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地方发展规划

休闲农业与地方发展规划实例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资源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农业和乡村特色结合的交叉性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环保、教育、游憩、保健和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是解决农业“隐性”萎缩,传统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向。作为旅游业快速发展中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休闲农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但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论述还很少,因此本文以北京密云县为例,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进行了探讨。

一、 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

(一)休闲农业的兴起和定义

休闲是指人们在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里,按照个人的愿望和爱好所自由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有三层含义:一指闲暇时间;二指休闲活动;三指一种精神状态。休闲不仅是个人闲暇时间的总称,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是人类在自由支配时间内自由选择的一种活动方式,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发展需求,在空间上并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地范围以内。

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农业新功能,得益于城市休闲活动向乡村地区的不断延伸。休闲农业的表现形式多见诸于大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以此看来,休闲农业一百多年前就出现在欧洲,并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982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世界粮农组织曾召开特别会议来讨论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可能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Dernoi, 1983)。此后,关于农业和旅游结合发展的话题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休闲社会的来临,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西方关于城市休闲问题和休闲社会学的研究赋予了农业旅游新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休闲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休闲农业也成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郊区农业和旅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和特点来看,休闲农业是位于城市周边地区利用农业生产活动和乡村景观,为人们提供体验活动和休闲场所的一种产业发展方式,是农业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休闲农业的特殊作用和影响

休闲产业是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休闲产业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并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休闲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自然本身要求人们不仅应该能够做好工作,而且还应该能够过好休闲生活。闲暇乃是全部行为之首。”马克思也认为:“闲暇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财富标志,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提出未来社会是闲暇社会,人类将第一次面临由闲暇时间的压力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作为休闲产业的重要分支,休闲农业为城市居民在周边地区提供了游憩空间,在市区环境日益被破坏的前提下,能够使城市居民享受到清新自然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休闲农业也因这

一宝贵的资源,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为地区经济增长创造收益。所以休闲农业也可以说是在乡村地区发展的城市产业。

二、 密云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分析

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冀的三角地区,面积2229.45 km, 人口42.4万。辖区内密云水库位于密云县中部,面积33.6万亩(合188平方km),是北京市最大的饮水源。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激增,密云休闲农业的地位开始凸现。

(一)休闲农业发展优势

密云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1.9%,密云水库又是京郊大地上最宝贵的一盆水,县内生物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山水休闲农业旅游。另外,经验表明近距离休闲度假、闲暇时间和稳定的客源市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位于京津都市圈中的晶莹碧透的密云水库恰似一颗明珠点缀其中,为密云营造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为休闲农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位于京津都市圈,区位条件有利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的联系通道和交通结点,地处京津冀的三角地区,密云水库镶嵌其中。县内道路网络逐渐完善,101国道贯穿绝大多数景区,连接北京和河北的高等级公路即将开工。目前全县公路总长1175km,公路网密度0.53km/km2。其中,国家级干线282.69km,县级公路236.71km,乡级公路73.07km,专用公路23.8km;形成了“以密云镇为中心,以101国道为主干线,以太师屯为库北枢纽,以环湖公路为衔接”的环线和放射线相结合的网络格局。便捷的道路系统和区位优势使密云可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吸引休闲农业发展的科技要素,为人才的引进疏通渠道。另一方面,密云可以利用便捷的区位优势,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

2、农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众多

密云县有着优质的农业资源,名优果品知名度高且历史悠久,果林观赏价值高,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密云县有果园面积54万亩,其中干果37万亩,鲜果17万亩。2003年果品总产量6055万公斤,其中板栗、苹果、鸭梨、红肖梨、李子是主要品种。黄土坎的贡梨、不老屯的梨花已经成为密云县重要的旅游观光农业资源。目前全县有观光果园52个,面积为2万亩。

3、客源市场庞大

2003年末,北京拥有830.8万城市人口(以非农业人口计);内城四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近郊四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以及和密云临近区(平谷区、怀柔区和顺义区)人口规模也达到了696.2万(北京统计年鉴,2004)。从消费能力来看,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已经达到了11123.8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已经开始成为城市人口新的消费热点之一。 2

(二)休闲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根据密云县现有的发展优势,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以平原、半山区原有农业资源为依托,借山、借水、借民俗,对原有农业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自然、人文内涵,对密云县休闲农业旅游进行开发。

1、乡村景观和文化

保持乡村风貌是休闲农业旅游最基本的条件,无论是作为旅游吸引物还是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在休闲农业旅游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农业具有休闲价值潜力的根源所在。因此休闲农业规划首先需要利用乡村性来满足都市居民脱离城市氛围体验另类乡村生活特性的潜在需要。因此,在营造休闲农业旅游的过程中,都要在提升餐饮、食宿和乡村景观等外在品质的同时,尽量保留乡村内在的原汁原味。

2、地方品味和品格

休闲农业的另一主要特性就是非常强调休闲农业的地方性格,因此地方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从空间形式、活动内容、文化营销和环境意向等方面都应具有地域特色。这包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风土民情、人、事、物与地景等。对密云而言,则是要突出其特有的餐饮文化,特别是有别于北京其他郊县的餐饮文化。

3、生态保护和利用

生态性是休闲农业独一无二的属性。当农业转型为休闲农业时,若不能保持自然与人文的原有生态性,则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休闲农业的开发品质,所以,休闲农业的营造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向,而且兼有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保护性开发是密云县休闲农业开发中的第一要义。

4、体验

农业之所以具有休闲产业化的潜力,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作为初级产业,它是一种直接结合人力、物力与地力创造百物的原始过程。虽然这种过程有别于其他娱乐业的感观享受,也有别于消费性的送往迎来,但是这种初级产业的生产特性对大多数早已脱离农业生活的都市居民而言本身即具有巨大的体验性诱惑。体验是保持休闲农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发展模式

密云县已有的休闲农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原有特色果品的基础上,以小规模、零散的开发经营方式为主,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够。从未来农业发展要求来看,密云水库北部不老屯、县内南部东邵渠镇、太师屯安达木河沿岸、清水河沿岸、东北部白马关河、东南部红门川流域农业发展都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向休闲农业过渡。另外,在环绕密云水库附近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石城、不老屯、新城子等8个镇在内的23家采摘园。根据现有的基础,可以参考以下发展模式:

1、按休闲农业主题划分的开发模式:

农业观光园类:主要是指以设施农业来展示农业高科技的观光农业项目,包括展示农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和生产加工过程,如北庄的互润庄园和不老屯镇的万亩草场观光园。

果园观光类:主要是指利用果树开花期和成熟期来开放果园,以供游人观花、赏景和采摘的项目,从中体验自选、自摘、自食的果农生活,同时享受田园风光,如不老屯镇的黄土坎贡梨园。

渔场垂钓类:指利用水体进行包括垂钓、品尝和水上娱乐等观光休闲活动,如北庄镇清水河垂钓餐饮一条街。

农村文化体验类型:指利用农村的特色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民俗活动、名胜古迹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具有地方加工过程建立的休闲民宿农庄,以“寻田园乐,品山乡情,尝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题的民俗“农家乐”旅游项目,使城市人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了解质朴的民间文化,比较典型的如新城子镇的遥桥峪村。

农业特产节庆类型:把宣传产品、交流技术、洽谈贸易与观光游览融为一体,以展示名优特农产品名义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如始于2003年的密云县金秋采摘节和始于2004年的鱼王美食节。

2、按与景区关联程度划分的开发模式:

主导型:休闲农业旅游或民俗旅游以自身为基础,周围缺少旅游景点或景区,如不老屯镇的黄土坎贡梨园和万亩草场观赏区、新城子镇的万亩云岫苹果观光采摘园。

复合型:休闲农业旅游区或民俗旅游镶嵌于其他景区之中,或成为旅游整体开发项目的一部分,前者如桃源仙谷,后者如优龙国际旅游度假村和互润庄园。

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相对独立,但是其经营状况完全依托于周边地区景点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经营状况良好如古北口镇的民俗旅游;有的则因为周边景区质量下降而举步维艰,如遥桥古堡的民俗旅游村。

3、按区位布局划分的开发模式:

由于休闲农业区的选择与游程远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梳理密云县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的区位布局。密云县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按区位划分的开发模式有:

景区边缘型:与景区共享游客资源,服务项目互补,目前密云大多数民俗旅游项目为此类布局。

县城、城郊区:位于县城或北京郊区的直接辐射区,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条件,迎合现代休闲短程旅游的需要,没有或较少旅途疲劳感,目前这类休闲旅游区在密云并不多,较典型的如石城镇的花溪小寨和穆家峪镇的优龙国际旅游度假村。

三、 密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预期分析

(一)对密云水库的保护

密云水库位于密云县中部,面积33.6万亩(合188平方公里),为北京留下了一块唯一没有污染的净土。密云水库以其在首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密云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一直处于密云县建设的中心地位,左右着密云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环库区建设和保护更是未来发展需要加以格外关注的重要问题。密云水库设计库容为43.75亿立方米,最高库存量为30亿立方米,而近年来库存量仅为6-8亿立方米左右,水源短缺已成为产业调整的另一重要因素。所以,密云县的产业选取须以高效、节约、环保型为主。

休闲农业将为密云水库环库区建设带来新的活力。依据规划,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将设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封河育草,在山区河道两岸大规模建设湿地,净化水质;第二道为生态保水防线,上游120公里白河主河道两侧退出耕作;第三道为自然修复防线,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割灌、放牧等生产活动,变生产区为保护区,实现生态修复,自然保水。密云水库防护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0%左右,因此,保护密云水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为现实中的两难之题。从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振兴密云县县域经济,借水库周边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立“观赏型”休闲农业带,形成整体性品牌效应,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将成为未来密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新型的产业发展道路

密云县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肩负着北京市环境保护任务。县城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了 100%[1],境内的产业发展,尤其是污染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也带给了密云与众不同的优势——环境优势。密云县现有林地232.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0%。县境内主要河流、水库水质清洁。出于对地方的环境保护,污染型产业将不再受到市政府和县政府的鼓励,休闲农业在这种情况下成为郊区发展的新型道路,为密云在北京城市经济发展中找到新定位。

3、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密云县土地利用结构为“以林地为主,农果用地占一定比重,城镇建设用地发展迅速”的土地利用结构。耕地由1980年代末的48.23万亩,减少到1990年代末的40.39万亩。截至到2002年,全县耕地只有34.76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0.39%。耕地面积年年减少,农业比较收益降低成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目前密云县半农用地、园地与林地的适宜性土地面积超过目前利用面积,开发利用潜力大,而耕地、草地面积的利用程度已经超过土地适宜性程度。所以,在确保农业用地的同时,林地和园地开发和建设大有作为。改变土地经营理念,依靠特色农业、果品和园林,由传统的土地农业生产转变为生产、服务活动立体式的经营方式,选择融合生产、服务、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休闲农业作为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总之,休闲农业满足了密云县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利用城市提供的良好发展环境,改造农业,提升乡村的经济产出和生活品质。

四、 结语

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是切实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从密云县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来看,休闲农业规划的制定须遵循以下原则:(1)以城市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2)以乡村和农业的基础来确定休闲农业

的发展资源;(3)以城乡对接的关系来梳理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4)以体验经济为主的多样化发展方式。

总之,密云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新要求,为郊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借鉴。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