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3)

第二章 地震成因推理的补充说明

一、为什么认为地震云多数为日光灯样苍白色?

(1)有一次台湾地震时我在福州西湖见到地震云,为日光灯样苍白色。

(2)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发生7.6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前6小时及地震正发生时我都见到地震云,为日光灯样苍白色。

(3)2001年12月18日台湾花莲发生7.5级强震,当天傍晚震前我老婆在阳台见到地震云,她说是苍白色的,与南投地震云差不多。

有网友在汶川地震前拍到彩色地震云,所以我认为地震云大多数会是日光灯样苍白色。但强烈灾害性地震也会出现彩色地震云。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发生7.6级大地震,我从福州观察到南投地震云起始出现角度为10度,出现最高角度为23度。福州距南投为276公里,换算下来,南投的地震云距地面高度是48.6公里至117公里,处于电离层高度。

由于“极光”也是位于电离层高度,极光高的大约可达400公里高度,所以我认为地震云可能与极光类似,最高的地震云可能也会达到400公里高度。

二、为什么认为地震云是位于大约50公里至200公里的高度?

三、为什么认为地震云本质是一种聚发光电子流?

因为我看到的地震云都有自发光特性,5月10日山东临沂网友拍到的汶川地震云相片也可看到自发光特性,又因为地震云是位于电离层高度,所以我认为是一种聚发光电子流。

四、为什么认为地震云不会跟随地球自转而移动?

(1)2008年6月1日台湾发生6级地震,可震前我却在福州西面发现地震云,实际上台湾是位于福州的东面。

(2)2008年11月20日丹东市网友拍到地震云相片,2008年11月24日俄罗斯鄂霍次克海发生了7.2级地震,丹东市距鄂霍次克海震中位置约2300公里,但地震云却像是在丹东市上空一样,所以我认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这样情况:地震云位于太空电离层高度,不跟随地球的自转而移动。因为观察者站在地面随地球自转而移动,所以看上去地震云就会出现从东面向西面飘移的现象。

大多数强地震在地震云出现后会在48小时内发生地震,但丹东市网友发现地震云106小时后才发生地震,所以我认为强地震预报以120小时预报为宜。

六、为什么会认为七级以上大地震震前肯定会出现地震云? 五、为什么说强地震临震预报要定为120小时临震预报?

(1)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震前日本真锅大觉教授发现过地震云。

(2)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发生7.6级大地震,震前我自已看到过地震云。

(3)2001年12月18日台湾花莲发生7.5级强震,震前我老婆见到地震云。

(4)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强地震,震前多位网友见到地震云并拍下照片。

(5)2008年11月24日俄罗斯鄂霍次克海发生7.2级强地震,震前丹东市网友拍到地震云相片。

所以说,我认为七级以上大地震震前肯定会出现地震云。

网友leijing.666发表论文,其中说道:

“从地震的现象看,1》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瞬间一跳,接着震波渐渐向四周传播开来。震波主要有......”

我认为这句话可以支持我的“岩浆潜流”说。

我认为地壳下面有许多岩浆潜流在运行,相当于地球内部有许多线圈, 七、岩浆潜流说的其它证据

金属类的潜流中间都有硅酸盐类岩浆作绝缘隔离,一旦不同的金属类潜流发生碰撞,就会产生地下的“雷电”放电现象,也就是线圈间的“短路”现象;如果是岩浆潜流对地壳内壁产生放电现象,则是发生“线圈被击穿”的现象。

我们知道一个小小的家用电闸开关发生短路时都能产生很大的响声和冲击波,如电闸开关盖未盖紧,这盖子都有可能被冲击后飞到地下来。

地下岩浆潜流发生短路或岩浆潜流对地壳内壁放电所产生的放电效应应该比天上的“雷电”要大得多,它也会产生声音和闪电光,但因为是在地下,所以小地震时声光现象不明显,但冲击波却可使地面上下瞬间一跳,接着震波再向四周传播开来。

八、《扭波理论》可以支持我的“岩浆潜流说”。

南京地质学校高级讲师李泰在1976年唐山地震实地调查时发现了下面现象:

1、所有的树木、电线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例如唐山市内65米高的微波转播塔巍然屹立于大片废墟之中,而且震后两个微波塔仍可直接、准确传播电视信号。

2、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有小裂纹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坏。

3、在唐山地震中死伤的人中没有人直接死于震动,绝大部分是因为建筑

物坍塌受害。

4、唐山地震后,除个别地区受采空区坍塌或其他影响出现局部起伏外,绝大部分地面、路面完全如震前,很少出现波浪起伏现象。

5、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却全部断裂。而且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旋40度,旋转角度更大的当时即已脱落。

6、建筑体的破坏尤其是砖石结构和水泥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分段裂开四面开花崩塌。整体歪斜的现象很少。

7、唐山公安学校有3栋3层楼房。形状相同,相互间隔10米平行排列。在地震中南面一栋完全塌平,中间一栋只是部分散落。而即使在一栋房中有的是第一层破坏比较严重,有的是第二层,有的是第三层。为什么同一区的受震程度会如此偏差?

1979年,在南京地震学会年会上,李泰来发表了《扭波与抗震》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一阵轰动。在1996年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其以扭波为主题的发言也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

我认为《扭波理论》可以支持我的“岩浆潜流说”:

地下的岩浆潜流发生短路或岩浆潜流对局部地壳内壁发生放电所产生的放电效应应该比天上的“雷电”要大得多,它也会产生声音和闪电光,

但因为是在地下,所以声光现象不明显,但冲击波却可使地面上下瞬间一跳(即纵波),接着震波再向四周传播开来(即横波)。

天上的闪电并不是直线放电的,天上闪电会产生锐角走向的方向变幻,地下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也会产生这种锐角走向的方向变幻,其结果就会造成地面的“扭波”地震现象。

九、地声现象可以支持我的“岩浆潜流说”。

根据地震灾区调查资料显示,强烈大地震时一般都可听到地(雷)声,归纳如下:

(1)打雷声:最普遍的声音,特别是大地震前常常可以听到。

(2)风声:如刮强风般的声音,据说听起来很象公象的咆哮声。

(3)爆炸声:有如“轰隆”般的爆炸声音,听起来很象大型炮弹的爆炸。

(4)机械声:听起来很象卡车、挖土机、电车或飞机等的声音。

(5)锯木声:唐山大地震时,很多人同时听到爆炸声和锯木声。

(6)撕布声:在海面比地面更常听到撕布声。

上述声音实际上在雷雨季节非震区也能听到,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雷电声音会有所不同,如果是在下冰雹时打雷,甚至还可听到“炒豆子”般的声音。

大地震时出现的地下打雷声,会依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而出现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地震是由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即地下的“超级雷电”造成的,地下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在不同的地质构造下会出现不同的打雷声音。

所以说,地震时产生的“地声”现象也可支持我的“岩浆潜流说”。

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已被证实

2011年1月28日日本拍摄到“新燃岳火山”喷发时出现的壮观闪电现象。 从图片上观察,这些闪电并不是岩浆流向地面空气放电,而是不同的岩浆流在相互放电,说明所喷发的岩浆同时混有二种不同电荷的岩浆流,放电正是在不同电荷的岩浆流之间进行,进一步证实了岩浆潜流间存在的放电现象。

这张图片也是日本“新燃岳火山”火山口拍到的相片,闪电看似有向空气放电的现象,但经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岩浆附带的电荷其实并不是向地表空气放电,实际情况是岩浆附带的电荷向一团火山尘埃放电。

显然,带电荷的岩浆与带相反电荷的火山尘埃未喷发时是分布在二个不同的位置,当岩浆与火山尘埃同时从火山口喷发时,就出现了交融放电现象,也就出现了闪

电(雷电)现象。

北京时间2011-03-11 13:46 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1,东经142.6) 发生8.9级强地震,震源深度20.0公里。此次大地震引发海啸并造成核电站核泄漏,损失巨大。

其实“新燃岳火山”闪电现象就是一种大自然的警示现象,说明此处地下岩浆潜流间或岩浆潜流与该地域地壳内壁间存在着巨大的电荷差异,一旦出现某些诱因(如地月近距、地球磁场受干扰等),就有可能引发大范围的地下强放电,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强地震。

美国捕捉到岩浆中产生的“雷电”现象

据生活科学网2009年4月20日报道,科学家们通过对阿拉斯加州的角面堡火山的长期观测,最终第一次捕获到活火山闪电的踪迹。

阿拉斯加州的角面堡火山自今年一月以来就活动频繁,为此科学家在火山附近设置了“闪电定位系统”,该系统已被气象学家广泛应用于恶劣天气的预告,但应用在火山研究领域仅仅只有两次。据介绍,该系统可以捕获单次雷击的任何细节部分,继而可以分析闪电是如何形成的、在雷暴中是如何传播的之类的问题。

该系统安置后,科学家苦苦等待角面堡火山的爆发,并最终成功的首次获得了活火山口内的闪电现象。来自新墨西哥州的物理学家保罗·克雷比尔(Paul Krehbiel)说:“这次闪电是3月22日角面堡火山活动最为平凡的时候捕捉到的,这次雷电的剧烈程度堪比发生在中西部的雷暴。闪电发

生时,电视、收音机信号一度完全中断。”

3月22日到23日是角面堡火山爆发频繁的时间,也是科学家获得观测数据与图像的最佳时间。“闪电定位系统”就对火山口是如何产生电荷的、并且怎样形成闪电的相关问题,反馈了很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新墨西哥州的科学家罗恩·托马斯(Ron Thomas)积极评价这次观测:“这些数据对于我们理解火山口内电荷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是很有帮助的。火山烟灰是如何被电化的,并且是如何随着时间的迁移变化的。这些问题都有了反馈数据。”

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称,火山口的喷发物就像龙卷风一样旋转,这有助于我们解释火山口如何形成雷雨、灰尘等现象。科学家们准备将此次角面堡火山的相关数据和智力沙伊顿火山数据进行比较,并对首次获得的火山口闪电图像进行分析。

“科学家首次捕获活火山口内奇异的闪电现象”直接证实了岩浆潜流间存在的放电现象,这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方式用仪器捕捉到岩浆中产生的“雷电”现象,同时也以直接证据对“岩浆潜流说”给予强有力的事实支持。

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喷发时出现的闪电图片

2010年4月18日,意大利摄影师兼科学家马克·富勒乘飞机飞越冰岛埃亚

菲亚德拉冰盖火山上空,拍下这些相片。

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喷发时出现了持续闪电现象,小闪电的声音好似步枪射击,数英里长的闪电则发出我们在雷暴中经常听到的低沉隆隆声。

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喷发时由于闪电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岩浆潜流间的正负电荷被大量稀释,使得冰岛一带发生灾难性强地震的可能性反而降低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