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

最近一直在看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

先生11万字的苦口婆心,不是教人们如何去避免孤独,

如何从孤独中解脱,

相反,他希望人们能够有一种孤独的状态,

能静下来,

反省、反观自身。

细细品读,一直舍不得看完,

然而昨夜终于翻完了最后一页。

掩卷静思,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没有蒋先生或者心学创始人阳明先生王守仁那样的大智慧和大本事,

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都能忧其民,

目前为止我能做好“穷则独善其身”我都要为自己鼓掌了。

蒋先生主张人们都能跳出惯常思维,

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回答是的时候,

你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回答是,为什么不回答不是。

我想这一点,

在我年少的时候,尚且能做到,

而如今双脚陷在社会的浑水里越踩越深,

当年的纯真和率性早已不复存在,

人云亦云,生怕被社会排挤在外。

记得尚在象牙塔中的我,

个性直率,有一说一,

说话做事,都不会考虑后果,

天不怕地不怕。

而现在,我渐渐明白,特立独行这个东西,

要做到,花费的代价实在太巨大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你绝不要做最突出的那一个,

就像书里说,

在某些革命的时候,你必须发表言论,否则你会被打成异类,

但你不要做前几个发言的,也不要做最后几个发言的,

通常这几个人都没啥好下场。

我曾经多么想成为一个特立独行无拘无束的人,

并且也曾经这样努力过,

裤子剪破穿,裙子剪短穿,

听别人听不懂的甚至连我自己听起来都晦涩的意识摇滚,

上课看漫画看小说,

从不阅读名著。

当然现在看来这些行为都幼稚可笑并且只是小打小闹,

甚至这些反抗都仍然在学校和家长的教条之内,

然而对于我来说那就是我的叛逆期

这个叛逆期,

现在我想,可以归结为蒋先生所说的,

一种自身革命意识的觉醒,

就像卓文君和王宝钏对封建礼教的自身革命觉醒。

但人会长大会成熟,

那些所谓的叛逆或革命,

都渐渐在人潮中被磨平。

如今的我平静了许多,

在受到许多挫折和打击之后,

我终于学会了连说话前都要想三秒钟,

揣摩用语,揣摩自己应挂上个什么样的表情,用个什么样的语气。

在别人表达意见的时候,

学会用沉默去隐藏自己而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

也开始想阅读名著,开始静下心来看看以前绝对不会看的书,

比如《孤独六讲》,比如《明朝那些事儿》。

书所传递的文化底蕴,是快餐文化绝对不可能达到的。

但突然间我会想不明白,

这样的转变,究竟是好是坏。

仍然是那句话,

我与我所追求的方向,背道而驰着。

蒋先生说西方人尊重个体,

在伦理亲情之前,首先你是一个个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百善孝为先”这种儒家思想成果,

只有在儒家一家独大的中国封建社会才会被奉为法典一般去遵守,

在皇帝面前,在大家长面前,

你是没有发言权的,甚至某种意义上,你是没有人权的。

虽然新中国新思想一直在发展着,

但这五千年根深蒂固的思想,

仍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如果你作为一个个体要表达自己的意见,

众口铄金这个风险,

你是必须要去冒的。

于是绝大多数人,包括我,选择了隐匿在人群中,

成为铄金之众口的一份子。

记不清书里引用的哪个圣贤的一句话,

大概意思是,如果25岁的时候你没有革命,那么你这辈子不会有希望,如果你25岁之后还在革命,那么你这辈子都没什么希望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25岁的时候没有一种激昂的梦想,那么你这辈子或许不会有什么大成就,但如果你25岁之后还在梦想,还在不切实际,那你这辈子就没啥希望了。

本人目前已过25岁,

但我发觉我在25岁之前就已经没有了激昂的梦想。

有过,太早,想来太天真。

人这辈子终归是要归于平静的,

我目前正在这条路上往前走。

胸中少了许多澎湃,少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愤青想法,

看待事物心态平和了许多,认同“存在即为合理”。

当然我还是很怀念那一段有话就冲口而出的日子,

精力旺盛,活蹦乱跳。

到如今,所有的叛逆都归为一股出走的冲动,

然而这股冲动,已经从最开始的背上包包走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自己生活, 逐渐转变成了,有时间咱就背上包包出去旅行去。

因为我已经明白,无论我走到哪里,活出来的路都是一样,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不是说着玩的,

再说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你怎么反叛,怎么退出?

倒不如多去几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洗洗脑洗洗心,

没法退出江湖至少我可以偶尔远离江湖,

同时还能长长见识,

继续做大家眼里“通才”式人物。

不过据我所知,

“通才”式人物通常都没有啥出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