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叁篮篓翌墨

当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陆旋詹忠根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缩影与归宿。本文通过当前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分析.提出课程体系建设要实现从专业化和统一化向综合化、多样化和模块化转变。从注重技术技能训练向注重实践智慧培养的转变的建设思路.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指明建设的方向。

能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银领”’。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能力本位模块教学

现行的高职教育对人自身的发展、对于精神生活的建构关注不够,使课程蜕变为训练“机器人”的工具。丧失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体验方面的价值。所培养的学生只能是:经验技能粗糙,理论技能荒芜,即上岗能操作但不能精细,上线能做事但不识工艺。熟悉技能操作但不懂研发;学了一堆知识却不知道能做什么,靠什么就业;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

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探讨如何建立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仅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所在。也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时代需要.提升办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自1999年召开全国第一届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会议以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 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指导的课程改革,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课程建设主要围绕生产世界、围绕职业岗位对人的能力、素质的要求而进行。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价值的取向主要局限于就业能力的培养,局限于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素质。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课程内容过分注重与工业社会和市场化需要相联系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进行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摸索、体会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二是课程过分注重关于生产世界的知识、原理.原则等,忽略了对技术道德,即对技术的合理利用和职业审美愉悦等的技术伦理教育。三是课程过分注重技术技能训练。重视考工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得.而较少关注学生内心世

界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真正从根本上扭转课程设置滞后,课程改革进展缓慢的局面,使其完全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人才知识结构需求分析对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启迪

既然高职教育的特质是熟练掌握一项或多项适合于某岗位群要求的应用操作技能,上岗能做事:驾驭某种特定技

术或项目领域的操作、变通能力,明晰并掌握工作流程、工

艺结构、技术特质和环境:专一于技术生成的全部过程以及技术发展的前景,能动地思考技术变革的策略、措施和方法,形成积极的研发心向;不断积累岗位服务的经验,养成专一于事业的良好品质。则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该满足

以下需要:

可见,现行的高职教育人才定位是掌握了某种技能的“灰领”,所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员”,诸如跟单员、质检员、程序维护管理员、数控设备操作员等等。但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人”,而不仅仅是“员”。教育部周济同志在全国高职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曾强调:“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

1.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是面向岗位能力、培养高质量应用人才的教育。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从事该职业的人有着客观的要求,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与社会广泛需求的职业群及相关的职业岗位技术标准相适应.其教学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育人特色。教师应把根据不同技能模块综合之后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和与岗位相关的法纪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以此形成的能力课程,学生学了就能应用,能用、会用、管用,能够真正形成岗位能力。这种教学,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采取应用型教法的职教教学规律。

2.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虽不是学科教育,但某一职业往往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基础的。因此。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岗位技能需求,并体现基于应用的(非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职教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把普教模式下的各科分立、自成体系的纵向课程改变为以岗位能力为前提的、按照劳动过程需要而将各科课程重新

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我们当前的教育,存在专业教育实,素质教育虚;功利教育实,人文教育虚的状况。而以非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理性、人性地参与社会,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源:

人民日报)

『11柏岸.人文精神与现代化教育.

[2】全国政协委员谢克昌.大学生首先要当好公民.来源于人民网人民日报.

『31教育伦理的核心.人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中国

青年报.2006年.

f41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高职院校应该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把专业课学习和人文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f51杨柳.加强“人文教育99.

f61“文化自觉”与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f7】盂秀霞.加强入文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81张翠莲.加强人文教育,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91维柯.维柯论人文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项目编号:248)

■匪盛鳖塑

关于五年制高职计算机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研究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胡春亚

单成功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经贸分院,江苏沭阳223600)

摘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五年制高职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近年来,五年制高职的生源质量难以保证.给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几种计算机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五年制高职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五年制商职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从枣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培

养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应用型人才。但是近年来,五年制高

职的生源状况不是很好,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差地区,家长与

考生都对高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务实:还有一些地方采取保护政策,优先将优质生源安排在普高和当地中职学校,使得五年制高职的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给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作者在总结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在此与各位同行作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的理论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

组合的横向课程。以此突出知识和技能的岗位应用性,缩短教育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距离.强化技能。改变传统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需要以岗位能力为前提.建立技能模块体系。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 容,组织课程,选择教学方法,建立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质量检测的机制j这既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j.一

3。适应鬻篷窘身发展够需要b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同时

也魁学历教育≯学生的_个体发藤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在当今社会更开藏、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知识经济日渐凸显,技术含量目益提升,产业岗位轮换频繁。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即使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因缺芝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在竞争中也难以占据有利位置。因此久才知识结构的确定应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对学生钧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应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职业方向个性化成才,使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职业行为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以保证学生目前和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

三、邕前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应以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及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为指导,即课程体系建设要以相互间的联系为基础,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相当;不断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和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1.实现课程结构从专业化和统一化向综合化、多样化和

模块化转变

因此.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即既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又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课程设置时除了最基本的知识实行必修课外,应尽量增加选修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为了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实行模块式课程,将选修科目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实现从注重技术技能训练向注重实践智慧培养的转变高职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技术技能的获得对他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高职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传授是不行的,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合理利用技术在当代社会13显重要。高职课程建设应顺应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重视学生技术伦理观的形成,重视品性德行的陶冶.重视实践智慧的养成.课程目标应从单纯的重技术技能的训练转向重实践智慧的培养,注重将技能训练与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模范地执行社会技术原则,用技术造福全人类。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统一,综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等。课程改革也必须有利于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因为独立思考是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就要求从时间上保证,如缩减课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而且从物质上也要得到保障,如图书馆、实训基地等设施的建设。另外也要注重人格品质的塑造,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l】许锁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探讨.中国高教研究,

2004,12.

当前课程体系建设.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应当实现转变。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化和统一化。专业化的课程使学生视野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难以有新突破;而统一化的课程会造成人才培养的单一化,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实施综合化、多样化和模块化课程.变专业对Ⅱ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可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以克服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有助于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适应知识的激增.而将课程模块化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可见。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既满足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也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21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f"7题与走向.职业技术教育,2003/34.

【3】戴国忠.略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职教论

坛.20Q5,30.

附注:

项目来源: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906203)

当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陆旋, 詹忠根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文教资料

WENJIAO ZILIAO2006(33)1次

参考文献(3条)

1. 许锁坤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 2004(12)

2. 胡小桃. 李仲阳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期刊论文]-职业技术教育 2003(34)3. 戴国忠 略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期刊论文]-职教论坛 2005(30)

引证文献(1条)

1. 刘克清. 戴文静 构建创新型高职课程体系[期刊论文]-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jzl200633024.aspx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