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素质、执教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目标的阐述很全面,但也存在一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相脱节的地方,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并结合自己一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论了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以及教学目标如何更合理地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 主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领会其精神内涵,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作为切入点,制定出课堂切实可行的最优化目标,同时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将其落实的关键要素,以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

(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而作为新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教材备得滚瓜乱熟,而学生却不知所云。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尤其是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之一便是重视学生,重视学情,关注整体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教材是死的,但我们教师是活的,我们一定要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相适应。并在不断的调整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师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在逐步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学目标才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纲要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主要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方向性的指导和要求。但指导归指导,要求归要求,我们知道每一次改革,目的都是好的,但是相对也都是激进的,这一次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我们要认真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但我们更要将这种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实际情况,这包括学情、校情、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仅针对我的学生来说,基础偏差,有时在课堂中有一些常识性的语文知识都很难回答准确,这时候我们如果再让他们探索、创新,大概就是一句空话,华而不实。所以,我根据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发现合作学习比较适合于我自己的学生,这时候我会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给他们多一些讨论、合作的机会,啰嗦了半天,只想说一句,制定教学目标要研读课程标准,但绝不能拘泥于课程标准,而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

(三)以教材为媒介,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课堂教学的目标的制定,笔者认为应更强调素养,这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当前语境下,高考仍是教学的指挥棒,以致课堂教学中,练习册、测验仍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比重,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也就是说,是评价体系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制定。课改是对应试评价体系的一次重大冲击,但真正将课改的理念与目标在教学中完全得以实现,这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当前正是一个过渡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与时俱进,应该试着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一条合理的过渡渠道,我的策略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中的课文根据学情,划分为简、中、难三个层次,简单的由学生自行处理。让他们通过分工合作,老师仅作一个指挥者与引导者。中等的文章,我作为重点来讲,原因是这些课文,就像维果斯基所说,“面对这些果子他们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来的”。而难度较大的文章,我要进行筛选,同时进行补充,让他们投票来选择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文章。而且在讲读这些课文的时候,尽量淡化语文基础知识,突出人文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不再感觉枯燥无味,这是一个培养兴趣的过程,这个过程收效显著之后,教师不妨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学习,笔者认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的是,具体学科层次上的教学目标大都是首先由教师根据学情、课标、教材预期制定出来,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将其由纸面转化到实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对教学目标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教师,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能否达成,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优劣与执教能力的高低。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学生是通过教师来学习知识的,因而就需要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往往老师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而要在课堂上要学生来做,效果肯定是收效甚低的。就语文学科来说,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有三点,即学识渊博、幽默、激情。学识渊博是学生认可语文教师的一个必要条件,幽默可以使课堂生动、富有活力,激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影响学生处理其他事件的态度。所以,任何一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都要先考虑的是:我可不可以做到,如果自己做不到,你的学生可能基本也不会做到。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与学生一起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要想达成“理解作者苍凉悲壮的崇高之感与豁达、乐观的仁者胸怀”这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师在示范朗诵时,将苏轼词那种磅礴之气与期间穿插的悲慨之情读出来,学生才会身临其境,去感知,去欣赏。同时也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三国史料与苏轼的相关历史典故,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如果缺少这些知识的积累和朗读的基本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将无从谈起。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中,一个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衡量的原则是看学生有没有接受、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一个最直接的尺度就是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重难点方面的互动情况。当然这也取决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个就是教师的教学风格,笔者的观点是:每个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以适应层次、班风不同的班集体。另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读懂学生,根据学生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在上文中已有所涉及。

以上几点还偏向教师的角度,这是因为教师的作用往往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所体现的,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其息息相关。下面从学生的角度谈一下教学目标落实的问题。

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教师很优秀,它具备一个语文教

师应该具备的很多优点,但教学目标就是无法落实,这时候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有的学生却跟他的老师说,“还得加个定语,‘枯燥的’”。笔者听了之后,先是一笑,然后不觉有些汗颜,新课改经常提到“学生是主体”,但是在教学中,每一个教师是否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做一个引导者呢?大多数是很难做到的。权力的放宽是有弊端的,尤其是对于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当让他们讨论、合作学习的时候,他们往往是以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的。其实终归一点,教师大多数还是要考虑成绩的,因为高考的评价体系没有变,教师就不能放任一些学生去“挥霍”课堂,学生毕竟在高中只有短暂的三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最重要的是在高中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一般和偏差的学生,养成习惯要重于对语文知识能力的创新,这也是教学中最难落实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的落实,对于学生本身来说,首先要转变学习的态度,在生活中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而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这个无疑是第一位的。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就要做到勤于积累的同时,经常习作各种文体,这个时候也需要教师具备识别与驾驭“千里马”的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教得好”等问题为基本任务。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怎样教得好”,就涉及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问题。多媒体之于语文学科教学的作用,无非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教师不具备的素质通过多媒体示范给学生,目的都是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笔者认为多媒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专业素质方面的不足,但过度地使用多媒体,也是在淡化教师的作用,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将缺失。举一个例子:多媒体代替板书,教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数量越来越少;学生通过网络交电子文本的作业等等,这些都使我国传统的书法传统渐渐流失,如果这样延续下去,不久的将来,硬笔书法将像楼兰王国一样消失殆尽。因此,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需要多媒体为媒介,如:在教师讲读散文和诗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范读文章;讲解成语时,可以通过制作动画,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等,但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

参考文献:

[0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0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0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0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05]李晓明.中学语文实用课程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