投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科技?

  杰里米·里夫金

  书名:《第三次工业革命》

  作者:【美】杰里米·里夫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编者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正在成为一个热词。英国《经济学人》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塑造了自上而下的结构,如今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绿色科技正逐渐打破这一传统,使社会向合作和分散关系发展。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正经历深刻的转型,原有的纵向权力等级结构正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杰里米·里夫金认为,正如历史上任何其他的通信、能源基础设施一样,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各种支柱必须同时存在,否则其基础便不会牢固。因为五种支柱是靠相互间的联系而发挥作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包括以下五个:

  (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成千上万的建筑物能够就地生产出少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电网回收,也可以被各大洲之间通过联网而共享);(5)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如果说美国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21世纪担当这一角色。美国将它经济成功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20世纪上半叶,美国(而非沙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油国,继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旗手。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衰落,美国的领导地位受到质疑。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商业界乃至普通民众一直就应该如何重启世界经济的发展激烈争论。虽然各方均认为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并对金融、劳工和市场等领域进行改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以上措施并不足以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日薄西山,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对未来的经济模式进行大胆的描述,以指引我们进入后碳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推动当今社会发生显著变化的技术力量进行全面、透彻的剖析。

  纵观人类历史,新型的通讯技术与能源体系交会之际,正是经济革命发生之时。现在,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即将融合,并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革命无疑将改变整个世界。在可预见的未来,数百万的中国人将可以在家中、办公室和工厂里生产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并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电力共享,正如我们现在创造并实现信息的在线共享一样。

  如果在本世纪上半叶实现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构建,中国还需要近40年的努力,而这将创造数以千计的商业机遇、提供数百万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职位,并将使中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军人。

  在今后的几年中,中国需要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做出重要的决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力发电国,煤炭在其能源中的比重约占70%。此外,最近中国政府宣布中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高达134万亿立方米,约是美国的两倍。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生产国,其太阳能光电产业生产总值更是占世界的30%,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但是,中国所生产的可再生能源科技产品几乎均销往海外。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其中海上风能资源占四分之三。根据2009年一项由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成果表明,只要中国提高补贴和改善输电网络,至2030年风力发电就可以满足中国所有的电力需求。

  中国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却仅仅在近些年才提上日程。中国的生物能与地热能的总量也相当可观,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对其漫长海岸线所蕴藏的潮汐能,中国也未开展有效的利用。

  中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这一诱惑使中国倾向于更加依赖日渐式微的传统能源。然而,煤炭和天然气固然令人兴奋,但是相比于巨量的可再生能源而言,却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地位正如沙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中国每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是水到渠成之事。中国对水力发电的依赖令人担忧。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日益严重的干旱将会对中国的电力生产造成极大困扰,导致电力缺乏、乃至断电。与此相似的是,生物乙醇的生产也将会与土地使用的问题产生激烈的冲突。

  因此,中国人需要关心的问题是20年后中国将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继续依赖化石能源与技术,还是积极投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科技?(选自作者为本书中文版所作的序言《中国如何引领亚洲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后碳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书名:《大数据》

  作者:涂子沛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与互联网的发明一样,这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围启动透明政府、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而“大数据战略”,则是当下领航全球的先机。

  大数据,这一世界大潮的来龙去脉如何?

  本书通过讲述美国半个多世纪信息开放、技术创新的历史,以别开生面的经典案例——奥巴马建设“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的雄心、公共财政透明的曲折、《数据质量法》背后的隐情、全民医改法案的波澜、统一身份证的百年纠结、街头警察的创新传奇、美国矿难的悲情历史、商务智能的前世今生、数据开放运动的全球兴起,以及云计算、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媒体、Web3.0与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图景等等,为您一一细解,数据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变革。

  书名:《革命心理学》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译者:佟德志 / 刘训练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10月

  《革命心理学》是《乌合之众》作者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的作品,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读者对《革命心理学》的了解尚不如《乌合之众》。作者对心理学和政治学的熟稔,使他的作品拥有独特的视角。

  在书中他结合了法国革命的历史材料,把《乌合之众》的基本观点运用于法国大革命的分析,再次强调了他先前发现的一些原则:如大众心理的短暂性、民族精神的持久性、信仰的作用等,试图刻画法国大革命期间各色人群的心路历程。

  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