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书报告

财经xxx xxx 学号:xxxxxxxxxx

《浪潮之巅》读书报告

《浪潮之巅》这部书是专讲IT行业的传记,我是财经专业的学生,所以对IT行业的历史,了解得少之又少。能读到吴军博士的这本书也是因为老师推荐,起初拿着看到前沿我顿时就蒙了,我们学经济的干嘛看什么IT 啊,当时我对老师很不理解。因此开始看的时候也只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后来看到了书中介绍的很多以前听说过或没听过的公司,我知道的那几个都很牛,估计我不知道的那些也是一个档次的,毕竟他们在这里是并列介绍的嘛!这些公司有不同领域的,也有或多或少有点联系的,曾经它们都极度的辉煌过,虽然现在或许少有人听过它的名字。它们用它们的真实写照向我们揭示了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的必然的规律性。

从最初的毫无兴趣到后来的津津有味儿好像也是必然会有的一个变化过程,虽然书中的内容只是描述了IT行业几个巨头的诞生崛起乃至消亡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哪些关键的决策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又有哪些轻松地顺着时代发展的浪潮走向了企业发展的巅峰。但是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眼中,如果我们把这些公司企业缩小,那么我们国家的大学生们不就正像这些公司企业,一代一代也是在无数个浪潮中翻腾,希望争得一席之地,但总还是起起落落。那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就业压力就相当的大,就算是以前很有出路的考研现在也变得不乐观。从前的考研是学生们追求更高就业点的工具,而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考研其实我认为就是惧怕社会,不

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担心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觉得只有学生时代能够少考虑,能够无忧的生活下去。

中国建国后,包含文革那些动乱的年代,考上大学是包工作分配的。就拿我们家的一个例子来看,我们家的小姨因为考上了城里的高中,户口就直接给转正了,直接从农村户口升到了城镇居民户口。那些年代的人多好,哪像如今,大学毕业生干什么的都有,走得好的确实有,但是真的毕竟是少数。前几年,清华毕业生农贸市场卖猪肉的故事不是传得家喻户晓吗?我们能说他们没知识没能力吗?清华北大是我国的高等学府,里面毕业的可都是高材生,要是他们到几十年前那可都是大家争相追捧的人才,哪里还会沦落到去卖猪肉,当屠夫。《浪潮之巅》里有说“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到几十年间,他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这些无疑也是一波波浪潮,那些年代的人真因为国家当时的需求被浪潮推到了顶端,或多或少都能有一条好的出路。反观现在,我们这一代面临各种压力,估计下一波浪潮也许会有我们来引领,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也很期待。

在上大学之前总是幻想着能来到北京,这个国家的首都,政治的中心,可是只有到了这里之后才发现真的没有自己最初想象的那么美好,真是应了那句话“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不是你上了大学,是大学上了你。”一直都害怕到校本部去的我今天还是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里。同行的朋友有个在本部的大四的老乡,那就自然而然的充当了我们游览的导游了。才上大二的我们其实对我们两年后的路一直是担心着的,考研&就业一直困扰着我们。在逛校园的时候我们向他请教了很多问题,目前他们大多都在准备考研,那是实力、

精力的战斗,毕竟现实是相当残酷的。今天的这次游览我学到了很多,就像去时在地铁上读到的《浪潮之巅》一样,学长的故事也是在告诉我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就像我们请教学长的有个问题一样,“如果现在能给你回到我们这个年级,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就说了“好好学习,多看点书,少看点无聊的电影,不浪费时间,现在也就不会这样苦了。”虽然说得简简单单,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但是我们却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他字里行间的惋惜,对我们目前处于的这段时光深深的惋惜。

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做到他们没有做到而现在无比后悔的,怎么说呢,现在我们就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加以改正,这也不正是《浪潮之巅》告诉我们的吗?一个公司企业的兴盛不光要有技术有创新还得懂得借鉴过去,居安思危,随时关注商业大潮的变化,并做到未雨绸缪,恐怕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方法。学习也是一样的,吸取前人的教训,留意属于我们的大潮,不要总是期待着如同上一波一样的浪潮能够滚向你,将你卷到浪潮顶端。也许会有,就像有的公司可以起起浮浮很多次,但是那样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我们也只能去幻想。与其抱希望于这些微乎其微的机会不如面对现实,“知更替,知得失”采取策略,从现在开始,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下去,定会成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