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天学一句[弟子规](七. 亲仁)

七. 亲仁

一天学一句《弟子规》68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在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中,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操行是参差不齐的,总之凡夫俗子占绝大绝大多数,仁者只有很少很少比例。

为什么在全世界会出现这种的现象呢?释迦牟尼佛说得最确切,世尊在《无量寿经》说:“先人无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原来如此,原因是因为没有人教啊!何谓仁者?仁者就是明师。释迦牟尼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一句就告诫我们说:“从明师受戒。”明师,就是指对一切人、事、物等法则确实圆满通达明了,又品学兼优,有修有证的老师。如当代高僧净空老师正是这样的明师。孔子说:“仁者寿。”孟子说:“仁者无敌。”这圣贤之教,证明了“仁者”的果报太殊胜了,我们赶快“从明师受戒”,加入到“仁者”的行列吧!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明师难求今已遇,所以,我辈学子,应当珍惜这十分殊胜、稀有的因缘,好好跟随净空老师学习,一定要达到心口一如,言行一如,一定要行善积德,普度众生,再也不要做“流俗”了,否则怨枉做人了,而是也做“仁者”,这才合算,划得来,有意义。

这一句教诲,就是教导我们做人要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就是教导我们要做仁者;就是教导我们要离苦得乐。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最幸福、健康、快乐的人生。

一天学一句《弟子规》69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品德高尚、公正无私、仁慈博爱的人,就自然会受到绝大多数人民去敬畏他;为什么人民要敬畏这样的人呢?因为这样的仁者,处世待人接物不但对任何人都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直言不讳地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处,并会以真诚心去帮助人家纠正不足,而且从来是对上不阿谀献媚、不巧言令色,对下则以平等心、慈悲心待人,这就是人民自然敬畏仁者的原因。

例如,朱镕基在被选举为总理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朱总理说:“朱总理,您在任期内应该怎样做呢?”朱镕基总理告诉记者说:“中国有句古话说:‘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公;民不畏我公,而畏我廉。’”所以,朱镕基总理在其任内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公正、廉洁,这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事实,当然人民就自然地对他有敬畏之心,口碑皆好。

又如,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大臣魏征,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言不讳,色不媚”的“仁者”,这也在历史上传为千古美谈和佳话。

《论语·子张》说:“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所以,仁者看起来很威严;但相处在一起时就是很温和、很善良、很慈悲,而是受人尊敬的长者;听仁者说话时,都是真心至诚的、正直无私的教导或批评。

这一句教诲,是教导我们做人要不卑不亢,公正廉明,温和慈善,正直无私,以平等心等人,不要说连自己都对不起的话,不要做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事。

一天学一句《弟子规》70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一个平凡的人在一生之中,若有机遇能够亲近仁者,并能得到仁者耳提面命的亲切教诲,这才是无限美好的人生享受,则自己的品德操行、学问技能等等就会一天天进步,自己的错误过失就会一天天减少;若是有机会亲近仁者,而自己却故意不去亲近他们,这种行为百害而无一益,从此,那些品性不好的所谓朋友就会像苍蝇叮腥一样来到自己的身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自己和品性不好的所谓朋友在一起交往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严重的污染而欲拔不能,从此就会走向毁灭自己的道路。

这一句教诲,就是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要远离是非之人,要远离是非之事,要远离是非之物。善知识就是明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明师呢?佛家经典就是我们的明师,儒家经典就是我们的明师,当代高僧净空老师就是我们的明师。《论语·学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以,我们天天学习儒佛经典,天天听净空老师讲经说法,就是天天同明师在一起,天天接受圣贤的教诲,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就是我们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开拓视野,破迷开悟;所以,我们能天天与圣贤为伍,就自然会做到“能亲仁”而远离“小人”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