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

田径运动是中学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田径教学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是必备的

教学技能,《中学田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对田径教学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成绩考核;第二部分是中学田径教学的阶段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是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体质、思想品德教育及伤害事故的预防。通过本课程学习,中学教师不仅能提高对田径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更重要的对田径教学提高对学生教育、教学效果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学习目标:

1、明确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材的教学任务,了解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

材的教学内容,掌握完成中学田径运动教材教学任务的方法。

2、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和教育实习,初步具备

中学体育课中田径运动教材的教学能力。

3、通过学习,逐步树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练习与思考:

1、你是如何认识田径运动对促进学生体质增强方面的作用?

2、田径运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

3、为什么对田径教学内容要进行选择,其原则又是什么?

4、如何对中学体育课成绩考核更为科学?为什么?

考核目标:

1、请你举例说明某一个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

2、田径教学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有何关系?

第一章 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成绩考核

一、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任务

教学是实现我国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根据

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中学体育课中田径运动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身体任务;

(二)、掌握“三基”任务:三基任务是指,使学生掌握一些田径运动的基

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运用某些田径运动项目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三)、教育任务。

结合田径运动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为祖国锻

炼身体的自觉性。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要正确处理三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因此,要注意在进行田径运动项目教学时,完成三项任务要灵活,有时可以

有侧重,但是,要以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普及面多数学生为主,以坚持经常为主。

在进行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注重传授田径运动

技术,不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失效,这样就违背了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另一种是只强调增强学生体质,而忽视田径运动基本技术的传授,也是不正确的。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除了完成发展身体、掌握“三基”、教育三项基本任务

以外,还能起到发现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作用。

二、中学田径运动教学内容选择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把发展身体素质和跑、跳、投能力的练习以及快速跑、

耐久跑、接力跑、障碍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掷手榴弹等田径运动的典型项目列为中学体育课教材。

由于课时和学生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项目都作为教材内容,而

必须加以选择与改造,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如下:

1、健身性原则

要从田径运动中去选择那些能有效锻炼学生身体和增强学生体质的项目和

动作作为中学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

2、简易性原则

这是由中学生的身体条件与实际运动能力决定的。贯彻简易性原则,一是降

低技术难度;二是简化运动规则。中学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按照《田径竞赛规则》去执行。

在进行这些项目教学时,应以这些项目的基本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

是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田径运动技术,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只能让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学习“基本技术”的3条标准:

(1)基本技术是完整技术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技术,不是技术细节,更不

是高超技术。

(2)动作的形式和结构要符合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要求。

(3)大多数学生经过学习和努力能够掌握的技术。

例如:在立定跳远时,学生起跳时臂向下摆,这样就不符合生物力学的原理

了,生物力学原理告诉我们,协同用力的摆臂,能使人体获得更高更远的距离,因此,起跳时,两臂应向前上摆,所以,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根据基本技术的两条标准来确定田径教材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和不断完善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

目前,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的另一种倾向就是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脱离

教学实际,其结果,学生不仅不能掌握既定的教学内容,也完不成增强体质的任务。优秀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要求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中学生无论从技术和身体条件,还是从体育课时间上,都不可能掌握这些高超技术,因此,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内容,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任务出发,学习基本技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和更好地完成中学田径运动教学。

3、兴趣性原则

这是由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田径运动教学往往枯燥、乏味,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但如果能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把跑、跳、投编排成不同的循环练习内容与活动性游戏等,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中学选择田径运动教学内容时,贯彻和掌握好兴趣性原则显得尤

为重要。

三、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成绩考核

田径运动成绩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考

核,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自觉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并能达到巩固提高田径运动技术和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也为教师总结和改进田径运动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成绩考核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田径运动成绩考核是中学生体育课成绩综

合评定的重要内容和方面。《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各年级考核的田径运动项目及评分标准,因此,为了做好田径运动考核,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每学期开学初,教师应向学生宣布本学期考核的田径运动项目和评分

标准。

第二、田径运动项目的考核时间,可安排在期中,也可安排在期末,还可以

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统一起来安排。教师要把统筹安排的各项田径运动考核时间,在每学期初向学生宣布。

第三、田径运动成绩考核事先应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应提前组织学生进行练

习,特别要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测验前应布置和检查好场地、器材,准备好测验用品,还要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测验的一切准备。

第四、田径运动成绩考核要严肃认真,确保安全。同时,要做好成绩考核中

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成绩考核结束后,要做好成绩统计和考核总结,以便分析田径运动的教学情况,改进田径运动的教学工作。

第二章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阶段以及教学教法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阶段和方法是教师为完成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任务所采

用的程序、途径和方式。以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为依据的,教学阶段划分是否正确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田径运动技术教学。

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为了更好的完成各科教学任务,必须贯彻教学原则。

体育课教学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也不例外。因为教学原则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教学原则,对明确教学目的、选择和安排好教学

内容、正确地运用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加速教学进程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需要贯彻和运用的教学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巩固提高原则等。

一、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阶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其生理学机制是条件反射原

理。遵循条件反射建立的原理——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规律和生物信息反馈原理,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

1、任务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学习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2、方法

(1)、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利用直观教具演示,使学生对动作过程、方法和技术要领基本了解。

(2)、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3、注意事项

(1)、教师讲解要简明、具体,示范动作要正确、清晰。便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2)、教学手段要简单、有效。在练习中要突出技术的主要环节,对技术细节不应过分强调。

(3)、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次数,达到反复“刺激”,强化动作的目的。

(4)、要提高教学的技巧。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这一教法手段,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情绪饱满、积极主动的进行练习。

(5)、要重视预防产生错误动作。如发现错误动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二)、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

1、任务

使学生改进和逐步完善地掌握技术动作

2、方法

(1)、提高练习的条件和难度,把简化了的动作复杂起来,通过完整或分解的练习,逐步克服动作僵硬和不协调现象,使技术动作完善起来。

(2)、通过反复的完整练习,体会和加强各技术环节之间的联系,掌握和熟练技术动作。

3、注意事项

(1)、教师应采取启发式的讲解或提问,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促进对技术动作的体会。

(2)、既要重视主要技术环节,又要抓住完整技术和技术细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技术动作逐步完善起来。

(3)、要加强区别对待,及时指出不同学生在动作上存在的缺点错误,并提出具体的纠正方法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思维地进行练习。

(4)、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不断提高对动作质量的要求,特别要重视对完整技术动作节奏的要求。

(5)、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技术动作,在反复练习中可能会出现对自己力量估计不足现象,因此,要注意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巩固和提高阶段

1、任务

根据个人特点,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完善技术,使之达到熟练掌握技术的程度。

2、方法

(1)、通过重点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深入了解技术动作的作用,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体会。

(2)、反复进行完整技术练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技术评定,提高对技术动作的要求和方法。

(3)、改变练习条件,提高对技术动作的应用能力。

3、注意事项

(1)、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已掌握技术,注意力容易转移到运动成绩方面,忽视巩固和提高技术,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技术和成绩的关系,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巩固和提高技术上来。

(2)、采用改变练习条件的手段、方法要适当,每次改变条件的练习结束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再回到正常条件下进行练习,使技术动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

(3)、要把掌握技术和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结合起来,使技术动作成为锻炼学生身体的手段。

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完整和分解练习法、游戏法、

预防和纠正错误法。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 教师用语言来表述田径运动技术动作,与示范法结合,可帮助

学生建立某一田径运动项目的正确技术概念以及教师用语言来表述动作的方法、要领,直到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练习。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讲解目的要明确;2、讲解内容要正确;3、讲解要少而精;4、讲解要富有技巧性和启发性。

(二)、示范法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的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范例,与讲解法结

合,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的方法、要领,以指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练习。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运用师范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的目的要明确

2、示范动作要正确

3、示范的时机和位置要适当

(三)、完整和分解练习法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讲解法和师范法建立的技术动作概

念以后,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田径运动技术动作,必须进行实际的练习常用的练习法有两种:

1、完整练习法 2、 分解练习法

完整练习法是把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以完整的形式进行练习。分解练习

法是把完整的田径运动技术过程,分解为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进行练习,最后再把各部分动作联系、完整起来。

(四)、游戏法和比赛法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比赛法是在比赛的

条件下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根据技术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做好学生的分组、场地器材

的使用等工作。

3、要根据游戏和比赛的进行情况,调整好学生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4、要根据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的表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竞争意识

的培养和启迪。

(五)、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指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可能或已经产

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错误动作产生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1、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不集中,怕苦、怕累或怕受伤有恐惧心理。

(2)、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概念、方法、要领不清楚或受旧技能的影响、干扰。

(3)、学生一般身体水平和基本技术水平较差。

(4)、颗的组织、教法和手段安排不当,“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或对教学环境与条件考虑不周。

2、预防产生错误动作的措施

(1)、针对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和有恐惧心理等原因,教师一方面应加强

的学生进行体育目的性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自觉性。

(2)、针对由于对技术动作概念、方法、要领不清楚等原因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应加强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明确学习要求,领会好动作要领和方法。

(3)、针对由于学生身体水平较差等原因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可在日常教学

中或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以适应学习、掌握

技术的需要。

(4)、针对由于课的组织、教法和手段安排采用不当等原因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应加强备课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加强课的组织工作,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使用场地、器材,创造好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顺利地学习技术动作。

3、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1)、直接指示法(2)、直接帮助法(3)、降低条件法(4)作业条件限制法 (5)、诱导法

第三章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体质、思品教育及伤害事故的预防

一、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田径运动教学除要教会学生技术动作以外,同时也要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质,运动教学和身体锻炼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运动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身体锻炼是指用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有运动教学又要有身体锻炼。

身体锻炼是为了达到促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身体锻炼过程中需要贯彻适量性、渐进性、全面性、反复性和个别性等身体锻炼原则,还需要运用重复、间歇、负重、循环和综合等身体锻炼方法。因此,运用中学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要树立和加强田径运动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意识性

身体锻炼的意识性是指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进行身体锻炼和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不是盲目、自然和经验的而是要有意识、有目的和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通常应有两种意识性,一种是运动技艺教学的意识性,另一种是身体锻炼的意识性。但长期以来,教学中通常易忽视身体锻炼的意识性。这是今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为了加强田径运动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意识性,教师在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前提下,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和锻炼。

(二)、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就是身体锻炼要有适宜生理负荷的原则。它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对增强体质要起良好的作用。在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安排负荷量时,应注意做到以几点:

第一、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体育课的心率曲线要合理。

第二、根据心脏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最大对身体锻炼作用和效果最佳的理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应使田径运动的练习和锻炼在“有效心率范围”内进行。一般认为,120~180次/分钟的心率称为“有效心率范围”,中小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可掌握在130~150次/分钟。

(三)、采用适宜的课的组织形式

由于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条件还不理想,存在着学生人数多、场地小、器材少等不利因素。因此,如何使各种田径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适宜的生理负荷,就是一个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跑的项目要取得适宜负荷还比较容易调节,因为跑的项目一般强度较大,基本上不受场地、器材和学生人数的限制。但是,跳跃和投掷要取得适宜负荷就较难些。为了取得跳跃和投掷项目教学时的适宜负荷,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练习的密度。要取得跳跃和投掷项目的练习密度,采用适宜的课的组织形式很重要。除了采用分组轮换或分组不轮换等课的组织形式以外,“循环练习法”是一种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可以广为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循环练习法是根据运动教学和身体锻炼要求,选择若干个练习和动作,分设若干个作点,使学生在每一个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的循环往复练习方法。

二、田径运动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田径运动教学也不例外。通过田径运动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献身“四化”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集体、具有竞争意识、勇敢、顽强的品质和作风。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为了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 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的锻炼价值,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锻炼身体的思想。田径运动各个项目,都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在田径运动教学中,要使学

生了解该项目的锻炼价值和增强体质中的作用,启发学生为祖国而锻炼的思想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第二、 要根据田径运动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认真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第三、要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积极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对学生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第四、要抓住学生学习田径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和利用田径运动项目进行身体锻炼时,由于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反映出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第五、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上,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生动活泼、循循善诱的方法。广大中学生朝气蓬勃,要求上进,好生心强。根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田径运动教学过程,应该因势利导地采用生动活泼、循循善诱的方法,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田径运动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

体育课和田径运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如果在教学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伤害事故的预防,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一、教师应把预防伤害事故产生的措施纳入备课工作内容。

第二、教师应在上课前提前到达田径场,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以及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合理。

第三、上课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随时注意集中学生参加练习的注意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练习。

第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和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等。

第五、要遵循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进行练习。

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如下:

跑的项目:跑道地面要平整,没有它杂物,障碍物或栏架要牢固,同时,要把学生跑的路线向学生交待清楚。

跳跃项目:助跑道和起跳点要平整、不滑,经常挖松沙土或铺平海绵包,保证落地安全。跳高时,跳高架要稳固,第一人离开后第二人才开始助跑。

投掷项目:一般情况不要相对投掷或对着阳光,要明确器械掷出后,取回器材的方法,不许在投掷场地穿行。

学习目标:

1、明确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材的教学任务,了解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材的教学内容,掌握完成中学田径运动教材教学任务的方法。

2、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和教育实习,初步具备中学体育课中田径运动教材的教学能力。

3、通过学习,逐步树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同学们,中学田径运动教学共2讲4个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中学田径运动的教学教法,并能运用其教法进行田径运动教学,教学中能预测部分项目易发生的伤害事故,并能有效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从事田径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田径运动项目是《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教学内容。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中,田径运动项目在教材内容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体育运动的实践证明,从事田径运动能提高人体走、跑、跳、投等基本 活动能力,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能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田径运动在实现中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这提主要任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为未来的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学体育课中的田径运动教材,属于锻炼身体手段属性的范畴。只有正确认识中学体育课中的田径运动教材,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任务。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讲搞

(6学时)

第一节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一、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概况

最早的体育教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体育分科教学的出现,有了体育教学法。在早期的体育教学中,田径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内容,只是到了19世纪末期,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形成是在本世纪20年代大约经过了70余年的发展,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才逐渐走向成熟。

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建立与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初,在学习和引进苏联田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我国的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60年代初、中期,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研究曾有过一段热潮。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田径教学理论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阻挠和危害,直到70年代后期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理论研究才得以恢复。80年代以后的十余年,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得到全面充实和发展。以中老年教师和攻读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硕士研究生为主体,对田径运动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运用、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引进和试验研究、国内外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比较,学生个性学习特征的探索、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估等广大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浓度的研究。

二、现代教学论思想对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指导作用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的发展,自始至终都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原则。 近代教学论基础是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的关于建立学年制和分班、分科授课教学制的主张,以及所提出的直观教学、循序渐进等诸多教学原则,为后来体育分科教学奠定了基础。随着体育分科教学的出现,体育教学法应运而生。

三、田径运动技术的发展赋予田径运动教学以新的内容和要求

百余年来,现代田径运动经历了项目创造、成形、发展和不断完善等过程。6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田径运动进入了以速度为核心改进和完善技术的时代,发展很快,田径新理论和新技术应运而生。

四、学制、学时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发展变化,促使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随着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客观上的需要,各种学制的教育对田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的田径教学理论、手段、方法必须符合各学制的特点,因此,围绕着各种学制而进行的教学研究和教法改革,也促进了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应用手段的现代化,对田径运动教学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教学

一、田径运动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院(校)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田径教学任务、课程时数和要求,由田径教研室结合学校田径教学实际情况制订的,经有关领导批准后贯彻执行,是教研室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一)前言

前言是对田径教学大纲总体规划的说明。在前言中要说明制订教学大纲的依据,要明确培养目标、田径教学的任务,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前言中要明确规定技术课是采用“双轨制”还是“单轨制”,并且有具体的要求。

前言中还要明确提出,教学大纲是法定文件,要认真贯彻和执行所规定的内容,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

(二)教学课时的分配

课时的分配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

具体安排教材及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理论课与技术课的课时,应有恰当的比例,每个学期都应安排有理论课和技术课。

2.理论课及技术课的安排都要注意其系统性,项目(内容)出现的顺序要考虑到各项目(内容)间的相互联系。

3.技术课课时的分配要根据各项目的重要程度而有所不同,每个学期至少要安排两个技术项目。

4.技术项目的安排要考虑到三大类项目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应考虑场地、器材、气候、季节及其它具体条件。

5.一个项目不要安排在两个学期。

6.男女生的总课时应完全一致。

7.在田径教学大纲内不应规定科研及毕业论文的课时。

8.要明确规定每学期考试、考查的项目。

(三)教材内容

1.理论部分:要分别列出所授教材的内容细目,要求教师在不脱离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成果及不同的学术观点,提高教材内容的浓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独立思考的能力。

2、技术部分:要明确各项目的教学内容,包括:该项目的简史、技术动作规格、国内外的不同技术观点、比赛规则、裁判方法、场地器材、教法、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和安全措施等。

(四)独立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纲中应列出某些理论教学课题及技术项目的作业题目,提出具体的要求及评分标准。

(五)课堂实习

课堂实习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应规定在某学期开始进行课堂的部分实习,例如准备活动或基本部分的实习。

(六)成绩考核

根据田径教学任务的要求,学期考核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理论、技术和技能。技能还应包括独立作业、课堂实习及平时的课堂提问等。

技术项目的技术评定应有比较详细的评分标准和较完善的考核形式。

技术成绩达标可以与运动员等级标准相结合,但不应把所有项目的某个等级都规定成统一的分数,例如把各项目的三级运动员标准都规定为80分或若干分。

二、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对各学期出现的教学内容所做的课时和课序的具体分配,是每个教师本学期进行教学的依据。

(一)项目教学总进度

教学总进度是由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结合各年级、班级、任课教师及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制订的,其内容包括一学期中各年级各班各周次田径课项目的教学进度安排及任课教师等。

(二)项目教学课时进度

教学课时进度是任课教师根据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总进度所规定的课序而制订的,内容包括教学任务以及各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步骤与方法、作业、考核的方法与标准等。

在制订课时进度时,教材内容的确定要体现学习、掌握、提高三个阶段,并且应包括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教材内容要明确具体,不能简单地写成学习某项技术、复习或提高某项技术。

三、体育教学原则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田径技术教学比较单调和枯燥,因此贯彻自觉积极性教学原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田径课的任务教育学生,使学生能自觉积极地学习。为了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教师要端正态度,认真备课,讲清田径运动与其它各运动项目的关系。

(二)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在教学中综合地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运用直观方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形象,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1.教师示范: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最方便而效果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教师的正确示范。

2.利用教具:挂图、模型、幻灯,尤其是技术录像和技术电影,可以显示技术的连续动作,更可以慢速显示动作的演变过程和某一动作重心的位置、身体某一部位的角度、上下肢的配合、连续动作中前因后果的关系。

(三)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考虑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不能只从主观愿望出发。这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贯彻。

1.主观方面:教师对于每一次课都要遵循田径教学的目的任务,贯彻三个基本的要求。

2.客观方面: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身体健康水平、身体素质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的自觉积极性等。

(2)从具体条件出发:具体条件是指场地和器材的数量与质量、学生的人数、天气突然有变化等。

(四)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田径教学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化。它在田径运动的教学中应体现在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里。

1.在教学大纲中,技术原理应尽可能安排在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田径课程的第一学年)内完成,并且要专门讲授。

2.在技术教学课中,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完成练习的量和强度也应逐渐增加。

(五)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身体全面发展原则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安排,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身体全面发展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六)合理的运动量原则

合理的运动量原则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承受适当的运动负荷。合理的运动量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水平。

(七)巩固提高原则

在田径教学中贯彻巩固提高原则,可以归纲为“精讲多练”。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主要是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的学习要是“听、看、练”,而练是关键,只有通过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动作。

四、田径技术教学的基本阶段

田径技术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阶段、掌握阶段和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和教法各不相同。

(一)学习阶段

任务: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完整、正确的概念,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或运用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技术动作要求及其过程,以及场地、器材、比赛规则等有所了解。

2.使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初步学会和掌握技术动作,并有所体会。

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解决共性的问题,采用统一讲解和练习的形式,并统一要求。

(二)掌握阶段

任务:熟练和巩固地掌握技术。

方法:在完整的练习中纠正错误动作,改进技术细节。

这一阶段的教学应把解决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相结合、讲解与启发提问相结合,从理论方面深入分析技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技术动作的能力。

(三)提高阶段

任务:根据个人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理论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

方法:纠正错误动作,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技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除理论联系实际的共性内容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完善技术的措施。

五、田径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是田径技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其它的教学方法都是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的。

(一)分解教学法

分解教学法是把完整技术所包含的各个环节,在几次课中逐步学习,在掌握了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最终把各环节连接起来。

采用分解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采用分解教学法教学,可以不按照完整技术的动作顺序进行。

(二)完整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是把技术和全过程,以完整的形式进行教学,以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更好的连贯性和节奏。

完整教学法中,“完整”的要领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在教学中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而是在完整的的练习中,有不同的重点的要求,逐渐使完整的动作过程完善起来。

六、田径技术教学的课堂形式

“单轨制”,也就是每次课只有一个项目、一个课时(50分钟)。“双轨制”,即两个项目、两个课时(100分钟),学生分为两组,由两名教师分别授课,教学中间两组轮换。

七、理论课讲稿与技术课教案

(一)理论课讲稿

讲稿应在授课之前准备好(青年教师应在一定范围内试讲)。讲稿应把问题阐述清楚,要包括各种不同的观点及个人的观点。

(二)技术课教案

根据技术教学基本阶段的要求,在学习阶段由于主要解决共性的问题,教案应当简明扼要。

第三节 田径运动教学管理

一、田径教研室(组)的工作

(一)组织进行田径教学研究

1.对教学文件的研究:深入领会和理解田径教学大钢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要求;研究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研究教案的编定规格和理论讲稿的要求等。

2.对教材的研究:明确教材中各项技术动作的规格与要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研究新的科学技术、新的体育科研成果与田径教材的结合;研究田径运动的发展动向;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及创新;编写符合本院系的田径教材或参考书。

3.对成绩考核方法的研究:改进考核方法和评价方法,使之更加完善,并通过考核、评价取得反馈信息,以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

4.应用相关学科研究田径教学问题:研究和交流在田径教学中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解决田径教学中的各类问题。

5.研究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田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方法以及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制订关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和实施措施。

6.研究田径教学的总结:研究田径教学总结的内容与要求,总结教学的经验与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田径教学工作管理

1.教学过程的管理:田径教研室通过分配教学任务、检查教学文件和课堂教学、组织考核和评估、进行教学总结等方式对田径教学工作加以管理。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文件、教师的教学行为(讲解、示范、口令、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告示)、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以及各种教学的协调工作等。

2对教材的研究:明确教材中各项技术动作的规格与要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研究新的科学技术、新的体育科研成果与田径教材的结合;研究田径运动的发展动向;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及创新;编写符合本院系的田径教材或参考书。

3.对成绩考核方法的研究:改进考核方法和评价方法,使之更加完善,并通过考核、评价取得反馈信息,以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

4.应用相关学科研究田径教学问题:研究和交流在田径教学中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解决田径教学中的各类问题。

5.研究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田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方法以及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制订关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和实施措施。

6.研究田径教学的总结:研究田径教学总结的内容与要求,总结教学的经验与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田径教学工作管理

1.教学过程的管理:田径教研室通过分配教学任务、检查教学文件和课堂教学、组织考核和评估、进行教学总结等方式对田径教学工作加以管理。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文件、教师的教学行为(讲解、示范、口令、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等)、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以及各种教学的协调工作等。

2.教学秩序的管理:执行课堂规定的情况、教师教书育人的措施、安全措施等。

3.场地器材的管理:场地器材的购置、分配、使用、保管与维修等。

(四)实施对田径运动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的管理

1.田径运动训练的组织与教练员的选派:根据实际情况按班级或年级组织运动训练,或组织院系田径代表队,或组织赛前集训。教练员一定要由事业心强、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担任。

2.审定训练计划、检查训练情况:教练员应制订多年、全年的训练计划,经教研室审定后执行。训练期间教研室要对课训练计划和训练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3.组织检查性和其它形式的比赛:为检查训练效果,促进田径训练工作,教研室应制订竞赛计划,组织检查性比赛和其它各种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

4.制订教研室(组)的科研计划:教研室要制订全年的科研计划,计划应较具体地规定出本年度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研究课题、要达到的目标和实施的措施。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坚持思想教育,增强教研室的团结。

2.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3.加强教师进修。

(五)完成教研室内的行政事务工作

教研室内的行政事务工作繁杂,大体可分为:向教师传达上级的意图、指示、决议、文件、通知和会议精神等,向上级呈报各种报表、总结、汇报和请示报告等。

二、田径运动教学的规范

田径运动教学的规范就是在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指导下,全面总结教学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田径教学的特点而做出的关于田径运动教学的规定和要求,它是田径运动教学中应共同遵守的准则或标准。

(一)教学文件的规范

教学文件是田径教学的依据,教学文件是要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它的制定符合实际。

(二)课堂常规的规范

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规范中应有以下方面的规定:课前准备、上课礼仪、学生着装、请假见习、教学组织、器材使用、安全措施等。

(三)技术动作的规范

尽管田径运动技术会因个体差异而具有个人特点,但基本技术却是一致的。

(四)成绩考核的规范

成绩考核的规范可包括考核形式、方法、标准、成绩的评定等。

(五)行政管理的规范

教研室行政管理的规范包括考勤、会议、值班、报表(含教学文件、总结等)、档案、奖惩等。

(六)教学质量评价的规范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是长期的(阶段的),客观、全面的。制定评价方法,使评价工作规范化,不再是少数人凭主观印象下结论,会更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三、田径运动教学的考核

成绩考核在田径教学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考核成绩客观地反映了田径教学的效果,有助于总结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又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一)考核的内容

田径教学的考核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技术、理论和技能,技术考核又分技术评定和成绩达标。

(二)考核的方法

田径教学的考核方法是田径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为了探讨一种既客观又准确而且简便易行的科学考核方法,田径教师做了大量研究。

1.技评的方法:从现行的技评方法和教学研究成果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由教研室派出考核组,按照统一制定的动作规格和评分标准,由考核组成员分别打分,最后再评定给分。

(2)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定量技评。比如跳高的技评,有的研究提出技术水平比的方法,即y=x2x 1。y 为技术水平比,x 1为预测成绩,x 2为实测成绩。y≥1

为优,以下类推,并制定出分数对换表。

2.理论考核方法:现在多数院校的田径理论考试方法已逐步趋向标准化。

3.田径总成绩的评定:由于田径教学考核包括技术、理论和技能三方面,因此要给以总成绩的评定。

4.田径试题库:为了使田径理论考试标准化,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复习掌握田径理论知识,不少院校编制了田径试题库。

5. 田径考试大纲:为了使田径技术、理论和技能的考试都能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田径考试大纲,使之成为田径教学考核工作的准则和尺度。

四、田径运动教学的评估

教学管理部门有对田径学科(包括一般与重点学科)评估的文件,田径教研室主任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和付诸实施,并为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重点学科共同努力奋斗。

第四节 田径运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田径运动教学是体育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教学都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

(一)要转变单一的教学质量观,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

学生掌握技术的状况和运动成绩确实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但不应是唯一标准。

(二)要转变单向的教学观,树立双边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

二、更加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

注入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都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观念。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分解法或者完整法,都会受两种不同教学观念的指导。

三、田径运动教学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就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化为学生的真知,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教育过程。

(一)田径运动实践能力

田径教学具有很强的运动实践性,要掌握田径技术、田径知识理论并加以运用,就必须加强运动实践过程,提高运动实践能力。

(二)自学自练能力

通过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的自我付出、探索和成功,会加深对田径运动的情感和兴趣,有利于坚定专业思想。

(三)田径教学能力考核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田径教学能力,长期以来是各体育院校十分重视和不断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所包含内容甚多,所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分类,对此要做出确切的结论不易。

(四)考核的内容

由于运动实践能力可通过达标、技评的方式进行,自学自练能力的效果一方面反映在技术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上,另一方面可通过教学能力的提高表现出来,所以田径教学的能力考核实际上主要是田径教学能力的考核,这是由教学文件的制定、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三方面组成的。

教学文件的制定包括计划、进度、教案、总结、技术分析报告、理论课讲课和教案等;课堂教学语言包括讲解、动作分析、思想教育和口令等;教学行为包括动作示范、教学组织、手段运用、错误动作纠正以及教态、仪表等。

(五)考核的方法

一种是平时考核,即通过提问、讨论、作业、教学笔记、部分内容教学实习等在课堂上进行的考核;一种是综合考试,即期末进行的答卷或口试。

(六)考核的标准

将田径教学能力所包含的各个小项划分成5个等级并分别给以一定的分值,比如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每个等级制定出相应的定性标准,按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分数。

(七)能力的评价

从评价的时机可分为即时评价和课后评价。即对评价是在考核结束后当时 给以讲评和判分,这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后评价是在课结束后进行的,一般是指笔记、作业、分析报告、实习教案等。学生的评价也可作为能力考核的内容之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