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集体备课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

主讲人:杨靖

摘要:

二、研讨第四章《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了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是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有一定的关联性,讲授时要注意分析透彻。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片、小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要形成以课内外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标准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案例可用教材提供的,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2、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向类的知识的迁移。

3、“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具体影响,对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3、通过分析地形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的案例剖析,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铁路选线方案”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3、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

2、通过对历史上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学习方法:

学案导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增强学习效果;体会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将学习目标内化到行动上。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 难点: 影响交通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

(三)充分利用教材案例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读课本图4-3、4-4回答问题(1)(2)从而总结出: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对我国来说,地形对村落的影响也很明显。

对开阔的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北方:在地势平坦,相

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中国

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南方:在地形复杂的丘

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较少

2、读课本图4-8、4-9,分析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而交通线路密度也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3.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读课本图4-10可知,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西部交通线稀疏,东部交通线稠密。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限制较少,但是一般平原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城镇居民点和工业设施多,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

(四)利用表格进行对比分析巩固教学重点:

(五)、利用往年高考题加强课堂反馈与巩固,并且渗透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意识。(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有体现)

5

6

7

8

2010年3月10日

9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