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作业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1. 运输经济学的性质和地位如何?研究的目的何在?

运输经济学的性质: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运输经济学的地位: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的目的:运输经济学利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运输业的各种经济关系问题。即掌握客观规律,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① 运输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② 运输业内部的生产关系;

③ 运输经济的运行规律。

3.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① 运输业的管理;

② 运输价格;

③ 运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④ 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

4.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什么是定量分析?

① 定性分析方法。即理论阐述法(本课程主要方法);

② 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对每一种经济现象以一定的变量表示出来,并用函数或数学模型来表达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数学关系式而得到结论。

5.运输业的特点是什么?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对运输供求双方有何影响?

⑴ 特点

① 运输业对其加工对象没有所有权;

② 运输产品不具有实体性;

③ 运输产品的即时性;

④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

⑤ 运输劳务的他率性;

⑥ 运输劳务计量的特殊性:

⑦ 运输业建设与发展要先行;

⑧ 运输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管理与控制复杂,难度大;

⑨ 公共服务特性。

⑵ 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对运输供求双方的影响

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决定了运输供求双方的相互约束关系:

① 运输劳务只有在有运输需要的时间、空间进行供给,其运输劳务才能有效地进行。 ② 用户只有在有运输供给的时间、空间去利用运输劳务,其运输需要才能得以满足。 ③ 运输生产过程必须保证质量,一旦运输质量不合格,则将无法挽回。

④ 运输产品不能储存,调节运输的供需只能通过储存运力的办法来实行。

而这样不但影响运输的经济效益,还要受财力、物力的限制。所以,要想做到运输供求的长期平衡,就有必要制定科学的运输投资政策及运价政策来调节供求关系。

作业二

1. 什么是运输需求?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支付能力的关系如何?

⑴ 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支付意愿(或支付能力)两个概念。指运输劳务的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运输劳务量,就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⑵运输需要与支付能力的关系:

① 运输需求只能是运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有机统一;

② 运输劳务购买者的运输需要和支付能力都是运输需求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2.什么是支付能力?其基本要素有哪些?

⑴ 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货币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⑵ 支付力的两个基本的要素。

① 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

② 购买者的收入水平。

3.运输需求的特征有哪些?其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⑴ 运输需求的特征:

非物质性、广泛性、派生性、多样性、波动性、替代性、弹性。

⑵ 运输需求的多样性体现在

① 由运输对象决定的多样性;

② 由运输工具决定的多样性;

③ 由需求差别决定的多样性。

4.什么是运输总需求?什么是对个别运输企业的需求?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⑴ 运输总需求: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形成的运输需求总量。

⑵ 对个别运输企业的需求:具体对每一个运输企业的运输需求。

⑶ 运输总需求与对个别运输企业的需求量之间区别主要表现:

① 运输总需求的增加,并不等于每个运输企业的运输需求都同等增加;另外,运输总需求的减少,也不意味着运输市场对每个运输企业需求都同等减少。其关键在于个别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②运输总需求的弹性较低,但个别运输企业的运输需求弹性较高(类似于各种运输工具与总体)。

5.何谓运输需求弹性?简单分析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两种特殊情况). ⑴ 运输需求弹性:指在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后,运输需求对其反应的灵敏程度,以运输需求弹性系数大小来衡量。

⑵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分析

① 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Ed——运输需求对运价的弹性系数值;

△P—运价的变化绝对值;

△Q—运输需求量的变化绝对值。

即运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和运价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值。由于运价和运输需求按反方向变动,因此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就是运输需求的增加百分比和运输价格下降的百分比之比,或运输需求的减少百分比与运价的上升百分比之比值。

②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越是大于l,说明运价对运输需求的影响程度越大,反之,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越是小于l,说明运价对运输需求的影响程度越小。

6. 简单分析运输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 运输需求满足上的可替代性大小。

① 替代性大,弹性大.一个地区如果有几种运输方式,或者虽然只有一种运输方式,但有多个运输单位能提供同样的运输服务,就增加了需求者的选择机会,弹性就大。如果某一个运输方式或企业提价,运输需求会发生转移。

② 替代性小,弹性小。只有一种运输方式或几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可替代时,弹性就小。例如,集装箱运输价格的提高不会增加对零担运输的需求;长途铁路运价的降低,不会减少对公路短途运输的需求。

(2) 运输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

① 如果货物价值高,运费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较低,则这种货运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比如,最终产品,则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本身形成的运量就小,加之附加值又较高,因而对运价的变化考虑的不是很多。

② 如果货物价值低,运费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大,则这类货运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较大。比如,初级产品,大都因其运量大,附加值低,对运价的变化反应就灵敏。

7.何谓运输需求者行为表现?具体包括那几个方面?

⑴ 运输需求者行为表现:以自身的运输需求得到最理想的满足为原则,而进行的一个从认识、评价、决策到实施的活动过程。

⑵ 运输需求者行为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了解自己的运输需求;

② 收集信息;

③ 评价选择;

④ 实施及感受。

8.运输需求者的行为规律特征是什么?影响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旅客运输需求者的行为规律?

⑴ 运输需求者行为规律特征:集中表现在运输需求者对运输工具和运输企业的选择规律上。

⑵ 旅客运输需求者的行为规律

① 旅客选择运输工具的因素:运输的安全性、及时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等。

② 按照在途时间占用和票价的组合,可有以下四种不同的方案供旅客选择: A方案:票价低,时间占用多;

B方案:票价高,时间占用少;

C方案:票价高,时间占用多;

D方案:票价低,时间占用少。

如果存在这四种方案的话,那么,旅客会毫不犹豫地选择D方案,并毫不犹豫地放弃C方案。但实际中普遍存在的大都是A,B两种情况供旅客选择。

作业三

1.什么是综合运输?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⑴ 综合运输:发挥水路运输、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优势,共同承担社会运输任务。

⑵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的指标主要有:运送速度、运输成本、燃料消耗量、运输

能力、基建投资和环境保护。

2.什么是运送速度?技术速度?他们的关系如何?

⑴ 运送速度:客货在运输过程中从运输行为开始,直至将货物交给收货人为止,货物平均每小时运送的距离。其公式表示如下:

运输速度=客货运输距离(公里)

客货在途时间(小时)

式中客、货在途时间:客运为自进站检票开始,至出站验票止所耗费的总时间;货运为自装上货物开始,至将货物交给收货人为止的延续时间。

决定运送速度的主要因素:运输工具的技术速度、途中作业时间和始发终到作业时间。 ⑵ 技术速度: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其公式表述如下:

运输工具的纯运行时间(小时)

⑶ 技术速度是运送速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送速度受技术速度的影响。 技术速度=客货运输距离(公里)

3.运输成本的指标形式有哪些?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 运输总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总和。

② 单位运输成本:平均每一个单位运输工作量支出的费用。比较各种运输方式成本水平一般多采用单位运输成本,单位为:元/千吨公里。

4.运输成本有哪些部分构成?其含义分别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① 与运量和运距无关的费用;

主要指基本建设费用(例如铁路的线路、路基、通信设备、大型建筑物等的折旧,一般认为这些费用的发生与其使用时间的长短成正比,而与运量、运距无关)。

同期完成运输工作量较大时,分摊到单位运输成本中的这部分费用会大幅度下降,单位运输成本水平较低。反之,会使单位运输成本水平上升。

② 与运量有关而与运距无关的费用;

主要是始发和终到费用,例如装卸费用。这部分费用与运量的大小成正比。

当运输距离较短时,运量相对较大时,分摊到单位运输工作量(即周转量)中的这部分费用较高,会使单位运输成本水平上升。

③ 与运量、运距都有关的费用;

主要是燃料、车辆的折旧等。其支出随着运量、运距的增加而增加。

在现有的分工基础上,五种现代化运输工具单位运输成本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远洋运输、管道运输、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

5.如何理解综合运输体系?其方式有哪些?其建立的原则有哪些?

⑴ 综合运输体系: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运输能力为基础的技术先进、网络布局合理、运输结构优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① 运输体系的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各种运输方式);

② 运输体系的整体性(优势互补)。

⑵ 综合运输的方式

① 两种以上运输工具的衔接或一种运输方式多家经营和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经营的组织衔接;

② 产、供、运、销的运输协作(大运输观点)。

⑶ 建立的原则

①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和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② 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

③ 因地制宜、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④ 经济合理原则(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6.什么是交通运输枢纽?其功能是什么?

⑴ 交通运输枢纽:运输线路的交会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组成的一个整体等。

⑵ 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

① 转运功能:运输枢纽将与其连接的运输线路连接起来,完成各线路之间旅客、货物的中转、换乘、换装作业。是运输干线与干线、干线与支线结合部,更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点,对发展联合运输有重要作用,是交通运输网的纽带。

② 集散功能:为所在地的旅客、货物提供各种运输服务,组织所在地的客货流。

③ 服务功能:为过往的旅客、货物提供运输服务,组织所在地的客货流。

④ 经济联系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大多与城市共生,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它是一个城市实现内外联系的桥梁与脉络,是城市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四

1. 为什么说运输市场是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① 运输活动过程是运输产品的供给过程,又是运输产品的消费过程,两者在时空上具有明显的重合性;

② 运输市场是促使实现旅客或货物空间位移的场所或领域,即运输交易场所。如运输交易所、货物承托的场所、旅客售票所或车站等。

③ 运输市场是不断深入到运输活动的经营区域所有可能到达的场所,一种内部纵横交叉、分布密集的市场领域。即纵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内)、横向(跨国、跨省、跨界)发展。

2.运输市场具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

⑴ 特征

① 运输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步性。

② 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

③ 运输需求的多样性。表现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选择上,以及在对运输工具、服务方式、手段等多种选择上。影响选择的因素有:

④ 运输供给的分散性

⑤ 运输供求的不均衡性

⑵ 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

① 运输市场没有有形产品,也不像其他工农业产品市场那样有固定的场所和区域来出售商品。

② 运输活动在开始提供时只是一种“承诺”,即以客票、货票或运输合同等作为契约保证,随着运输生产过程的进行,通过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在运输生产过程结束时,才将客、货位移的实现所带来的运输劳务全部提供给运输需求者。

③ 整个市场交换行为,并不局限一时一地,具有较强的广泛性、连续性和区域性。

3.如何理解运输市场的多样性、分散型?

⑴ 运输需求的多样性。表现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选择上,以及在对运输工具、服务方式、手段等多种选择上。影响选择的因素有:

① 时间性要求:按时或迅速使旅客或货物运达目的地。

② 方便性要求:要求乘车方便,托运货物、提取货物容易方便,各种旅行标志易于识别,购票方便,运输服务周到热情等。

③ 经济性要求:要求运输需求在满足需要情况下,便宜经济。

④ 舒适性要求:对旅客运输而言,一般会要求乘用车辆舒适。

⑤ 安全性要求:要求运输过程中必须首先满足旅客或货物的安全移动。

⑵ 运输供给的分散性

① 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现实,在运输劳务的供应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本位利益容易诱发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之间、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攻击,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分散格局。

② 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运输经营单位。

③ 在各种运输供应单位内部,同样存在运力供应的分散性。即由于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运输工具的不同、服务方式的不同、受经营区路网的限制等,便形成运输劳务的不同供给形式。

4.如何理解运输市场的不均衡性?运输市场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 运输供求的不均衡性

① 运输供求均衡发展的客观性:市场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谋求市场供求的均衡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使市场供求的均衡发展和供求双方矛盾的调和。

完全做到运输市场的均衡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依靠运输市场调节机能的有效发挥,凭借敏感的价值规律自动反馈和调节系统,使运输市场在供求上力求趋向平衡或使不平衡的差值限制在一定的可行范围之内。

② 运输市场的特殊性:由于运输需求的多样性、运输供给的分散性及运输业的“超前发展”和先行地位,以及现有的运输市场管理办法、措施和手段的限制等决定了运输市场在共求上的不均衡性,况且运输的“超前发展”和先行地位也要求运输能力应该有一定的储备(经常储备和临时储备)以适应经济发展中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运输市场在供求上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点:

① 从总体上看,运输需求远远大于运输供给,即交通运输依然未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在供求关系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③ 在公路运输市场中,存在着争抢热线、干线,而不跑支线、农村班线的现象。

④ 节假日、旅行旺季,也会出现运输供应不足的情况。

⑤ 运输市场发展和变化的需求不能满足。。

5.什么是运输市场主体?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⑴ 运输市场主体概念:运输市场行为的发出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⑵ 包括运输供给主体、运输需求主体和运输中介服务主体三大部分。

⑶ 各部分表现形式

① 运输供给主体:提供运输劳务的单位(或当事人)。

② 运输需求主体:旅客或货主。

③ 运输中介服务主体: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中间组织,如货代公司、船代公司、客运中心、配载中心、运输交易所等。国内目前的联运企业也类似于中间商组织。

6.运输需求主体参与市场活动有哪两个目的?它们的关系如何?

⑴ 运输需求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① 通过运输劳务获得其效用的满足,如旅行活动、探亲访友、实现货物的时空效用等; ② 在考虑运输效用满足的同时,追求经济性,即用较少的代价获得运输效用的满足。 ⑵ 两个目的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输需求主体的上述行为目标是同时并存的,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其行为将是不正常的。

7.什么是运输市场客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如何?

⑴ 运输市场客体: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媒介物,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即运输劳务关系的运动过程)。或者说,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

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交换关系的载体。

⑵ 运输市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运输市场客体运动表现出来。

8.什么是运输交易时间?其研究的意义如何?各种运输工具在交易时间上有何特点? ⑴ 运输市场交易时间:指运输市场主体支配运输市场客体运动的时间量度。

⑵ 研究运输市场交易时间的意义:认识运输交易(主要指远期运输交易)中,物质运动过程与价值运动过程的时间差和运输交易的风险性。

⑶ 各种运输工具货物运输即时性分析:

汽车运输具有机动、灵活、载货批量小、方便等特点,运输交易的即时性表现更强; 铁路运输、海上运输由于一次载货批量大,货物有一定的聚集期,因而在交易时间上的远期性更强些。

9.什么是运输交易空间?其研究的意义如何?各种运输工具在交易空间上有何特点? ⑴ 运输市场空间:运输市场主体支配运输市场客体运动的空间地域范围。

⑵ 研究运输市场空间结构的意义:反映了市场主体支配市场客体空间运动的外延性,其外延性大小取决于相关空间范围运输市场管理部门或政府对运输业开放的程度。

⑶ 各种运输方式分析市场空间结构特点:

①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上班轮运输、内河运输往往呈线型分布状态;

② 公路汽车运输往往呈面上分布状态。

10.运输相关市场如何分类?运输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各有何特征?

⑴ 运输相关市场分类

① 直接相关市场:包括运输车辆租赁市场、租船市场、包车(船、机)市场、运输信息服务市场、装卸和搬运市场、货物储存保管市场等。

② 间接相关市场(不研究):包括运输设施建筑市场、运输设备买卖市场、运输设备维修市场等。间接相关市场的服务对象不是旅客和货主,而是运输经营单位,从市场形态上不完全属于运输劳务市场,而分别属于建设市场、工业品市场、技术市场和其他性质的服务市场。

⑵ 运输买方市场(即运输需求者主权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① 运输供给大于运输需求,运输供给方竞争激烈。

② 运输供给方激烈的竞争,必然对运输需求方(又称买方)有利,运输供给方竞争的结果使运输需求方受益。

⑶ 运输卖方市场(即运输供给者主权市场)基本特征如下。

① 运输市场呈供小于求(或供不应求)状态,运输需求方竞争激烈;

② 市场对运输供给方(即卖方)有利。

⑶ 国家完善运输市场的一项战略取向:建立适度(否则资源浪费)的运输买方市场。

11.什么是运输市场理想形态?应具备哪些条件?

⑴ 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纯竞争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与之相对的是寡头垄断市场。

⑵ 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 市场中同类运输服务的质量完全相同,并且供给量充分。

② 市场中同类运输服务经营(供给)者众多,任何经营者也不能因自身的需要或仅改变运输供给量而给运输市场以可观程度的影响。

③ 市场中运输服务的供求双方完全掌握其市场信息,特别是有关运输服务质量完整识别的信息。

④ 市场中同类运输服务连续供给,并且价格相同。

12.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的特征有哪些?

① 在纯竞争市场上,众多消费者的需求和众多生产者的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的均衡价格。

② 对于单个生产者来说,市场上的价格是既定的。

③ 实际运输市场从整体上讲,不存在完全竞争的情况,尤其不存在长期的完全竞争性市场。这是由运输市场中多数情况下因运输劳务供给不同质和运输供给量不充分所决定的。

13.运输市场的短期性理想形态下生产者如何决策?

生产者将根据自己的成本同收益的比较做出生产决策。

① 生产者要获取最大利润须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最低标准)。

但最大利润不一定就是获得收益。实现了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并不能保证生产者一定能获得利润,它只是能保证生产者在赢利时一定获最大利润,而在亏损时一定只产生最小亏损。生产者最终是获利还是亏损还要看市场上价格的高低。

② 生产者一方面要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原则选择最佳产量,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市场上价格高低决定是进入还是退出市场。

14.政府对运输市场理想状态干预主要有哪些方面? 如何控制运输组织与体制?

⑴ 控制运输质量:重点是运输安全。

⑵ 控制运输数量:一般通过许可证制度控制运输劳务的供给数量。

⑶ 控制运输组织与体制

① 控制组织机构:合理安排运输单位组织规模,以求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尽可能高的运输效率。

② 控制运输体制:控制运输经济体制,包括合理安排各种经济所有制的结构形式和相互关系、管理组织结构及运输经济管理制度等。

⑷ 控制社会资源分配:指政府运用财政权力对运输及交通服务利用者征税,利用财政

力量对运输供给者提供资产及营运补助。

15.不完全竞争运输市场的形态如何?有何特点?

⑴ 形态:完全竞争性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形态之间的运输市场,即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

⑵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① 运输劳务供给者数量多,各运输供给的运输劳务有一定异质性,各运输供给者也都有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用户;

② 运输劳务的差异使运输劳务供应者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而运输劳务的相互可替代性又使其供应者必须与其他供应者进行竞争;

③ 运输劳务供应者,依据其一定的垄断性可以影响商品的价格;同时,由于替代品的存在,运输劳务供应者影响价格的能力又显得不足;

④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者同垄断市场上的生产者一样,面对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不过,与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相比较为平缓。

16.什么是寡头垄断的运输市场?有何特点?

⑴ 寡头垄断的运输市场:指由少数运输企业或单位控制的市场。

⑵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① 少数运输企业垄断一个市场,它们向运输市场提供相同的或具有一定差别的运力,控制着运输市场的绝大部分运量,整个市场的运价,被这些企业所垄断。当然,这些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竞争。

② 无论其中哪个企业调整经营政策(如改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都将对其他竞争对手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引起对手的反应。

③ 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勾结。

对于生产者来讲,整个行业如处于垄断地位,每个生产者都会有好处。所以追求更大利润的动机也有可能使生产者相互勾结形成垄断价格。

作业五

1. 什么是产品成本?运输成本?机会成本?明显成本?隐含成本?

⑴ 产品成本: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即生产产品中耗费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价值,以及管理费用等的货币表现。

⑵ 运输成本: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⑶ 机会成本: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⑷ 明显成本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借入资本支付的利息。

⑸ 隐含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a)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厂房、

机器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b)厂商的所有主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薪金。

2.什么是固定运输成本?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它是沉默成本?

⑴ 固定运输成本:一个项目投资于固定设施方面的成本。如铁路的线路、站场等的基础(铁路隧道)的投资。

⑵ 运输业固定设施成本的特点

① 固定运输设施的投资被认为是一种沉没(或沉淀)成本。② 固定设施成本还包括在使用寿命期间内养护、维修及其他相关使用成本。

⑶ 固定运输设施的投资被认为是一种沉没(或沉淀)成本。这是因为这些设施一旦建成就不能再移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再被用于其他任何用途。例如港口和道路被废弃时,原来的码头和路基几乎无法改作他用。

3.什么是运营成本?有何特点?

⑴ 运营成本:一个项目投资于日常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如铁路职工的工资。

⑵ 运营成本的特点

① 在运营成本中有两类应该是直接与运输量相关的变动成本,一类是直接运营人员的工资,另一类是运输工具消耗的燃料,运输工作量越大这些直接的运营成本数量也会越大。

② 除了这些直接与运输量相关的变动成本,运输企业一般还需要配备若干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些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所需要的工作开支属于间接运营成本。间接运营成本的一部分是与运输量有关的变动成本,其他部分是与运输量变动关系不大的固定成本。

4.铁路运输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理解铁路运输成本?

⑴ 铁路运输支出:在铁路运输企业,为完成客、货运输业务所消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切费用称为运输支出,包括支付的职工工资、材料、燃料、电力及固定资产折旧费、各种服务管理费等。

⑵ 铁路运输成本

① 铁路运输总成本:铁路运输一定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② 铁路运输单位产品成本:单位运输产品所分摊的运输支出,即单位运输产品成本,它是单位运输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5.加强铁路运输成本管理的意义何在?

加强运输成本管理,努力降低运输成本,以较少的支出完成同样的运输任务,或用同样的支出完成更多的运输任务,从而增加铁路企业盈利,增强铁路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铁路事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6.铁路运输成本有哪些特点?

⑴ 从成本计算对象和计算单位分析: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单位不同于工业成本。虽然铁路运送的是旅客和货物,但运输成本却不能只按运送的旅客人数和货物吨数来计算,而是采用运输数量和运输距离的复合计量单位,即按旅客人公里、货物吨公里或换算吨公里来计算。

⑵ 从成本构成内容分析:在铁路运输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支出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约占全部成本的一半左右;其次是燃料费和工资。

⑶ 从成本计算类别分析

① 运输成本没有工厂成本和全部成本之分,也没有在产品、半成品与产成品成本的区别。

② 铁路运输虽然只有客、货运两大类产品,但细致划分的运输成本计算对象却是很复杂的。除了有一般条件下定期的成本计算以外,为解决某些具体经济问题提供成本数据,还要有具体条件下非定期的成本计算,形成铁路运输成本特有的计算方法。

⑷ 从运输成本核算分析:铁路运输成本需经过分配列入成本的支出所占比重较大,需要按照各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来汇集运输费用,因而运输支出科目设置的较多,这比工业成本项目更为复杂:

① 存在应由各局共同负担的集中费用,或由某路局代他局工作支出的费用,在计算各铁路局运输成本时,应如何结转、分配和相互间清算问题。

② 铁路固定设备的费用很大,这些费用大多是各种运输共同发生的。只有按照适当办法在各种运输产品成本间进行分配,才能分别列入有关的运输成本。

7.铁路运输成本的开支范围有哪些?明确的意义何在?

⑴ 铁路运输成本的开支范围

① 属物化劳动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部分。包括:运营生产实际消耗的各种材料、配件、润滑油、燃料、电力和低值易耗品的费用;运营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含中、小修)保养的费用和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设备、工具、备品、仪器、仪表等的补充、维修、保养的费用;固定资产的基本折旧费和大修提成费等。

② 属于活劳动消耗部分。即以工资等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以及与之有关的支出,包括:运营职工按每万换算吨公里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应得的工资和其它工资,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奖;职工福利费;按规定的工资总额比例提取的工会经费和按规定的工资总额比例掌握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等。

③ 科研和新技术开发费用,包括铁路局所属科研所经费,国家规定开支的新技术开发研究费、新产品试制费。其中包括规定限额以下开发新技术的关键设备、样品、样机和一般测试仪器购置费。

④ 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有关政策性开支,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利息,财产和运输保险费,契约、合同公证费和鉴证费、咨询费、专有技术使用费、按国家规定列入成本的排污费等。

⑤ 根据铁路运输特点发生的一些特殊费用和实际发生的非生产费用。包括由铁道部集中管理的集中费;按规定列入成本的损失性费用;行车事故损失,客货运事故损失,旅客及路外伤亡支出,机车临修费,材料、燃料物资自然减量损失,经过批准的物资盈亏、报废损失,坏帐损失,积压物资削价损失,按规定支付的停工损失等。

⑵ 明确开支范围的意义:为了正确地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运输成本,有计划地分配和合理使用资金,必须明确运输成本的开支范围。

8.铁路运输支出如何分类?按支出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如何分类?怎么构成?

⑴ 铁路运输支出分类

① 按费用要素分为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和其他。

② 按支出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可分为生产费与管理费。

③ 按支出与运量的关系,分为与运量有关的变动支出和与运量无关的固定支出,运输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④ 按支出与运输距离和运输作业过程的关系,分始发到达作业费、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

⑤ 按支出计入运输产品成本的方法,分为直接费(直接列入支出)和间接费(分配列入支出)。

⑥ 按支出发生的业务部门,分为运输、机务、车辆、工务、电务、房建等部门支出。

⑵ 按支出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可分为生产费与管理费。

① 生产费是运输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它又分为基本生产费和一般生产费两种。 基本生产费指运输生产过程中运营、维修直接发生的费用,如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组织列车运行发生的费用,机车车辆和线路等设备维修费等。

一般生产费指为基本运输生产服务的辅助生产费用,如生产工具备品和劳动保护费等。 ② 管理费则是指组织和管理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管理及服务人员工资、办公费等。

⑶ 生产费与管理费构成:一般说生产费特别是基本生产费占运输成本的绝大比重。在节约支出的原则下对基本生产费要尽量予以保证,有利于生产。对管理费则要严格控制和尽量压缩,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作业六

1. 合理制定运输价格的意义如何?

发挥运价的杠杆作用,使运输业朝着建立有效、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什么是运价率?其意义如何?

⑴ 运价率:单位吨公里或单位人公里的运价。

⑵ 由于运输产品以复合指标即吨公里或人公里为计算单位,因而,运输距离也就成为运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运价不仅要反映运输量的多少,而且应当与运输距离的远近相适应。

3.铁路客运运价率有何特点?用公式表示.

① 对不同的运输距离应分别规定不同的运价率。一般表现为运价率随运输距离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在近距离时降低速度较快,在远距离时降低速度渐慢,超过一定距离则不再降低。

单位运输成本一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运价的高低一般是以运输成本为基础来制定的。

② 运价率递远递减,但总的运输费用,则随着运距的增加而增加。

运价率=固定运输费用

运输距离+单位运输距离

变动运输费用(运行费用)+单位利税

4.运价的形式有几种?为什么?对有形产品的成本有何影响?

⑴ 运价没有价格形式的区别,只有销售价格一种形式。区别于有形产品一般有出厂价格与销售价格之分。

⑵ 这是由运输生产过程具有即时性的生产特点所决定的。由于运输的生产过程与消费

过程同时发生,消费不能脱离生产过程独立进行,因而运价只能有一种形式即销售价格形式。

⑶ 运价对有形产品的影响:运费是有形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对于运输需求用户而言,采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并选择合理的运输线路,是降低运费负担从而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施。

依据运价所确定的运输费用是形成工农业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出厂价格或收购价格,零售价格高于批发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运费对产品成本高低的影响,产品的最终价格随产品和与其形成有关的原材料、配件的运距长短和运输方式的不同而异。

5.同样一批货物,为什么单位吨公里可能有多种运价?

运输需求多种多样(例如快慢不同),其运输对象性质不同(如是否要求保温)、批量不同(整车或零担),并且使用的车型、运输距离、道路条件和运输方式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别,所以其运价也就不同。

运价随运输对象、运输方式和运距不同而呈现多样化,这是运价区别于其他有形产品价格的重要特征。

6.我国执行什么样的运价制度?为什么?

⑴ 我国的运价制度:运价规则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并由其统一管理。

⑵ 这是因为运价对国民经济的生产与流通,特别是对工农业产品最终价格的形成,有着直接广泛的影响。

7.运价有哪些职能?

① 分配资源的职能;

② 收入再分配的职能;

③ 刺激经济效益职能。即通过运价刺激每个运输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 调节供求关系:即平衡运输供求的职能。

8.什么是差别运价?其意义何在?

⑴ 差别运价: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对于同样重量、同样运距、同样运输条件的两种货物,其运价可有不同。

⑵ 差别运价的意义

① 国家利用差别运价发挥运价的杠杆作用,以促进合理运输,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② 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运输企业由于在不同运输条件下运输所产生的苦乐不均现象,使运价大体符合价值,促进运力的合理分布,缓解边远地区运力的供求矛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 按质论价,可以鼓励先进,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有利于调整供求关系,可以照顾到各种类型的消费需要,使运输消费者按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对不同质量的运输劳务需求,从

而有利于供求的平衡。

9.实行差别运价的条件有哪些?

① 能把各种不同的运输对象区别开来。比如,能按运输对象对运输工具的不同要求对运输对象分类,以便对不同的运输对象实行不同的价格。

② 各种不同运输对象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例如,对贵重商品和廉价商品可以实行差别运价,因为两者对运输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前者小,后者大。

10.什么是按运输对象不同的差别运价?有哪些形式?

⑴ 按运输对象不同的差别运价:把运输对象分为若干类,在其运距和运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每类规定不同的单位运价。

⑵ 形式

① 不同的地理条件实行不同的运价;

② 货物的价值不同,实行的运价不同;

③ 货物性质及运输条件不同,运价不同;

④ 货物的比重不同,运价不同;

⑤ 运输时间不同,运价不同;

⑥ 对运费的负担能力不同,运价不同。

11.运价制定理论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含义.实际运价与运价理论的关系如何?

⑴ 运价制定的理论

① 运输成本理论:指运价总收入必须足以支付运输业务的全部成本,成本决定运价,价格必须反映价值。否则,运输业的经营活动就无法维持,更不可能有较多的利润进行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② 运输价值理论:根据运输对象的负担能力决定运价,也就是指运输利用者所承认的并愿意为之负担的运输价值。

③ 边际成本理论:主张从经济资源的最佳分配这一立场来决定运价。其论点为:根据产品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一致的原则来决定运量,整个社会便会形成最佳运输量,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2.实际运价与定价理论的关系

运输成本理论所形成的价格是供给价格,它所表示的是运价的最低限度。而运输价值理论所形成的价格是需求价格,它所表示的是运价的最高限度。如果运输价格高于由运输价值理论所决定的价格,则运输利用者无力承担;如低于运输成本理论所决定的价格,则运输业自身无法生存。因此,实际的运价应介于两者之间。

12.国家制定运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① 应考虑生产经营收入在补偿平均成本或社会成本后,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如果价格过高,对消费者是一种损害,作为国家,其社会经济职能决定它应力求避免让消费者受到损害。国家制定的价格也不能过低,也应同时考虑运输业的生存与自身的良性循环。

② 由国家确定的计划价格中的平均成本,必须在全部经营范围内进行核算,例如铁路。 ③ 对于只限于某一范围的经营,则可由地方的国家物价部门会同运输的主管部门制定地方统一价格。如公路运输,其中的社会成本应在地方内核算,这样使广大的消费者在公平的前提下实现消费。

13.铁路客运票价确定采用什么基本方法?什么是基价率?

⑴ 票价确定的基本方法:基价率加成或减成确定。

⑵ 基价率:普通旅客列车慢车200公里运程以内的硬座票价是旅客票价的基础,其他各种票价都是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价关系经过加成或减成计算产生的,因此,通常将这一基础票价按每人公里元表示的票价率称为铁路旅客票价的基价率。

作业七

1.交通运输政策实施的目标是什么?交通运输安全包含哪些内容?

⑴ 交通运输政策实施的目标

① 维护正常交通运输秩序;

② 协调交通运输工作;

③ 保证交通运输安全。

⑵ 交通运输安全包括运输安全与交通安全。

⑴ 运输安全是指运输对象的安全,即从起运点起至目的地,对货物要保持其完好无损、数量无差错、质量无变异;对乘客要保证其乘车安全,不得发生任何危及其人身与财物安全的责任事故。

⑵ 交通安全是运输工具运转行驶时,要保证有关行人、交通工具及沿线设施的安全。

2.什么是交通运输的直接介入性政策?监督性政策?

① 直接介入性政策:各级政府通过专项税费征收或以直接经营企业方式介入交通运输市场的有关政策。

② 监督性政策:对交通运输业实施的间接性介入政策。主要包括限制独占、运输业统管及交通运输安全与劳动保护政策。

3.制定综合运输政策的目标是什么?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⑴ 制定综合运输政策的目标:以合理配置各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其效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资源浪费。

⑵ 制定综合性运输政策需要考虑的有关因素:

① 运输费用负担问题;

② 发挥各运输方式的功能特长;

③ 自用运输与公用运输的分工;

④ 协调运输价格;

⑤ 社会效益:包括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污染问题。

4.理顺运价对铁路运输有何益处?

理顺运价(主要是提高运价)可以在很多方面收到好的效果:

① 有利于改善投资机制,为铁路筹集资金。

② 还有助于理顺不尽合理的运价体系。

③ 可以促进工业布局合理化,促进洗煤和精选矿石,也有助于改进不合理的物资流通体制,减少不合理运输。

④ 有利于形成一种比较灵活、适合运输市场具体情况的运价管理体制,增加运输企业的经营活力。

作业八

1.运输民营化的动机有哪些类型?其争议是什么?

⑴ 民营化的动机上述3种民营化类型,主要出于3种不同的动机。

① 提高经营效率。即可以开发民营者本身固有的、比国营者更高的经营效率。

② 降低成本费用。

③ 方便融资。

⑵ 民营化的争议

① 权益问题:民营化效益提高和成本节省,很难分辨出它们究竟是来自于净效益方面的增加还是既有的效益从社会上的一部分人转向了另一部分人。

② 效率问题:在民营者提供的新的基础设施方面到底是效率增加还是效率转移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争议。

2.铁路民营化的发展趋势如何?

主要集中在城间旅客和货物运输铁路而不是通勤铁路或城市轨道上。

3.民营铁路以票务收入弥补所有成本的困难何在?

① 通常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和养护费用十分昂贵,因而要通过票务收入来弥补所有成本是非常困难的。

② 客流量趋向成熟的时间则通常很慢。

③ 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又使得它难以随着运输需求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成本和运营。

作业九

1. 简述运输现代化的概念.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⑴ 运输现代化:用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造和装备运输业,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来管理运输业,使整个运输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⑵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促发展,引导、组织和推动运输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行业整体的科学和技术水平,促进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⑶运输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宏观调控;市场导向,需求带动;高新领先,创新推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措施有效,确保实施。

2.铁路运输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加快路网建设,加速铁路现代化进程;建设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网;继续实施现有的主要干线提速;建设快速货物运输系统;建设城市和市郊客运系统;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高速铁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