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与当下"国学热"

浅谈《百家讲坛》与当下国学热

文法学院 10级文秘三班 李孟娟 20104426

【摘要】有人指出国学近来有点热。随着《百家讲坛》的兴起与发展,国学经典也日益被人们提携起来,渐渐的走入人们的生活,以至于形成了所谓的“国学热”,从而使国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议论。我们要说的是,百家讲坛与当下的国学热到底孰是孰非?在众人皆喊国学时,不知国人是否真正知道国学的概念?国学到底是大众化还是娱乐化?我们当代到底应该如何弘扬国学?

【关键词】国学热 百家讲坛 国学 娱乐化 影响 弘扬

【正文】 CCTV—10《百家讲坛》栏目因推出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易中天的《品三国》,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纪连海的《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以及王立群的《读史记》等一系列的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而火起来,讲解的图书是出一本火一本;从有大学开办国学院、国学讲座,到接连出现国学短信、少儿读经班、“孟母堂”及国学博客圈,以及汉服热、成人礼的兴起;放大到国际背景,从全球联合祭孔,到孔子学院在不少国家纷纷建立,以及汉语热在世界范围的升温等等,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的强烈关注,这一切都被贴上了“国学热”的标签,但是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思考一下关于国学,关于“国学热”,关于百家讲坛,关于传统文论,关于弘扬和发展,关于牵扯到的一切?

对于国学的概念,我们大概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应该没错,但好像范围又有点宽范了点;说它是研究经、史、子、集等的学问,好像也是没错的,又觉得狭隘了点。对于国学的真正概念或许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有不同的解释。国学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就似乎很少有人问津了。但是,近年来国学却逐渐热起来。缘由为何,好像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近年来的“国学热”是由于于丹、易中天等人“捧红”的《百家讲坛》而使《百家讲坛》一度为成了“国学热”或“经典热”的代名词,甚至有媒体称它利用炒作带来了一场“伪国学热”。

国学,是先辈的创造,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它对我们解决当今的生存迷失、生命迷失和心灵迷失等问题,可以给出许多智慧和经验。对于《百家讲坛》的这种兴盛,总的来说它与当下的国学热确实是有扯不断的联系的,两者或多或少的构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平衡与制约的作用。影响素来都是分为两方面的,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从积极方面来讲,《百家讲坛》与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学者所解读国学经典,从效果上确实起到了传播文化和宣扬中国传统精神的作用,给了市场经济沸腾浪潮下的国民们一份心灵鸡汤。应该承认,在“国学热”的大背景下,以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典籍、历史加以通俗化的解读和传播,普及了大众对《论语》、《庄子》等这些中华民族元素有所了解、有所关注,同时也指导了相当一部分民众与国学经典“亲密接触”,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德文明对人们精神家园的寻找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术界更加关注对《论语》等经典的阐释解读,在批判争议中从而更好更深的发掘经典的真谛。可以这么简单的说,《百家讲坛》推动了国学的兴盛与发展,同时,“新盛的“国学热”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百家讲坛》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

但是,从消极影响上来说,随着大众媒体的迅速传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学似乎开始悄悄变味。一批讲述传统文化的“学术明星”受到媒体和大众的追捧,于丹被冠以“女易中天”、“学术超女”等称号,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的于丹赴全国各地做讲座、签名售书。

媒体的炒作,国民的追捧,使“国学热”呈现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国学逐渐呈现娱乐化的趋势。“国学博客圈”、几万元钱的“国学班”纷纷开设,在全国各地兴起了一片全民学“国学”的热闹景象。但是,诸事有度,过犹不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这“国学热”中,一小股巫读经典、颠覆名人之风也慢慢抬头,“李白是古惑仔”、“司马相如包二奶”等等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气”,仿佛成了快速制造明星的助推器。有人曾这么说“这一轮国学热本身就是卑怯媚权的现实选择。无论是新儒学者对封建专制的颂扬,还是电视屏幕对皇帝奴才戏的偏好,或者是《百家讲坛》对经典的“改造”,都是这种心术不正的根子上生出的枝叶。”

我们都身处一个娱乐幻想的时代。种种热点、名人、明星之热,在相当程度上就等于曝光率。面对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国学”这种炒作行为,我们不得不深思,这种炒作的“热”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炒作的快速化提供了基础。是的,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确实需要继承和发展、需要学习、需要传播,普及文化、解读经典没有错,不可否认我们也确实需要一些大师级的学者给我们来解读经典,阐释传统,但那些以热销为目的、炒作为手段、轰动效应为标准来产生的“国学热”并不是真正的弘扬国学,他们只是为“名”为“利”而来。我们真正的国学热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精髓得到重视和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得到弘扬并被人们接受,带来社会的良性效应。

【结语】综上所述,《百家讲坛》与其背后的“国学热”其实只是一种时代潮流的反映,更进一步说,堪称一种时尚。至于我们该怎么去看待怎么去分析怎么去把握,完全是靠我们自己的知识、认识能力等。总的来说,对待“国学”,我们需要有一种文化的态度,需要有一种精神的信念。我们不能在一种浪潮的袭击下而丧失了原本的自我,把握本质,弘扬真正的国学经典。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12月26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05

《世纪大讲堂.国学》 凤凰卫视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

《国学词典》 谢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国学导读》 刘兆祐,江弘毅等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