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大题,1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

题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

骆冬青

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

“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这种对“文字”的共通感。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汉字则不然。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寝多也。”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字”所包含的“孳乳”义,与西方的“字母”不同,是以“字子”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完成了一种飞跃。“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

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这里,就产生了一种似乎古怪的现象,那就是把汉字说成是表

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可是,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 所以,在这里出现了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其内在原因,则不能不归结为一种文化心态上的诉求。汉字的复杂性,却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中被忽视了。

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可是,正因为“象

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书法。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4期)

【注】①孳乳:繁殖、派生。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如今还

在使用的汉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美感。

B .《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的,这

种关系在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

C .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文字发

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

D .汉字被诟病的一个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

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

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推崇、敬仰的思想。

B .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过汉字

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字子”的形态出现。

C .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图”更

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字更加的象形。

D .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

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

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B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

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C .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字”功

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

D .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

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项“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错误。文中说,“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中的“落后”指的是汉字的象形性,不是汉字蕴含的美学,同时,“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在文中没有根据。该题内容难点不在“筛选”,而在“整合”,亦即难在通过思考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上。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造的过程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错误,文章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是说,汉字的精神(汉字蕴含的美学)保留在古人刻画的留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而不是汉字的创造过程“保存在其中。该题内容难点不在“筛选”,而在“整合”,亦即难在通过思考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上。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

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

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

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

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 .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

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 .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

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 .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

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

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 .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

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 .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

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 .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

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答案】

4.A

5.D

6.B

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每点1分,通顺1分)

(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每点1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根据有关的标记就可以断出来,“福建按察使”“浙江巡按”不能分开。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D 项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备考时要积累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用法、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

6.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这类题目多是对文中原句进行很小的改动,往往是学生容易理解错的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带入到文中一一对比。B 项“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7.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

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 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 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

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

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

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 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

岩就在上饶城南,即信江河畔的南岩一带,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8.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5分)

9.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8.青山气象不凡,屹立不动,它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2分)明月善解人意,它没

有世俗偏见,有情有义,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己,(2分)也是他理想人格的化身。(1分)

9.“夜夜”表示非止一夜,“听读”仿佛明月默默地听诗人读《离骚》。(2分)诗

句表现了作者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2分)对明月相伴的感激之情及与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

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些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来说,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不失为一条捷径。“青山”气象不凡,屹立不动,它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明月”善解人意,它没有世俗偏见,有情有义,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己,也是他理想人格的化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9. ②③①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诗歌的思想情感。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2)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3)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5)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诗句表现了作者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2分)对明月相伴的感激之情及与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乞人不屑接受用脚踏过来食物得出一个“ , ”的结论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讨论了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 , ”两句从“不变”的角度表达作者“而又何羡乎”的具体原因。

(3)《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 , ”的尴尬状况。

【答案】(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每句1分,错字、漏字都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要特别注意如下字词:“辩”、“谀”。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

乙 必做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告别布鞋院士 难忘一颗初心

余建斌

“布鞋院士”,68岁的李小文1月10日离世,消息来得很突然。

尽管他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但他离去的当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他的怀念还是铺天盖地,一如他在去年因光脚穿布鞋授课而走红,成为网友口中“不起眼却身具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和大众眼中“有个性、有才华、有风骨”的科学家。

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反差。最初的反差,是他朴素、不拘小节的打扮,与大众心目中的院士形象相去甚远;随着他被挖掘出更多极富个人魅力的生活细节,

一个成就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同时却又极为淡泊名利、执着科研的科学家形象,与人们印象中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的科学圈形成了又一个反差。可以说,李小文个体的“出现”,实际上激荡起了社会群体潜意识的涟漪,乃至被认为有助于重塑科学界的榜样和信心。

客观地讲,由于近年来学界出现的一些杂音,科学家的形象多少被打了折扣,长大后做一名科学家也逐渐不是小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梦想。尽管如此,普通公众还是会对真正的科学家肃然起敬,为难以理解的科学奥秘而着迷,对科学的向往和情结依然牢固。

一大批包括李小文在内的科学家,一直是承载这种理想标杆的坚实基础。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89岁的于敏院士,曾隐姓埋名三十载,“两弹一星”元勋的称号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社会知名度,他觉得“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92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植物学家吴征镒说,“我感觉到学无止境,后来居上。”孙家栋院士则只给自己打了及格分„„每一位做出大成就的科学家,从事的领域、个人的性格难说相似,但求真务实的态度往往相似。“布鞋院士”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不是科学家的朴素,而是科学家的专注。

有人用“纯粹”来形容和赞美李小文,但对李小文自己来说,他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更可能是习惯,是兴趣,是爱好。只是爱“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爱用“黄老邪”之名在博客上写写涂涂,在自己的科学天地与人小过几招。“布鞋院士”盛名之下,仍是一个喜欢光脚穿布鞋的“技术宅男”。他遵从的,只是自己的“一点素心”,一颗初心,无关其他高大上的形容词。

李小文的一名博友说,李小文多少有些魏晋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李小文大学时期的校友戴绍基说,李小文的言行,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这种影响甚至比他在遥感领域作出的贡献更可贵。

就在几天前,1月7日,李小文以高票当选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由于他酷爱阅读金庸小说,颁奖词也颇具武侠风:“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当时他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但想必是乐意听到这样的评价的。

(选自2015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新京报》)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李小文-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硕士论文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摘自《新京报》)

②他有自己的一套金钱观,认为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

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几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以其长女命名的“李谦”奖助学金。

对于这奖助学金,李小文解释“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觉进了‘非线性区’,没什么负担,就捐了”。 (摘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A .“布鞋院士”早已是网络红人,可是他淡泊名利,以期重塑科学界的榜样和信心,于是立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B .目前,科学圈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因此科学家的形象被打了折扣,成为一名科学家也不是小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梦想。

C .于敏院士、植物学家吴征镒、孙家栋院士、李小文院士等一大批科学家,一直是真正科学家的理想标杆,普通公众对他们永远是肃然起敬。

D .有人用“纯粹”来形容和赞美李小文,但李小文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更可能是习惯,是兴趣,是爱好,无关其他高大上的形容词。

E .李小文曾以高票当选“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其颁奖词颇具武侠风,想必一生酷爱阅读金庸小说的他是乐意听到这样的评价的。

(2)、为什么李小文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但他离去的当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他的怀念还是铺天盖地?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作为一位成功的科学家,李小文是怎样表现出他的“‘一点素心’,一颗初心”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答C 给3分,答E 给2分,答D 给1分;答A .B 不给分。

(2)①李小文的成就巨大,他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是李小文-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②李小文留给网友的印象极深,去年因光脚穿布鞋授课而走红,成为网友口中“不起眼却身具新加坡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和大众眼中“有个性、有才华、有风骨”的科学家。

(3)①他朴素、不拘小节的打扮,与大众心目中的院士形象相去甚远,反差巨大。②一个成就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却又极为淡泊名利、执着科研的科学家形象,与人们印象中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的科学圈形成了又一个反差。

(4)①李小文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工作求真务实,体现了一名科学家的专注。②他虽有“院士”的盛名,生活中仍是一个喜欢光脚穿布鞋的“技术宅男”。③他具有做学者的

本分和真生情,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④他有自己的一套金钱观,尽管生活简朴,但仍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A 项,强加因果,B 项,说法太绝对,D 项,“无关其他高大上的形容词”理解错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2)试题分析:题干中问“为什么李小文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但他离去的当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他的怀念还是铺天盖地?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这是考查学生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中“一如他在去年因光脚穿布鞋授课而走红,成为网友口中“不起眼却身具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和大众眼中“有个性、有才华、有风骨”的科学家”,从这可以看出李小文留给网友的印象极深;在从文下注释可以看出李小文的成就巨大,人们和敬佩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3)试题分析:题干中问“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主要内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反差。最初的反差,是他朴素、不拘小节的打扮,与大众心目中的院士形象相去甚远;随着他被挖掘出更多极富个人魅力的生活细节,一个成就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同时却又极为淡泊名利、执着科研的科学家形象,与人们印象中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的科学圈形成了又一个反差”,概括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要先理解“一点素心,一颗初心”的含义,在到文章中找到具体的描写。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面对参加寒假集训的60名大学生,海江集团总经理张子平老师对海江创业历程 ,神采飞扬,他的悉心讲解引起青年们阵阵热烈掌声。

②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李克强总理不慌不忙, ,让国人看到了一位睿智的领导人形象,更让世界借助媒体看到了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③设计师要对施工工艺、材料等无所不知,只有这样,在客户面前才可以 ,问即答来,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跟客户签下合同。

A .款款而谈 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B.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款款而谈

C .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 款款而谈 D.款款而谈 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谈论着或说话动听;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话;款款而谈:诚恳的谈话。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言语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B .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地区组织实施了阅兵式,是中国政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开展的众多纪念活动中的一项。

C .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 .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一看句中典型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词等等;二压缩语句,保留主干。B .缺少主语,将“了”改为“的”。C .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改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或“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D .“一年后”和“几年后”不合逻辑,“一”和“几”对调。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

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 .①⑤⑥③④② B.⑤⑥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⑤⑥① D.②①⑥③⑤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④②③相连。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5.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个字(6分) .....20....

手机能致癌?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①____________,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②________________,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导致女性月经失调。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③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有可能产生DNA 病变。

【答案】①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

②电磁波辐射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

③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语句连贯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在根据前后文填空。第一处主要看后面的“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举的例子。第二处结合“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导致女性月经失调”这句话;第三处结合“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句话。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6.结合材料,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写两条标语来表达对奋斗在指挥救援一线的消防官兵的崇高敬意或对天津滨海的真挚祝愿。(5分)

8月13日据中国消防官方微博消息,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爆炸发生后,当地46个消防中队的143辆消防车100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全力处置。灭火中,6名消防战士壮烈牺牲,18名官兵失联,66名官兵受伤

【答案】示例:①牺牲的战友,走好!受伤的战友,挺住!失联的战友,平安!②天津滨海,平安!消防官兵,致敬!③致敬---火线最勇敢的“逆行者”④唯有英雄,逆火前行⑤那个冲向火场的背影,向你致敬!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给5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注意两点,一、是写给奋斗在指挥救援一线的消防官兵的祝福,对象要对,用语要符合身份。二、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有文采。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的国庆期间,当国人们沉浸在国庆长假的喜悦中的时候,国内的媒体在关注着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

屠呦呦,国庆期间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黄晓明,国内著名的影视演员。国庆期间,和他的爱人Angelbaby 在上海举行了一场据称耗资2亿的豪华婚礼,众多社会影视明星前来为他们俩捧场,见证他们的爱情,也吸引了众多的粉丝对他们结婚礼的关注,纷纷表达祝福。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和黄晓明结婚的新闻几乎是在同时期发生的事情,而国内的电视、广播、APP 新闻等各大媒体却都在第一时间里争相报道的是黄晓明的世纪豪华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努力不敌作秀

当电视、广播、app 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 一季跑男的收入。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原来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搞茶叶蛋的,而现在:

做科研不如演戏的;

卖技的不如卖艺的;

搞实的不如作秀的;

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当开创中国自然科学先河,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事件却比不上两个艺人的一场婚礼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当这社会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我们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竞争力吗?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能够肩负起强大自己、强大祖国的重任么?这种情形如若加剧,谁敢保证这一个诺奖“空前”但不“绝后”呢?

我们的文化喜欢务虚不务实,大众都喜欢树上的果实,不喜欢埋在树下的树根。但是没有树根怎么有果实,没有实力如何娱乐!

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

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理想是什么?十个同学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

希望不要有一天,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的回答:“大明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读后主要抓住“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和黄晓明结婚的新闻几乎是在同时期发生的事情,而国内的电视、广播、APP 新闻等各大媒体却都在第一时间里争相报道的是黄晓明的世纪豪华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这一段,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这篇作文看似很容易写,但是要写得出彩实属不易,因为一旦落入俗套,写出的文章就会很平庸,一定要选好角度。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