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涛:"以人为本"口号的提出有重大意义

中共十八大中国网谢春涛2012-11-08 08:41

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微信

朋友

新浪微博

人人

QQ邮箱

开心网

5

中国网十八大首席观察员 谢春涛

谢春涛:“以人为本”口号的提出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与其所建立的意识形态更新机制有密切关系” ——谢春涛

“‘以人为本’口号的提出有巨大的意义,很快就在实践中体现出良好效果。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的救灾工作的思路与理念跟过去大不相同了。过去往往是把抢救国家的财产放在第一位置,甚至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不惜牺牲人的生命。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生命和财产的关系整个就反过来了。如今把人的生命看作是第一位,花费多少资产也要挽救人的生命,以人为本在这个例子上体现得很充分。”——谢春涛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理论这方面有很多新的创造。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还是执政为民,这个理念是一贯的,并不是这十年特有的。这十年,中国共产党突出的执政理念、执政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平发展。

科学发展:真正看清了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就意识到作为执政党最重要的贡献与政绩应该体现在发展上,通过发展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物质和文化的利益。过去十年,中国共产党明确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且提出了发展是科学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毫无疑问是因为意识到了我们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3年“非典”爆发显示出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是短腿,不平衡,中央反思我们过去的发展思路,意识到发展遇到了瓶颈,遇到了制约。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以人为本”口号的提出有巨大的意义,很快就在实践中体现出良好效果。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的救灾工作的思路与理念跟过去大不相同了。过去往往是把抢救国家的财产放在第一位置,甚至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不惜牺牲人的生命。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生命和财产的关系整个就反过来了。如今把人的生命看作是第一位,花费多少资产也要挽救人的生命,以人为本在这个例子上体现得很充分。

科学发展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经济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事业各个方面都要实现发展,包括政治事业、民主政治;科学发展要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是短腿,包括区域不协调的问题,城乡的不协调问题,这些问题肯定要解决;科学发展要可持续。由于环境的制约、资源能源的制约,如果一味用粗放的方式发展,那可持续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科学发展观真正看清了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路。这个新的理论、理念得到了全党,甚至全国人民的认同,在实践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在党内,甚至在全国人民当中日益深入人心;而另一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在实践当中屡见不鲜。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转化的还不够。成果转化就是一个好的理论,必须经过学习,让领导干部认同以后,通过他们的自觉行动,变成我们的体制机制,变成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工作部署、工作要求,变成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这样的理论才会真的有用。否则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多好的理论也只不过好听、好看而已。

科学发展观虽然经过了学习实践的活动,在成果转化上进了一大步,但显然至今还没有完全变成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未来的深入贯彻落实,更多的应该从体制、机制,从政绩考核的标准上下功夫。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党中央之所以坚持不懈地做这样的强调,说明今天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还不够深入,或者说还不够全面。十八大上还会更加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社会和谐:让各阶层都有表达自己诉求的渠道

第二,社会和谐。十年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非常响亮的口号,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当今社会矛盾显然是很多的,甚至有的地方表现得很尖锐。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各阶层利益诉求的不一致。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具体的利益显然有很多不一致。

征地拆迁,农民肯定希望征地的补偿多一点、高一点,但开发商显然不愿意多给,地方政府往往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粮食价格,农民希望粮价高一些,但是涨得过高、过快,对于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又意味着生活负担会加重。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的社会矛盾都是因为利益诉求不一致。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显然得从执政党平衡协调各阶层利益诉求的角度去解决或缓解这些矛盾,让各个阶层都觉得这个社会公平、公正,然后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大致和谐,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固。所以,这中间有经济利益的调整问题,也有不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的问题。

各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想得到比较多的物质和文化的利益。首先,各阶层都需要有自己发声的机会,表达自己诉求的渠道。解决这些诉求也要利用民主的方法、法制的方法。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对执政党来讲,这个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战略思想。这些年来,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着重表现在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

过去十年,解决民生问题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农业税不收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医疗保障中农村的新农合,基本都覆盖到了;义务教育不收费了,中西部地区教材,包括小学生的吃饭、住宿还有一些补贴。在民生问题上、社保问题上,包括保障房上面做的力度是相当大的。通过民主政治,通过发展基层民主等等来解决这些问题,成就也很明显。当然未来实现社会和谐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和平发展: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发展起来 不会威胁西方

首先,这些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西方人的话是中国“崛起”了,甚至还造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其中“军事威胁论”说中国的军费增长太快又不透明;“经济威胁论”认为中国大量吸引外资,进口能源,出口商品,排放污染。有人拿人民币汇率与碳排放的问题来压制中国。

“中国威胁论”反映出他们失衡的心态,中国的发展让他们感觉到难以接受,或者不愿意看到。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共提出了和平发展的理论,力图向世人说明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中国是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产品价廉物美,投资环境好有钱赚,靠的是世贸规则的发展。

其次,我国自身问题很多、很难,没有能力威胁世界。经济总量虽然不小,但是人均微不足道,而任何一方面的问题考虑到人口因素都很难,中国解决自身的问题都很费力,所以中国不可能威胁西方。

再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历来强调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了东非肯尼亚的海岸,但没有占别人一寸土地。相反,西方的探险家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导致的往往是侵略战争、殖民统治、对土著居民的杀戮和罪恶的黑奴贸易。历史很说明问题。中国人过去没有称过霸,以后强大了,也绝不会称霸,也绝不会欺负别人。但是真正建设一个和谐的国际社会,显然不是一国说了算的。未来这方面的挑战还会更多,还得按照这个思路逐步的化解、缓解。(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