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的城市街区尺度初探

第34卷第9期山

西

2008年3月

SHANXI

ARCHI姗

Vd.34No.9

Mar.2008

・43・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109-0043—02

适宜的城市街区尺度初探

李晓西

卢一沙

摘要:针对当代城市的街区缺乏人本关怀,逐渐为机械尺度所替代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城市街区尺度的因素,阐述了适宜的街区尺度的确定及塑造,以帮助人们设计出合理的街区尺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关键词:街区尺度,城市设计,城市社区

中图分类号:nJ984.1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本身的才智使人类逐渐摆脱接促进了城市规模和街区尺度的扩大。

了自身条件的束缚,尤其是机械社会以来,人类逐渐开始忽略自身2适宜的城市街区尺度与塑造局限,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究发现了过于依赖机械或外力使得人类身心发生了退化和堕落。

2.1适宜的街区尺度

小的街区尺度经常因为具有城市活力、渗透性、视觉趣味和原本在农业时代,依赖于人类步行和畜力为交通方式的较小可识别性等而被提倡。关于城市街区的适宜尺度,国内外学者都城市街区会使人们有着更多的交流和亲切感,而现代的城市街区进行了探索。

往往过大或者过于空旷,人们感受不到它的包容与随和,而这些1)C・莫丁认为一个街区在70m×70m~100m×100m的面是人们不想见到的。近代以来最终形成大型街区的原因不仅仅积范围内是比较合理的;

是交通方式的改变,也是由很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什么样的街区尺度是比较合适的,以及怎样塑2)亚历山大(C・Alexander)根据北美的经验将街区内总建筑面积的上限定为9

290

m2;’

造一个适宜的街区尺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在20世纪60年代的重要著作1影响城市街区尺度的因素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甚至还郑重提出把曼哈顿标准地块的

1.1

空间属性

200

m长边拆分为50m~60m不等的线段组合的长度,从而进由地块功能决定的街区空间属性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到了街一步在地块内部形成友好的南北通达的人行路线;

区的合理尺度。例如,当街区的空间属性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往4)Siksm则总结出80m~110m之间的交通网格是最理想的。往会形成较小型的街区,这样会形成较稳定的社会关系;当街区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街区尺度往往过大,街区为了保证地块的

的空间属性是以工业生产为主,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时代,工业厂完整性,为了避免过境交通穿越而形成尺度较大的街区;也有城房尺度往往较大,会形成较大尺度的街区空间;当空间属性以休市部分土地为单位所有制,而计划经济下的大型国有企业往往占闲娱乐为主,街区的尺度则分为大尺度的人群聚集空间和小尺度有较大的城市土地,在其内部修建城市道路成为不可能,丧失城的相对私密空间。

市应有肌理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巨大尺度的街区。

1.2城市整体空间形态

2.2适宜街区尺度的塑造

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也影响到了街区的尺度。城市结构中以往学者对于街区尺度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城市中心区或者存在这样一个普遍规律:城市中心区,或者说人流活动密集区,往商住混合街区,并提出了城市街区的尺度应越小越好。但现代的往因为道路的密集而形成尺度较小的街区,从中心区往外,随着城市并不仅仅是人流的中心,同时也是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人流活动强度的减小,道路密度也逐渐降低,城市街区就随之扩的交汇中心,在街区的尺度塑造上,并不能完全以人类流动为尺大,这是一种不容破坏的城市生态结构。

度,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的综合因素。因而认为,在进行城市街区1.3历史文化和城市原有肌理

的划分时,要遵从以下规则。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是在很短时间之内建成终极形态,城2.2.1遵从城市历史肌理

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恒动体,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渐变城市是一个变幻生长的复杂个体,仅仅在某个时间剖面去观的过程将会是比较合适的。但在我国的现代城市中,往往由于城察、设计城市是远远不够的,割裂了城市的历史肌理也就割裂了市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疏忽,导致城市原有肌理的丧失。在整个世城市生长发展的血脉。

界经济一体化及现代化进程当中,大规模急速开发的新城市与我2.2.2

以土地使用属性区分街区尺度

国传统的城市街区尺度和空间存在着巨大的断裂。

国内外学者研究城市街区尺度往往集中于城市的居住地块1.4交通方式

或是商业地块,但城市的功能不仅仅是居住或者商业活动,城市科技的进步和交通方式的转变使城市的街区尺度不断变化。其他功能街区的尺度也不应该等同于居住和商业的街区尺度。在以自然力为基础的交通条件下,城市和街区的规模不可能达到工业及生产性街区的尺度应该顺应产业要求来设计;而居住性街很大,而在以机械力为交通基础的条件下,城市范围和街区规模区应该照顾到人体的尺度以及个体人的社会交往范围;商业服务就有了扩大的可能。原本适应于人活动的“步行城市”逐渐被适及娱乐设施的街区尺度应该考虑其服务人群和功能定位。应于工业生产和机械的“汽车城市”所替代。交通方式的改变,直

2.2.3

以交通方式区分街区尺度

收稿日期:2007一ll一17

作者简介:李晓西(1981.),男,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苏州215011

卢一沙(1982一),女,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苏州215011

万 

方数据

・44.

200

第34卷第9期

8年3月

西

建筑

Vd.34No.9

SHANXI

ARCHITECTURE

Mar.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9—0044—03

以周庄为例谈历史城镇潜景观

卢方国

谭跃

摘要:针对周庄历史城镇的景观现状,探讨了历史城镇潜景观的作用,并从景观与人、历史文化的关系揭示景观的内在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指出应充分挖掘历史城镇潜景观要素,从而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关键词:历史城镇,景观,文化,特色中图分类号:TU_87

景观(1andscape),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又难以说清的概念,各个学科对景观都有不同的解释,地理学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观,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等,难怪有人说“同一景观十个版本”,文中则从景观与人、历史文化的关系揭示景观的内在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正因为这种关系是隐藏在景观中的,所以称之为潜景观。

文献标识码:A

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近年来,受到了中外游客的青睐,每年吸引了超过250万人次的游人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全社会旅游收入达8亿元。

这些成就,既要归功于周庄十几年来的保护和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也要归功于它那优美的景观。

1.2历史城镇景观现状思考

就景观而言,周庄之美,是由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凝聚着先人的思想和智慧,作为历史的见证而存在。如果人们在游览历史城镇时把这一点忽视了,那就算不上是到过那里了,也就不会领略到历史城镇的真正魅力。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有三个要素: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

1历史城镇景观现状

1.1

周庄现象

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

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交通方式的改变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在进行街区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街区内部和地块周边交通的性质。2.2.4

以社会交往为基础的社区尺度

必须考虑城市的地方特色、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块本身的特质,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街区尺度。参考文献:

上海青浦规划再思考[J].时代建筑,2005(5):90—95.

[2]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j匕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戴松茁.“密集/分散”到“紧凑/松散”——可持续城市形态和

现今我国新建的居住区往往范围过大,一个雇住小区可以容纳3000户~5000户,而个体的社会交往并不能达到如此大的范围。在这样大的社区中,人群之间的交往不能固定,因此在小区内部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社区氛围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设计纯居住性社区时,应当以人群能形成良好社会关系的最大人口规模为基础,不能超越这个最大的人口规模界限。2.2.5均质交通的需求

近、现代大城市的“城市病”中最为顽固的一点就是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在于交通节点,因一般的交通堵塞大都发生在主要道路交叉口,这已经不能仅仅通过拓宽或高架道路来解决。小尺度的城市街区可以产生相对密集的道路,增加了道路的交叉口,分担了主要道路节点的车流,形成均质交通既可以满足交通要求,同时也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3]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孙科峰,胡晓鸣,戚琪.城市化社区——成都市新都区蜀都

新城概念规划方案[J].新建筑,2004(4):37—39.

[5]吕海虹,张杰.也谈城市街区——读C・莫丁《城市设计:绿

色尺度》有感[J].世界建筑,2001(6):75—77.

[6]郭谦.重现街巷景观——倡导加快进行广州街巷体系研究

[J].新建筑,2002(5):62—63.[7]徐

雷,姚冬辉,曹震宇.不同城市属性空间形态差异分析[J].华中建筑,2003(2):72—74.

[8]蔡军.居民出行效率与合理路网间距的确定[J].城市交通,

3、结语

城市街区的尺度并不能仅仅是一个或几个数据,街区的尺度

2005(8):58—63.

Onappropriateblockscale

LIXiao-xi

care

LUYi-sha

Abstract:Inview

oftheshortageofhuman

salne

incityblocks

at

present

are

brocksc.zle

are

analyzed,atthetimeappropriatemethods

p】=;0删to

andthesituationsreplacedbymechanicalscalefactorsinfluencingthe

determineandbuiltupblockscaleinorder

to

designadequate

blocktoprovidereferencesfordesigners.

Keywords:block

Slcale,urbandesign,community

收稿日期:2007.11.23

作者简介:卢方国(1983.),男,西南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绵阳621000

谭跃(1984.),男,西南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绵阳621000

万方数据 

适宜的城市街区尺度初探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李晓西, 卢一沙, LI Xiao-xi, LU Yi-sha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江苏苏州,215011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2008,34(9)0次

参考文献(8条)

1. 戴松茁 "密集/分散"到"紧凑/"松散"--可持续城市形态和上海青浦规划再思考[期刊论文]-时代建筑 2005(05)2. 董鉴泓 中国城市建设史 20033. 沈玉麟 外国城市建设史 2004

4. 孙科峰. 胡晓鸣. 戚琪 城市化社区--成都市新都区蜀都新城概念规划方案[期刊论文]-新建筑 2004(04)5. 吕海虹. 张杰 也谈城市街区--读 C@莫丁有感[期刊论文]-世界建筑 2001(06)6. 郭谦 重现街巷景观--倡导加快进行广州街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新建筑 2002(05)7. 徐雷. 姚冬辉. 曹震宇 不同城市属性空间形态差异分析[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3(02)8. 蔡军 居民出行效率与合理路网间距的确定[期刊论文]-城市交通 2005(08)

相似文献(8条)

1.学位论文 黄烨勍 基于街区尺度适宜性的城市设计研究 2008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这使城市建设面临着更加纷繁复杂的发展问题,也为对城市设计进行趋向本源性的研究提出了现实要求,即寻找一种基本的切入点,获取整合不同层面设计因素的纽带,以使城市设计能更灵活地适应复杂的城市建设需要,引导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良性营造。街区作为城市结构与城市生活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城市设计的基本载体与技术工具,因此营造人性化的街区无疑成为良性城市设计的本源性诉求与重要目标之一。由此,本文以街区尺度为切入点,基于对街区尺度体现适宜性的判断准则的理解,探讨一种合理的城市设计策略体系,试图在设计过程中,能通过对不同层面设计行为的积极引导与控制,塑造体现尺度适宜性的城市街区,从而实现使街区组织下的城市空间更趋于形成人性化环境品质的城市设计目标。

论文概括了街区尺度体现适宜性应具有的原则性特征,即街区所表达的尺度特征应体现与自然环境、文脉肌理及人性化需求的契合,并以此为出发点对该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研究。首先,论文依据目前国内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向,对当前国内城市中心区发展中出现的街区尺度问题及其产生缘由进行了探讨,以把握本研究的背景与现实要求。其次,论文探讨了城市街区尺度要素体系的系统建构,即在塑造体现适宜性的街区尺度过程中需要整合的可操作因子体系,并对各要素发挥积极作用的形式及判断准则进行定性研究及定量研究,以综合探讨要素作用对街区尺度体现适宜性所起到的整体效应。其中,定量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国内外九十多个城市中心区的街区大小进行量化及数据统计与比较分析,以从现实数据中归纳出衡量该要素适宜性的具有通用性的直观判断依据。再次,论文结合因子体系对广州城市中心区典型街区的相关尺度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并反思其尺度现象的适宜性表现,为后续的城市设计策略体系研究提供实证经验的支持。

最后,在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论文结合工程实践,尝试建构出了相应的城市设计策略体系,以期基于“塑造体现适宜性的街区尺度”的设计原则,系统地对体现人性化适宜性的街区的营造进行层层引导与控制,这将有利于通过形成尺度适宜的城市街区,使基于街区组织的城市空间更趋于形成人性化的场所品质,达到良性城市设计营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的主要目的,实现本研究系统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的整体脉络构成。

论文的特色在于,从积极塑造体现适宜性的街区尺度的角度,对以当前国内城市建设为背景的城市设计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针对城市设计受多维度因素影响的情况,基于对国内外九十多个城市中心区街区尺度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一种以塑造体现适宜性的街区尺度为目的、通过整合不同层面因素的积极作用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导性策略体系。对该城市设计策略体系的积极运用,将更有利于在实践中营造出能表达体现人性化适宜性尺度特征的城市街区环境。本研究的成果对目前国内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启迪作用和指导意义,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对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期刊论文 刘代云. Liu Daiyun 论城市设计创作中街区尺度的塑造 -建筑学报2007,""(6)

合理街区尺度的塑造是城市设计创作的重要目标,文章以城市街区尺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街区的内涵、类型与特征,分析了街区尺度的影响因素,并建构合理街区尺度塑造的方法与策略.

3.学位论文 杨宇 城市街区尺度研究 2008

本文就城市街区尺度在城市形态学的范畴内展开讨论。街区是城市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街区尺度的不合理正在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造成城市空间的分散、人类亲切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城市生活效率的下降。本论文试图通过对街区尺度这一城市要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创造人性化适宜性尺度的街区形态的设计对策。

论文首先界定了城市街区、尺度的概念与特征,阐述街区与城市的相互关系,界定本文的研究范围;接着对中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典型的城市和地区的街区尺度进行梳理,通过数值的统计与比对,揭示城市街区尺度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再次,在数值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剖析影响街区尺度的各方面因素,包括政治、经济、交通、管理、功能等等。最后,根据当今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分析和总结当前的城市街区在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提出相应可行的城市设计策略。

4.学位论文 肖亮 城市街区尺度研究 2006

街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但对街区的研究工作长期滞后,使其与城市结构相脱离,影响了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街区尺度这一角度出发,首先界定了街区、尺度的概念与特征,总结了街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研究街区问题的重要性;进而对西方和我国的城市街区尺度历史演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出街区尺度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最后,在深刻剖析当前形势下中国城市街区在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表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街区发展的宏观目标,并从城市设计、街区管理、以及城市管制等方面尝试提出可行的策略,作为城市设计实践工作的参考。

5.学位论文 康勇 珠江三角洲地区商品住宅开发建设分析基于城市设计思想的探讨 2000

该文通过对功能主义出现以前的传统城市的分析和研究,尝试发掘并整理对当前商品住宅开发与建设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的诸多传统城市空间的优秀经验,作为传统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经验对今日商品住宅开发的借鉴和指导;同时,探讨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对商品住宅在实现一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及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归纳总结出了六项指导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样性原则;可及性原则;安全、舒适性原则.最后,探索了实现整体布局构思的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诸如格网布局、适宜的先街区尺度、围合式的街坊布局.并探讨了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以及规模尺度等等.

6.学位论文 杨晓楷 基于街区尺度和密度的广州大学城空间形态研究 2008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以来,大街区的开发方式逐渐成为了新区开发中的一种普遍的方式,而大学城作为新区开发的一个类型,其开发建设也大多采用了大街区的方式。这种大街区的开发方式对于在大学城内的日常生活具有什么的作用与影响,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大学城作为“城”的特点决定了大学城应该是一个适宜人生活与居住的场所,这就要求它要有宜人的尺度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良好的街区尺度在空间形态中起着协调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作用;而合理的密度及其分布方式,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城市空间,两者在影响和塑造城市空间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街区尺度和密度的综合分析对城市空间形态具有解析作用。

本文尝试以街区尺度与密度作为分析因子,关注广州大学城的空间形态特点。通过利用街区尺度和密度对广州大学城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以期对广州大学城的空间形态作出综合评价。本文是以宜人的尺度和人性化的生活空间为基点,带着何种街区尺度的开发方式适合广州大学城这个问题来对广州大学城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希望对广州大学城未来的建设与改造有参考作用。同时也希望这种以街区尺度与密度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方法能对日后的城市设计实践工作起作用。

7.期刊论文 王海松. 史丽丽. Wang Haisong. Shi Lili "面向河道"的更新设计——新加坡河沿河地区城市更新解读 -华中建筑2007,25(11)

该文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分析新加坡河沿河建筑形态、街区尺度、交通系统、景观系统等方面所采用的设计手法,并提出新加坡河沿河地区的城市设计采用"面向河道"的更新策略.在分析过程中,注重考察和研究这些设计手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城市环境的提升所产生的综合效益.

8.学位论文 谭畅 城市中心步行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及尺度研究 2008

随着车行时代的到来,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当代城市设计的热点,步行空间的建设得到广泛重视,各地都掀起了步行商业街的建设热潮。步行商业街的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步行商业街通常呈线形布局,空间单调,而且主要是从商业利益出发,在为市民提供丰富的公共空间和宜人的步行环境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满足现代人们除购物外的休闲、娱乐、交往、游憩等需求。现代步行商业街区将室内外空间相结合,不但能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而且能提供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和步行环境,这些公共空间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商业街区吸引更多人流,从而达到开发商赢利的目的。

本文在阐述街区的内涵、类型、街区尺度的演变、影响因素、塑造策略以及步行商业街区的形成的基础上,从“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的尺度特征和空间形态,提出了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的尺度塑造策略及城市设计对策,最后分析了国内外步行商业街区建设的一些成功实例,并进行总结和展望,试图探求一种既能满足投资者追求高回报的要求,也能达到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要求的步行商业街区设计方法,为城市和建筑设计者提供一些相关的依据。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jz20080902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6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