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北京城市规划

作业要求:

1.比较两个城市的现代表象

2.分析两个城市不同发展历程和经济社会人文背景

3.提出个人思想建议(尤其对北京规划和发展的建议)

北京

-现代表象

-未来城市规划和发展

北京城市未来发展摘要:“宜居城市” 政治、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国际大都市。

1.实现现代化,确立鲜明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地位。

2.控制人口规模,按预期发展合理规划

3.完善由铁路交通枢纽、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公共系统等组成公共交通。

4.完善城市雨水排除系统;提高城市重点地区、交通干道、立交桥等排水系统对超标准降雨的排泄能力,消除内涝;尽快配套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回收利用系统;建立中水回用系统。

5.规划新城11个,重点发展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散及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新城是在原有的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6. 空间结构规划“两轴-两带-多中心”中心指: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

7.旧城保护积极疏散旧城居住人口:统筹考虑旧城保护、中心城调整优化和新城发展,合理确定旧城的功能和容量,疏导不适合在旧城内发展的城市职能和产业,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危房改造模式,停止大拆大建。逐步拆除违法建设以及严重影响历史文化风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8.城市绿化2020年人均绿地40至45平方米。(波兰首都华沙人均绿地90平方米,堪培拉70.5平方米 ,维也纳70平方米,纽约人均绿地面积达19.6平方米 ,华盛顿为45.7平方米、莫斯科为44平方米,巴黎为24.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 / 城市非农业人口)

巴黎

-发展历程

一、奥斯曼对巴黎的改造

拿破仑三世时期的改造(1851~1869)

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 奥斯曼的都市计划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 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没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巴黎的地下工程除了闻名世界的地铁网络以外,还有令后来无数市民引以为傲的下水道系统。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也设有街名,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 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 奥斯曼在一个半世纪前所规划出来的各种城市空间与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一直到今天这些空间都仍然充满生命力。奥斯曼的城市规划不只注意到整体的层面,还包括街边的家具设计,钜细靡遗。街头的实品每一件都是城市设计的经典之作,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增添巴黎都市的风采与气质。最令人佩服的是这些超过一世纪之久的街道家具。至今仍然非常好用。在21世纪的今天,不但毫无过时的感觉,反而成为代表巴黎的象征。 这个城市规划历经百年仍属世界一流。远见宏规,不得不令人佩服。

二、密特朗总统的“Grand Projet”1916年——1996

密特朗大建设(Grand Projet)共耗资超过300亿法郎,密特朗想借此证明巴黎的文化优越性,大建设之后,法国现代建筑又重新调整了国际建筑的发展方向,并进一步维持了巴黎作为世界文化中心的自豪感。

“Grand Projet”主要是进行大型壮观的文化建设和改造:

1、修建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2、修建密特朗国家图书馆

3、新建新凯旋门——延伸巴黎的城市轴线

4、新建bastille大剧院

5、将la villette小市场变成大型绿地公园

三、萨科奇的大巴黎(Grand Pari(s))计划

经济背景:巴黎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背景:后京都议定书 绿色,环保,生态,低碳。

人文背景:城市规划观念日趋完善,建筑师们各抒己见。他们并不特别看重最后到底是谁的方案会作为政府实施的“蓝本”,但都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带动某种建筑和城市规划理念的革新。巴黎也同样面临世界特大城市的复杂矛盾,但他们重视规划,重视文化传统,重视舆论,重视法制,这点很值得学习。

大巴黎是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提议的建设规划方案,就是通过扩建、美化、整形,将巴黎改造成“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全球最绿色和设计最大胆的城市”。

1.建筑师卡斯特罗的核心理念是“向诗歌般的巴黎倾注美丽”。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他认为巴 黎的郊区拥挤脏乱,必须想方设法让这些地方展现美感。他除了提出要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组外形犹如八片花瓣的新文化地标式建筑和政府各部门进行搬迁外,还建议在巴黎郊区分别打造类似纽约中央公园的大规模绿地、仿效华盛顿开放式公园的绿色商业区以及一座大型歌剧院。

2.特赞姆巴克的核心理念是“协调经济增长与舒适环境的矛盾”。他认为巴黎郊外的多座城市构成了“群岛”,应该选择其中四“岛”当成“发展商业的绿芽”来带动整个郊区的经济并改善环境。他还建议打造一条高速轻轨在被视作分隔巴黎市和郊区的环线交通上运行,并在巴黎北部的奥贝维利埃建造一个大型的火车站。

3.让-努维尔则提出要善于利用巴黎周边丰富的农业土地资源,以抵御城市的扩张。他还呼吁巴黎市政府应该大力发展有轨电车、公交车和火车等公共交通来改善城市和郊区的来往,并指出应该特别注意塞纳-马恩省河水路运输的作用。

4.英国设计师罗杰斯的重点则落在了“和谐”上,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样重要,应该避免过度发展。他提议在巴黎的公寓楼顶建造花园,并在市内大量修建或改造供自行车和行人利用的绿化带。罗杰斯的建议还涉及到巴黎目前的行政区划问题。巴黎市和周边郊区统称为大巴黎地区,巴黎市政府并没有郊区的管辖权,20多个郊区是由地方政府治理,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千层糕”。罗杰斯认为,要改善巴黎的生态环境,就必须打破“同一地区有太多管理者”的怪现象。

5.设计师安东尼•格伦巴赫的想法是,大巴黎不应“止步”于郊区,而应延伸到更广阔的范围。他建议通过修建高速铁路和充分发挥塞纳-马恩省河的作用让巴黎的范围扩大到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和鲁昂。

6.法国设计师伊夫•利奥则希望通过艺术级的森林和水资源管理来应对全球变暖,使巴黎的平均温度在2100年降低2摄氏度。他还认为塞纳-马恩省河河畔的资源大有文章可做,“可以与自然完美结合起来”。

“大巴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于改善巴黎的交通网络,住房问题,对城区进行改造,扩增,扭转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将巴黎及周边地区将建成“模范创新城市”,绿色环保、安逸舒适、交通便利等将成为“大巴黎”的城市标签。

四、现代巴黎对城市规划的新要求(多用现代表象)

现代巴黎的多元化的特性就对巴黎的城市建设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

——作为一个大都市,它的城市建设应能促进其形象对外的影响;

——作为一个大城市,它应当改善城市的日常运作功能,为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舒适和便利。

同时,巴黎还在各个城区的功能及建筑形式上实现平衡:

——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及拥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区;

——近郊区,对其应加以保护并使其能适应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变迁;

——在废旧铁路线及工厂旧址上的新建城区,在这些区域内可以建设城市所缺少的大型文化设施、大学、体育设施及公园等,并使其纳入城市现有的肌理中。

维持平衡是25年来巴黎城市建设一贯的指导原则。自七十年代起,巴黎就已制定了城市建设规划大纲。遵守执行城建政策中这一指导性文件所规定的原则方针,使市政负责人以及公共和私人参与者能够分阶段、按步骤地去引导复杂的城市建设政策的实施。

这些方针得到了广泛的贯彻执行:

——一方面,通过土地占用纲领,要求所有新建筑遵守城建规定;

——另一方面,通过市政府所进行的一百多项规划项目加以落实,这些规划项目的规模小到对某个街区的建设,大到对一百多公顷的范围进行规划。这些项目的结果是建起了10万多套新住房,其中一半以上提供给低收入住户,另外还建起了一百多公顷的公园和公共花园及众多的住宅近距离设施,主要是学校、卫生和社会福利机构。

所有这些都对巴黎的城市改建计划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尤其是改善了巴黎东部的所有街区,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多元化之间的平衡、建筑创新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和谐。 大政方针在得到落实的同时也得到了发展,以利于街区的城市规划。这围绕以下四大主题进行:

——街区级的近距离城市建筑规划。从九十年代初起,我们就已对一些街区的城市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定,以保护这些街区的独特风格。对巴黎圣安图瓦纳街所采取的保护建筑遗产措施无疑是一个典范。在如何维持住宅与传统经济活动之间微妙的平衡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在城市形态及其演变,还是在和居民、街区协会以及市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广泛民主商议活动。类似的举措在巴黎其他急需改造的街区也逐渐相继实施。

——旧区新用。几项旧工厂(雪铁龙工厂旧址)和旧仓库的改造工程刚刚完工。还有一些类似的项目正在进行,如“巴黎左岸”项目就是针对原有的旧铁路用地进行改建,一方面接待新的居民落户,另一方面接待一些科研机构,使巴黎保持其科研前沿的位置。对城区大片土地进行重建规划政策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城市的现代化,也是使巴黎在世界各大都市的竞争中走在前列。我们应当不断推出一些,无论是从社会意义上讲、还是从功能角度讲,都平衡而多样化的新型街区。城市形态和建筑外观应当和谐地融入周围城市环境,以便为提供各类住宅、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开辟绿化带,以及综合规划城市作出贡献。

——如何处理城市形态是以上这些项目的重要部分。这些新区的城市规划控制与其周围街区相似,但在处理新老街区的衔接关系方面尤其注意这样一点:新建筑物要在城市规划规则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和现有建筑进行协调的过程。比如,在贝尔西街区,公园的规划就大大考虑了原有的绿化带和建筑物。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是改善城市街区功能,有益于居民生活、有益于文化活动、经济活动和商业发展的一个手段。这项战略主要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新组合,使之对步行者更加有利。在这里,我们不妨列举可供行人散步的运河两岸、香谢丽舍大街、协和广场以及大马路等。被废弃的大型基础设施也可以重新得到利用:譬如,改造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线,使桥上成为绵延几公里的散步用的高架绿桥,桥洞则内设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车间和商店。同样,塞纳河的规划项目,就是一方面在塞纳河穿过巴黎城内的河段两岸辟出行人散步的区域,另一方面更好地组织河上交通运输。

为城市规划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咨询和民意调查,这种做法已经非常普及;针对任何一个已确定区域的规划项目,以及对某个街区改建发展的设想,都要和广大居民展开深入的对话,以便在各界合作者之间广泛寻求共识。

-现代表象

道路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奥斯曼除了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

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设计成功之处有3点:

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巴黎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 完全不同。它的特点是:

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城市绿地

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从一张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 4~5倍。

广场建筑群

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确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和北京建筑限高一样,巴黎规定市内新建楼房限高37米,历史性建筑附近的新建筑则限高25米。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

平衡

巴黎注意维护城市各种功能(居住、工作、文化、娱乐)之间、各类型的住宅之间以及以公共交通和发展迅速的简易交通(自行车)为主的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平衡。

功能区域划分

——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及拥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区;

——近郊区,对其应加以保护并使其能适应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变迁;

——在废旧铁路线及工厂旧址上的新建城区,在这些区域内可以建设城市所缺少的大型文化设施、大学、体育设施及公园等,并使其纳入城市现有的肌理中。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