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设计九一八

勿忘国耻,铭记九一八

1、介绍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而在剿灭“共匪”,因此,为了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出此下策。

2、中日关系

对于中日关系,我们有一个近乎专用的名词,就是”一衣带水”;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就是”中日两国友好了两千多年,只是近一百年才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还有一个十分美好的愿望,就是”世世代代友好”。中日确实也在恢复邦交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合作,但是由于存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修改教科书,拒不承认侵华史实,和最近日益严重的钓鱼岛问题,中日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我们同学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一起来探讨一下。

3、对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又是怎么看的?如果你是当时东北军的一名军官,你是坚持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还是要带领着自己的部下与日本侵略者做坚决的斗争呢?

4、申述和平的来之不易与青少年之责任。我们不会去侵略别的国家,但是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被侵略的屈辱,这是我们民族永远好不了的伤疤。同学们,请我们铭记历史,扛起我们青少年的责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可以齐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 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法国一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 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 现摘抄一些:

广岛: 被原子弹轰炸得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 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 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 纪念馆" 哭墙" 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 2001年8月6日, 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 精确到个位.

广岛: 每年8月6日, 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 钟声汽笛鸣响, 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 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 除了悼念大会会场, 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 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 最多不到1万人, 占全市人口1/2800或1/500; 广岛: 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 占全市人口1/21……

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