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制度的问题与策略

小学德育制度的问题与策略

摘要:德育是一门组织严密、计划周详、综合性强,并且要求学生亲身参与的课程,尤其是小学德育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分析了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德育教师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德育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目标空大、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影响德育教学水平和效率,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困扰小学德育教师的难题。因此,针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育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向,随着时代发展,新形势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发现这方面的教育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能融合起来。通常小学德育教育采用的方法以说教为主,采用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而较少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同时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也较少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导致最终教与学上的脱节。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家庭,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了就全然是老师的责任,对于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不重视甚至不教育,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第二,当前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差。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等都带来了方便,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小孩都拿着手机、平板等观看网络内容,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很多黄暴信息也是通过互联网到处传播,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彻底区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网络信息内容的查看权限。小学生还处于对道德认知不是那么清晰的年龄,这些网络不良信息会造成小学生道德的错误认知,而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也会造成他们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对道德教育不那么关注。第三,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投入没有像其他课程大,很多学校没有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专门师资投入,很多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识,更多的是关注与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整体投入不足。而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以自我的重心,不接受他人意见等,这也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需要被迫切关注。

(一)目标空大 德育课教学水平是评价教学水平的硬指标,许多学校为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德育教学目标设置过高、过大,但是德育教学仅仅停留在

表面形式,这种德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二)教学方法陈旧 许多学校的德育教学方法陈旧,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德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等几乎一致,只重视教学形式,但是不关注教学内容,依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讲故事,学生被动地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仅仅只能记住几个特殊的问题,但是并不理解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许多学校的德育教师由文化课教师担任,并没有专业的教师,文化课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德育教育培训,其知识水平和品质相差甚远,其教学方法更是生搬硬套,导致德育教学效率不高。(三)观念落后 许多小学的德育教学只是做做样子、喊喊口号,教育观念落后,德育活动自身没有新意,往往是老调重弹,无规划、无组织,存在很大

的局限性,导致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其有效性相对较差。一、小学德育工作当前情况分析(一)教材方面原因 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材落后,虽然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教材更新的步伐没有跟上,课本上的内容比较保守,缺乏新意,加上

现在社会信息量这么大,教材的不合适显然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种制约。

(二)教师方面原因 小学生虽说还小,但是由于当前社会发展的较快,还有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小学生懂得也比较多,思想也比较活跃,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所改变,以适应当前小学生的个性特征。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说什么就听什么,现在的小学生需要教师耐下性子与其做朋友,以此方式去教学,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如果一味的强制强压,或者是单调的在讲台上纯讲,小学生也没兴趣听,所以教师还要探寻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讲故事或者是小组合作等方式,尽量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不要单一的灌输。

(三)学校方面原因首先,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例如受各界压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都能制定出细致的策略,可是对比德育教育,往往只是走走过场,没有量化任务,光口号喊的响亮,实际效果确实有待提高。另外,对于学生的差异性也要关注,做到因学生而异,努力把德育教育拓展到小学教育的各方面。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德育教育更重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好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比只会知识要实用的多,也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四)社会方面原因现在社会发展较快,不只是好的方面,坏的方面也有,这就对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毕竟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较快。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多负面现象都会左右小学生的思想,例如腐败、赌博、吸毒、暴力等等,有些现象甚至在小学生自己的家庭里也会出现,这更是会影响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塑造。以前教育小学生说帮助老人过马路,现在出现老人跌倒不敢扶的现象,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潜在影响,这些都或多或少阻止和破坏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1. 小学德育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高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德育就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要继承传统文化,懂得中国的传统礼仪,传承吃苦耐劳的品质,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小学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

2.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德育教育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教师只是德育教师或者班主任的事情,与其他科目的教师没有关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在课堂上,每个任课教师都是教育者,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操场上,体育教师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此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为小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提供风帆;在食堂,那些辛苦做饭的厨师会教小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工作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二、提高小学德育水平的主要途径1. 用德育文化环境熏陶学生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对很多事情不能做出正确地判断,要想减少人生路途的坎坷,优良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关键要把小学生置放于德育环境中,让其每天都能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帮助与鼓励,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获得精神的力量。经过长期的熏陶,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校园德育环境,可以通过黑板报、橱窗等方式进行展示,还可以举办一些以“感恩“”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征文比赛等。2. 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各学科 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开设的课程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在教授基本知识之余,教师要把本学科的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小学生能够时刻接受德育教育,使其在长期的熏陶中,提高德育水平。例如:语文学科可以从学习汉字开始,教师把汉字的产生传说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历史故事讲述给小学生,让其对汉字充满好奇,进而上升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数学学科,教师可以把有关数学家励志的故事讲述给小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力的坚毅品质。3. 给学生灌输先进的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如果一味停留在过去,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小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将新鲜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现今,国家非常注重社会文明建设,不断推出一系列的先进人物及先进事迹,同时也举办了很多相关的电视节目,如央视每年举办的“感

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寻找最美少年”等节目。此外,国家还推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理论。这些都是时代的精华,再加上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八礼四仪”的内容,可以说,小学生德育学习的先进内容非常丰富。4. 用实际行动带动学生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做事风格等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生活中要遵纪守法、守时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要做得更好才行。同时,教师要认真学习业务理论,恪守职业操守,在努力中逐渐完善自己,给学生展现最美好的形象,让学生都能从教师身上源源不断地获取正能量。5. 对学生多一些包容与理解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智力发育还未达到一定水平,对世界的认识有限,所以他们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长期的发展中,小学生出现一些错误,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如偶尔的一次迟到、与同学闹矛盾等。小学德育教育就是纠正小学生的这些错误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因此,教育者要对小学生多一些包容与理解,给予他们更多指导。总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其成人成才的基础,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德育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广大教师在教师职业道德和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一定能把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和改善教育方法 教师作为跟学生接触较多的人,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以师为荣。教师更应注重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对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开始变得更为活跃,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出现叛逆,对这样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一定不要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可以私下谈心,或者是给学生写鼓励信,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积极向上的方面。对于思想品德的教学,教师还应该多探索研究好的教学方法,为的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见贤思齐。(二)学校德育工作方面的制度要改善 学校是小学生一天当中呆的时间第二长的地方,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也是学生全面学习的重要场所。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学工作,对教师要定期指导培训,让他们的专业教学技能更为提高,摆脱灌输式教育,把教学方式多元化,让学生喜欢主动去学。第二,学校可以多组织德育教育方面的比赛,比如爱国教育演讲方面的,或者是长大后理想是什么的演讲,也可以在学校橱窗和班级张贴好人好事榜,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好的思想品德。第三,学校要和家庭互动,互相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校教师负责,在家父母管教,建立微信群、QQ 群方便及时联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三)做好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环境建设 好的环境会塑造好的学生,对校内外环境要结合政府部门做到安全、卫生、绿色,对搞破坏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在校内营造一个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尊敬师长、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这么一个氛围。在校外要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安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品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加强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途径,要把德育教育彻底深入到各种教育内容中,学校对各科教师应该有德育教育的要求,要把德育教育渗入到各科学习中。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融合德育教育的活动,比如志愿者、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且能收到德育熏陶教育,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比如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专题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第二,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进行美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才能让小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形象,因此,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美化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手段。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可以通过几个点进行:(1)校园文明环境的建立,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生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渡过的,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搭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了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以及学校校风、学风的建立。(2)建立良好的社会德育教育环境。这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统一建立,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还需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统一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不管处于什么场所都能有良好的氛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加强德育教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充当良师的角色又要充当知心长辈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并且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做教书的工作,还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责,将学生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行为,那么教师先自己做到,言教不如身教。同时,要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才能对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比如有一位学生纪散漫、上课总是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过来谈话,在谈话中,我不是直接批评,采用引导的方式,给他们讲一些关于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且能进行改正。通过这次谈话,

该同学果然转变过来了,上课也变得专心起来,也不迟到了。面对这些学生,我都是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先了解情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关爱去关心学生,循循善诱,不操之过急,这样的方法比直接指出错误来的有效多了,也不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之,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一个人品行优劣的特殊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教书育人的天职注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传道”、要育好人。新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要求德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情趣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以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处世作为一种形象的示范,会直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心理暗示。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幼稚,品格、行为习惯正处于养成时期,老师是他们学习模仿的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人格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必须从内在知识、思想、气质到外在风度、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全面加强自身修养,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时反省,提升自身道德修,做到先正己。是注意在平时有意识的抓住时机或者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做到后正人。 二、通过教材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必须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篇课文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个德育主题,如助人为乐、诚信友爱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少先队主题活动、外出参观等形式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是按照教育目的,任务的要求,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比如根据学生爱吃零食、上学迟到等不良习惯,通过开展“告别不良行为”主题班会活动,适时地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也可以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主题,比如元旦、“五四”、教师节、国庆等节日确定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尊敬师长的教育等。通过少先队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也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少先队工作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配合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因此主题队会是少先队活动开展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对队员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它拥有学校班级授课并列入课程表的特有优势,抓住主题队会活动就是抓住少先队德育教育活动的关键,开创性地开展主题队会活动,会让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具体化、多样化,会充分体现少先队特有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德育教育的这一特有优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开展“我爱五星红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品质;通过开展“比一比,看谁学习习惯好”主题队会,让队员在队会中互相比较寻找差距,帮助他们树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决心等;通过开展“红领巾小广播”、“光荣榜”等活动,宣传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先进、比超先进、争当模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外出参观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旅游风景名胜,感受祖国山河壮美;通过深入农村,体验农家生活,感受生活的艰辛等。总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必须要放在突出的位置去开展。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其德育观尚未形成,并且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模糊的阶段。因此,该阶段的德育教学目标重在打基础,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思考,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严格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种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德育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对此,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此提高德育教学效果。例如,以生活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德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以及形象化,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以“秋天的收获”为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秋天自己的收获,学生既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谈秋天成熟的果实,也可以与家长、同学交谈,了解更多关于秋天的收获,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网络等多途径收集到的果实拿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并根据果实的特点进行分类,这种学生与家长、同学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教学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转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等于一体,打破了传统听声音的枯燥教学观念,并深入对德育教学理念的研究,创新教学观念,并引入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