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思远人]解析质疑

0

推荐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之一

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解析质疑

因为要给学生讲解2012年高考卷的诗歌鉴赏题,所以就翻翻《宋词鉴赏辞典》,并上网查查“百度百科”。读了这些解释,给我很大启发,我对该词的理解更深入了一步。但是,我对他们对词中“何处寄书得”的解释颇为怀疑。

先看原文:

思远人①

晏几道

红叶黄花②秋意晚,千里念行客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④。

渐写到别来⑤,此情深处,红笺⑥为无色。[1]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临川(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作品注释

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选自《小山词》。   ②红叶:枫叶。黄花:菊花。  ③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   ④就砚旋研墨:眼泪滴到砚中,就用它来研墨。   ⑤别来:别后。  ⑥红笺:女子写情书的信纸,是红色的。

“百度百科”的这些注释和解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接下来有段译文—

作品译文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85页)也是这样说的: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愈是失望,怀念愈是深切。

其中百度的“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一句、《宋词鉴赏辞典》中“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一句,是对“何处寄书得?”的翻译和解释,虽然也讲得通,“得”除了“得到、获得”之外,也有“助词,表语气的用法”(虽然很少见);但似乎总觉得不太妥当。换一种解释是否更好呢? 看前文“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飞云过尽,归鸿无信),按常理应该是询问:“何时能得到他寄来的书信呢?”“何处寄书得”可以理解为“何处得寄书”。而不应该是“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我往哪里给他寄信呢?”再看下阕:“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既然是无处寄信,又怎能弹泪“就砚旋研墨”写信呢?

所以我看不如解释成“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何时能得到他寄来的书信呢?”那么,我就和泪‘就砚旋研墨’给他写封信吧。写到分别之时(别来,分别。来,助词,凑音节),情到深处,泪水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关键的问题是“处”作何解释。是“处所”还是“时刻”?当然。 “处”作“处所”解释是最常见的现象,无需举例。但“处”作“时刻”解释也不乏其例。

如李白诗“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柳永词“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些“处”作“时刻”解释比作“处所”解释更好。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北京,221 页)处:2.chù。⑧处所。⑨时刻。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成都,1177页):处: chù。①处所、地方。②时刻、时间。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综上所述,将作品译文改为如下,是否更好——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何时能得到他寄来的书信呢?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之时,情到深处,泪如泉涌,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附1:作品赏析

《思远人》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越是“无信”,越是“盼信”,更不知何时能得到寄来的书信。

过片词意顺理成章: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正思念至极,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改写自“百度百科”,仅供学生参考)

附2:高考答案: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当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颜色。

如有不当,敬请同仁指教。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