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观后感(两则)

之一:

28日夜,看书看得累了,就躺在沙发上检视电视。扫到CHC高清影视频道,正播放美国纪实故事影片《太空英雄》,因为以前曾经很感兴趣并查阅过不少资料,就看下去了。殊不料这一看才发现以为颇熟悉的事其实并不熟悉。例如,说到首位乘坐“友谊7号”太空舱完成地球轨道飞行的约翰.格伦时,有几个情节是我从未听说过的。

其一是当格伦躺在舱里等待升空时,按照惯例,其余几位宇航员夫人在他家陪伴他的夫人。电视机里正在现场直播,格伦夫人神情紧张地盯着画面,谁都知道那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冒险。格伦之前两位宇航员飞的都不是环绕地球轨道,屋外是一大群各色记者,毕竟是与苏联竞争的紧要关头,太空舱尚未经过试飞证实其安全是万无一失的,媒体关心必然难免。

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居然也大驾光临,他坐在汽车里等待随从前往交涉: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在格伦家门外,副总统想在万众瞩目的大好时刻与格伦夫人一起亮相于荧屏。而格伦夫人正为躺在水星火箭顶端的丈夫的安危焦虑,遂拒绝见已在家门外的副总统。

随从往来几次,约翰逊提出各种理由都很堂皇,但格伦夫人就是不准副总统进家门,理由只有一句话:她焦虑等待丈夫升空,没心情见副总统。约翰逊对随从大发雷霆,责骂其无能。随从满头大汗来回奔波说项,格伦夫人就是不买账,于是副总统也只能坐在车里干着急。

谁知这次升空任务被取消,另定升空时间,格伦也离开太空舱回到地面。约翰逊又有了新的理由:在三大广播公司镜头前跟格伦夫人解释改期的事,既可以安慰她本人,也安抚遍布世界的观众,这对美国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这位夫人仍固执地拒绝了,她只关心丈夫的情况,没心情理会别的。约翰逊恼羞成怒,吩咐随从联系NASA负责人,要他们向夫人施加压力,或者通过已回到地面的格伦劝说夫人,务必配合副总统完成这项重大任务。

NASA的头儿先在电话里磨破嘴皮,格伦夫人仍旧坚持不让约翰逊进家门。无奈,头儿叫刚下太空舱不久的格伦在电话里劝说夫人。格伦在电话里问老婆,老婆只是说心情不好不想见副总统。格伦没理会头儿的交代,告诉老婆他支持她,甭管副总统还是什么别人,只要她不愿见就不许他们踏进家门哪怕半只脚!

NASA的头儿发火了,告诉格伦这位约翰逊副总统是美国航天计划的总头儿,惹恼了他会对今后的宇航计划不利!格伦跟他对吼,管不了什么宇航计划,只支持老婆!这位头儿威胁说要调换升空顺序,言下之意就是取消格伦担当首位环地球轨道飞行的机遇。格伦亦“相骂无好言”,总之不准这位副总统踏进他家门!其余几位宇航员全都围上来,表示谁也不会取代格伦的位置,看着办好了。那头儿只得认输,而约翰逊副总统也只得在汽车里暴怒,除了乱骂一通手下之外,灰溜溜返回白宫。

有句德国老话叫做:“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1740年,刚继位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亲自设计的无忧宫修筑在波茨坦郊区一片沙丘上。落成后国王发现宫前制高点被一座旧风车磨坊占据,阻碍了从皇宫屋顶眺望波茨坦的视线。于是,他派人去找磨坊主格拉文尼茨要求买下磨坊然后拆除,遭到拒绝。腓特烈大帝勃然大怒,派兵强拆了它。

格拉文尼茨在普鲁士王国最高法院起诉国王,请求维护他的“永佃权”。法院依法判决腓特烈大帝重建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损失,于是这座荷兰式风车磨坊又按原样在原地重建。几十年后,磨坊主后代频临破产,于是写信给继位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希望能将磨坊出让给王室。腓特烈威廉三世亲笔回信请其家族世代保住磨坊,因为“这件事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极大,磨坊应当长期保留下来,作为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我十分同情你现在的困难,今赠给你6000马克,供偿还债务。你亲爱的邻人——腓特烈威廉”。于是至今人们得以参观王宫与磨坊,它成为波茨坦最著名的风景点。

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旧唐书. 李元纮传》记载说当时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到长安附近一座寺院,看上了寺院的“碾硙”(水碾坊),便下令据为己有。寺院住持不服,遂告到司户李元纮处。这个司户不过是个县级管民事的官员,李不因官小而却之,查实后判令水碾坊仍归寺院所有。其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担心惹祸,叫李改判給太平公主。李元紘不从,特在判令上背书:“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结果是判决生效物归原主。还有介绍称北宋皇宫拟扩建,但因宫墙外居民不肯搬迁,只得作罢。只是这类好事总不能发扬光大,民间权利日益缩水,钱穆归罪于清朝为恶所导致,其实元明两朝亦不能脱离干系,到毛朝“一大二公”,民间权利就被彻底收拾殆尽。

类似的权利故事在大洋那边却愈演愈烈。格兰特总统下葬时才发现墓地旁早就埋葬了一个贫穷男孩,尽管无主,这男孩的墓至今仍在陪伴这位总统阁下;储安平的《英国风采录》也介绍过:伦敦报纸1936年秋冬刊载过一幅大照片,上面英王爱德华八世访问康华尔矿区时,脱帽鞠躬,对一位站在家门口的贫妇发问:“May I enter(我能进来么?)”储氏评述道:“英王虽身居至尊,亦不能冒昧闯入民家”。可见“西方那一套”成何体统?我们这领导前呼后拥进谁家,谁家就该蓬荜生辉三代有幸!还是“中国特色”好,易于管理,敢调皮者连房子也“强拆”你的,自焚也没用,算是“无理阻拦执行公务”,烧死活该!

看起来“以公有制为基础”好处有三:其一如邓公所云“集中力量好办大事”,没那么些牵扯好顾虑。一座城市都可以拆半边建半边,遑论其他?GDP双倍增长政绩凸显。其二是监守者易于自盗,当初老毛那一套有钱都花不掉,如今花得顺畅拿得容易,维持现状不进不退应该是最佳选择。其三是甭管您捧的饭碗是何种材质,都得提防着被打碎的可能。老毛那句“饿饭就是了”还有奇效,“国进”一点点就足以令任何人破产!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顺从的。

按照美国那一套,约翰逊最终也没給格伦穿小鞋,在后来恢复的航行中升空。飞行却一波三折,太空舱出了故障,格伦凭借其超强的技术解决掉了,但隔热层警告灯亮了,这就极其严重,若脱落,格伦就会在完成任务返回大气层时跟太空舱一起焚毁!NASA决定将原定环绕地球七圈缩减为三圈,立即返航。并要求格伦手动操作,使出故障的隔热层外减速发动机系统不按照原设计程序自动脱落,借以压住隔热片,直至进入大气层后打开减速伞后再甩掉它。格伦九死一生,全凭手动操作调整太空舱切入大气层的角度,使出故障的部分避开受力大的位置,最终平安溅落大西洋。

回归后的格伦成为美国英雄,受到最热烈的欢迎。肯尼迪总统亲自迎接,格伦夫妇到访白宫,那位曾遭极度冷遇的约翰逊副总统也在热烈欢迎的行列里。格伦夫妇并在纽约受到数十万民众夹道欢迎。后来,格伦以77岁高龄再次升空航天,坐的是航天飞机,再创新记录。

之二:

无独有偶,央视国家地理频道播放二战资料片,在攻克柏林这集里莫名其妙播出毛岸英的全屏大幅照片,好像灭掉纳粹他有多大贡献似的。解说词里特别介绍这位苏军坦克连副指导员如何在解放东欧之后又参加解放柏林。我记得在网上阅读过当年管小毛之事的苏联官员回忆,详细情况记不清了,总之说是只准他跟着大部队行驶,绝不可能让他冒任何作战风险的。逻辑推理也可知,倘若毛太子真的朝德国人开过一炮,不知道多少武侠神功的故事早就铺天盖地了!如今连一个故事也没编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

小毛入朝不过34天就被一架美机投汽油弹炸死,中国那些马屁文人不知编造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谎言,就连跟美国特遣部队打遭遇战这样荒唐的故事都编造出来了。结果还是事件亲历者、沈阳军区前参谋长杨迪将军实在看不过眼,首先把真相披露出来,后又有别的目击者吞吞吐吐地证实。原来扬威耀武的毛太子是违犯志司防空禁令,擅自弄蛋炒饭吃,被那架美机瞧见冒烟即兴玩了一把,没曾想玩这一把竟然阻止了中国从党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历史进程,该算是朝鲜战争对中国的一大贡献吧!毛太子去朝鲜镀金,安排在彭德怀身边本来万无一失,偏偏弄巧成拙了。问题是奴才们颂祷皇恩之禀性,肉麻的吹捧汗牛充栋,仿佛老毛何等深明大义,而二百余万志愿军将士无论死活竟无人可与他比荣耀的。

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撰的《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介绍:美国“在这次战争中有142位将军的儿子从军,其中有35人战死或战伤,占有25%这样极高的比例,其中包括担任轻轰炸机飞行员的范弗里特的儿子和沃克上将的二儿子等。他们不愧是将军的子弟,为了不辱没父亲的名声都勇敢地进行了战斗。”这里尚未包括联合国军其它国家,例如丹麦国防军总司令的儿子也阵亡在朝鲜;北约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一直在朝鲜最前线第15步兵营参战,1952年艾氏当选美国总统,在其视察朝鲜时抽空与驻守在三八线上的儿子短暂见了一面。

其实这类故事在西方那边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史迪威将军就把儿子、女婿都调到印缅战场参战,他本人都得出生入死可想而知这两位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法国驻越南军队总司令R.D.L.塔西尼将军的独生子小塔西尼中尉就在北方最前线的部队里作战,并没有留在司令部里当翻译。1951年在红河三角洲宁平保卫战中阵亡,此前塔西尼将军已查出罹患癌症,他甚至没有利用职权将其独子调到相对安全些的越南南方。接到独子阵亡的噩耗时,在场的美国记者都感慨将军的“无比坚强和自豪”,若不是美国记者托平的回忆录,恐怕并没有谁会知道这件事。独子死后三个月,塔西尼将军也死于癌症。

这类事情似乎属于西方文化,我们还知道F.罗斯福总统的四个儿子全都上了二战战场。资料显示:“大儿子老詹姆斯当时在保险业赚得百万身家,但他还是不顾胃溃疡奔向前线。战争中他随军转战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等太平洋地区。最后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上校。不仅参加了战斗,还获得了银星勋章;次子艾略特在广告界已经小有名气,他参加了空军并被授予美国空军奖章、荣誉军团勋章,及空军荣誉十字橡树勋章。他还受命担任驻英国空军司令,获得了法国荣誉勋章和戴高乐棕榈勋章。服役四年后艾略特被升为准将;三子富兰克林在二战爆发时只有25岁,当时他毕业后准备当一名律师。作为海军军官,富兰克林在二战中指挥过一艘护航驱逐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场作战。他获得了银星勋章、红心奖章等;四子约翰从哈佛毕业后本来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但他为了参战还是辞掉工作参加海军,并在战争结束时成为准尉军官。”

有些报道记述说罗斯福总统的儿子在诺曼底登陆时身先士卒,其实是张冠李戴了。那位罗斯福将军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长子小西奥尔多.罗斯福,他在一战时以少校军衔成为首批参战的美军军官,战争中因战功卓著升为中校指挥第一师26团,受重伤后退入预备役。在政界、商界都很成功,当过波多黎各、菲律宾总督。二战开始后他辞去报酬丰厚的运通公司董事长职务重新入伍,以上校军衔再次指挥第一师26团在北非作战,因战功卓著1941年晋升为第四师准将副师长。诺曼底登陆时,没人相信这位将军竟会亲率第8团和第70坦克营抢滩登陆犹他海滩,是第一波登陆的唯一的将军。电影《D日》中亨利.方达饰演小罗斯福,准确再现了他获得“在错误的地点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美誉的故事;而《兄弟连》则描述了犹他海滩作战之残酷。一个月后小西奥多因战功卓著晋升第90师少将师长,但不幸因心脏病发作在梦里去世,美国最高军功章“国会荣誉勋章”也就成了“追授”。

一战伊始,潘兴将军批准了老罗斯福总统转达的四个儿子的请战要求,只是没有按老上司“只准当列兵”的嘱咐办,除次子哈米特外其余三人皆以军官身份参战,因为哈米特先期已作为英军上尉参战了。哈米特在二战中再次以美军少校军衔参战,但他患有抑郁症并酗酒,1943年自杀;三子亚齐在一战中受重伤,战后经商。二战时重新入伍以中校军衔在太平洋战场参战,获银星勋章。1943年再次受重伤,居然伤在同一部位,成为在两次不同战争中唯一因同一处伤造成100%残疾的美国军人;幼子昆迪以美国空军飞行员身份参加一战,1918年被击落阵亡。他是老罗斯福总统认为唯一有从政天资的孩子,他的死给予的打击极大,这位曾经以“飞骑兵”闻名的老兵猝死于次年1月6日,时年60岁。2001年克林顿总统宣布追授老罗斯福“国会荣誉勋章”,成为美国仅有的两户父子皆获此殊荣的家庭之一。

两任美国总统都是四个儿子全上战场,尤其是老罗斯福,若不是昆迪已阵亡,他们都是两次奔赴大战战场的。1945年4月F.罗斯福总统病逝,他的两个儿子正在对日作战连父亲的葬礼也不能参加。

看过《拯救大兵瑞恩》的人都知道位高权重的马歇尔将军曾下令派小分队突入德军包围圈,把几个哥哥都阵亡了的大兵瑞恩救出来送回国。却很少知道,马歇尔自己的儿子艾伦少尉一直在坦克车里作战。他参加了北非、西西里作战,到意大利本土,被派去浴血苦战的新西兰部队加强他们的作战能力,驾驶坦克在意大利蒙特卡西诺山地激战。马歇尔明知儿子所在部队突进到被德军猛攻的安齐奥地区,却没有施加任何影响使之离开危险,只抽空写信说:“祝你好运,愿上帝保佑你。”1944年5月29日,艾伦少尉驾驶先头坦克突进到一个名叫韦莱特里的小村庄时阵亡。在儿子的追思会上,面对着新寡的儿媳与孙子,马歇尔生平唯一一次失声大哭了。

大儿子克里弗顿因足疾动过几次手术,本属残疾无须当兵。老马满足了他参军的要求,受训成为高炮部队军官。按美国军规这位准残疾军人不得出国作战,克里弗顿上尉通过老马助手麦卡锡得以调到北非战场,在北非防空战及突尼斯战役均有优异表现。部队准备调往意大利战场时,他的足疾复发,军医会诊认可同意他回国做手术,克里弗特也表示手术大约需时3个月,恰好这3个月部队没有战事安排,他想手术完成后希望到太平洋战场继续参战。马歇尔闻讯勃然大怒,他认为儿子企图借他的影响逃避,于是給主管军医斯特耶将军发函:“成千上万军官已经在海外服役两年以上,其中有些人多次患上疟疾,急于回国,有几起为了把他们弄回国,給国家造成了很大压力。我决定不能为自家人开后门。”就这样,直至欧战结束他才得以回国做手术。

就说斯大林吧,长子雅可夫死于纳粹的集中营里,有可靠消息说希特勒提出要用雅可夫交换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德军保卢斯元帅,被斯大林拒绝了,他不愿意用一个元帅换一名士兵。但现有证据表明,斯大林曾两次企图派遣突击队营救他。最终,因德国人向雅可夫披露了刚发现的卡廷森林惨案,并谴责斯大林之兽行,雅可夫受到极深刺激扑向战俘营电网自杀身亡。而斯大林的小儿子瓦西里则是苏联空军战斗机驾驶员,英勇作战击落敌机多架,成为战斗英雄。常识告诉我们,无论哪一方的飞行员,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要去拜访死神,老斯本来可以安排瓦西里給朱可夫当翻译的,一句话就足以搞掂,可他没说。

西方文化里强调个人奋斗,于是造成普遍的自食其力鄙视荫庇之风气。以上故事皆来自不同的书籍与网络资料,肯定是不会完全的,似乎也已足够。东方文化说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毛也拿“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来呛彭德怀:“我无后乎?中国的习惯,男孩叫有后,女孩不算。我的一个儿子打死了,一个儿子疯了。我看是没有后的。”即使感冒鼻塞也嗅得出他为毛岸英之死耿耿于怀,老彭害得老毛至死也没安排好接班人的事,最终得为此付出代价。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糟糕的事情还在现在,我们不知多少次要“被看见”那些讴歌、颂祷的文字与图片,它们完全免费地钻进我们的眼帘,目的在于“被接受”其中隐含着的想事方式。(2010.8.3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