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一节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构成的空间结构,无论是排列还是组合,都具有一定的形式规律。通常我们称之为“形 式美规律”或“形式美法则”,它是通向形式美的捷径。纯艺术和设计皆属造型艺术,故追 求造型形式的美感是关键问题。形式美是个复杂而深广的问题,并非几条规律可以涵盖。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构成形式规律,是指构成中组合方式的一般规律,并不是形式美的全部。

1.1 和谐与对比

和谐通常被认为是美的最基本特征,它不仅是造型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甚至是整个艺术领域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门类。艺术追求情感的表现,追求创造力,追求美感,而美感源于和谐。无论是哪种艺术门类,和谐都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标准。就构成设计而言,和谐是构成的最高形式,构成的完整性取决于是否和谐。形式上的均衡与对称,数学上的比例与尺度,视知觉上的节奏与韵律等都属于一种和谐。和谐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确切地讲,是包含着对立因素的统一,“对立性”和“统一性”是和谐的根本因素。

(1)调和

和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协调一致即调和。调和是由相同或相似的因素有规律的组合,把差异面的对比降到最低限度,使构成的整体有明显的一致性。

黑格尔把调和称为“整齐一律”。他说:“整齐一律一般是外表的一致性,说得更明确一点是同一形状的一致的重复。„„例如在线条中,直线是最整齐一律的,因为它始终就朝个方向走。立方体也是一个完全整齐一律的形体,无论在哪一面,它都有同样大的面积,同样长的线和同样大的角度„„”

调和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在视觉上会造成一种秩序感,从而带来一定的和谐与悦目。但过于一致也会令人产生乏味和单调之感。因此,调和并不是和谐的最完美解释。

(2)对比

对比是相异的因素组合,一般情况下,是使各因素间的对立达到可以接纳的限度,对比是在调和的基础上强调特征的结果。在传统的美学中对于形式美的把握较多强调调和,而较少强调对比。现代设计和现代绘画就曾一度以追求不对称、不平衡和粗犷强烈的变化美感为时尚。应当说,建立在统一基础上的对比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

任何对比,其本质都是一种差异因素的并置,其结果使差异的因素更加明显地突出各自 的特点而产生视觉造型的活跃,这种活跃就是变化,没有对比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视觉造型就显得千篇一律、枯燥无味。

瑞士著名艺术教育家伊顿认为,构成理论的基础是对比要素的普遍性理论。在造型基础 教育中,他认为,造型构成的基础是对比,发现对比中的美与生命力是启发学生创造力的关 键。总之,对比是造型各要素之间的特质被强调出来的一种视觉现象。对比产生变化,变化带来美感。但在视觉上,对比必须通过形式的某种一致性来达到画面的稳定,即变化中求统一,这才旱和谐自勺嚣高境界。

1.2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

1.3对称与平衡

对称形式,深受我们知觉系统的欢迎。人类在形式方面最先发现和运用的也是对称的美。

对称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完全的平衡,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的美感。干百年来,对称这种形式美法则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对称的美是永恒的。早在6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所制造的粗糙石器,其形状就是大体对称的。也就是

说,人类初期,就已经开始应用对称的美学原则来美化和装饰自己了。在远古时代的陶器造型、欧洲中世纪的建筑、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有大量具有对称的形式美感的例子。

今天人类的文明进程已经进入了21世纪,对称的形式美法则仍然被普遍的认同,可见,对称的形式是永恒的形式美法则。

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论述对称时认为,人对对称的感觉“大概与人的身体 结构及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关。自然界中的许对称的标志图形多形态都是对称的,如花卉、树叶、动物、羽毛等。

总之,是人类自身及周围物象所具有的对称性培养了人类对于对称性的美感。这种对称 规律的发现和运用,在历史上与今天的生活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平面构成中,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相对对称不要求中轴线两边的形态绝对 重合,这类对称构成形态的表现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相对对称在现代平面构成设计中一直 被广泛运用。

平衡是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的发展,由形的对称转化为力的对称,体现为“异形等量”的外观。在设计表现中,平衡格式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

在设计中所有的要素分布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平衡有心理平衡和物体平衡。物体平衡是指当物体上的各种力可以互相抵消时,这个物体便处于平衡状态之中。心理平衡是指外物的刺激使人脑视皮层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视觉才能感觉到平衡。

阿恩海姆是这样论述人为什么需要平衡的,他说:“我们必须记住,不管是视觉平衡,还是物理平衡,都是指其中包含的每一件事物都达到一种停顿状态时所构成的一种分布状态。在一件平衡的构图中,形状、方向、位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序,以至于不允许这些因素有任何细微的改变。在这种情形下,整体所具有的那种必然性特征,也就可以在它的每一个组成成分中展现出来了。”

平衡是人的生理需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平衡,便将严重扭曲其生存状态。而人除了要求自身的平衡外,还要求周围的环境也具有一种平衡感。平衡可以使人产生稳定、安全、平静的

1.4 比例与分割

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差是结构美的造型基础。运用几何语言和数比词汇易于表 现现代的抽象形式美。对比例与尺度的敏感把握,往往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修养与水平。人 们常用“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来形容某种尺度的恰到好处。这也说明美与不美 往往就差别在毫厘之间,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尺度对于美的重要性。

分割是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把一个限定的空间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成若干个形态,形成新的整体,分割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空间内容,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文字、图形巧妙地配置起来重构新空间。

分割应注意两个方面 是比例的美,这是形式美的关键:二是使画面更完整更富有 表现力。分割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数理分割

黄金比分割,黄金比即1:0.61 8。是古希腊人发现的一种完美的分割比例,古往今来,黄金比被广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广泛的应用。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有此比例关系的矩形称做黄金矩形。黄金矩形中除去一个正方形,所余部分又是另一个缩小的黄金矩形。由此可以无穷分割下去得到不同比例的黄金矩形。但是在现代设计中通常用(根号2)的比例来替代“黄金分割率”。此项比例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的使用,例如,许多国家将其作为印刷工业用纸的统一规格尺,把纸的长宽比例定为(根号2)的矩形,许多书籍、印刷品和绘画用纸都用此比例。

(根号4)的矩形是两个方形组成的2:1的比例关系,它是室内装修材料经常应用的比 例,它的特点是便于组合。

(2)自由分害

它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意志、审美能力和实践经验对画面进行分割的方法。这种分割的特 征给人以自由感,不拘泥于任何规则,也避免了数理逻辑的生硬与单调。不过在进行这种分 割时,除了追求高度的自由,还要考虑具有某种共同的要素,以服从均衡、统一的形式美法 则。

(3)等分割

数理分割形式是从形的结构上来分析形的内在构造之间的联系。等分割则是从形与形 之间的面积关系来分析图形。等分割分等量分割和等形分割。

1.5 统一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1、接近的原理

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 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 、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2.连续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图

8.9)

3、闭合的原理

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

【思考与练习】

1—1为什么抽象又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请举例说明。

1—2什么是平衡7平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3试述造型领域中,“秩序”的重要意义。

1—4举例说明,非对称平衡构图在建筑造型中的应用和它的意义。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2.1 构成的基本要素

(1)点的概念

对于点的认识,人们通常把它视为一个最易理解的“间接经验“获取的数学符号,即作为记号而点的小标记,感知它是细小、模糊的东西。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感知到了它的很多另外的特色。如:人在广阔的环境牛(草原、海洋等)慷“点”那样的渺小感。又如:中国唐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里的“孤帆”,在此意境中,也让人充分感知到点并非仅是“小标记”的其他心理效应。通过这样的理解,可以联想到无论再大的事物,和它所处的更广大环境的对照下,都会使人产生点的感觉。因此,点应是人们在不同环境下对事物感知的一种简略的认识。

在平面设计中,点与所处平面的关系、点的量及点在平面中的位置等,即使同一个点,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里感受。当然,此“点”无论足何种形式,它相对于所处的平面首先是可见的、细小的。

(2)点的心理特征

(1)单点具有聚合、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特征。

(2)当单点位于平面或空间中心时,既引人注目,又具安稳性。

(3)单点处于左上或右上时,具有强烈的不安定性;反之,则有加强动感,改变空间的视觉效果。

(4)两个点距离较远时有相互吸引感;反之则有相互排斥感。

(5)多点排列产生虚面的感觉,且根据不同排列方式有着不同的心理效应。有规则排列,具有稳定和秩序感;无规则排列,具有一定动感。

(6)大小两点排列,小的被大的吸引,注意力会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

(3)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 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4)点与周围环境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2.2 线

(1)线的概念

与点的认知具有相似的情况,从数理概念上我们可以认为续是由点的移动而形成的。线也被理解为面的界限或面的交叉。基于点移动的原理,线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长度,没有长度则没有线。线的种类主要包括直线和曲线及前两类的组合。线具有长度,还具有方向和位置。由于它的长度、方向和位置,便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感、速度感等心理效应。

(2)线的心理特征

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

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 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

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

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2.3 面

(1)面的概念

面可以由线的移动而形成,也可以是由面和面的合成或截断来形成。面、曲面等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 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2)有机形。这类有机形的面是由一些自由曲线移动组织而成,它们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视每一种具体的造型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

(3)不规则形。它们的感觉是不可琢磨,更具有自然性和自身的个性特征。3)面的心理特征〔1)面的错党性。

3)面的心理特征〔1)面的错党性。

2)面的切割与反转。

面的分割与组合

2.4 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及特征

(1)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点、线、面依据它们在设计中的概念,它们已不再是某些具象或抽象的东西,被随意地安排在平面中。它们在平面设计中,被用来作一些理性的安排或处理,即“构成”,以表达设计者的审美情感。如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常利用单点置于平面中心的显著性,把所要宣传的视觉元素面的构成以较小的面积置于整个平面中心,以达到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观者的效果;又如,在具有较多文字信息的海报或招贴中,把文字按照一种有视觉吸引力的线形来进行排列,引导观者在观赏的同时做被带动的阅读,且加深印象;再如,在大型户外平面广告中,设计者利用几个大块面之间组合的关系来吸引远距离的观者,既易于观赏又易于记住。诚然,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运用,并不完全是单一依靠这三种要素的某一种特

征来进行,更多时候是充分利用三种要素的某两种或三种相结合来进行,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如下。

1、充分强调它的视觉形式美感。

2、达到强烈的平面装饰效果。

3、传递商业性与观赏性合一的特色

(2)点、线、面的构成图例

2.5 形态的心理因素

(1)形态的概念

对于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物与人工物,它们都有着可视的方面,体现在它们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质感和色彩上。依据这些可视的方面,我们首先感知到它们的客观存在性,即外在的形状。同时,通道可观的感知,我们还会从中体会到某些情感因素,这就是通过它们所感知到的“态”,准确地说,是人们对形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而这些心理感受是由形的某种内力变化所传递出的。正如不同的自然形态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于人们创造的形态(即设计形态),是人们将未经加工的各种基本形,通过研究其具有的视觉特征。内在可传递出的变化、力量等因素,再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去重新组合、经营,创造出符合新的心理感受的具审美意趣的事物。

(2)形态的心理因素

形态是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形态(新形态),一个衡量它的重要标准是:它是否在设计者整合思维后可较强地使观者感知到他们想传达的一种审美或主观情愫,即形态的心理因素。传达出的心理因素的“强”废便是设计形态达到其目的“成功度”的程度。当然。设计者在创作付展中孕妈iA到妨高的心理“成功度“、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方面。研究其可视方面可能会传递出的审美或主观情感,要充分考虑到形态所处的场所、地域的特征及涉及文化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将要运用哪些审美手法去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可以从很多成功的设计形态作品中看到不同设计形态传递出的不同心理感知。

(3)形态的审美要素

成功的设计形态都是设计者充分调动所包含的审美要素,以他们独特的创意思维去再次“改观”原来的形态。一个完整的设计形态的审美要素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作为直观的可视的形态而言,它本身是物质的。因为人们对形态的认识的主要途径便是“视党”,也就是人们普遍认知的物质的“形”。这个“形”主要由形状、色彩、表面肌理来构成。另一方面,当人们在看到各种“形”时,无论它是自然的或人工的,都不可能完全“熟视无睹”,它们同时会引起人们对生活中各种感受的联系,即由“形”产生的“态”。而就设计而言的“态”,是由“形”产生的,可让观者感知到美的存在。通过人们的联想、想象、理解等几种思维相互渗入,促进而融汇在一起的一种审美理性思维。换言之,“形”是一种对物质的客观记录,而“态”就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具有生命和灵魂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东西。

作为形态的审美要素的以上两个方面,其关系是密不可分、合二为一的。首先我们在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形态时,不能脱离我们对事物的感性认知,也就是形态的“形”。它来源于我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直接或间接的表面现象的认识。我们在设计时要把事物的原来状态有所程度地体现,才能让观者感知到为“何物”,即要把握住感性的内容。我们又不能仅停留在一定程度的客观再现。要把事物内在的一些特征掌握住。再以设计者自己的眼光,用选择出的可达到审美或其他主观因素的理性手法,将原物改变成自己想要的形态。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务必自始至终地将审美要素的两个方面牢牢把握住,巧妙地加以运用,才会真正创造出具有审美意识的“新形态”。

2.6 形状

(1) 图一底关系装饰壁挂

图形经过大脑知觉的选择、组织后,形成医一底关系。图,是感知到的物象。底,指感知到Bt物象的背景。

图形之所以能使人感知到鲜明的物象,其重要的原因是物象被从一个大的背景中抽离出来,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背景往往被我们忽视。

作为被感知的“图”,它的形成前提条件是建立在“底”之上。在我们平面的设计中,观者可能会把我们自己认为设计的“图”当作是“底”。这就涉及到图形本身的形状、轮廓与底的区分。

(1)首先,整个“图”“底“,它具有脱离环境的—目。在感知上,种前进性,

(2)“图”的形状若相对复杂的环境呈现出较为规整的形态时,容易成为图形。

(3)“图”的轮廓若较分明,容易形成图形。

(4)在动静关系上,运动的或具有内在运动性的形体容易成为图形。

(5)在凹凸关系中,凸的部分容易成为图形。

在平面设计中,丹麦的心理学者鲁宾还发现了一种被人们称为“鲁宾效应”的图形反转的特色设计,即人不能同时看到两种图形,只能先看到一种而后再看到另一种,这种效应在平面设计中,通常被设计者运用来达到一种很强的视党效果。

图形不等同于图案。后者的主要特征是较客观地体现出一种较强的装饰性;而前者,不是客观的简单的再现,具有延展性、创造性及一定的偶然性。图形要传达的东西远大于图案。

(2)图形的分解与重组

图形在我们的设计中,通常因为设计者要表达一种强的视觉效果,会将整体图形分离成一些去除繁琐细节而达至简化的形状或有较明确的轮廓的各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与大背景相比较有着突出的视觉特征,再把这些部分按照一种新的组合方式构成一种新的图形来与“底”相对照,这种分解再重组的方式被很多视觉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念。在绘画史上,立体派的代表入毕加索就常用此方法来创作品。在一些现代平面视党设计中也不乏实例。

(3)形的简化

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常被经过简化而令视党效果得以快速地传递到观者的视线中,这种简化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

1、把图形的外轮廓用几何造型进行规范,去除外轮廓多余的细节,只突出大的轮廓及造型,视觉效果明确、简洁。这种简化手段在各类标志设计中被大量采用。

2、把丰宫的彩.色系图形做成明确的黑、白层次,利用图形的明暗关系来传达视觉效果。例如在设计中把“图”与“底”的关系简化成剪影效果。以上两种简化方式都可通过查阅相关实例作了解和学习。

毕加索所描绘的牛的形象的简化过程,共十一稿,这里选取其中六稿。

(4)形的夸张

图形虽然用一些简化手段可以达到快速传递视党形象的效果,但有些简化的造型却并不能让观者记忆深刻,这便有了在设计中,很多己被简化的图形或未被简化的图形在整体或局部作一些夸张变形的处理来强化视觉效果。如在我们民间传统纹样的设计中或在一些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作品。

[思考与练习]

2—1联系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试结合它们所处的具体环境,用点、线、面来简化它们的形态。2—2作一幅点、线结合的构成练习,要求以点或线其中一种因素为主。另一种作辅助,达到一定的视觉形式美感。2—3用点、线、面相结合作一构成练习。要求既达到一定的视觉形式美感又能传递一定的审美意识。2—4结合点、线、面的构成知识,收集3—4例成功运用点、线、面的心理特征的设计作品,并加以分析。2—5收集在图形设计中有着简化和夸张手法的3—5个范例,思考它们处理效果的优劣。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

3.1 重复

1、概念: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称为重复构成

2、类型

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中使用同一基本形的构成图面称为基本形重复。

骨骼的重复

形状的重复

大小的重复

色彩的重复

肌理的重复

方向的重复

重复的一般概念: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基本形或骨格)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重复能产生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协调统一,以加强观者的印象,是设计中常用的手法。

3.1.1 基本形的重复

用来重复的形状,可称之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画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人造物中,重复的现象被标;隹化、统一化了,摩天大楼的窗户、屋顶的瓦片、纺织品的结构和花纹,以及各种工业和家具产品中都不难发现重复的形式。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标准化流水线操作势必强化重复的形式和格局。大量的印刷品更是毫无二致的重复统一的信息和传达形式。在设计中不断使用同一基本形,称为重复基本形。具体而言,形状、大小、色彩、肌理都相同的形便是重复基本形。重复基本形可产生一种和谐的感觉。但是如果完全重复,也容易使人感觉单调,要解决这一问题,便需在排列中注意重复基本形的方向与空间的变化。

3.1.2 骨格的重复

若骨格的每个空间单位完全相同,则此骨格为重复骨格。最简单、最普遍、最

实用的重复骨格是基本方格组织(四边均为相等正方形),根据基本方格又可演变出多种形式的重复骨格,其变化方法如下。

(1)比例的改变

有正方、长方,因长方的方向性是明显的,因此设计就有了方向的偏重。

(2)方向的改变

骨格线可由垂直和水平变为倾斜,其骨格线仍相互平行,并具有动感。

(3)骨格单位的联合

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复的骨格单位可合并成新的大的骨格单位,但要保证形状、大小相同,且在合并后不留空隙。

(4)骨格单位的细分

每个骨格单位可由大化小,变为新的、细小的骨格单位,其形状大小必须相同。

(5)骨格线的弯折

在保证各骨格单位形状、大小始终相同的情况下,骨格线可有规律的弯折。骨格线保留一个单元垂直或水平,而另一单元可以有规律性地移动,原来完全连接的骨格稍有斜离,形成阶梯现象。

总之,在保证骨格单位相同的条件下,可用各种方法造成重复骨格,甚至两种骨格相异也可产生复杂的重复骨格。

此骨格为重复骨格。最简单、最普遍、最实用的重复骨格是基本方格组织(四边均为相等正方形),根据基本方格又可演变出多种形式的重复骨格,其变化方法如下。

1、比例的改变

有正方、长方,因长方的方向性是明显的,因此设计就有了方向的偏重。

2、方向的改变

骨格线可由垂直和水平变为倾斜,其骨格线仍相互平行,并具有动感。

3、骨格单位的联合

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复的骨格单位可合并成新的大的骨格单位,但要保证形状、大小相同,且在合并后不留空隙。

4、骨格单位的细分

每个骨格单位可由大化小,变为新的、细小的骨格单位,其形状大小必须相同。

5、骨格线的弯折

在保证各骨格单位形状、大小始终相同的情况下,骨格线可有规律的弯折。

骨格线保留一个单元垂直或水平,而另一单元可以有规律性地移动,原来完全连接的骨格稍有斜离,形成阶梯现象。

总之,在保证骨格单位相同的条件下,可用各种方法造成重复骨格,甚至两种骨格相异也可产生复杂的重复骨格。

注意:1、一定要保证骨格单位和基形是重复的。2、设计的重复基本形最好带有方向性,这样便于在重复中求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如:圆,可在图中做明显的记号。3、尽量利用重复基本形的形状、方向、位置组合出最大限度的最新造型,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重复基本形构成新造型的能量,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形成变化丰富的效果。

3.2 近似

1、概念: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2、类型

形状的近似

骨骼的近似

3、与渐变的区别

渐变的规律性强,排列严谨。

近似的顾虑性不强,变化较大。

在自然界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东西是不多见的,但近似的东西却很多,像树上的叶子,网块状的田野,海边的石子等,在形状上都有近似的性质。

近似的一般概念。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形象,都可称为近似的形象。所谓近似,只 是相比较而言的。所以,在使用近似时,要注意近似的程度是否适当。近似,应先考虑形态 方面,然后考虑其大小、色彩肌理等诸方面因素。

3.2.1 形状的近似

在自然形象中,近似的现象到处可见。凡属同类的自然现象,如鸭、鱼、羊等均可称为近似形象。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那么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重复基本形的轻度变异是近似基本形。设计中基本形的近似一般特指形状、大小方面的 近似。当然所谓形状近似是有弹性的,近似的程度是由设计者自己决定的。若近似要求严格,各基本形便趋于酷似,甚至接近重复,若近似要求宽松,则各基本形趋于互异,但彼此必须要有相似成分的关联。

形状的近似从下列方法中获得。

(1)同类别的关系:各形若属某一族类,品种、意义或功能的关联就会形成近似。

(2)完美与不完美:设计某一形象为理想中的完美形状,由此完美形状变化出一系列崩缺、碎裂或变异的形状,这一系列不完美形即为近似形。

(3)相加或相减.基本形的产牛有两个(以上)的形相加(联合)或相减(减缺)而成。由于加 或减的方向位置大小不同,便可获得_系列基本形。

(4)伸张(膨胀)或压缩(收缩):形状可像富有弹性的气球一样受力的作用膨胀或收缩(基 本形因受到内力或外力作用产生伸张或收缩产生不同系列的变形)。

(5)以理想基本形为模式,从中求取近似形,通常以重复骨格的方格单位分析,然 后从中取其合意部分,便可获得一组近似形。

3.2.2 骨格的近似

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的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 变化,是近似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半规律性骨格,此骨格实用性小,因为易使秩序紊乱,一般在近似骨格内相应的按有作用性骨格纳入近似基本形,且基本形又不能太复杂(也可按视 觉分布近似基本形而不画骨格线,基本形分布在画面上时应使各自所占空间大致相同)。

近似基本形一般被纳入重复骨格中,有作用性或无作用性均可。

注意:近似骨格在重复基本形中排列时,不要造成形状上循序渐变的效果,否则属基 本形的渐变,而非近似。

3.2.3近似与重复的区别

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是指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的基本形构成画 面,在统一中呈现出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但是如果近似程度过大,就会产生重复之感:近似的程度太小则破坏统一感,失去近似的意义。总之,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构成要让人感觉到基本形之间是 种同族类的关系。

3.3 渐变

1、概念:一种规律性很强有顺序,有节奏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浓及淡的变化

2、类型:

形状的渐变

方向的渐变

位置的渐变

大小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骨骼的渐变

渐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体验到的一种自然现象,特别是在视觉经验中,我们平常会感到路旁的树木由近到远,由大至lJ/J\的渐变,能感到山峦一层层的由浓到淡的色彩渐变。形态产生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渐变。渐变着重表现变化的过程,还有其中包含的节奏和韵律。像钢琴上划过的音阶,渐变给人流畅生动的感受。

除了音乐产生的通感外,渐变的形态同样来自于生活经验。一种是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渐 变:鱼的骨骼、海螺的壳、树叶等在生长过程中由小到大的变化;一种是由于透视而产生的渐变:路两边路灯高低、大小的形态变化,石子投在水里产生的涟漪的变化等。

3.3.1 渐变的规律

1)基本形线状的排列

排列向横向发展,发展成为线状图形,有很强的方向性。可以是水平方向或是斜线方向的发展。

2)面状排列

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3)环状排列

把基本形线状的排列发展成为曲线,使两端连接。

4)放射状排列

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图形。

5)对称排列

基本形左右对称排列,排列规则、整齐。

3.3.2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

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可以由完整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渐变到复杂,由 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

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

基本形做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

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

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现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

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 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各种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经过精心排列,会产生 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3.4 发射

1、概念:鲜花的结构、太阳的光芒等都称之为发射。

2、种类:

中心点发射

螺旋式发射

同心式发射

发射就是中心对称,指围绕着一个中心,形态均匀地向四周扩展或向中心收缩。发射是自然界常见的形式,表示各个方向均衡力的作用的形态,有时发射也可象征圆满的结构。圆是最典型的中心对称,雨伞、雪花、车轮等都是中心对称。

3.4.1 发射的骨格

1)发射点

发射点即发射中心,这是焦点所在,一张设计作品图中,发射可以是单元的,也可以是 多元的,可以是明显的,也可以是隐晦的,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可以是动的,也可 以是静的,其种类不限。

2)发射骨格的种类

根据发射线的方向一般分为三类.离心式、同心式、向心式。而在实际设计中,通常互相兼用、互相协助、互相分割、互相穿插。

离心式——骨格线由中心向外发射。

同心式——兽尥缝砾缝由^j云符

向心式——中心是所有骨格的弯曲指向点。

3.4.2 发射的特征

(1)发射骨格内纳入基本形,如同重复或渐变量格中纳入基本形一样,只有一般基本形能纳入简单的发射骨格中,且应突出基本形的排列(按有作用性和无作用性排列处理均可)。

(2)利用发射骨格线引出辅助线构筑基本形,可以突出发射骨格和基本形的排列。将基本形融于发射骨格中,它与直接纳入基本形的不同之处在于不破坏骨格而突出发射骨格。 (辅助线可在骨格单位内列,也可脱离骨格单位列任意选择。)

(3)以骨格线或骨格单位自身做基本形,使基本形成为发射骨格,这一类将完全突出发射骨格,无须纳入任何形或列任何线,骨格本身就很美。以骨格线做基本形实际就是将骨格线变宽呈放射状,这种骨格线应简单有力:以骨格单位做基本形,就是把骨格的空间用黑白变换填空,呈现一正 负的黑白形,明确显示放射骨格。

3.5 特异

1、概念: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叫特异。

2、类型:

形状的特异

大小的特异

色彩的特异

方向的特异

肌理的特异

特异是 般规律的突破,是在重复和渐变骨架或基本形中的一种变异变化,在规律中出现轻微差异或局部突破,有意地出现一个或数个不规律的基本形或骨格单位,有意违反秩序,显得突出而引人注目,以打破规律性,从而打破单调,获得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证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和谐,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特异的程度可大可小。在设计中要打破一般规律,便可采用特异的方法,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然界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红”,成语“鹤立鸡群”的“鹤”,都是不同形式的特异。特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映,如特大、特小、特亮、突变、逆变所产生的独特、异常现象,对视觉的刺激,有振奋、震惊、奇特、置疑的作 用。

3.5.1 形状的特异

基本形在形象上的特异,能增强形象的趣味性,使形象更加丰富,并形成衬托关系。特异形在数量上宜少而精,往往仅为一个或数个单元,这样方能形成焦点,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

3.5.2 大小的特异

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殊性,能强化基本形的形象,使形象更加鲜明,也是最容易使用的一种特异形式。

3.5.3方向的特异

大多数基本形是有秩序的排列,在方向上一致: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故意有所变化,以形成特异效果。

3.5.4骨格的特异

规律性的骨格之中部分骨格单位在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方面发生变动。

总之,特异构成中,特异部分变化强度的大小或多少均由设计者自己决定,特异形相对于规律性,它们又应协调在有规律的表现之中。特异部分虽是整体的局部,但也是画面的焦点部分。特异的构成形式,多体现为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3.6 密集

1、概念:

2、类型

点的密集

线的密集

自由密集

注意: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数量要多,否则便没有了密集的效果。

密集在构成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手法,基本形数量众多,排列方式有疏有密,在构成设计中形成一定的张力,像磁场一样,带有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最密或者最疏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

基本形的密集,需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特殊情况,密集以追求疏密节奏及场力

间的动态平衡为主要特征,以聚集、分散图形的方法,经营潜在的“力场”,使形与形之间的排斥与吸引趋于合理,形成既稳定又富于动态变化的构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密集的现象如:水中的浮萍,山上的森林,广场上的人群,天上的白云等俯拾即是。密集是对比的特殊形式,是基本形数量、大小在疏密关系上的自由排列。基本形在组织画面时不必遵循严格的骨格关系,主要是通过“疏”、“密”等形式的对比来体现的。

的骨格结构,利用大量形式相同或相似的元素,产生数量、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平面构成中作为密集的形,一般面积不宜太大,由于密集构成需要小形体来组织画面,因此数量上要很多,才能产生疏密、聚散的效果。基本形可以重复、近似、渐变等,密集一定要兼顾整体效果。密集构成是比较自由的构成形式,包括形的密集和自由密集两种。

3.6.1 形的密集

形的密集是依靠画面上预先安置的骨格线或中心点组织基本形的密集与扩散,即以数量相当多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来,而从密集处又可逐渐散开。

1)趋于点的密集

众多基本形向四周扩散,若超过一点,应有宾主之分。

2)趋于线的密集

若假想画面有隐蔽的线,基本形在密集的过程中形成狭长的方位,可以是由线趋向聚集,也可是由此线向两侧扩散。线可以是随意性的排列,也可以是有秩序的排列,线的形状无限制,可长可短,可曲可直,可粗可细。当有多线密集时,应有主次之分。

3)趋于面的密集

基本形密集趋向某一形状时,此形状应具备一定面积和规划的边缘。基本形密集中可成为肌理单位,组织成面。

3.6.2 自由密集

不预制点与线,而是靠画面的均衡,即通过密集基本形与空间、虚实等产生的轻度对比来进行构成。基本形任意密集,疏密任意调配,布局合理.可形成专韵生动的效果.

3.6.2 自由密集

不预制点与线,而是靠画面的均衡,即通过密集基本形与空间、虚实等产生的轻度对比来进行构成。基本形任意密集,疏密任意调配,布局合

3.7 对比

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着对比关系。任何形态都不会孤立地被我们看到,他们总是与 背景或其他形态相互依存、相互比较而存在着的。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具鲜明感,但必须相互依存,协调一致。对比不应该对立,而是在对比中求协调,在协调中求变化,对比应把握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对比的审美功能在于使某种特定的形态和设计的效果更加醒目和突出,且更具精神。对比是由于有异质要素的存在或构成中诸要素存在的视觉反差,使得形象与形象间通过比较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种通过比较而产生差异的现象,即是对比。对比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通过比较能使双方的互异性更加突出。形的大小、色彩、肌理及它们的位置、方向、疏密、空间变化都可以作为对比因素。

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明确、肯定、清晰的感觉。强烈的紧张感是对比的目的,对 比可以引出不定感和动感,但在一定艺术法则下仍能达到统一,得到视觉的平衡。对比是一种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因此它不具备严谨的数理关系,只能通过视觉判断来分布基本形和进行画面的组织安排。但在构成的整

3.7.1 虚实的对比

虚实对比就是存在于形态关系、空间关系、层次关系、明暗关系等不同的对比关系之中的有虚实共存的一种构成形式。以虚衬托实,以无衬托有,以弱衬托强来产生深刻的视觉印象。

对空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密集的信息浏览间隙,视觉需要适度放松和调节,空白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在设计中,这种空白的形式变化可以是规则的,也可是随机的,可同时兼顾其比例、位置、方向、色彩等关系的变化。

3.7.2 刚柔的对比

刚柔对比主要是指物体在刚柔感觉上的对比,就是存在于形态关系、空间关系、层次关系、明暗关系等不同的对比关系之中的一种刚与柔共存的构成形式。以刚衬托柔,以硬衬托软,以弱衬托强而产生深刻的视觉印象。

对比是形式美规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法则。但在进行对比构成中,不能只一味强调对比,如果缺乏对画面整体的、全方位的考虑,只是片面地注意到对比变化,就会出现零乱、无序、松散的视觉效果。因此,我们要处理好对比与协调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对比又要有调和,对

3.8肌理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纹理既是对自然的模仿,也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等。

物体表面的纹理特征由于不同的编排、组织及构造而赋予人们感观上的不同特征,它体现物质的质感和属性,是颇具表现力的造型要素。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具有不同的形态和自然肌理,如粗糙的、细腻的、柔软的、坚硬的、有光泽的、无光泽的等。人们通过自然形象感受到肌理带来的无穷美感。在设计中常运用肌理特有的组织结构来营造不同的气氛。

在平面构成中肌理实际上是一种纹理图形。在现代设计中,可通过运用绘制工具、材料和特殊技法来达到肌理表现的多样变化。

3.8.1 笔触的肌理

笔触的肌理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笔来制作的肌理效果,包括铅笔、毛笔、水彩笔、碳素笔、荧光笔。

3.8.2材质的肌理

材质的肌理是利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毛线等,或者多种材料,利用粘贴等方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肌理效果。

以上两种肌理都可运用在构成设计中,要得到肌理的构成有如下的方法。

(1)描绘.用手或采用辅助工具直接描绘在纸上,描绘的肌理可以是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也可摹仿真实材料的肌理,用干、湿笔触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

(2)喷洒用水彩、水粉颜料或经稀释其浓度的液状流体喷洒到设计图表面,也可用牙刷黏附颜料后在梳子上经弹刷而得到肌理效果。

(3)渍染:用吸收性较强的材料,例如生宣纸、棉纸在搅和后的有纹理的墨水渍中染成肌理。

(4)印拓用油墨或染料涂于凹凸不平的实物表面,盖或印在设计纸上,可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

(5)熏炙经过火焰的熏炙形状边缘,还可用硬物摩擦刮裂得到肌理。

(6)刀刻刮擦:在已着有颜色的表面,用刀刻、撕裂得到意外的形状边缘。

(7)拼贴:利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材料在平面内进行拼贴构成。

(8)撒盐、水彩和印拓.用食盐撒在未干的水彩上候其溶解后会因有不同形的防染点而

出现意外效果。

(9)蜡的表现:蜡液化后可以吹或者滴,凝固后得出不同的效果。

当然,这些方法都是总结前人的经验所得,现在也完全可以自己不断尝试出新的方法去制作出新颖独特的肌理效果。

3.9 空间

空间是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现实中的物体来说,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物理空间。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形式是一种视觉感觉,具有平面性、幻觉性和矛盾性。本质是平面的。 空间构成形式是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①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3.9.1 正负空间

正形通常是指我们绘制的完整的造型,负形则是指在一个空间内我们扣除正形后剩余的造型。正负空间就是在同一个空间内由正形与负形相互构成的空间。由于相对的造型之间具有强大的引力,使得这种空间产生一种紧张矛盾感。这种空间感十分引人注目,能促使人们仔

3.9.2 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在真实的空间中不可能实王儿这种构成形式对于启发人的想象力,开拓思卿有积极的意义。

矛盾空间的构成,关键在于共用面的矛盾联结。要巧妙的利用错觉,创造出并非真实,而又实实在在的、捉摸不定的视觉空间。

【思考与练习】

3—1什么是重复构成?运用重复构成原理完成 一张设计。

3—2什么是近似构成7运用近似构成原理完成一张设计。

3—3什么是渐变成7

3—4运用渐变的原理完成一张以抽象形为主的构成设计。

3—5运用渐变的原理完成一张以具象为主的构成设计。

3-6什么是发射构成?以发射的原理完成一张构成设计。

3—7以密集的原理完成一张构成设计。

3—8什么是特异构成?以特异的原理完成一张构成设计。

3—9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表现?

3—1 0什么是肌理构成?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有什么区别?

第四节 图形想象

艺术形象不是某个具体的形或色的构造物本身,而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是从可见的形状和色块中浮现出来的,是不必经过科学 抽象的概括过程,就能取得的艺术抽象,幽是只能观看和理解而不能进入的虚像空间(幻象)。

我们之所以说艺术形象是一种幻象,仅仅是指艺术想象是非物质的,是由相互达到平衡的形状所组成的空间构成。这种幻想按空间维度分为:平面幻象、立体幻象、运动幻象、思维幻象。

4.1平面幻象

(1)形象重叠

非无意义的堆砌和简单的相加,而是组合和化合,获得象征、借喻、暗喻的效果,使不合逻辑的形式产生合乎逻辑的结果。

(2)填充和联合

感知物体的形状,首先要把握它的轮廓。轮廓是界限,任何轮廓都倾向于岁其所包围的施加影响力,使之构成“形状”,这叫“形状制造”。

填充法的逆反形式是形态联合法,即先有几个单体形态,然后组织其成为联合形象。如铁路的徽章,由“工人”两个字组成火车头的形象,不仅表现了铁路的特征,还包括着“工人阶级但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意义。

(3)叠印

形态有主次,并具有某方面的类似性。次要形态部分的或全部的叠印在主要形态的某个局部, 从而造成复数的映像。叠印的表现:

利用形的类似性叠印

利用结构的类似性叠印

利用意义的类似叠印。

(4)公用形

与上的差别是形态部分主次内外,而且限于同一性的重复或类似形态,作并列的叠置,造成其中一部分形为两个或多哥并列形所共有。

(5)重像

从一个形联想到另一个形,两个形相互重合,从而构成内在有机的新生体,这种重叠叫“重像”。其创造方法主要是联想。

4.2立体幻象

空间有实与虚、平面性与幻觉性、矛盾性等特点。空间感包括:立体感、进深感、透明感、空间反转等,其本质都是张力的表现。

4.3运动幻象

(1)动的印象

现代艺术已由视觉的静态转移到视觉的动态。时间是运动的象征。运动现象分为:静的运动感觉和动的运动感觉。

静的运动感觉是“始动现象”,即运动的原始。表现法:以形或色的层次来表现;用变形或歪扭的形势来表现;利用有机形态作为暗示生命呼吸的象征。

动的运动感觉则是在真实的运动表现。

(2)连续诱导

形象有着逐渐变形或“走样”的的倾向,从有秩序向无秩序过渡的倾向。人的视知觉有着富于弹力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能辨认出数十载不见面的老朋友或老同学的原因。

4.4思维幻象

1、矛盾形态

2、写意造型

平面构成在各类设计中的应用

4.1 平面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

平面构成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各种图形,使人在意念中感觉到点、线、面、体等概念的同时,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并将对象的形状、大I J、、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在这个基础上将基本形进行组合,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等因素,形成二维或三维的形象概念。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有关建筑设计的问题。

建筑设计是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里我们所要谈及的平面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是平面构成中的二维元素设计中的直接应用,而是在平面构成中各种特性和原理等抽象概念和表现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比如平面构成中对称构成特性的应用,对称的造型在建筑设计中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其中包括建筑外观的对称、内部环境的对称、建筑样式的对称等,如许多教堂、塔楼、广场等的设计中有类似的例子。

在平面构成设计中,对称与平衡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在建筑设计中也是如此,平衡构图给人们的感觉是舒适、平稳、可靠、值得信任的。而非对称平衡构图在视觉上则既有平衡构图的特征同时又更具有变化和灵活性,表现手法上也更加自由,这种表现形式同样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具有非对称平衡的特征对于统一整体的建筑群来说,重复的造犁手法也经常使用,有时重复和对称构成的交叉

混合使用,使建筑群体显得既和谐整体又端庄大方。

节奏和韵律更是各种艺术形式所追求的,建筑设计中也要讲究节奏f口韵律感、犬其从平面构成的角度考虑,“韵”侧重于变化,而“津”则侧重于统一,这种变化和统一往住能够体现一种生命力。当然,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远远不仅这些,对其肌理构成、分割构成、渐变构成、变异构成、对比构成、密集构成等形式都有综合的运用。

旅罗德住宅在西方现代建筑史上是届于“风格派“或称“新造型派”建筑。它的设计明显地受到以西方现代派美术家荷兰人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几何油象派绘画的影响,设计者是荷兰建筑师里特维尔德。整个建筑的外形由简洁的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的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组成。它可以说是蒙德里安几何形体绘画的立体化。

4.2 平面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也是一门对室内形体进行综合处理的设计。它不仅要对建筑的室内空间进行组织、调整,还要对空间围合的实体界面进行设计。室内设计师就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各种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室内空间。在利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时,除了将平面构成的造型方式融进整体的设计外,我们证应该确定形体的构成风格与室内环境形式的统一,以及光线、色彩、材质等诸多因素。任何脱离实际环境,一味地强调自身形态特性、个体价值的做法、都必然会破坏宰内环境的整体效果和宰内设计本应具有的和谐性。

平面构成的诸多构成要素体现在室内的空间和形象关系的处理上,如在墙面的处理上利用特异构成形式,使个别要素显得突出,在视觉上引人注目,达到统一中又有变化的形式美感;在家具与室内空间的组合创造中,注重变化与统一的法则,使家具的造型与室内空间造型互相穿插、组合,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这一切均体现了平面构成的方法和规律,这

些方法和规律可以组合更多、更丰宫的空间形象。受众的行为和意识的目的。

在广告招贴设计中,基本内容都是通过各种造型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且常常运用平面构成原理来处理图形、文字。若在创意构思上能充分运用图形来启迪人们的联想,便可以创造出既有视觉;中击力,又有个性美感的招贴广告。

4.3具有很强平面构成分割

意味的室内空间平面构成在广告招贴和志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平面设计的艺术风格明显受到以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为代表的抽象绘画艺术纳影响。以画家康定斯基为代表的强调表现心理感受的热抽象,把绘画看成是纯粹的形、色、线的组合,对观众能产生类似音乐酌情感交流;而以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冷抽象艺术,则注重以几何图形来构成画面。追求静态的平衡和有节奏的和谐整体,并以此来揭示美的规律。抽象艺术的思想和表现手法深刻影响了现代设计艺术,位现代设计艺术风格更为简洁明快、富有寓意,产生了更加新颖醒目的视觉效果。

广告招贴设计居于平面设计中的一种,它是利用平面的视觉形象来传递广告信息的。广告设计是将广告业主所希望传播的信息设计成人们易于感知、理解、记忆的视觉形象和符号,通过各种视觉媒体传递出来。以达到影响广大

标志设计一般都需要做到造型简练、形象优美、易于识别,并具有一定的内在含义。平面构成的正负形对比手法在标志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常常能够起到以4胜多、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4.4点在标志图形中的应用

造型的重叠构平面构成在包装装港设计中的应用包装装横是依附于立体包装上的平面设计,是包装外表上的视觉形象,它包括了文字、摄影、插图、图案等要素。包装装漳的设计在某些方面和广告设计有相似之处。而平面构成是一门视党形象的艺术,它研究造型要素及构成规律,在平面上以多种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创造,重新构成新的视党形象。各种平面构成的最终表现形式都是表现形式美感。我们主要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探讨包装设计中的图形的各种形式,以及它们相互格配的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平面构成的重复、渐变、近似、特异等构成原理在包装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平面构成中“重复”的形式,在包装装镁设计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各种基本形的重复),在包装上商品的商标、商品的实物图形以及各种装饰纹样中也都有应用。重复构成能使人产生秩序感,整体性强,并具有统一协调的观感。再如平面构成中“渐变”的形式。将基本形逐渐地、有规律地排列组合,使之产生有秩序、有节奏的变化。这种手段在包装设计的外观装漠图形以及容器造型设计中也经常被应用,在视党上产生强烈的透视感、空间感和韵律感。平面构成中的肌理对比原理也常用于包装设计,通过不同质地的肌理组合形成丰宣的对比,使包装设计更加醒目、动人心弦。

4.5平面构成在工业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一般说美学法则是指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手段构成形式美的规律。现代工业造型设计在更多的层面上应用这一规律,不仅获得了产品形态、式样、色调的统一与和谐。还取得了高科技的功能美,先进制造手段的工艺美,符合人体机能的舒适美,追求时代精神的新颖美。

为了适应工业产品的大批量生产,简洁的造型就成为了现代工业造型的重要特征。现代工业产品,就其造型来说几乎都是抽象的几何形体。所以,平面构成的造型原理(以形态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等依据一定的法则,构成干变万化的形态)在工业造型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

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运用平面构成肌理的表现形式可以设计出新颖美观的产品。材料

的质地美是现代高生产工艺水平的体现,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产星高,成本低,耗时少,便于批量生产,这就必然促使设计师去发掘材料的质地美(不必费时在产品形体上精雕细刻和增加掩饰材质的装饰),科技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使各种材料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优良的质感,如各种合金材料广甲到工业产品的表面。会产生平整、细腻、光滑的感党,以及塑料的色泽、玻璃的透明质感等。这些材料使用得当住往能大大地提高产品的外形美观程度

[思考与练习]4—1请以旅罗德住宅为例谈谈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和现代构成是如何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的。4—2为什么说抽象绘画艺术对现代构成和现代平面设计具有深刻的影响73平面构成是如何应用在现代标志设计上的7请举例说明。4平面构成是如何应用在现代工业造型设计上的7请举例说明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