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初探和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初探和反思

摘要:青少年爱吃零食但缺乏分辨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社会上的小商店,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商店,许多食品标志不清,没有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等,食品的卫生指标是否合格更加没有保障,造成了青少年食品安全问题上有很大的隐患。因此加强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是当务之急,本文从课堂教学、引导,到课外调查、探究的教学策略,学生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等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普及青少年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和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教学策略 生物教学

1 食品安全现状

1.1社会现象

青少年爱吃零食但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识别劣质、过期变质食品的基本常识。很多中小学生放学后,就在学校门的地摊上买小食品吃,回家不久就喊肚子痛,甚至腹泻。青少年普遍存在食品消费心理急切、辨别能力弱的现象,社会又缺少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的教育、宣传以及相应的保障手段,致使我国青少年在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国家在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有限,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始“食品安全”教育课程,甚至可能有些学校没有食品危机问题应急预案。安徽阜阳肠道病毒EV71致20人死亡感染1520例”的惨剧,不得不让我们教育工作者们握起手来,改变青少年健康知识的匮乏和健康观念的落后的观念。

1.2国家采取的措施及不足

宋基会字[2007]102号《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出关于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的任务:“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普及青少年儿童和家长的食品安全与营养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儿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青年儿童对食品安全及营养方面的需求,向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进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工作;引导建立良好的青少年儿童健康食品消费氛围。【1】”文件指出要加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了解青少年儿童对食品安全及营养方面的需求,结合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及营养课题的研究成果,为青少年儿童食品标准的制修订提供积极的意见和建议等等。不难看出,国家在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问题上开始加大力度。

但是国家的监管的完善、力度暂时是有限的。社会上的小商店,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商店,许多食品标志不清、不齐,未标注食品名称、厂名、厂址,没有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对于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规定,食品的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食品的卫生指标是否合格更加没有保障。便宜、散卖是对学生最大的诱惑,他们花上一块几毛钱就可以和同学分享解馋,造成了青少年食品安全问题上有很大的隐患。

在中学教育上,我们国家在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上严重缺席。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始“食品安全”教育课程,没有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有些学校也没有食品危机问题应急预案。

在美国,食品安全教育是全方位且丰富多彩的,如开发出各种图书教材、音响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软件、游戏、活动设计方案、科学实验、学校餐饮工作人员用袖珍卡片、管理人员检查量表等教育资料,教师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资料。还开发出食品安全的公益广告,在电视、广播中播出,还印制在铅笔、围裙、老鼠夹、T恤衫、杯子等物品上

1.3教育意义

生物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以改善我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实现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改变青少年健康知识的匮乏和健康观念的落后的观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少年儿童食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社会氛围。

2 课堂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教学策略初探

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着重从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本讲授“食品安全”专业知识、设置贴近学生生活“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食品安全”等等,在【2】。这不得不给我们些启示。

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也得到很好的实施。二是在课外,组织调查、探究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撰写建议报告、学生饮食卫生习惯互探进而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学生在调查探究的过程中既学到了“食品安全”的知识,也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2.1教师结合课本讲授“食品安全”专业知识

课本涉及“食品安全”的专业知识,由于学生知识缺乏,会产生很多疑问,所以教师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强调知识的广博,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仰慕,为自己赢得更大“粉丝”。

例如,在教学《家居安全与健康》一课中,文中在阐述室内空气污染时提到“苯并芘”,学生大多会对其提出疑问,若学生能得到老师专业的解答:“苯并芘,一种强致癌、致突变的化学物质,它能透过皮层及脂肪随血液循环分散到身体个部分,苯并芘是食品中的脂肪、固醇等在烹调加工时经高温热解或热聚形成的必定对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

另外,课本中还提到黄曲霉素、毒蝇碱等等专业的名词,教师在课前多做功课,不但能更好的组织教学,也能很好的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2.2教师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激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食品安全”教育素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与“食品安全”教育的结合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因此,老师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去发现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鲜活的教育资源。教学中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细、更实,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激趣,学生走神、睡觉的现象大大减少。

例如,在教学《发酵技术》一课时,文章涉及“阿斯巴甜”甜味剂。这里可以设置“食品安全”教育的激趣问题:“同学们喜欢果冻布丁吗?”当学生兴奋讨论那种果冻好吃的时候,老师再提问:“同学们知道你们喜爱吃的果冻用什么成分做的?”学生必定会有人指出果冻是用水果汁制成的,加了糖等其他调味剂。这里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去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直接释疑:“果冻根本不是用水果汁制成的,而是用增稠剂(海藻酸钠、琼脂、明胶、卡拉胶等)加入各种人工合成香精、着色剂、甜味剂、酸味剂配制而成。海藻酸钠、琼脂等属于膳食纤维类,但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对脂肪、蛋白质、铁、锌等无机盐的吸收。果冻的鲜艳色泽,是加入人工着色剂,它是以煤焦油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对人体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甚至还有一定的毒性”。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日常饮食习惯。

教师设置“食品安全”问题的面很广,如学生大多爱吃腌、炸、烤,熏等食品,可以让学生去查阅现代食品营养卫生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会知道上述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苯并芘严重超标,过多摄入此类食品,易患癌症【4】【3】”,。从而在课本学习中增长了“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涨。

2.3“食品安全”教育与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去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在教学中积极渗透“食品安全”教育,使之有机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切身利益的驱使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食物链”内容时,可以这样出题:

DDT是一种难以分解、无法经代谢排出体外的一种农药,它只用于喷洒农作物。某地区在使用DDT的若干年后,当地的鹰大量死亡。科学家解剖鹰的尸体发现其体内含有大量的DDT。请小组讨论:(1)、鹰体内的DDT是怎么来的?请写出DDT进入鹰体内的过程(即食物链)。 (2)、如果猎取这里的鹰,能否食用?和你的组员谈谈道理。

小组讨论后不难得出:(1)、当DDT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农作物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但老鼠啃吃作物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它经常啃吃作物,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老鼠,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所以导致鹰大量死亡。食物链:农作物→老鼠→鹰。

(2)、人食用含有DDT的作物或动物,导致DDT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之后教师趁热打铁,列举与“食物链”、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新的认识,对“绿色食品”应该会有一个理性的了解。

2.4 课外调查、探究并撰写建议报告

课本有许多调查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去调查食品安全问题,对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忧患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此项教学指导时,采取结合学生切身利益问题去开展,会发现学生的配合程度是空前的,对学生的探究、主动性学习都大有裨益。

课后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诸如【5】:

(1)、调查常见食品中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如福寿螺、发芽的马铃薯、河豚某些有毒部分、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毒蘑菇,花生和饲料的黄曲霉等。

(2)、调查工业食品含有的添加剂。如苏丹红、防腐剂、甜味剂、化工原料增白剂、激素和瘦肉精等。这些添加剂有些不具有毒性,但是过量食用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3)、调查环境污染物。如当地的铝箔厂污染、奶制品的污染。

(4)、调查学校饭堂可能存在的食品污染。等等。

这些调查学生都能够小组完成,教师提供必要的网络协助和查阅图书指导就可以了。不同小组的调查问题不一样,心得自然不一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写一份《“食品安全”建议——我的调查报告》。各小组的建议报告可以张贴或让学生自己综合,组合成一份针对学生食品安全的建议报告。

2.5 建立新“食品安全问题”问题讨论处理机制

建立新“食品安全问题”问题讨论处理机制,是基于很难估计新疫情(新疾病)的发生,所以早发现、早通报、早教育是防止新疾病蔓延、学生恐慌的关键。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霍乱等等,当出现新疾病(如手足口病),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和学生讨论如何预防、抗击新疾病的措施。让学生形成习惯,当有新的疾病出现的时候,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也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