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技巧一二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做一点准备,就会发现,文言文阅读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仔细分析,文言文难在它的语言较现代汉语简洁、干练,语法也与现代汉语不一致。学生学习时要对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进行掌握,这些工作琐碎而沉重,读懂文言文文段很关键。有时学生看到文段后,迅速浏览上一两遍,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内容要旨。这时可以借助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一道选择题来把握文段内容。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如此设题的,就意味着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的信息是错误的,其他几项的信息是可靠的。据此,可以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文言文阅读题之间貌似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以《〈三国志?魏书十一 王烈传〉翻译(译文)及试题设计》中的第6小题为例具体谈谈。

  第6小题A选项“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4小题B选项“遇岁饥馑,路有饿殍”中的“岁”解释为“年末”是行不通的。

  第6小题B选项“王烈非常重视道德教化,既兴办学校,也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方法,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甚至能使盗贼改恶向善,最终成为道德榜样。”与第7小题翻译句子第一句“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有关联。“其诱人也”和“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有联系,以此可推断出“诱”为“教导”的意思。“皆因其性气”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联系,“因”字是 介词,“依据,根据”的意思。

  文言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对于把握不够准确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以《陈书?列传第四》的程灵洗一文后的第4小题B选项“灵洗乘胜逐北”中的“北”字,被释为“向北”为例来介绍两种方法。

  一、触类旁通,由一个句子引发所学知识,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古代汉语词典》对“北”的释义有三种:①通“背(bèi)”,相背;②北方;③打了败仗往回跑。联系《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可知“北”应为“③打了败仗往回跑”得意思,这和“灵洗乘胜逐北”的“北”同为“逐”的对象,可知二句“北”的意思相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败北”意为“打败仗”,学生对此很熟悉,讲解时可以联系它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北”的第三种解释。

  二、运用语法知识,辨识实词的含义是否恰当

  分析“灵洗乘胜逐北”,“灵洗”是传主,指人,做主语;“乘胜”是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逐”是动词,做谓语,“北”为“逐”的对象,显然是名词。而第4小题B选项却释为“向北”。“向北”是介宾短语,不是名词,由此可以确信此释义不正确。

  急学生所急,供学生所需。学生对文言字词掌握不牢,我就把高考所需的文言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包括与之相关的例句译文都一一提供给他们。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入手,温习旧知,进一步运用到新知中。学生语法不通,我反复讲解,总结判别语法的规律,强化记忆。

  文言文是国学精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容。鼓励学生尝试走进文中,品味其境其景其情。学习苏轼《赤壁赋》,学生根据第一段内容,运用自己的智慧对其进行了画面还原,绘出了一幅优美的苏轼等人的游赤壁图。学习《荆轲刺秦王》一文,郭小康同学竟把其编成剧本,他们小组将其排成话剧,走进了课堂,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教习文言文,应尊重学生,发现所长,培养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河南省修武县第一中学分校)

  编辑/杨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