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研究

文言文虚词研究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 “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译作“着”“地”,也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而后】才,方才。 【既而】不久,一会儿。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 “也”可译为 “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或事物可译为 “哪里” “什么”。译时, “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三)何:通“呵”,喝问。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什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 “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承接)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

“才”等。 (转折)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 “就这样” 。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6.指示代词,表示

(二)用作副词。

1.加强希望、商量、祈使语气,相当于 “还是”、“一定” “千万” “应当”。

2.加强揣测(测度)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何其】译为“多么”。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况且,再说。

2.让步(假设)关系,尚且,还。

3.并列关系:又,并且,又„„又„„,

一面„„,一面„„, 一边„„,一边„„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表示动作将要发生)

2.暂且,姑且。 (表示动作暂时)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且如】就像。

(一)动词,像,好像。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

2.表近指,相当于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

2.表选择,相当于

3.至,至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若何】怎么样。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

【所谓】所说的。 【所在】 1.到处。

2.所在之处,处所。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4.对,向。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2.哪里,怎么。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2.通“已”,止。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2.把„„作为或制成。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