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第27卷 第2期

2008年4月

海洋环境科学

MAR I N E ENV I RONMENT AL SC I ENCE

Vol. 27, No. 2Ap r .

2008

【综  述】

颜 梅

1, 3

3

, 左军成, , , 241(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2. 3. 92323部队, 山东青岛266003; 4. 92330部队, 山东青岛266077)

摘 要:, 1993~2003年间海平面及比容海平面变化趋势分别在2. 8mm /a、

1. 2mm , 海水比容变化对海平面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1950~2003年间全球比容海

3mm 。东中国海近10a 的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的趋势变化分别为4. 93mm /a 、3. 18mm /a,其中盐, 在季节尺度上, 比容效应是海平面面变化的主导因素, 在年际尺度上, 具有准2a 的周期, 主要受黑潮和长江径流的影响。南海的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分别为4. 7mm /a、4. 2mm /

a, 比容海平面的位相比T/P海平面大约提前2个月, 年际变化和ENS O 高度相关。并提出气候变化的模拟以及区域性海平

面的研究是未来海平面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关键词:海平面, 比容海平面, 变化

中图分类号:P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336(2008) 0220197204

Advances on sea level var i a ti on research i n globa l and Ch i n a sea

Y AN Mei , Z UO Jun 2cheng , F U Shen 2bo , CHE N Mei 2xiang , CAO Yue 2nan

1, 3

2

4

1

1

(1. College of Ocean Envir onmental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 ingdao 266100, China; 2. College of oceanography,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3. 92323Unit of the P LA, Q ingdao 266003, China; 4. 92330Unit of the P LA, Q ingdao 266077, China )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sea level variati on is revie wed and the rates of gl obal and steric sea level variati on are 2. 8mm /a,1. 2mm /a fr om 1993t o 2003. I n the North He m is phere, the sea level shows re markable seas onal variability and is dom inated by steric varia 2ti on . The rate of gl obal steric sea level rise is 0. 3mm /afr om 1950t o 2003. The rates of sea level and steric sea level rise in the East China Sea are 4. 93mm /a 、3. 18mm /a,where the hal osteric contributi on is much larger than in the gl obal ocean . On the seas onal scale, steric effect is a main fact or f or sea level variati on, but on the inter 2annual scale, sea level variati on shows a qusi 2biennial oscil 2lati on, which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fluctuati on of the bi m odality path of the Kur oshi o and the discharge of the Yangtze R iver . The rates of sea level and steric sea level rise are 4. 7mm /a,4. 2mm /ain the South China Sea fr om 1993t o 2003, and inter 2annual vari 2ability is related with ENS O. The si m ulati on of cli m ate change and the study of regi onal sea level variati on are p r oposed as the p ri m ary as pects of the sea level variati on research in the future . Key words:sea level, steric sea level, variati on

  随着人类活动对海洋、大气系统影响的迅速扩大,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 已经引起全世界科学家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海平面上升后, 全球大部分沉积型海岸都将遭受到严重的侵蚀, 沿海国家均面临着如何科学管理这些海岸的问题。最容易受影响的是那些地势较低的沙质或泥质海岸, 如我国的渤海湾、

3收稿日期:2007203219, 修订日期:20072052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6015/D0601,40376005) ; 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人才支持目(NCET 20420646) ; [1**********]4专题: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及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资助

 作者简介:颜 梅(19682) , 女, 山东青岛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海平面研究。 通讯作者:zuo@ouc. edu . cn

 198海 洋 环 境 科 学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第27卷

年间的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 7mm /a[6]。文献[3]中还得出南(15°S ~64°S ) 、北(15°N ~64°N ) 半球和低纬海区

(15°S ~15°N ) 平均海平面的上升分别3. 85mm /a,2. 22mm /a和2. 08mm /a;而且海平面变化具有很强的区域特

海平面的微小升高都会引起大片陆地的淹没及海岸侵蚀的加重, 后果不堪设想。我国是个海洋大国, 拥有18000

k m 长的大陆岸线和14000k m 长的岛屿岸线, 约有70%

以上的大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但同时也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为严重的脆弱地区。海平面上升将加剧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 影响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海平面可分为相对海平面和绝对海平面。研究海平面变化规律使用的数据资料大致可分为两种:验潮站数据和卫星高度计资料。验潮站数据是以固定在陆地上的水准点为基准测量得到的海面高度, 地壳运动会有垂直升降, 平面为相对海平面。。卫, 这(构造运动, 下沉) 的影响。相对海平面变化在区域性开发建设规划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绝对海平面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是当今海洋与气候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影响全球绝对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1]

征。三大洋平均海平面上升趋势基本相同(约为3mm /

a )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平均T/P海平面具有强烈上升

趋势, 如在40°S ~50°S 纬度带上T/P速率达到5. 13mm /a(20°N ~30°N 和30N ~40°N ) 平均; 而高纬度, 40°N ~50°N 纬度0. 50mm /a。

个验潮站1993~2003年海面高度数据的分, 多数站位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在0~10mm /a,超过总站数的55%。133个验潮站所得的平均海平面的线性变化速率为2. 68mm /a,与全球平均T/P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基本一致。验潮站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且与比容海平面相似, 说明比容变化对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3]。

1. 2 近十年全球比容海平面趋势研究

本文作者基于Ishii (2005) 海洋上层700m 的温度、盐度资料分析结果, 得到的1993~2003年间全球60°S ~

60°N 范围内的比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1. 25mm /a,占T/P海平面上升趋势的40%, 其中盐比容的贡献接近0。Ant onov 等

[7]

:一是全球海水质量的变化, 主要包括冰/雪

的溶化和累积、降水、蒸发、表层径流与大气和陆地之间的水质量交换; 这种因为海水质量的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化称之为海平面的升降(eustatic sea level ) , 与气候紧密相关。二是由海水的密度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化, 这包括温度和盐度的变化, 称之为比容效应(steric effect ) , 由温度升高引起的热膨胀导致的海平面变化称之为热比容海平面(ther mosteric sea level ) , 由海水盐度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变化称之为盐比容海平面(hal osteric

sea level ) , 热比容海平面和盐比容海平面之和为比容海

指出1993~2003年间全球50°S ~60°N 范围

内海洋上层700m 热比容的上升速率为1. 23mm /a,其中太平洋上升趋势占60%。海温的变化是引起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 但其贡献小于50%[8]。

1. 3 海平面的季节变化

全球海平面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尤其在北半球, 15°N ~64°N 纬度带内的季节振幅达到5~6c m, 南半球相同纬度带内其振幅约为2~3c m; 对北半球而言, 一年中海平面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9月和3月, 南半球则相反[3]。通过比较1993~2003年间T/P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变化的特征发现, 海平面的季节变化较比容海平面变化滞后一段时间, 且滞后时间随纬度升高渐长, 中纬度基本同步, 高纬度海域滞后可达5个月。在中纬度海区, 海平面的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主要是由比容变化引起的, 比容的贡献达80%以上; 在高纬海域, 比容变化的贡献明显变小, 在60°附近只有30%左右[3, 9]。北半球的平均海平面与比容海平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上升趋势较弱, 海水比容变化对海平面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平均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上升趋势强烈, 海水比容变化对海平面变化不如北半球那么显著。赤道海区比容海平面变化对全球平均比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约为64%。除高纬度海区和南大西洋外, 全球主要海区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的上升趋势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在太平洋二者均具有西升、东降的趋势, 海水比容变化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影响显

平面。海平面变化是物理海洋和大气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掌握海平面变化规律, 预测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 沿海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减灾防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前后, 发表了一系列利用全球长期验

潮数据分析得到的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研究成果。自1992年8月T OPEX /Poseidon(以下简称T/P) 卫星发射以来, 获得的高度计资料在物理海洋界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每

10d 一个周期的海面高度观测资料的精度可达4cm, 其

高时空覆盖率和高精度, 使T/P卫星高度计资料成为研究全球绝对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手段[2]。

1 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1. 1 近10a 全球海平面趋势研究

张建立[3]发现在1993~2003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2. 89mm /a,与Leuliette 等[4]及Cazenave 等[5]的结果(2. 8±0. 4mm /a) 非常接近, 而1993~1998

第2期著[3]。

1. 4 过去50a 间比容海平面研究

颜 梅, 等:全球及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199 

出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明确了东部沿海缓慢上升、且与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相一致的事实, 指出我国东部沿海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地面沉降和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水受热膨胀。

2. 2 南海海平面变化特征

I PCC 第三次报告指出过去50a 间全球海平面的上

升速率约为0. 3~0. 7mm /a,热膨胀对海平面的上升有重要贡献[10]。Ant onov 等[11]利用Levitus 温盐资料分析了

1957~1994年间海洋上层3000m 的热比容和盐比容的

丁荣荣等[15]分析了南海1992~2002年的海平面特征。发现南海海平面平均以4. 7mm /a, 最大区域在南海的东北部(10/a) , 核心值. 0mm /a,T/P4c m, 比4. 2。Rong 等

[16]

海面上升速率为0. 55mm /a,其中因盐度下降导致的体积膨胀使海平面上升约为10%; 热比容和盐比容的地理分布不一致, 有些区域呈相反的趋势, 因此忽略盐比容对比容海面高度的估算是不准确的, 由淡水增加(不包括海冰融化) 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 3±0. 5mm /a。An 2

t onov 等

[7]

分析了南中国

利用Ishii 温盐资料计算得出19552003年的海平面和1945~2004年的比容海平, 得出海平面的年际变化和E NS O 高度相关。

刘秦玉等[17]对南海海面高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后认为, 南海北部海面高度(SSH ) 的变化应归因于南海局地的动力、热力强迫和黑潮的影响, 黑潮对南海北部

SSH 平均态的影响要大于对SSH 异常场的影响; 冬季南

海洋上层700m 0. 33mm 本文作者基于Ishii 2003年海洋上层7000. 30mm /a,其中热比容为/a,0. 03mm /a。

2 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杨建等

[12]

初步分析了中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特海北部深水区局地风应力与浮力通量对SS H 的作用相反且量级相同。L iu 等[18]指出风的季节变化是南海SSH 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沈春等[19]分析南海海面高度异常

E OF 第一模态为E NS O 模态, 方差贡献达到44. 7%。在

征。计算了中国近海渤海、两巴海峡、黄海、东海中部和南海北部等五个典型区域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指数。我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除黄海外各海区都具有显著周期变化。异常指数与风速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中低纬海域, 负相关区域主要位于中亚至我国大陆西部和中太平洋近赤道海域, 与温度场正相关区分别位于非洲大陆南部、澳洲大陆南部和南美大陆中南部, 负值相关区主要位于北印度洋和东太平洋海域。与温度相关场分布表明中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与E NS O 现象有关。

2. 1 东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特征

Yan 等

[13]

厄尔尼诺(El N i o ) 期间, 整个南海海面下降。

3 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3. 1 模拟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平面变化是由于社会和环境原因造成的气候变化的重要后果。I PCC 第三次报告[10]指出:在未来的100年里热膨胀被认为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巨大, 表层的受热被完全传到海洋的整个深度上会有相当长时间的延迟, 结果是海洋不会处在平衡状态, 而且当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后, 全球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因此研究预测海平面的变化则主要依赖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 这就必须依靠全面综合的全球海、气、陆以及海冰的耦合模式, 如CCS M 等耦合模式。但由于理论认识水平有限, 目前模式对云、海洋、极地冰盖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等引起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描述还很不完善, 因此对未来气候的预测还包含很多的不确定性, 对海平面变化的估计也就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2001年I PCC 第三次综合报告[10]中, 选取了11个AOGC MS (海气耦合模式) 的研究结果, 综合分析得出

1990~2100年间全球海平面的平均上升范围为0. 11~0. 77m, 速率比20世纪大2. 2~4. 4倍, 其中热膨胀的贡

发现在1993~2003年期间, 用T/P观测资

料得出的东中国海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平均增长速率为

4. 93mm /a和3. 18mm /a,因此海平面上升主要是由比

容海平面的上升引起的, 其贡献达到64. 5%。热比容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为1. 88mm /a,盐比容海平面平均为

1. 3mm /a. 相对全球而言(盐比容效应近似为0) , 在东中

国海盐比容的作用较大, 占总比容变化的40%, 这主要是受长江径流以及携带高温高盐的黑潮水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最快的区域是台湾的东、北侧海域, 而比容海平面上升最快的区域是对马暖流以及东海海域内的黑潮流径上。

东中国海的T/P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 3月份最低, 9月份最高, T/P的年振幅达7. 82

c m 。海平面与比容海平面的最大相关系数为0. 86。海平

面具有准2a 的变化周期, 这主要是由黑潮的双模态路径变化以及长江径流变化引起的。在季节尺度上, 比容效应是海平面面变化的主导因素, 但在年际尺度上, 东中国海的海平面变化主要受黑潮和长江径流的影响。

邢灿飞等[14]总结了我国东部沿海利用验潮站资料得

献约为0. 11~0. 43m, 在21世纪海洋的热膨胀会加速。

以上数字显示了在模式运行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提高模式精度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方向, 另外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海洋环流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对海平面的变化也将有重要的影响。

 200

3. 2 区域海平面变化

海 洋 环 境 科 学第27卷

[7]ANT ONOV J I, LEV I T US S, BOYER T P . Ther mosteric sea lev 2

el rise, 195522003[J ].Geophys Res Lett, 2005, 32:L12602. [8]申辉, 郭佩芳, 钱成春, 等. 199322001年全球海面高度变化

海平面变化除全球尺度变化外, 还存在重要的区域性和局地性特征。局地性和区域性变化与全球性变化同样重要, 因为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地壳运动、气象因素都会引起局地海平面的异常变化, 如果平均海平面上升, 极值出现的次数将更加频繁, 意味着风暴潮等洪涝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 因此研究区域性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局地性研究一般是利用长期验潮资料和卫星观测资料, 借助动力诊断模型对某特殊海域的海平面进行研究。研究局部海域的海平面变化原因目前可利用模型将海平面观测资料中内因和外因的贡献分离开来, 气压、外, 可分, , 对沿海。

特征[J ], 海洋与湖沼, 2003, 34(2) :1692178.

[9]Z UO J C, ZHANG J L, DU L, et al . Sea level variati on /change

and ther mal contributi on in the Bering Sea[J ].Acta Oceanol ogi 2ca Sinica, 2005, 24(6) :129.

[10]CHURCH J A, GREG ORY J M , HUY P, et al .

Changes in ].Report of the C ].Cambridge, . Press, :881.

J I, T US S, BOYER T P . Steric sea level var 2

195721994:I m portance of salinity [J ], J Geo 2Res, 2002, 107(C12) :8013.

[12]杨建, 沙文钰, 卢军治, 等. 中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

的初步分析[J ], 海洋预报, 2004, 21(2) :29236.

[13]Y AN M, Z UO J C, DU L, et al . Sea level variati on /changeand

steric contributi 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A ], Pr oceeding of The Seventeenth (2007) I nternati 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 2neering Conference [C ], 2007.

[14]邢灿飞, 廖成旺, 李树德, 等. 我国东部沿海海平面变化研

参考文献:

[1]STE WART R W , BORNHOLD B D, DRAGERT H, et al . Sea

level change[A ], The Sea [C ], New York, John W iley and S ons, 1998:1912211.

[2]董晓军, 黄珹. 利用T OPEX /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监测全球

究现状及问题[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25(3) :

1292132.

[15]丁荣荣, 左军成, 杜凌, 等. 南海海平面变化规律以及比容

海平面和风的影响[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7, 增刊.

[16]RONG Z R, L I U Y G, Zong H B , et al . I nterannual sea level

variabi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res ponse t o ENS O [J ].Gl 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07, 55:2572272. [17]刘秦玉, 贾英来, 杨海军, 等. 南海北部海面高度季节变化

海平面变化[J ], 测绘学报, 2000, 29(3) :2662272.

[3]张建立. 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及比容变化的影响[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2006.

[4]LEUL I ETTE E, NERE M R S, M I TCHUM G T . Calibrati on of

Topex/Poseidon and Jas on alti m eter data t o construct a continu 2ous record of mean sea level change[J ].Mar Geod . , 2004, 27:79294.

[5]CAZENAVE A, NERE M R S . Present 2day sea level change:ob 2

servati ons and causes [J ].RG3001.

[6]CABANES C, CAZENAVE A, LEPROVOST C . Sea level rise

during past 40years deter m ined fr om satellite and in situ observa 2ti ons[J ], Science , 2001, 294:8402842.

Geophys .

Res Lett, 2004, 42:

的机制[J ].海洋学报, 2002, 24(增刊1) :1342141.

[18]L I U Q Y, J I A Y L, WANG X H, et al . On the Annual Cyc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Surface Height in South China Sea [J ].Advances in A t m os pheric Sciences, 2001, 18(4) :6132622.

[19]沈春. 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研究[D].南京:中国人民解

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2006.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