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题型:

一、简答(10分*4=40分)

二、论述(30分*2=60分)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研究得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哲学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阐述了先进理论的作用,指出“批判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指出无产阶级是能实现这种革命变革力量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把自己解放出来,也就必然推翻剥削制度的一切基础,从而解放全人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重要意义:

开始用社会的物质生活来解释政治生活,表明马克思第一次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现象,从而成为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进程中的发端,为发现唯物史观开辟了途径。

马克思还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思想。 恢复、确定了走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如何阐述异化劳动的思想及意义。

主要内容:马克思通过扬弃资产阶级哲学关于“异化”的概念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的概念,在用“异化”概念来分析社会关系式,把它同劳动的本质、私有制的产生及社会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创立了“异化劳动”范畴。认为它包含四个基本特征:(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4)人同人的相异化。马克思还用异化劳动来论证历史的进场:私有财产是一切异化、首先是劳动异化的基础和基因,又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因此,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结束异化劳动,而只有克服异化劳动,才能消除产生私有财产的条件。由此,马克思更加深刻的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重要意义:异化理论在手稿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异化劳动”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占有他人的雇佣劳动理论的最初表达形式。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写作背景:《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研究的理论成果。当时,欧洲革命形式已经成熟,但由于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并受到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工人运动屡遭失败。为了指导工人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

主要内容:

形态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即现实的人和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而彻底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并且区别于旧唯物主义。

《形态》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揭示了社会存在是人们意识的来源。

分析了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和分工包含着的矛盾,认为分工产生了阶级和私有制。

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重要意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全面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人们将《形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

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原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无产特征的科学分析,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总结了人类全部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根本道路。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策略。

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融为一体,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共产党宣言》也是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开始,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摆脱了从前那种自发的斗争状态,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各国无产阶级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下,展开了旨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运动。

“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开始决不会出现的。

重要意义: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对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商品的两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是什么?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成为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一切劳动,一方面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地又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如何看待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为什么说《资本论》的出版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资本论》对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是科学和准确的。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时,经常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同时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公有的一般规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重要意义:

通俗地阐述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马克思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对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帝国主义论》(列宁)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分析了帝国主义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论述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具有五大基本特征: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造成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的统治

与商品输出不同的是资本输出具有了突出的意义

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论粮食税》、《论合作社》(列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

写作背景:1921年3月底到4月,其基本精神是向俄国人民解释新经济政策的条件、内容、实质和意义。1923年1月写了《论合作社》,主要阐述了如何改善国家机关和通过合作社过渡到社会主义。

主要内容:

从俄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主要矛盾的实际出发,考察和解决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各种所有制并存,允许贸易自由,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组织工作上来。

改造国家机关,反对官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论家札记》(列宁)的主要内容

通过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进攻与退却、因循守旧和敢于开拓的辩证关系。攀登高山说明了进攻与退却、退却是为了进攻、登顶的辩证关系。而有俄罗斯特色的“捉狐狸”,则说明了因循守旧和敢于开拓的辩证关系。

《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提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提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强调必须把上级所作的决议、指示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批评理论脱离实际的作风;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科学论据。

重要意义: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

主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理,明确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第一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观点,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间环节;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科学论断,初步阐发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毛泽东)中阐述的中国历史特定的论述

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特点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际环境,指出: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

《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内容

提出改造全党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任务,批判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另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

报告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第二,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做。第三,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重要意义:“两个务必”等重要思想,承载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它的精神表明,毛泽东已经考虑到中国“由新民主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和在革命胜利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总结了中国近百年革命的历史经验,阐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概念。

重要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它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的基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明确提出并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和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讲话还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重要意义: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了革命时期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工人阶级政党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基础,同时也为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写作背景:1978年12月13日的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宣言书。

主要内容:

(1)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重要意义:这篇讲话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时代特征;阐述了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思想教育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这篇讲话,对我们坚持解放思想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写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国际形势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曲折,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面对国内外一些列的形势变化,邓小平于92年发表了一系列谈话。

主要内容:

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阐明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

强调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重要意义: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原因。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的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如何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

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几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