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第28卷第5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8No.52008年月10JournalofYanchengTeacher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Oct.2008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的特性

张 楠

(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摘 要】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校的艺术教育不容忽视。艺术教育的特性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从传统的教育与文化及西方教育思想可以看出高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者所能产生的生理影响、“【关键词】艺术教育;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中图分类号】G64   A(2008)05-0121-04

,。美国人率先制定“,把艺术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并一再促进艺术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连接。而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动因,就是美国发现自己在空间竞争中一

一步以政令形式确立了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实施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有优势的,因为综合艺术教育在我国先秦“乐教”中就已经得到全面体现。先秦之后,这一传统也一直或明或暗地持续着。今天是把它重新发掘并令其长足发展的时

度被苏联超越。当他们追究背后的原因时,才发现候了。

苏联人因有发达的艺术教育而造就了高素质的人艺术教育何以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又是才。美国人深刻认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如果单怎样发挥作用的呢?笔者认为这是由艺术教育的纯从经济和技术方面考虑,就必然会失败。只有把特性决定的。艺术教育的特性是什么呢?用老子人的素质考虑进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虚而不屈,动而提高文化素质之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健康而有效的艺术教育。正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曾指出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我国,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2002年5月23日经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出台,进

而愈出”。这句话本来是说天地之间就像风箱一

样,里面虽然空虚却不会穷竭,越是挤压,风量越大。放在这里是说艺术教育看上去是空虚的、无形的,可当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时就“动而愈出”没完没了了。也就是说艺术教育越是超出功利的目的就越能够持久地发挥巨大的作用。打个比方,数学老师教给学生方程、微积分,学生以后可以用这些知识来发射火箭。而教给学生一根线条的画法,他最后不能用这根线条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直接的变化,但是长远来看,最终通过人的心灵施之于社会的影响也许还要大过那枚火箭。

可遗憾的是,正因为艺术教育的特性是“虚而不屈”,曾导致它的待遇是虚而又屈。社会大众有

[收稿日期]2008-09-09

),男,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南京大学艺术硕士生。[作者简介]张 楠(1980- 

・121・

时把它当做“天才”的事业束之高阁,敬而远之;有时又认为它一文不值,毫不实用。19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他认为“一门学科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根据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个体的生存来决定,既然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在作准备,那么首先教给学生的就是那些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然后是维持正常的社会政治关系的活动;最后是那些生活闲暇时满足爱好和情感享受的活动。”最终,他把艺术归入最后一类活动。于是,斯宾塞的进化论思想被用作决定各类学科在学校总课程中相应价值的一个理论依据,而艺术教育只能是一个次要角色。这就导致后来很多人以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思想,根据育因此愈加显得,,丝毫不涉及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以偏概全,从而导致学生整体素质的低落。这样原本就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艺术教育也就更加受到了大众的怀疑,最后只能是恶性循环。于是德、智、体、美、劳渐渐地变成德、智、体,甚至只剩下“智”,只有少量与实用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存活下来,当然丝毫不涉及艺术的精神。九十年代以后被时代的发展所促生而逐渐醒悟的艺术教育开始了观念和体系上的变化,其主要标志就是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是认可人全面成长的意义不亚于知识技能教育的价值,艺术教育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如综合大学艺术学科的扩充;艺术教育模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对艺术教育的价值认识大大扩展等。但主要问题是对艺术的认识并没有提升到人本身的必要素养和精神世界必要血肉的高度,只是把它当作一种附加技艺,一种点缀,因而依然是外在的东西,不可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而从艺术与人的关系来看,只有当艺术真正成为人自然的精神需要时,艺术教育“动而愈出”的本性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西方的艺术教育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艺术是他们的背景,是他们生活的气氛,他们不会因为要成为艺术家或者附庸风雅的需要而学习艺术,因为他们希望始终生活在艺术中。当一个普通的西方人都可以欣赏一首肖邦时,我们的音乐专修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似・122・

乎就多得不可理解了。当然,情况已经越来越好,但是我们还需要时间。

现在再来看看“动而愈出”,一根小小的线条怎么能胜过庞大的火箭呢?下面笔者从艺术教育对受教育者所能产生的生理影响、心理影响和社会道德影响等三方面简单谈谈何谓“动而愈出”。

首先,科学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可以“滋养”人的感觉统合系统、注意系统、认知系统、情绪系统以及运动系统,而这些系统是所有学习活动背后的推动力量,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缺少了艺术教育受教育者就无法学习。因为实际上很多人就有这样的能力。,发。,刺激1999至2000年,音乐课程与教学评估。只接受半年艺术教育教学的学生语言和数学成绩分别高了7点和10点,而接受4年音乐教育后,学生在综合语言和数学的测验中平均提高了49点。这表明长期努力的音乐教育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益处;视觉艺术通过线条、颜色、空间等要素激活并锻炼了大脑和身体的很多部位;此外还有运动艺术,包括戏剧、舞蹈等等,这些复杂的运动甚至可以使用整个大脑,这是其他学习项目无法办到的。

其次,从心理角度看,艺术可以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友好,减少旷课辍学的现象,重新点燃那些厌倦被灌输知识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持之以恒、自我管理的学习者。现在我们正处于数字社会的初期,随着知识与智能归属计算机领域,社会将会对唯一无法被机器自动化的人类技能———情绪———赋予全新的价值,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情绪平衡和认知灵活的人是最得意的。他们凭借社交技巧,自我约束力和思考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获得发展。而在学校科目中,只有艺术教育是直接针对情绪的。艺术的熏陶能促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如秩序、诚实、公正、尊严、贡献、公平、合作等等。我们还是用音乐等艺术形式来具体说明。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提高他们感受、反思、表达、反应和袒露心灵的能力。视觉艺术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包括认识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的本来面目,认识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的审美和意识,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达到培

养和发展美感,形成审美观念、审美理想,以及陶冶性情与人格的作用。运动艺术能够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无论身心的哪一个方面都可能获得相当大的益处。如杜威所说“,一种心态,一种心境———要求得到满足和做到使物质形成新的和更有意义之形式的某种活动。体会到人们正在从事的事业的意义并从中获得愉悦,使内在生命的展示和物质世界的有序发展结合在同一并存的现实中———那就是艺术。”最后,从更高的社会道德层面来看,世间有“真、善、美”,人生要追求这三个真理才能有比较完整的生活。科学追求真,实用追求善,艺术追求美。科学偏重抽象的思考,偏重理性;实用偏重利害关系的权衡;而美感的教育偏重“感情”和“直觉”的培养。生的日常生活中,用多,,长,进而就可能变得冷酷而毫无趣味。这样的人更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道德感和使命感。艺术教育是纠正这一弊端的良药,它可以让人感受眼前的世界,体悟生活,进而热爱生活。如鲁迅先生所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

[1]3

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艺术正是在“虚而不屈”中发挥着“动而愈出”的作用,最终成教化助人伦。归根结底学生在学校不只是学生存的本领,更要学会如何正确的生活。

本世纪艺术教育的冲突一直表现为两种观念的冲突,一种观念注重艺术教育的内容,这是“实”。另一种观念则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这是“虚”。在自我表现的旗号下,学生常常被置于一种放任的状态,被剥夺了接触能够启发他们进行艺术探索的知识的权力。然而,如果一味强调教授艺术技巧或者艺术风格的名称和时代,或者设计要素和原理,学生就失去了与艺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的联系,那就是艺术能够使人类实现自己的精神理想、行为目标和表现自己的想象力。所以艺术教育也应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也决定了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而评

价方法更必须灵活多变。

艺术教育是一种超功利的“虚”的教育,它通常是看不见并无法测量的,因为热情、兴趣、感悟是无法用定量的方法测量出来的,所以教育方法和评价方法只能是灵活而多变的。反之,那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作者、作品、风格、年代等知识的刻板的功利主义教学就收效甚微,达不到“动而愈出”的作用。因为这样不但无法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忘我的精神和执着的热情,甚至会使学生厌倦艺术教育。可见“虚而不屈”,和“动而愈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虚而不屈”是“。没有虚的,,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看作是艺术家,给予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同样的重视,鼓励和教授学生把各种艺术都当作学习和思考的过程,给学生平衡发展以及接触专业艺术家的机会,了解艺术创作的纯粹状态和超脱的心境,而不是执着于结果。我们固有的评价方法常常使艺术教育陷入功利的泥淖,非艺术专业学生只是为了学分来修艺术课程,这样的艺术教育最终只能变得毫无趣味。所以如果一定要测量,那只能是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的痕迹来测量学习的效果通过。而所执行的标准也应该只有合格和不合格。比如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作品质量,教师与学生会面交谈等,这样学生学习艺术可以尽量减少拿高分的功利心,回到无功利的纯粹的学习状态,学生也不会因怕失败而不敢参与,更可以尽情享受学习的过程。

“虚而不屈”也反作用于“动而愈出”。如果全社会都能正确地理解艺术教育的特性,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那么这样的艺术教育就可以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学会发散的思考方式,并真正培养出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进而提高创造能力。他们会更乐意探索相反的观点和看似不实用的观点,以及多样的看法和出乎意料的见解;更能够感受别人的情感;更好地鉴别其它文化和观念;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思考方式;更能从实用的观念跳出来理解“虚”的重要意义。

面对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刚刚脱离高中紧张学习生活的大学生因为大学

・123・

的相对自由而沉迷于网吧,沉溺于聊天和游戏。这时与其延续高中式的强压,倒不如用艺术教育吸引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闲暇时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探索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不良的学习态度和错误的学习观念,引导他们进入自由自主,超脱功利的良好学习状态,认识到学习本身的“虚”的乐趣。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小学到高中的艺术教育形同虚设。很多学生学艺术也是为了应试,只解决技术而不涉及艺术精神。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艺术教育就显得更为迫切,因为它还承担着弥补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缺失的重任。高校是具备这个条件的,并且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

其实,艺术教育的特性也正是艺术的特性,都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共一毂,当其无,,有器之用。,。故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艺术教育就是对

“虚”和“无”的教育。有虚无才有不尽的用处,进而充而不盈地充实了高校的教育系统,并且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说到这里,笔者想用蔡元培先生的一段话来作最后的总结:“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

[2]5者不可偏废之理也。”

[鲁[].,1982.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王建霞】

OnthePotentialandEffectofCollegeArtEducation

ZHANGNan

(SchoolofArt,YanchengTeachersUniversity,Yancheng,Jiangsu224002,China)

Abstract:Collegearteducationisessentialforstudents’all-rounddevelopment.Arteducationcouldactivategreatpotentialofthestudents.Collegearteducationshouldbeadvocatedwidelyaccordingtoeithertraditionaleducationtheoryorwesterneducationtheory.Thepotentialandeffectofarteducationuponthestudents’developmentcouldbeanalyzedfromthefollowingthreeaspects:physiologicaleffect,psychologicaleffectandsocialandmoraleffect.

Keywords:arteducation;potential;greateffect

本刊投稿信箱分工

本刊除总信箱[email protected]外,还分配如下投稿信箱:郭锡健 哲学、政治、法学、社会学、文学理论研究:[email protected]赵荣蔚 古代文学、文献学、伦理学、文化研究:[email protected]邵霭吉 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研究:[email protected]朱 根 经济学、历史学、图书档案研究:[email protected]王建霞 现当代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研究:[email protected]朱莉莉 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美学研究:[email protected]为保证及时收到您的稿件,请您在向总信箱投稿时,也可向分工信箱投稿。

(本刊编辑部)

・124・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