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

作者:徐涵杨科举

职教论坛 201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10-0053-04

  研究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问题,主要是厘清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教育人才培养上的差别。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传统上,本科院校根据开设的主体专业不同主要有文、理、工、农、医、法等类型。其中以理科见长的高校和相关专业主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主要进行科学教育。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和相关专业主要培养以工程师为代表的理论转化和工程设计型人才,主要进行工程教育和一定的技术教育。高职高专是专门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学校,主要进行技术技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是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教育类型,而且属于本科层次。要认清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就要对科学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三者进行区分,然后找出技术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区别。

  一、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关系

  (一)科学与科学教育

  科学是人类有意识地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活动的总称(或是总和),其成果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所形成的知识体系。[1]科学要解决的是如何正确合理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它的成果是一套合乎逻辑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可以验证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学习者掌握人类传承下来的科学理论和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探索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并能合理运用科学方法从事发现活动的能力。在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的本科高校多为科研水平较高的研究型大学,多属于“985”、“211工程”的综合类或理科类大学。

  (二)工程与工程教育

  “工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如此定义:①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②泛指某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如菜篮子工程。[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工程是指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3]工程的主要依据是物理、化学、数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科,如材料学、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热力学、传递和速率过程及系统分析等。工程问题应有最佳的解决方案,要考虑许多因素,取最可靠和最经济的方法。许多工程问题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伯聪在《工程哲学引论》一书中指出:工程是对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完整全部的实践活动和过程的总称。[4]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工程是作为有价值取向的主体(包括国家、组织和人)为了满足其特定需要,以一定经验知识或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一定技艺或技术为手段,以一定程序或规则为运作机制的变革显示的构建性的对象化的活动及其成果。[5]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认为“对工程进行定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个是从工程、科学和技术‘三元论’角度所界定的工程:科学是以发现为核心的人类活动,是以发现自然规律,讲求真、善、美,追求真理;技术是以发明为核心的人类活动,是发明方法,讲求技巧,追求诀窍;工程是以建造为核心的人类活动,工程师按照社会需要设计造物,构筑与协调运行,讲求价值,追求一定边界条件下的优化。另一个方面是从工程与生产、实践的相互关系中所界定的工程:工程就是包含了设计和制造在内的生产实践活动。第三个方面则可以从前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的更大的尺度,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的链条中来认识工程和把握工程的定位。工程的实施,一方面为科学技术的实现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工程的实施,一方面是以科学、技术的知识作为支柱群,经过集成优化成为集成的工程平台,另一方面是以一系列的集成的工作平台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支柱群,进而构成社会发展的平台。工程是将相关的知识集成起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枢纽和集成体”。[6]

  由以上对工程的定义和定位可以看出工程具有如下特征:①需要一定的科学原理作为支撑;②工程是有特定目标的,注重过程,注重效益;③工程的核心在于建造;④工程必然要求与环境协调一致;⑤工程的实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寻求最优策略。

  工程教育就是培养能在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工程设计型人才。在我国,工程教育主要由工科类院校和部分理科院校承担,培养的人才主要在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作。

  (三)技术与技术教育

  “技术”一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技艺、手艺、技巧,是手艺人的活动、能力、技能,也意味着一般艺术中的精美艺术品或造型。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哲学家狄德罗在《法国大百科全书》中载有最早的关于技术的定义: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目的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辞海》把技术界定为: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如电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②除操作技术外,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7]前苏联《哲学百科全书》中对技术如下定义: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中的技能、技艺和能力,是社会运动的工具和技能的系统。经过一定历史过程而发展着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是认识和利用自然力及其规律的手段。技术是形成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劳动被实现时的那种社会关系的指数,是构成每个特定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8]《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的定义为:“技术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专门领域。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指对造型艺术与应用技术的论述。当它在17世纪英语中出现时,仅指各种技艺。到20世纪初,技术的含义才逐渐扩大,它涉及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和过程。到20世纪后半期,技术被定义为‘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和方法’,人类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而现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的结合。”德国经济学家哥特尔-奥特里连菲尔德(F.Von Gottl-Ottlilienfeld)认为,技术“在主观上是达到目的的正确途径的艺术,在客观上是人类活动的特定领域所用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他将工程师所从事的技术活动定义为狭义的技术,即“物质技术”。他还将技术分为:个体技术——其客体是从属于个人心理的和躯干的实在性的技术,如体育技术;社会技术——其客体是个人之间关系的变革实践,如治安技术;知识技术——其客体是个人之间关系的变革实践,如心算技术;现实技术——以改变包括有机和无机自然在内的直接外部世界为客体的技术,如电力技术。德国当代技术哲学家拉普(F.Rapp)在《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对技术定义进行广泛讨论后,将技术定义为:“技术一词指物质技术,它是以遵照工程科学进行的活动和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并认为这一定义是“最接近人们的通常理解,是唯一可行的。”[9]

  由以上可知,技术的核心是生产技术,是人为了生存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而从事的各类活动的方法和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是人与自然(包括人与环境或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人所习得的一种本领,一种唯有人才具有的后天习得的改造自然的能力。[10]广义的技术包括物质生产型技术和非物质生产型技术,而非物质生产的技术更多的是指方法、技巧、程序、规则。如摄影技术,除了对硬件(相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这些容易按常规学习掌握的技术外,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还涉及光的利用、抓拍抢拍、画面构思、主题凸显、背景处理等这类隐含性的技术(技巧)。狭义的技术即物质生产技术本身也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技术目标的设定、技术意识的形成,也包括技术活动及技术目标的达成。这其中,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和器械进行制或做的能力、方法、技巧和方式,是其核心部分。物质生产技术过程可以用如下流程图表示:[11]

  

  图一 物质生产技术过程

  可以说,人类一切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技术,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技术的内涵却千差万别。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理解:

  ①个人通过熟练化的劳动获得的手艺、技巧、诀窍,这是一种个人的隐性知识。

  ②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的方式、方法、规则和手段,这是多指向物质生产的劳动过程中运用到的程序性知识。

  ③指向特殊目的的非物质生产的专门化服务的技术和技能体系,如侦讯技术、飞行技术等。

  ④能够体现人的意志、精神与智力活动的以劳动工具和物质生产成果为代表的技术的物质形态,如相比较算盘而言计算机就叫高技术产品。

  ⑤科学技术。即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遵循客观规律而开发的技术思想或技术原理,如航空航天技术。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教育如此定义:“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它强调对于科学和数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是像职业教育那样相对关心对于劳动技能的熟练掌握”;“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为其毕业生进入职场做准备,其从事职业从分层上高于技能型工作但低于科学或工程型工作。那些从事此类工作的人通常被称为技术师”;“技术教育有别于主要注重理论理解的专业教育”。由此可见,技术教育中对技术的理解多指上面第二和第五条,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的能力,以准确有效地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在我国,承担技术教育的高校为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工科类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多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和管理的工作。

  (四)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则渊、王续琨在《工程·技术·哲学》一书中指出:作为活动手段的技术与作为活动过程的工程实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离的。[12]也就是说,任何技术都不能游离于作为过程的工程实践,任何工程都不能摆脱作为活动手段的技术。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技术是工程的支撑,工程是技术的载体。正因为如此,人们经常把工程、技术这两个名词组合起来频繁地使用“工程技术”这个复合词汇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界”、“工程技术活动”、“工程技术项目”等词组。

  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杨金土等学者在《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一文中曾明确指出:“科学和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方面。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产物,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科学的作用在于理解,技术的作用在于使用、制造和实施”。“技术是通过科学发现而发展的,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变得越复杂,与科学的关系就越紧密”,“技术依靠科学又促进科学。而且,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技术还经常领先于甚至孕育着科学发现”。[13]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徐国庆等学者也曾撰文指出:技术哲学的研究显示,即使是对现代理论技术而言,它也是与科学相对立的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体系,尽管二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科学体系是由命题构成的,而技术体系是由工具、方法、经验构成的。我们决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14]

  我们在最通常的意义上考察工程、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可以知道,简单地说,科学是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的基础,工程是基于科学的物质建造活动,工程依靠技术得以实现。技术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中介手段,是实现工程目标的工具。

  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与技术教育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三类教育方向。科学教育中必定包含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内容,技术是科学研究的手段,而工程是科学研究的载体。工程教育中亦必包含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工程设计离不开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工程实践又离不开对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在对技术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手艺、技艺和诀窍的理解,与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之后,技术教育就不能不包含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内容了。科学知识是理解和发展技术的基础,而工程也是技术发挥作用的平台。三类教育的主要区别要从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侧重点的不同去认识。科学教育主要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理论创新能力,还要求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教育主要培养人才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素养,注重培养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技术教育主要培养人才的技术应用、技术设计和技术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

  结合以上对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关系辨析,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技术本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具有本科层次的职业和学术准备教育。它旨在培养能通晓相关专业与领域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技能,能将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善于综合多领域技能来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复合的实践型人才的教育形态。它是一种与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同“级”,但不同“类”;与专科技术教育同“类”,但不同“级”的教育。

  理解技术本科教育这一概念应注意两点:

  一是技术本科是一种本科层次的教育,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的研究,本科教育具有三个核心理念,即“本科教育是一种学术性教育,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教育,本科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15]技术本科作为一种本科教育类型,也应该体现其学术性、专业性和基础性。

  二是应把“技术本科”从“应用型本科”中区分出来,应用型本科是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教育类型,它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甚至可以说所有的本科教育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个别本科院校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其他高校毕业生无不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技术本科特指进行技术教育的本科院校。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应对传统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适应伴随科学发展和技术升级换代,岗位技术和能力要求升级而导致的就业难问题,主要采取在传统理工科院校里吸取职业技术教育的优点,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开设实践、实训类课程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做法。此类院校仍然给予学术教育以极大的关注,实践实训类课程并不丰富。技术本科院校则是为了适应后工业化时代人才结构调整对于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工程师与技术员之间的“桥梁型”人才即“技术师”或“技术工程师”的本科教育类型。是为了适应传统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后工业化时代对人才质量需求高移的一种策略。技术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这种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①具有将技术创造原型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于生产实践的能力;②具有维护、监控实际技术系统,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践问题的能力;③具有对基层技术员或业务员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能力;④具有在服务领域运用专门知识与技术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或综合性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等。

作者介绍:徐涵(1964-),女,辽宁朝阳人,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杨科举(1986-),男,河南上蔡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