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关于人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在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的统称。 个性心理差异与知、情、意三大心理过程合起来就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里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感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绝对感受阈限: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知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应。

记忆: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 记忆表象: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就是记忆表象。

识记: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先快后慢

再认:重新感知已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

重现:又称再现、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在行动上再做的过程。

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想象:人脑在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能力: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思维品质:是衡量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

情绪与情感: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其中与生理需要(安全、饮食)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为情绪;与社会需要(教育、道德、交往)相联系为情感。

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客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挫折感:个人动机性活动收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需要: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信念:激励人按照自己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

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自然观

气质: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心理学分支学科:1、研究动物和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有动物心理学、种族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发展心理学可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2、研究不同实践领域中人的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其中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3、研究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心理学分支。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室。

心理学遵循的基本原则:1、可观性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外部表现来进行分析研究。)2、系统性原则(把某一心理现象放在多层次、多因素和多维度的系统中进行分析。)3、发展性原则(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步骤:1、确定心理对象 2、积累证据 3、发现其中模式或规律 4、提出假设5、预测 6、检验预测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优点:生动自然,获得的材料真实可靠;缺点:被动性)2、实验法(优点:严密、能重复,研究者比较主动,能做出因果性的判断;缺点:人为性太强)3、调查法(包括:面谈法、电话调查、问卷调查)4、测验法(又称心理测验。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要测的心理品质。)5、个案法(要求对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调查) 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知觉分类:根据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条件: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知觉特性:1、向学生明确地提出知觉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积极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4、教师提供充分的直观材料,注意运用变式;5、教师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记忆的三要素:1、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事物都是记忆的内容2、只是记住经验中的一部分3、记忆不是一下子完成的,有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保持是识记的结果,再现是保持效果的体现,也是对保持的检验。 记忆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

记忆的种类:根据储存信息的久暂分类:1、瞬时记忆(仅3秒,特点:形象鲜明,时间短暂,量大,记忆痕迹容易衰退)2、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特点:容量有限:7+2个项目或称“组块”,保存时间短,通过复述保持信息)3、长时记忆

识记分类:1、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1、目的任务2、活动的任务、性质3、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4、识记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记忆规律?

一、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

二、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3、重视复述训练4、注意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

三、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或练习(1、复习要适量2、适度的超额学习3、进行多样化的复习指导)

良好的记忆品质:1、识记的敏捷性2、保持的持久性3、记忆的精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

中学生记忆的特点:

1、中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5、记忆广度增大

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一、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 二、根据遗忘的规律,防止遗忘(1、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2、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3、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性4、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三、正确地再认和回忆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分类:1、根据抽象水平可分为:直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探求问题解决方案有无确定的方向可分:聚合思维(根据已知信息产生逻辑的结论)与发散思维(不用方向思考)

概念的获得途径: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概念获得的条件:1、正确对待已有经验2、正确使用变式3、恰当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4、适时给概念下定义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拉斯将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四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注意的基本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一注意(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一直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1、保持教室安静2、减少学生迟到3、维持课堂秩序4、教态得体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基本的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情绪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分三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有关。

情感的品质: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效果性

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中学生意志品质特点:1、有一定的自觉性,但并不完善,具有较大的受暗示性

2、果断性水平不高,需引导发展3、坚持性比较稳定,但具明显的个体差异4、自制力组建发展,经过一个困难期而趋于成熟

如何培养中学生意志品质?

1、加强其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其责任感2、增强其克服困难的毅力3、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4、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增强自制力

需要的分类:1、从需要产生的角度: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种需要: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求知欲

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反馈4、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5、竞赛

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能力、年龄与性别、个人的认识和价值观念、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群体的心理效应:归属感、认同感、群体的支持力量

心理学家舒兹的三类人际关系:1、包容的需要2、控制的需求3、感情的需求 学校人际关系的总特点、主流:道德规范性强

学校人际关系的三种心理倾向:1、向心倾向2、同化倾向3、稳定倾向

班集体的特点:1、组织结构的同质性2、活动目标的统一性3、行为规范的法定性4、人际交往的平等性5、教师指导的权威性6、教育活动的双边性

德赛克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入门行为—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成绩评价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学习程度=f(学习所用的时间/学习所需的时间)

学习时间=f(能力*教学质量)

受建构主义理论影响,比较成熟的三种教学模式:随即通达教学、情景性教学、支架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促进知识理解的途径:丰富有关的感性材料;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复习、提高对学习材料的加工水平、过度学习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1、学生对教学产生厌烦情绪2、学生学习过于紧张3、个别学生因成绩较差4、社会、家庭因素5、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缺陷 过错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醒悟阶段、转变阶段、稳固阶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2、中学生认知与学习的心理辅导3、中学生情绪的心理辅导4、中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5、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6、中学生性心理的健康教育7、中学生休闲、消费与生涯发展的辅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原则、渗透性原则、任职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石英钟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5、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