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扬州茶馆]教学设计

28 扬州茶馆

《扬州茶馆》节选自朱自清先生1934年的文章《说扬州》。朱自清先生自七岁起在扬州生活,一住十三年,对扬州充满了感情。朱自清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散文以纯真朴实的风格见长,给人疏朗清新的感觉。这篇《扬州茶馆》,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带着后生到扬州茶馆品茶吃点心。在不急不慢中,向我们娓娓道来饮茶的先后顺序、烫干丝的具体步骤、扬州小吃的特色等等。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交代异常分明,读文犹如真的来到扬州茶馆,我们分明听到了茶馆的嘈杂,见到了茶馆的热闹。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最多。(文章开头直接从茶馆引入,两句话就概括地写出了扬州茶馆的特点:一是茶馆在扬州是最有名的,二是去茶馆的人非常的多,三是那吃的花样特别多。这也整篇文章的线索,茶馆之所以成为扬州最著名的所在,去的人那么多,是因为那儿吃的花样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去茶馆喝茶是一件多么悠闲、舒适的事!来到茶馆,“坐定了”,茶房就会提着大水壶,在放着几片茶叶的茶碗里冲上水。接着作者就开始为我们一一介绍茶馆的小吃,先是零碎小食,仅仅“兜揽”一词,使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茶馆热闹的氛围,同时,也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那些卖零碎小食的在如何大声地叫卖自己的生意?筐子里的瓜子花生炒盐豆散发着的香味如此诱人,吃在嘴里就更香了„„)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我们似乎听到“噼里啪啦”铲子铲白果的声音,看到白果被炒爆后露出的黄亮的仁儿,热气腾腾,冒着白烟,闻到了炒白果的香味。只有现炒现卖,才又香又热,令人馋涎欲滴。)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来喝。(这五香牛肉的香,干荷叶的香,好麻酱油的香,白酒的香,汇聚到了一起,香气四溢。到这里,我们能够深刻地品出这些零碎小食共同的特点,一个字“香”。这时,茶馆里的人们,慢慢地品着这些美味的零碎小食,显得那么悠闲自得。)

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这是第二段的总起句,烫干丝是最具特色的小吃,是去茶馆的人必点的小吃。)烫干丝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逼去了水,抟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作者通过两个“;”,八个动词动词,“切、切、放、浇、滗、拨、倒、搁”,把“烫干丝”的三个步骤,“切——烫——做”说得清清楚楚,用词精准到位。复述烫干丝的过程是这篇文章的训练重点。)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茶房的师傅们厨艺十分高超,动作娴熟,烫干丝的整个过程快而不乱,有条不紊。不需要客人多等,一眨眼的功夫,做好的烫干丝已经端上来了,读到这里,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这烫干丝的美味。)烫干丝就是清得好,不妨碍你吃别的。(看起来清淡,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清爽,一个“清”字从视觉、嗅觉和味觉写出了烫干丝独有的风味。)

接着该要小笼点心。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作者一步步告诉我们喝茶吃点心的顺序,到了该要小笼点心的时候。扬州的小笼点心花样也特别的多,这些小笼点心的特点是“可口”,其中最可口是菜包子、菜烧卖和干菜包子,也一定人们最喜欢点来吃的。这里,作者用了很多带“儿化”的词,在让我们感受小笼点心美味可口的同时,也感受到语言的地方特色。)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菜包子、菜烧卖之所以最可口,是因为制作非常考究,菜要选最嫩,而且要剁成泥,糖和油不能多放,只能放一点儿,蒸出来才白生生,热腾腾,看着就想吃,吃下去更是回味无穷。)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咀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干菜陷的包子做法同样十分讲究,干菜不仅要切碎,加一点糖和油,而且燥湿程度要把握地精准,如此制作出来的包子怎么能不美味可口?吃包子也需要细细地品味,只有这样,才能咀嚼出橄榄般的回味,吃完了,满口留香。)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最后总不免捧着肚子走出。(扬州茶馆果然名不虚传,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扬州茶馆的小吃的确花样繁多,并且色香味俱全,每样都让人馋涎欲滴,只有老资格的茶客吃起来才有分寸,那些偶尔上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狼吞虎咽”、“不免捧着肚子走出”,进一步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小吃是何等美味诱人,让人无法抗拒。)

饮食的背后还渗透着当地的文化习俗,不管新老顾客,对扬州茶馆的都充满了喜爱,人们去茶馆喝茶、吃小吃,还

去那里聊天、聚会、谈生意„„扬州人的生活离不开茶馆,扬州茶馆成了扬州人社交的重要场所,也使茶馆成了扬州最著名的所在,人们一谈到扬州,就会想到茶馆。

从作者娓娓道来的字里行间中无不流露出他对故乡的了解、热爱和由衷的自豪。当年的扬州人就是这样生活着,扬州城就是这样静静地在历史长河中流淌着。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扬州菜,四大菜系之一,口味清鲜平和, 做工精细,特别讲究刀工

、教材分析 《扬州茶馆》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说扬州》。朱自清是一位语言大家,他的散文以纯真朴实的风格见长,给人疏朗清新的感觉。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用词准确细腻,读文犹如真的来到扬州茶馆,我们分明听到了茶馆的嘈杂,见到了茶馆的热闹。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带着后生到扬州茶馆品茶吃点心。在不急不慢中,向你娓娓道来饮茶的先后顺序、烫干丝的具体步骤、扬州小吃的特色等等。

本文层次清晰,共分为三小节,分别介绍了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这三类扬州小吃。作者抓住了每类小吃的特色,有条理地从色香味、做法、选料等方面介绍。第二小节“烫干丝”的制作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字词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字词教学不用面面俱到,但对于一些难读、难写、难懂的字词,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辨析、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字词学习的能力。

通过预习,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了通过品读文中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学生已初步具有复述段落和复述全文的能力,掌握了按提示、提供的词语、提纲、写作线索等详细复述。但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整体训练,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并适度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自主识字,读准“沏、滗、撮、兜、缆”及多音字“嚼”的字音,理解“兜揽、一撮虾米、滗”等词语的意思。

学生在预习中,基本能掌握生字字音、字形。“沏”的读音容易念成“qiâ”;“嚼”是一个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兜”的笔顺易出错,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书空。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去理解。如“一撮虾米”等词可借助画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兜揽”一词的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聆听叫卖声来理解词义。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从而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把朗读重点放在第2、3小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厨师厨艺的高超,小笼点心的美味可口。对“烫干丝”制作的过程,我让学生观看录像,非常直观地了解了“烫干丝”的整个过程。在了解了整个制作过程后,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分清步骤,清楚地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目标三: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扬州茶馆及小吃的喜爱之情,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本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初步感受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目标的达成需要我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品读重点词句,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初步体会到原来吃还有那么多讲究与学问。在此基础上,我再将内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说说其他地方的风味小吃,最后适时小结,让学生知道每

种饮食的背后都有当地的文化习俗渗透在其中,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不管是从知识技能,还是过程方法,情感目标价值观,都作了整体的考虑,三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四、关于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语言很有特色的文章,在认真研读了文本后,我制定了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板块。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在课堂上,教师要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同时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已经掌握的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查找工具书等等,来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如“一撮虾米”等词可借助画面,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观来理解。“滗”是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做一做。对于“兜揽”这个新词的理解,则让学生先听那个年代卖零碎的人的叫卖声,让他们直观感受来理解“兜揽”。

(二)运用形式多样的读,感悟文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用形式多样的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朗读、默读、引读、范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本堂课,我设计多处形式多样的读。整体感知部分,从一开始的引读句子,到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内容。重点研读部分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思考。解决问题后,师生合作读,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回顾。第三小节的教学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进行教学。我将文本语言变化引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体会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运用多种策略,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在这堂课上,我运用多种策略,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在教学“兜揽”这个词语时,我通过让学生聆听卖零碎的叫卖声,帮助他们理解“兜揽”的意思。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兜揽”一词的理解与运用,也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如何介绍扬州小吃特色的,并体验了扬州茶馆的热闹。通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小节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读文后,圈出烫干丝的动词。让学生通过这些词领悟烫干丝每一个动作的准确性。然后让学生观看“烫干丝”的录像,同时感受厨师厨艺的精湛,作者用词的精妙。最后的复述“烫干丝”的过程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教学中,做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关于板书

一幅板书要在体现文章的思路的同时,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以便学生根据板书,把握中心,加深理解。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接收能力,设计了这幅板书,希望能生动直观地进一步深化《扬州茶馆》这篇课文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2. 默读课文第2节,并能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3. 了解扬州茶馆的特点,感受喝茶那种平民化的趣味,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小吃文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能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茶馆

2. 交流:你有没有去过茶馆?吃过什么茶点?

3. 板书:扬州

师述:扬州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山灵水秀,而扬州最著名的就是茶馆。

4. 齐读课题。

5.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从他朴实的语言中,去感受扬州茶馆那独特的风俗文化,并走进扬州茶馆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 介绍作者(出示多媒体)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扬州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再读课文,列出文中扬州茶馆的茶食名称。

3.交流。

4.在那么多的特色茶食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茶食?

5.学生自行准备,然后交流。

四.语言实践和课外延伸

1.咱们班有的同学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四川,还有其他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小吃,请这些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2.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特色小点?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教学目标:1认知:正确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扬州小吃。

2情感: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小吃的了解与喜爱,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默读第二节,把“烫干丝”的过程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难点:默读第二节,把“烫干丝”的过程说给大家听。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风味小吃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进入,引出课题:

1、 扬州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山灵水秀,而扬州最著名的就是茶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扬州茶馆去看一看,品一品。

(出示媒体1、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43 扬州茶馆

2、 茶,就和中国的历史一样古老,喝茶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特有

风情。而扬州茶馆除了茶,吃的花样也不少。(出示媒体2)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从他朴实的语言中,去感受扬州茶馆那独特的风俗文化。

(出示媒体3)

请个别生读: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扬州茶馆》选自作者写于1934的文章《说扬州》。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让老师看看你们昨天的预习效果怎么样?哪三位同学愿意读好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

出示媒体4:qī dōu lǎn àn pú bì

沏上茶 兜 揽 黯淡 小蒲包 滗

děi báo juã jiáo

得先告诉他 薄片 咬 嚼 嚼

生齐读,读准多音字。

2、 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扬州小吃?学生交流(出示媒体5)

3、 文章是怎么具体介绍这些小吃的?同学们先带着问题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再划找出具体介绍各种小吃的句子。

三、交流找到的句子,并指导读好句子:

1、 大家都读得很认真,似乎都沉浸在文章中了。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读读大家找到的这些具体介绍小吃的句子,看谁最能读出朱自清先生语言的魅力。

2、 读好重点句:通过理解关键词来读好句子。

(1)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

(2)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

(3)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来喝。

(4)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油酱,搁一小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5)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

四、学习课文:

1、那么多小吃,(出示媒体6),也许有的我们没有吃过,有的没看过,有的甚至没有听到过,有没有兴趣去了解一下?感受扬州茶馆中各种点心的有滋有味。

再请你们仔细默读课文,圈出描写小吃的词语,再看看大屏幕,和你小组中的同学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

2、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感兴趣的扬州点心。

(逐一出示媒体,老师指点)

小 吃 特 色

瓜子花生炒盐豆 柳条筐 小蒲包 (分放)

炒白果 爆 黄亮 又热又香

五香牛肉 干荷叶 麻酱油 白酒(下酒)

烫干丝 薄片 细丝 圆锥似的 虾米 干笋丝

小笼点心(干菜包) 最嫩 白生生 热腾腾 有回味

3、你们真会读书,作者就是抓住了小吃的色、香、味及独特的包装上,让我们在领略美妙语言的同时似乎也品尝到了诱人的美食。

4、在那么多点心中,最出名的就是“烫干丝”。(出示媒体7)扬州的老茶客一般都是先点上一道“烫干丝”,他们说这是开吃的前奏曲,就像西餐中的开胃酒,多么形象。下面我们

就来看看烫干丝的制作过程。

这就是烫干丝的过程,(出示填空)想一想应该填哪些动词,分别表示怎样的动作,能不能不看书试着做一做。

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油酱,(搁)一小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5、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这段,老师读句子,你们读动词,还可以用手势比划一下。

6、想一想这些动词能否颠倒?(出示媒体8)谁来把烫干丝的过程复述一下。(指名)

7、别看那么多的动作,那些厨艺高超的师傅动作可麻利了,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飞快、说时迟、那时快、一眨眼)

再读这段话,读出动作之快。

师:据说最厉害的老师傅能够把一片豆腐干切成25层厚,再切成细丝,真的是鬼斧神工啊!难怪扬州城里那些有经验的老茶客干脆就是一壶香茶,一碟干丝,别的什么也不要,可见烫干丝的魅力吧!告诉你一个秘密,要品尝最好的烫干丝和其他点心,去扬州的富春茶社最好,(出示)以后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去哦!

8、品尝完烫干丝,通常人们就开始吃各种点心了。而小笼点心尤其出名。让我们来读读第三节的有关句子(出示媒体9)。

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体会)、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9、身为扬州人的作者把扬州茶馆中最地道、最入微的地方表达得丝丝入扣,从他娓娓道来的字里行间中无不流露出他对故乡的了解、热爱和由衷的自豪。扬州人就是这样生活着,扬州城就是这样静静地在历史长河中流淌着。

五、创设情景,练习说话:

师:那么,作为外乡人的我们走进茶馆会选择怎样去享受呢?

(出示媒体10)

如果是我,走进扬州茶馆,我会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泡一壶茶。有卖零碎的挎着柳条筐来兜揽,便点了些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边品茗便嗑着瓜子,静静地看着茶馆中人来人往,望着窗外的各色风景,直到黄昏。这样的一个下午对于来自大城市的我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那么,你们会选择怎样去享受?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读),可以作为一种提示,结合文中的小吃,你也来说一说,享受一番,“走进扬州茶馆,„„”

学生准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六、课外延伸:

1、你们可真会享受啊!告诉你们,吃的学问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各种有名的小吃可多了。(出示媒体11)

瞧,这是什么?(云南、西安、天津)

你还知道哪些?(嘉兴、绍兴、广东、北京、南翔、上海、香港)

说到这,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来介绍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风味小吃呢?谁能学朱自清先生抓住特色用简短的话来介绍一种风味小吃或者抓住动作词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制作过程。

师:综上所说,这些小吃也只是我们中国各地饮食中的一小部分,在每种饮食的背后还有当地的文化习俗渗透在其中,因此吃在中国还被称为一种文化——饮食文化。(出示)希望大家今后在品尝美食之余还能好好地琢磨一下它们背后的很多东西。

2、同学们,学完课文,你们想不想去扬州?我可是心痒痒的啊!

那么就让我们听着扬州的市歌——茉莉花,再一次走进扬州,感受扬州的独特韵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出示媒体12——22)

七、总结课文:

同学们,也许你们已经发现,当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时,那古色古香的茶楼、那古风古韵的建筑,那些浓缩了历史沉淀的城市随着淡淡的茶香和浓浓的文化气息越来越吸引着我们,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是那些海外游子„„

其实在中国,像扬州这样的城市(出示媒体23)还有不少,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这些古都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老师希望你们将来能到这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吃一吃、感受体验一番,更希望将来你们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记住它们,记住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丰富的美食„„也能像朱自清老先生一样用自己的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将它们传承下去。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选一种地方的风味小吃,介绍它的特色及制作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读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吗?知道广陵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知道扬州吗?(扬州是江苏的一个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大运河贯穿南北,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名城。扬州的小吃,极具特色,名目繁多,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小吃也会随之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扬州茶馆里的各种小吃。(板书课题)虽然课题是《扬州茶馆》,但课文主要介绍的是茶馆里的各种小吃。(板书:各种小吃)

2.引导入课:

扬州茶馆里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小吃?这好吃的小吃又是怎样制作的?小朋友想不想到扬州茶馆里去看一看?那好,我们这就随着作者,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

2)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扬州小吃?(用“”划出)其中重点介绍了什么小吃的制作过程?

2.交流、反馈。[板书: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会

1.指名读第一节,其余同学闭眼想象茶馆里的情景。

2.组织说说:

①通过想象,你仿佛在扬州茶馆里看到了什么?

②这一小节里介绍了扬州茶馆里的哪些小吃?哪些是你曾经吃过的?

[随机点拨:文中写到“卖零碎的”,这“零碎”指的是什么?]

3.自由轻声读第二节,从文中找出做“烫干丝”的动词。[出示表格]

5.说话训练。

1)不看书,用上表格中的动词说说“烫干丝”的过程。

[先指名说,再每人说一遍。]

2)指名说说课前所观察到的炒鸡蛋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动词[填入上表中]。

过渡:课文除了介绍烫干丝外,还介绍了什么小吃?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6.分组阅读课文第三节,边读边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介绍小笼点心的?

②怎么理解课文最后三句话的意思?

7.组织交流,并完成练习。

1)组织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小笼点心的”。

[随机点拨:小笼点心有那几种馅?]

2)组织完成下面的选词填空题:[出示]

蒸 选 剁 加

做菜包子、菜烧卖和干菜包子,菜()那最嫩的,()成泥,()一点儿糖一点油,()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

[填完后组织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用词的准确]

3)组织说说对课文最后三句话的理解。

[出示]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次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最后总不免捧着肚子走出。

[随机点拨:偶尔上一次茶馆的人为什么“总忍不住狼吞虎咽”?]

四、总结全课,朗读课文

1.总结谈话:

读了《扬州茶馆》这篇课文后,我们对扬州的各种小吃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现在是否知道扬州小吃为什么有名吗?(因其风味独特、制作精细,色、香、味俱全„„)

2.分组朗读全文。

四、拓展引申

[出示]中国的名小吃很多,除了扬州的各种小吃外,还有北京的冰糖葫芦,云南的过桥米线,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小吃?能否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部分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零碎小吃等

43、扬州茶馆 烫干丝

(各种小吃) 小笼点心

卢雷老师讲的〈扬州茶馆〉如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一样平淡中透着别致、清新,细细嚼来别有一翻滋味。课一开始,卢老师从一个“馆”字入手,先让学生读,再组词,不露痕迹的把学生们带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之中。指导读是卢老师这节课的“特色茶点”:开始让学生分小节读时,给出错的学生以纠正、点拨和鼓励,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接着在抓住关键,深入体会的环节,卢老师像“烫干丝”一样,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的示范、点拨:读出理解,读出特色,声音响亮,轻轻的读,加上动作读„„读,他做到了精致。以读为本,还语文的本来面目,他也做到了。没有使用任何电教辅助工具,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就把朱自清的〈扬州茶馆〉让我们清楚的记住了它的内容。他不是高手是什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