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理论分析当前金融危机

概念: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

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的根源,从表面上看,是有效需求“过度”或“透支消费”。但是,当我们透视美国次贷危机本质时,发现次贷危机与以往危机原本同根生,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透支消费”或“透支经济”暂时填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掩盖了产业经济扩张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其本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其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生矛盾。

当前金融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虚拟资本过剩与过度投机

金融危机本身就是金融产品价格泡沫的破裂。而金融泡沫源于那些建立在资本虚拟化基础上的过度投机和赌博,这正是马克思所分析的第二类金融危机的实质。因此,考察资本虚拟化的当代发展,能够更科学地揭示当前金融危机的症结所在。首先,资本虚拟化带来金融产品规模的急剧膨胀,创造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基础;其次,资本虚拟化放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使得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可能;最后,资本对利润的贪婪追逐与金融自由化环境的结合,构成虚拟资本持续膨胀的内在动力,使得资本虚拟化不断突破各种合理的限制而过度发展。资本过度虚拟化导致实体经济部门与虚拟经济部门发展比例严重失调,虚拟资本价格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现实。

1.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 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 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次贷危机是导火线. 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 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 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 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 在现实经济中, 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3. 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 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

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我们要一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化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良策。

5.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 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 出口困难了, 经济增长减缓, 失业增加, 人们收入下降, 消费减少, 市场萧条. 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 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 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 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招聘历来都是HR 重要工作之一,春节后又到了往年的招聘旺季,HR 照例应忙于应接不暇地进行筛选简历、面试、考核等等„„但今年并非如此。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已渗透到企业,“人员削减“、“暂停招聘”、“裁员”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不是意味着HR 就不用忙于招聘工作了,轻松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外界的就业危机增加了员工的“卧槽率”,这也意味着大幅降低了企业的人员流动率,企业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来看,危机所带来的人工成本控制又减少了吸引优秀人才的筹码,对于招聘高级人才反而更难了

现状:(二)当前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环境: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及美元霸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可以说,正是这种适宜的制度环境为虚拟资本的过度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疯狂投机提供了沃土,最终导致这次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

发展趋势: (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和趋势

此次危机的性质在初期表现为第二类金融危机,而随着虚拟资本价格泡沫的破裂,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受到严重打击,生产过剩的矛盾就凸现出来,危机的性质因此就不可避免地转化为第一类金融危机。这就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性质。或者我们也可以说,第二类危机引发了第一类危机,而第一类危机才是最具破坏性的。

此次金融危机的未来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变化,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其中不少特征目前已经有所显露:(1)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部分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其实体经济要走出困境可能需要至少3-5年的时间。同时,由于近20年来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生产体系之中,以出口加工贸易为导向,因而面临着出口需求萎缩的局面。(2)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相比较,可能爆发更严重的美元危机。(3)发达国家的经济可能发生由新自由主义模式到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与鼓励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相比较,各国将更加注重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重视经济的稳定和收入分配的平等,提高国有化的比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马克思指出,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以前各种经济形态下生产的墓本区别。商品生产的目的是获得价值的增值而不是使用价值,是货币或财富的增加。经济运动过程也与以往不同,以往是由物到货币再到物的过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产业资本的运动

方式,从起点到终点都发生了变化,它的起点是货币资本,中经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实现价值增值后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的循环过程。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和必须相互转换,才使资本运动过程本身潜伏着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首先,商品买卖分为两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使货币与商品的相互转化出现随机性、不确定性,从而使商品生产和价值实现过程包含着中断或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危机是使两种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过程强制统一的形式。其次,资本主义银行的出现,信用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商品买卖中商品与货币相互转换时间的差异。因为信用的存在可以使同一笔货币多次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果某一个企业出现支付问题,则很可能会波及其他相关联的企业或信用机构,从而引起社会支付链条在许多点上的中断,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根据马克思的危机理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资本积累。然而,在资本雪球不断滚大的同时,社会中两个阶层的分化也愈来愈大:一边是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积累,一边是贫困在多数雇佣劳动者手中积聚。正是这种生产规模与购买能力的非均衡发展最终导致社会资本运动的中断,即危机爆发。近年来,为了刺激消费,缓解生产过剩的危机,美国推出了次级抵押贷款,让不具有购买能力的群众以透支未来的形式提前消费。表面上看,这种零抵押、零首付、低利息的金融创新方式将美国的房产及其他商品市场推向了繁荣。然而,“透支消费”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短短的几年间,美国房产市场泡沫就开始膨胀。在房产市场泡沫高强度膨胀的情况下,美联储只好收缩货币政策,调高利息率。利息率的连续上调最终使得次级贷款债务人彻底失去了偿还能力,违约率伴随利息率不断增加,多家次级市场放款机构深陷坏账危机,美国股市应声大跌,并波及亚洲股市,美国金融机构被动收缩,金融危机爆发。

这样,金融危机的根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次贷危机的病症在于违约率不断上升;违约的原因在于未来预期遭到了沉重打击;未来预期的悲观在于“透支消费”的不可持续;透支消费的起因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内生的制度性矛盾。

(一)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

马克思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即生产的发展极大地超过了市场容量,使一部分商品不能以实际价值得以实现。所谓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社会生产能力及物质财富的绝对过剩,而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资本无限膨胀的趋势相对于增值实现的可能、社会所生产的物质财富无限扩大相对于劳动人民购买能力有限而言的过剩。同时,马克思从不同层面论述了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他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表现,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由这个基本矛盾决定和引申的两个具体矛盾:第一,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的。从一次危机的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的爆发,其中所经历的时间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复苏、高涨和萧条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上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为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创造前提条件。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原因在于:第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加速经济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第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阶段的来临创造着物质前提。

(三)经济危机与信用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尝试从信用角度阐释经济危机。他在研究了信用在资本关系中的作用后得出结论:信用本身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它对经济危机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强化的作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信用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扩大,另一方面,借助于商品买卖中商品与货币相互转换的时间差异,信用能使同一笔货币多次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造成一种虚假的需求,从而掩盖了生产过剩的事实,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时一旦出现债务偿付危机,信用必然开始紧缩,信用危机将转化为货币危机,经济危机也将因此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四)经济危机生成的可能性

马克思指出,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以前各种经济形态下生产的基本区别。商品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商品价值的增值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其追求的是货币或财富的增加,其经济运动过程也与以往不同。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形态下,商品生产是由物到货币再到物的过程,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商品生产以产业资本的方式运动,从起点到终点都发生了变化。其起点是货币资本,中间经过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并在实现价值增值后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这一循环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G-W „P „W'-G' ,其中,G-W 是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即购买阶段;W „P „W' 是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W'-G' 是第三阶段即销售阶段。产业资本要顺利实现周而复始的循环,必须要保证三大职能资本在时间上进行连续转换,并在空间上按比例分配于以上三个阶段。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及其必须相互转换的关系,才使资本运动过程本身潜伏着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五)经济危机生成的现实性

经济危机生成的可能性并不等于其爆发的现实性。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一书中指出:“现实的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涌动、竞争和引用中引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商品为载体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的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盲目扩大生产的趋向。这一趋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现实运动的起点和驱动力,也是商品和货币走向绝对对立并最终引发经济危机的基本线索。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可能变成现实。

通过重温马克思关于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论述,结合此次美欧金融危机的现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美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危机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2、要防止市场经济、货币、信用制度沦为资本发财的手段,中国的改革发展要以人本为旨归,而不能服从资本的贪婪。3、《资本论》没有过时,应当在全面地、深入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原著上下功夫,应当改革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内容。

总之,我们要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教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希望可以引导社会向好的方面不断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如何防御经济危机。

第一,构建一个稳健,协调可持续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要求充分的经济自由。但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政府应当担任“舵手”的角色。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迎接挑战,防范经济危机于未然。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必需的,但不应当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靠搞投资得到的高增长是不能持久的,而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结构失衡。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期,要求把投资重点转向技术创新,设备改选上,同时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第三,调整收入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增大有效需求。当前我国高收入阶层消费需求高度饱和,而低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低层次徘徊,导致社会消费格局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供求结构的矛盾与失衡。在当前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个人所得税等等。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第四,加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谨防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引起经济危机的宏观经济表现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现象,所以避免经济危机发生的实际经济操作就是防止经济运行过程中过分紧缩和过度膨胀。通过经济,法律手段使国民经济在

紧缩和膨胀的平衡线上下波动运行。

总之,面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当年撰写《资本论》的求实精神和创新勇气,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吸收和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深入地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更全面地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更密切地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走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应对西方大国转嫁金融风险、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

发展的思路和办法。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