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2

1、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相互区别: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二者相互联系:

第一、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

第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二者的关系:

1、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50年代的社会主义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之下的正确选择,当时中国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来实现发展,这种改造是发展当时生产力的最佳选择。而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世界面临和平和发展主题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又一次历史性选择。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它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4、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a、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b、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前进。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正是这场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权的杠杆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正是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调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同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使原来与之大体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逐渐不适应起来,以致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我们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二者的表面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展开的,它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为20年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准备。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当时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虽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但当时仅占国民生产总值10%左右的现代工业处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中。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只是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可能的条件和前提,而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构筑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体制。社会主义改革由此应运而生。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 资本主义因素:

经济领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

思想文化领域: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

社会主义因素:

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

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结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其中,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