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话]南极争夺战

124

从1984年第一次踏上南极乔治王岛开始,中国南极科考走过了30年历程。作为地球上资源最丰富、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南极尚未迎来资源开发的那一天,但为了在南极预先争夺优先发言权,各大国小国纷纷前往建站。在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插旗”竞赛里,中国还只是一个新手。

  224

18至19世纪,陆续有探险家从地球最南端发出惊人的消息:世界上第六片大陆。到20世纪,南极探险活动变得十分活跃。英国首先对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1907-1909年,爱尔兰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的南极探险受到了英国皇室的注意,国王和王后接见沙克尔顿时赠给他一面英国国旗,让他插在南极。图为1908年圣诞节,沙克尔顿营地插上一面英国国旗。这是南极大陆上首次出现主权国家的旗帜。

  324

20世纪初,人类的足迹到达了北极点,但并未踏上地球另一端。于是,谁能第一个到达南极点,成了探险家们意欲征服自然的下一个焦点。1910年,海军出身的英国人斯科特,决心率领他的团队首先征服南极点。但就在他踌躇满志时,忽然收到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发来的电报,阿蒙森也在率队向南极点进发。1991年1月,两支队伍同时到达罗斯海,一场心照不宣的南极竞赛开始了。图为阿蒙森(右)和斯科特(左)站在滑雪板上。AP

  424

阿蒙森的计划十分周密:4个人的队伍,3架雪橇,每架雪橇配备6 条狗,不仅队员都是滑雪能手,还有一名养狗专家随队。图为1911年,阿蒙森队伍中的养狗专家站在一面挪威国旗下。

  524

而英国人斯科特带领的探险队用的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它们无法在软雪中行走;三辆履带式拖拉机也成了一堆废铁,只好靠人拉雪橇来运补给品。图为斯科特的随行照片,他的手被冻得红肿。

  624

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抢先到达南极点,赢得了胜利;斯科特晚了一个月到达此地。归途中,由于食物不足,体力不支, 斯科特的队伍全体人员在风雪中丧生。斯科特在的最后一封信中对妻子说:“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这次的竞赛以惨烈而告终。斯科特队伍中,有两人的尸体至今未被找到。图为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一队在南极点发现了阿蒙森留下的帐篷。

  724

早期南极探险竞赛还带着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当人们探测出南极蕴含着以天文数字来计量的资源时,竞赛便转入了国家战略的层面。继英国对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之后,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智利、阿根廷、挪威、美国的触角也先后伸向南极。图为1934年,美国极地探险家理查德·伯德主导的一次南极探险。

  824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掀起了南极考察热潮。1946——1948年,美国发起两次大规模的南极考察活动,派出大批军舰和科学家。1946年12月,美国五角大楼开始了一项名为“高空降落”(HIGH JUMP)的行动,称执行“勘测开发南极矿藏”任务。在该次行动中,有3名美国士兵命丧南极,尸骨无归。至今“高空降落”行动仍是美军的秘密之一。图为1946年11月12日,美国华盛顿,理查德·伯德(左)与两名官员商讨“高空降落”行动。

  924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竞争不仅在太空,还延展到了南极。1956年2月13日,前苏联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常年有人居住的科考站——和平站(米尔尼站)。苏联时期,极地科研工作者们返回国后,政府都要授予他们国家英雄的称号。图为和平站在建设中。

  1024

3天后的1956年2月16日,美国麦克默多站建成,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有各类建筑200多栋,包括10多座三层高的楼房。麦克默多站还建有大型海水淡化工厂以及一座原子能发电厂(为防止污染现已撤离)。通讯设施、医院、电话电报系统、俱乐部、电影院、商场一应俱全,仅酒吧就有4座之多。堪称一座小型城市。图为麦克默多站。

  1124

图为麦克默多站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并有通往新西兰的定期航班。

  1224

这一时期对南极最激烈的争夺发生在阿根廷与英国之间。作为距南极最近的两个国家,阿根廷和智利在二战时就对南极提出了主权要求,但所划区域与英国互有重叠。1947年智利和阿根廷建立“统一战线”对抗英国。1948年阿根廷同英国在南极爆发军事冲突——这就是南极史上著名的霍普湾事件。图为到达南极霍普湾的探险队。

  1324

为防止竞争演变为战争,1959年12月1日,在美国倡议下,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抑制了南极领土争端引发的国际冲突。图为美国麦克默多站前竖立的最初签署《南极条约》12国的国旗。

  1424

《南极条约》暂时缓和了各国对南极主权问题的争议,但南极争夺战远未停止。例如,智利、阿根廷等国政府在南极设立了邮局、银行和学校等生活设施,甚至打“人口牌”,鼓励妇女到南极分娩——孩子一出生马上被宣布为“南极土著居民”。图为1981年,霍普湾,拖家带口的阿根廷人。

  1524

为抑制各国对南极带有疆土扩展、资源掠夺色彩的行动,1988年,南极条约协约国再次出台条约,提出等南极可开发时,各国可享受的资源份额将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程度来决定。该条约虽未生效,但已演化为不成文的惯例。因此,“圈地竞赛”转化成“科考竞赛”。图为意大利一名科学家在南极放飞一个气候观测气球。

  1624

在“科考”竞赛中,最激烈的环节是科考站的争相建立。中国在南极条约生效20年后,1983年才签署南极条约,加入南极“竞赛”。图为1980年1月11日,中国国家海洋局派出董兆乾、张青松两人前往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访问考察。这是中国科学家初探南极。当时,已有11个国家在那里建立了3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图为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上的探险队员与中国科学工作者比赛排球。

  1724

1984年11月20日,中国“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考察。1985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的协商国。图为12月30日,在乔治岛菲尔德斯半岛登陆成功后,中国南极考察队插上第一面五星红旗。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摄

  1824

中国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后,在长城站附近规划了两块生物保护区,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图为考察队员打桩竖牌。新华社记者戴纪明摄

  1924

南极科考奉行的“潜规则”是,谁首先对一个区域进行考察,谁就拥有在这个区域建站的优先权;相应的国际惯例是,哪国在某地建站,周围的科研活动就以哪国为主。1992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中国“抢”过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的考察任务。其后数年,中国科考队经历数次考察勘探并不成功。2004年,在国际压力下,中国发起了第21次南极考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图为2008年1月27日,我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在海拔4093米的冰穹A留影。新华社

  2024

中国30年间总共建有四个南极科考站,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而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的建设规划也在进行中。图为2014年新建成南极泰山站营地。

  2124

1991年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规定:50年之内(也就是2041年之前)禁止南极矿产资源活动。尽管离《议定书》失效还有数十年,但各国已经在采取各种方式在南极洲圈占势力范围,占据最佳战略位置,备战《议定书》失效后的资源之争。此时的争夺,已非仅仅数个大国之间的较量。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12月18日,英国伦敦,外交大臣黑格宣布英属南极领土被重新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领土,以纪念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阿根廷严辞谴责其为“反时代的帝国主义野心”。

  2224

近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冰盖消融、全球油价飞涨,“南极”之争再次白热化。2007年,英国政府计划向联合国提出一项动议,要求获得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片海床所有权,并享有在这一区域开采石油、天然气的权利。随后,智利表达强烈不满,并宣布恢复使用曾经关闭的南极军事基地。图为智利总统里卡多·拉戈斯视察南极军事基地。

  2324

2014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陪同下参观了南极科考项目并慰问两国科考人员。习近平和阿博特共同见证了中澳南极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2424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还有27年便失效,但它并没有对2041年之后的资源问题做出任何规定。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国与国的利益博弈、开发与保护的平衡争论、甚至气候变暖带来的移民趋势都将在在这片人类最后的处女地登陆。南极,将不仅只有企鹅和冰山的陪伴。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