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居民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3)劳动——在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降水多,适合种植水稻,气候潮湿,因此住房为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种植抗旱性强的粟,因此住房为冬暖夏凉的半地穴式房屋。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半坡人彩陶制作出色,其花纹以鱼纹为主。

3、大汶口居民

(1)距今时间:约四五千年 地点:山东

(2)大汶口居民的墓葬中出现陪葬品多少悬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3课 华夏之祖

1、炎帝和皇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结为同盟,成为后来华夏族(汉族)的祖先,其后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2、黄帝(姬轩辕)被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及其属下的发明有:

(1)衣食住行方面: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2)文化艺术方面:仓颉造字、伶伦编造乐谱

3、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其中有神话的成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历史事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4、禅让制:尧(克己爱民,生活俭朴)——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

(1)禅让制:从尧晚年开始;

(2)启继承其父亲禹的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大禹治水:水是指黄河;大禹治水的方法是:开山凿渠,以疏通引导和截堵相结合。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给我们什么教训?

原因 (1)客观:桀、纣的暴政引起人民的不满

(2)主观:汤和武王①重视生产,关心百姓 ②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③伐无

道,除暴君,得民心 教训:(1)“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2)得民心者得天下

3、西周的分封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对象:亲属、功臣、古帝王的后裔 (3)分封物:土地、人口、税收

(4)受封者的权利:设官员、建武装、征赋税;义务: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纳贡 (5)作用:积极—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消极—诸侯分裂,王室衰微 (6)西周等级示意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青铜制造业

(1)世界上现存最重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工艺制作最精美——四羊方尊 (2)青铜制造业的四个特点:①生产规模大 ②品种多,用途广 ③工艺精美 ④分布地区广(3)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

2的瓷窑。

3、农业:①五谷已经齐备 ②已经懂得施肥、选种、治虫 ③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器

4、奴隶悲惨生活:

(1)属于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转让和买卖 (2)被迫集体劳动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3)可以被任意杀死或者活埋,地位同猪狗一样

【自主练习】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是 (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16.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曾在周口店居住的早期人类是 ( ) A.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4、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5、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假如你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

A. B. C. D.

7、下列有关半坡农耕遗址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B.能用麻纺线织布 C.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粟 D.内部有贵贱贫富之

8.(湖北 宜昌卷)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白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9、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0、2008 年5 月17 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 ) A.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C.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D.主持兴修了都江堰

11、炎帝和黄帝生活在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和建立者分别是 ( ) A.商朝 汤 B.夏朝 禹 C.秦朝 嬴政 D.汉朝 刘邦

17、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 )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禅让制仍在继续

18、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9、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遂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 (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2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22、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3、下列关于西周农业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五谷”齐备 B.知道治虫害 C.知道选良种 D.使用牛耕

24、著名的司母戊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在当时应该是 (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2、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16分)

材料一:《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 材料四: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反映西周实行什么制度?(2分)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2分) 这种制度大约在我国哪个时期崩溃?(1分) (2)材料二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2分)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三有人认为秦朝只存在很短时间就灭亡的原因是实行了郡县制。你是否赞同?为什么?(3分)

(4)材料四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二(第6、7、8课)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的建立(平王东迁):王

2、春秋争霸

A.背景: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强大。

B.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C.齐桓公(称霸标志:)

称霸原因:①地理位置优势,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管仲改革内容: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②改革军制,组建军队 ③以“尊王攘夷”为

口号,扩充疆界 D.晋楚争霸:

①成语典故: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②战争:城濮之战

E.春秋争霸的影响:①给社会带来灾难 ②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3、战国七雄

(5)局面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6)战国形势图口诀: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

5、本课涉及到的成语

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负荆请罪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1、生产力的发展

(1)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推广于—战国时期 (2)牛耕:出现于——春秋末年,推广于—战国时期

(3)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战国时期秦国,人物—李冰,地点—四川省成都平原,岷江 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饥馑不知”因而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2、大变革的时代

(4)变法的背景:①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政治上,各国争霸的需要 ③社会上,士阶层的崛起为变法提供人才 (5)变法的典型: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②理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要效法古代

③变法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④影响: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富强的封建国家。(国富兵强,确立封建制度。)

⑤成功原因:a.国君的支持b.深入民心c.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趋势d.商鞅个人的才干 (6)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地主阶级—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金文或铭文(西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隶书(秦) ②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