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

“四个全面”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个全面”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四个方面构成了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中的中枢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枢目标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枢目标的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枢目标的控制系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目的是使党坚强起来,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前三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支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四者环环相扣,互相嵌入。

不仅如此,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涵盖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全面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互促进。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只有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逻辑联系,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

“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形势。首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的发展过程来看,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面临的突出的问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迈过去的问题。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其次,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为了应对种种复杂局面,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这一宏伟目标的科学内涵。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 1

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个民族共同的事业,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这样的战略目标激动人心,让人奋起。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所谓决定性阶段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阶段。要想在这一阶段取得成功,就要解决这一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就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同样也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我们进行的改革不是单一领域、孤立环节的改革,而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越深入,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就越加突出、作用就愈加重大。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更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是否顺利实现的重大战略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能否真正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的新高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顶层设计,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他提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谈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谈到住房改革与发展,他提出要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谈到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合作时,他提出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构建“1+2+3”合作格局,等等。如何实现这诸多顶层设计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去进行设计和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进行各方面工作顶层设计的基础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局面。所谓新局面就是始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一切艰难险阻发起冲击。首先,党执政兴国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破解各种难题。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比如在对政府审批权力的改革上就是“刀刀见血”: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大力解决立法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认真解决比较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系统解决仍然存在的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科学解决较为突出的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等。第三,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彻底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坚决消除影响党的战斗力的沉疴。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 2

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坚定而且自信的表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型政府、学习型社会、“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两型”社会等,这都要求党治国理政要有新的方式。什么方式?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也同样包含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引导和架构作用。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证明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完备性的特点。1913年3月,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全面的、系统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联系,把握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理论在当代中国最实际最系统最好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用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全面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观点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就能够更加自觉地树立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心中有数,又能做到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事业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的特点,具有“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全面战略思维。1975年邓小平开展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又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观点。1989年11月,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我们要首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比如主观符合客观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辩证的观点、阶级分析的观点。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和工作中,往往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在这样那样的片面性之间摇来摆去,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从宏观层面来讲,无论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的五个统筹,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八个统筹,其核心都是全面的、系统的观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全面就是要防止片面性,就是要有系统、整体、协同的观点;全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重点,要善于以点带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方面都阐述了全面的辩证观点:在 3

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在改革中,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关于社会治理,“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是体现“两点论”的全面观,是体现重点论的全面观,是体现辩证法的全面观,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品格的全面观。

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内涵)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全面而深刻地领会“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对于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对于党的事业发展和执政地位巩固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 “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07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这一历史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

全面小康,核心是“全面”。首先,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习近平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多次到革命老区看望当地百姓,到河北阜平炕头上“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在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并且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其次,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从目标上看,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而且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升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实践上看,这个全面也是 “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缺了哪一领域发展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全面的。全面小康,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中国虽然已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虽然进入了总体小康,但人们的生活还不宽裕。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既需要分配好现有 “蛋糕”,但根本出路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以做大“蛋糕”为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关系到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4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首先是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与其紧密相联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其次是覆盖领域之全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覆盖面之广,任务之多,在世界改革史上都是罕见的。而且,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相互纠缠,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谋划,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归根结底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指的是总目标之全面,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工作布局之全面,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之全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共提出了190项法治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

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法治建设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以此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全面从严治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始终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底气,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治”是关键,“严”是要害,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从内容上体现无死角,就是要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从主体上体现全覆盖,就是要强化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以上率下,又要层层落实,全党参与;从作风建设上,体现永远在路上,劲头不松懈,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同时,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严”字当头,毫不含糊。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立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做到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号召全党及时解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党风政风民风气象日新。国家统计局在21个省区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71.1%的群众认为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这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取得的可观实绩。共产党员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性的核心和最高准则。应当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为民办事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5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