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海外领地

海外大区——马提尼克

法国的海外大区,原名叫“马地尼那Madinina”含义是“花的岛”,位于安地列斯群岛的向风群岛最北部,岛上自然风光优美,有火山和海滩,盛产甘蔗、棕榈树、香蕉和菠萝等植物,曾被哥伦布喻为“世界上最美的国家”。马提尼克居民克里奥尔人还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习惯,催长身高的传说更使得该岛充满了神秘色彩。

历史沿革

马提尼克岛最早的居民是西沃内印第安人。大约公元300年,一个叫阿拉瓦克族的人们在此定居下来。14世纪末期,加勒比族奴役了阿拉瓦克族人,1502年,哥伦布在他第三次航行中,来到了马提尼克,将其宣称为西班牙王室所有。1635年法国殖民总督来到马提尼克岛。同年,1674年,法国宣布该岛为法领地。1848年废除奴隶制,印度劳工和中国劳工首次来到了马提尼克。当地居民成为法国公民。1946年,马提尼克成为法国海外省。1977年,马提尼克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区。

公民权利

因马提尼克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地区,所以马提尼克居民均拥有法国公民身份,并具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利。马提尼克在法国参议院中拥有两个议席,在国民议会中拥有四个议席。

立法机构

马提尼克分省议会和地方议会,均由普选产生,任期六年。省议会有45个议席,地方议会有41席。

司法机构

法兰西堡上诉法院为马提尼克和法属圭亚那的最高上诉法院,马提尼克还有一个中级法院和两个初级法院。

政党力量

马提尼克有八个政党,主要是:马提尼克社会主义联盟;马提尼克进步力量;马提尼克独立运动:主张独立;马提尼克共产党等。

军事力量

1998年法国在安的列斯群岛驻军5000人,总部设在法兰西堡。

经济概况

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甘蔗、香蕉、菠萝、咖啡、可可等,工业多为加工业。2/3的经济自立人口为工农业工人,少数从事渔业。畜牧业发达,饲养牛、羊、猪等。旅游业发展很快。工业有制糖、酿酒、炼油、水泥、木材和农产品加工等。

海外大区——瓜德罗普

瓜德罗普,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部法国海外省,东濒大西洋,西临加勒比海,西北为瓜德罗普海峡,南是多米尼加海峡。主要领土是西侧的巴斯特尔和东侧的格朗德特尔两个双子岛,窄水道莎蕾海峡分隔这两岛;群岛中的其他岛屿是东南的玛丽-加兰特岛,东面的拉代西拉德岛和南面的圣人岛(上岛和下岛),另两个岛屿属地--圣巴泰勒米岛和圣马丁岛,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6C。77%为黑白混血人,10%为黑人,10%为欧洲人与美洲印第安人混血人种,其余5%为印度裔、黎巴嫩裔和华裔。法语为官方语言,通用克里奥尔语。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居民

主要是克里奥尔人(即在岛屿上出生的人),其中大多为混血儿,圣人岛上的居民主要是白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黑人和法国-美洲印第安人。在法国革命时期,白人人数猛降。较小岛屿上的白人多为17世纪诺曼人和布列塔尼人移民的后裔。法语为官方语言,许多人也说一种当地的克里奥尔方言。大多数人为天主教徒。

历史

哥伦布在1493年11月4日到过两个大岛,当时统称为卡鲁克拉(Karukera,即“丽川岛”之意),加勒比人在岛上居住,西班牙人最初曾于1515、1520和1523年企图在此定居,后均被加勒比人逐走。1635年两个法国人奥利弗和奥松维尔在此登陆并建立殖民地,1674年瓜德罗普归属法国王室,成为马提尼克的属地,英国人在1759年占领了瓜德罗普,维持4年之久,1763年又为法国收复,英军协同法国保皇党人在1794年再度占领瓜德罗普,后法国革命政府官员雨格重新获得此岛,他宣布废除奴隶制度,使数百名白人种植园主被屠杀,英国人在1810年占领了瓜德罗普,在数度地位变更后,法国于1816年收复这一领地。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期间废除了普选,1870年恢复了这一殖民地在法国议会中的代表权。1940年瓜德罗普效忠纳粹占领的法国的维琪政府,但1943年又支持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军队。1946年获得法国省的地位,1974年成为法国的一个行政区。

议会

分省议会和地方议会,均由普选产生,任期六年。省议会有42个议席,由左派控制,议长雅克·吉洛特(Jacques Gillot)。地方议会有41席,瓜德罗普在法国国民议会中有四名议员,在参议院中有三名参议员。

政府

省的行政权力由法国政府指派的行政长官管理,立法会议经选举产生。瓜德罗普派议员参加法国国民会议和法国参议院。法国委任的省长为最高行政负责人。政府由省长、两议会议长、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主席及在法国议会中的众议员和参议员组成。自1974年后获得法国正式行政区的地位。瓜德罗普领土分为3个区,每个区又分为34个市镇,每个市镇由一个经选举产生的市委员会管理。

司法机构

有一上诉法院,两个中级法院和四个初级法院。司法系统是法国式的。在巴斯特尔设有上诉院,两个上级法院和4个下级法院。每个市区设治安法官数人。

军事

2000年8月1日,法在安的列斯地区驻军3800人,宪兵860名,总部设在马提尼克的法兰西堡。

政党

(1)瓜德罗普社会党联盟:在同法国社会党保持合作的情况下,于1987年宣布成为自主的政党。

(2)瓜德罗普保卫共和联盟。

(3)法国瓜德罗普民主联盟:中间派。

(4)瓜德罗普共产党:1944年创建,原为法国共产党海外省支部,1958年脱离法共。

经济

以农业、旅游业、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农业占15%,工业占17%,服务业占68%。其发展主要依靠法国援助。特点是农业部门增长缓慢,工业部门处于萌芽状态,旅游业正在发展,公共服务部门高度发达。经济基本上靠官员的薪金和法国信贷的支持,法国信贷是拨款和赠款形式的援助。旅游业是主要的外汇来源。

交通运输

同法国和北美大陆保持定期的空中和海上联系。主要岛屿上的公路系统极好。瓜德罗普没有铁路,只有几条私人拥有的种植园交通线。

海外大区——法属圭亚那

法属圭亚那,法国位于南美洲北部的一个海外属地,因欧洲航天中心位于此地而闻名于世,地处大西洋边,与巴西和苏里南交界。法属圭亚那是法国领土的一部分,由法国中央直接管辖,从名义上不可称之为“殖民地”,因此它也是欧洲联盟的一部分,货币是欧元。大多数的圭亚那人,沿着大西洋海岸居住,主要是信奉罗马天主教,法语是官方的语言。几乎每个人都说本国的混合语克里奥尔人,法国的Guianese,当时逃亡的黑奴、美洲印地安人,维持他们自己的宗教,并且说阿拉瓦克语、加勒比语、埃默里永语、Oyapi、Palicur 和瓦亚纳语 。标志符号都和法国连结,法郎、警察和人行道咖啡馆都混合法国的影响。

历史

法属圭亚那的原来的居民是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印第安人。十六世纪后荷兰人开始在这里殖民,1604年法国开始侵入,建立居民点。后英国、荷兰、法国和葡萄牙相互争夺此地,直到1816年最后归属法国。1946年法国宣布法属圭亚那为法国的“海外省”从1947年开始法属圭亚那拥有有限的自治权。从此该地区在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会有两个议员席。1968年欧洲在库鲁建立了一个航天发射场,亚利安火箭在这个发射场发射。1977年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区。糖和雨林木材成为了殖民地的经济支柱。奴隶们从非洲带了种植糖园的工作,尽管他们的成功被本地的印地安人的敌视和热带的疾病所限制。且在1848年的奴隶制度废除以后,种植园的产量,从来无法配合法国的加勒比海殖民地,本地的工业几乎崩溃了。在大约相同的时间,法国决定减少监狱的费用,将受刑人移民至圭亚那,贡献殖民地的发展。约有70,000罪犯-包括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和亨利papillon charriere,在1852年和1939年之间到达。刚开始,许多流放的罪犯,熬过了恶劣的环境,大部分都死于疟疾和发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圭亚那仍然是罪犯的殖民地,

政府

法国总统委任的省长(或称地方总统)为名义最高行政负责人,省长经议会选举产生,法总统任命,行政权在部长会议,由总理负责。政府由省长、部长会议、两议会议长和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和参议员组成(法圭在法国国民议会中有两名议员,在参议院中有一名议员)。

议会

有两个议会,即省议会和地方议会,省议会有议席19个,地方议会有31席。两议会均由普选产生,任期六年。

司法机构

司法机构设在马提尼克岛的法兰西堡法院为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的上诉法院。枢密院位居册机构,设主席一名、政事枢要若干名。法属圭亚那有一终审法院,大法官终身任职。

政党

(1)圭亚那民主行动党。

(2)圭亚那社会党:1956年成立。

(3)圭亚那民主力量:1989年从圭亚那社会党中分出。

(4)保卫共和联盟:1946年成立。右翼党派。

(5)法国民主联盟:1979年成立,中间派。

军事

法国负责法圭防务。2001年估计,法国在法圭驻军3250人,另有宪兵600人。

经济

经济以农业,林业和渔业为主,集中在沿海地带,内地大部未开发,工业很少。主要出产木薯、稻米、玉米、甘蔗和硬木。还开采少量黄金和铝土。沿海产鱼虾。工业仅有制糖、酿酒等小工场。输出海虾、木材、黄金等,输入机器、粮食、石油产品、日用工业品等。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法国援助,大部分制成品、食品和能源需进口,林业、渔业和旅游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交通运输

法圭地区无铁路,公路总长1817公里;内河航运线总长3760公里;首府卡宴有一个国际机场,可起降大型喷气飞机。

语言

圭亚那原住民的语言有六种,分成三种语系:瓦扬皮语、埃梅里用永语属于图皮-瓜拉尼语系 阿拉瓦克语系、巴里库尔语属于阿拉瓦语系卡里纳语、瓦亚纳语属于加勒比语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于法文和英文的克里奥尔语言。

海外大区——留尼汪

留尼汪为法国的一个海外省,是西南印度洋马斯克林群岛中的一个火山岛,西距马达加斯加650千米,东北距毛里求斯192千米。该岛呈椭圆形,长约65千米,宽约50千米,位于南回归线内,留尼汪岛面积2512平方公里。居民主要为马达加斯加人、非洲人、欧洲人、印度人、华人和克里奥尔人。官方语言是法语。9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首府圣但尼,官方语言是法语。

历史

1513年葡萄牙人马斯克林来到印度洋一群岛,后取名马斯克林群岛,留尼汪为该群岛中的一个岛,1642年法国宣布正式占领该岛,并于1649年命名为波旁岛。法国大革命时期,波旁岛改名为留尼汪(法语意为联合),以象征革命力量的联合与胜利。1663年法国移民及其从马达加斯加带来的奴隶在波旁岛定居。该岛作为往来于印度洋的法国舰只的停靠站,受制于法属东印度公司。1767年法兰西国王赎买了该岛,并建立了各种行政、司法机构。大批移民和奴隶被运往该岛种植咖啡。法国大革命时期,岛上移民建立议会,拥护共和。拿破仑帝国崩溃后,留尼汪一度为英国人占领,1815年交还法国。1848年留尼汪宣布废除奴隶制, 6万奴隶获得自由。19世纪后期,甘蔗取代咖啡,成为该岛主要经济作物,制糖业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尼汪成为法国食糖的供应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开始出现。1942年11月戴高乐自由法国政府派殖民地行政官员取代了原维希政府的总督。1946年法国政府决定改留尼汪为法国的海外省,由法国任命省长管辖。大批法国行政官吏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到留尼汪,把持了几乎所有的行政和经济部门,使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日渐加深。1959年留尼汪共产党正式成立。1962年2月爆发了留尼汪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暴动。1973年,留尼汪改为法国的一个大区。近年来,留尼汪人民不断举行示威游行和罢工,要求平等、民主和自治,有的政党和组织进而提出要求独立。

地形气候

留尼汪地形大半由火山作用形成,岛上大部分为高原山地,但在沿海地带有狭窄的平原。岛上的高原呈东北—西南走向,两侧为火山山地,在中西部断层块有几座海拔较高的山峰,其中,位于全岛中心的内日峰,海拔3069米,是岛内最高峰。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内地属山地气候,温和凉爽。留尼汪岛上的塞路斯,1952年3月15日-16日,那里的日雨量达1870毫米(由于热带气旋所致)。

大区议会

1982年法国权力下放法颁后,留尼汪大区议会成为独立的一级地方权力机构,负责确定并执行大区预算,制定大区经济发展计划,并在领土整治、教育培训和文化促进方面拥有自主权。有45名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

省议会

地方权力机构,在交通、社会保障、卫生、初中教育等领域拥有自主权。1982年3月法实行权力下放以后,省议会主席替代省长(留尼汪地方总统)成为省行政长官。有48名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1/2。

地方总统

省长(亦称地方总统) 为省行政长官,自1982年3月起由省议会主席兼任。地方总统在留尼汪相当于州元首和行政首脑,拥有行政和议会审议权,可以组织召开省议会。

政党

有11个政党,其中一些政党是法国政党的支部或与其有联系。主要政党是:

(1)留尼汪共产党:1959年成立,是该岛势力最大、组织最为严密的政党。

(2)保卫共和联盟:法国保卫共和联盟的一个省部。

(3)法国民主联盟:1978年成立。法国民主联盟的一个省部,与保卫共和联盟合作。

(4)法国留尼汪未来党:1986年成立,右翼政党。

(5)社会党-留尼汪联合会:原为法国社会党的一个省部,1972年分离。

司法机构

司法机构有一个上诉法院,两个大审庭,一个重罪法院,四个初审法庭,两个儿童法庭,两个拘留所。

军事

1993年法国在留尼汪驻军3400人(包括在马约特岛的驻军),其中陆军2200人,海军300人,空军350人,由设在留的法国南印度洋地区武装力量司令部指挥。此外还有600名宪兵。

行政区划

分为4个专区(无实权),24个市镇。4个专区是:圣但尼、圣保罗、圣皮埃尔、圣伯努瓦。

经济

甘蔗种植业占用三分之二耕地和大多数劳动力,还产玉米、香草、洋葱、烟叶、豆蔻、香料等。沿海有渔业。工业以制糖为主,其次是香草加工、食品等。糖、糖蜜、糖酒占出口总值80%以上,余为香精等。粮食、蔬菜、肉乳均不足自给。进口以食品、机器、车辆、石油制品为大宗。经济以农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其中又以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以及香草、天竺葵等香料种植为主要支柱。工业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法国援助。

交通运输

公路发达,主要城市间都有公路相通,公路总长2784公里,其中国家级公路345.7公里,省级公路731.5公里,其它公路1602.9公里,铁路总长614公里;加莱角港是岛上最大的海港,也是法国的第五大港。岛上运输的一半以上经过此港。空运:共有2个机场,其中圣但尼-吉洛国际机场每周都有航班赴法国本土、肯尼亚和邻近岛国。

海外地方行政区——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位于北美洲加拿大纽芬兰岛以南25公里的北大西洋中。全境由圣皮埃尔、密克隆、朗格拉德等八个岛屿组成,密克隆岛和朗格拉德岛由一沙石地峡相连。拥有120公里的海岸线。面积242平方公里。居民多为法国移民后裔,官方语言为法语,9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经济

因土质和气候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只有少量的蔬菜种植、养猪及蛋禽生产。主要的传统经济是渔业及其加工业,在财政方面仍指望法国政府给予资助;工业主要为渔业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口占劳动总人口41%;渔业为主要传统经济。1从业人口占劳动总人口18.5%;旅游业为重要经济部门,游客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

历史

1520年,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被葡萄牙人发现。1536年,法国人雅克·卡蒂耶命名该群岛为圣皮埃尔和密克隆。1604年,法国渔民在此建立第一个永久性居民点。此后200年中,英法交替占领该岛。1816年被法国占领。1914,根据《巴黎和约》,该群岛归法国所有。1946年改为法国海外领地,1976年7月改为法海外省。1985年6月成为法国海外集体领地。法国政府任命一名 行政长官为其代表。防务由法国负责。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在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各选派一名议员。

议会

地方议会,也称省议会。有19名议员组成,其中圣皮埃尔岛15名,密克隆岛4名,由普选产生,任期六年。

政府

由法国政府委派的行政长官、 地方议会19名议员、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选出的1名法国国民议会代表和1名参议院代表组成。

司法机构

在圣皮埃尔设初审法庭和高等上诉法庭。

政党

主要政党均与法国政党联系密切,有社会党,左翼党,1996年成立;保卫共和联盟(戴高乐派);法国民主联盟,中间派;及社会民主人士中心。

交通运输

交通以海空运输为主。圣皮埃尔港码头长1200米,有从圣皮埃尔港至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及美国波士顿有集装箱航线。圣皮埃尔有一机场,航线通往法国和加拿大。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位于斐济和萨摩亚群岛之间。由乌维阿、富图纳、阿洛菲岛以及周围小岛组成,陆地面积27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出产椰子、薯类、芋头、香蕉等。主要经济来源是海外汇款。宗主国为法国。人口1.5237万人(2008年7月)。其中瓦利斯9500人,富图纳5000人,多为波利尼西亚人,余为欧洲人。另有约1.4万居住在新喀里多尼亚,官方言语为法语,通用瓦利斯语(富图纳用富图纳语),居民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1961年成为海外属地。2003年宪法修正後成为“海外地区”

地理气候

瓦利斯群岛面积159平方公里,包括主岛瓦利斯(当地语称乌韦阿,面积60平方公里)及附近的22个小岛,主岛有火山和泻湖,最高点海拔150米。瓦利斯岛还包括陡峭的海边悬崖和许多有水注入的火山口。富图纳群岛亦称霍恩群岛,由富图纳(面积64平方公里)和阿洛菲(面积51平方公里)两个小岛组成,两岛间有塞恩海峡,宽约3公里。富图纳岛最高点海拔760米,为辛加维山,亦称普克山。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炎热。

历史

15世纪以前,瓦利斯群岛就有人居住。1767年,英国航海家塞缪尔·瓦利斯(Samuel Wallis)发现该岛并命名。1837年,第一批玛利亚会传教士到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传教。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分别于1887年和1888年被法国占领,成为法保护地。191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1年正式成为法海外领地,当地居民为法国籍。 荷兰探险家勒梅尔(Jakob Le Maire)和斯考滕(Willem Corneliszoon Schouten)早期在太平洋从事探险航行时,于1616年看到了富图纳岛。过了151年以后,瓦利斯船长才在1767年发现乌韦阿岛。又过了50多年,捕鲸的人在1820年代来到这一地区,欧洲人的船舶开始经常在这两个群岛上停靠。法国玛利亚修道会的传教士于1830年代到达该岛群。他们在10年内取得巨大成功,一直是岛群政治中一股重要的力量。新教徒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对抗力量,因而群岛居民免受太平洋其他地区常见的宗教冲突之苦。早在1840年代,岛民即要求法国保护,但法国迟迟不予答复;瓦利斯群岛在1887年成为法国的一个保护地,富图纳群岛在次年跟进。在以后50年中,法国政府地位十分巩固,牢牢地统治这一殖民地。1942年,美国为对付日军侵略美国在太平洋中部的属地预作准备。在乌韦阿岛派驻6,000名军队,他们在短期内修建了公路系统、两条飞机起落跑道,和潟湖中的锚泊设施。这些设施至今仍是岛群基本设施的基础,1959年,岛民通过投票成为法国的一个海外领地,殖民地的地位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在以後几次选举中,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人民表现出保守主义,反对法国的社会党政府和改变他们从属地位的任何建议。

议会

称为领地大会,共有20名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由大会产生的一名代表参加法国参议院,另由普选产生的一名代表参加法国国民议会。

政府

由法国派驻的高级行政官和领地委员会联合执政,领地大会协助高级行政官员管理地方事务。高级行政官为地方政府首脑。领地委员会有6名成员,其中有3名国王(瓦利斯群岛1名,富图纳群岛和阿洛菲岛各1名),另3名成员经领地大会推荐,由高级行政官任命。

司法

司法由高级行政官依法国法律进行管理,但国王和酋长依传统法进行管理。马塔尔图有地方法官。

政党

政党多与法国本土政党有联系,主要有:保卫共和联盟、“光辉前程”、法国民主联盟、左翼激进党人运动、地方人民联盟等。

经济

经济以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及渔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主要农作物有面包果、香蕉、椰子、木薯、芋头等。土著居民还饲养猪和鸡,同时还驾着小木船出海捕鱼,捕得的鱼大部分供当地消费。传统的手工业是唯一的制造业。主要收入来自法国政府的援助、在新喀里多尼亚镍矿工作的侨民(约17000名瓦利斯人在新喀工作)汇款和捕鱼执照费。椰干和手工艺品为主要出口产品,法国和新喀里多尼亚为主要贸易伙伴。

交通运输

以海运为主;瓦利斯岛和富图纳岛分别有环岛公路;瓦利斯航运公司有两艘船,经营瓦、富两岛之间及驶往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瓦努阿图的航线。瓦利斯岛的新加瓦为两个主要港口。霍尼古卢通道可使深水轮船进入瓦利斯岛的泻湖;瓦利斯岛的希希弗建有有1个国际机场,喀里多尼亚航空公司每周有一班飞机飞往努美阿,每周有三班飞机往返于瓦、富两岛间。

海外省——马约特

马约特岛(Mayotte )全称为马约特集体领地,亦称马奥霍。位于莫桑比克海峡,与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莫埃利岛共同组成科摩罗群岛。面积为374平方公里,居民约18万人,大部分人为源自马拉加西的摩哈莱人,他们是深受法国文化影响的穆斯林;另有相当数量的天主教徒。官方语言为法语,但大多人仍操科摩罗语(与斯瓦希里语密切相关);马约特沿岸的一些村落则以马拉加西方言为其主要语言。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香子兰等香料,是法国的海外领地之一,马约特岛包括大陆地岛、小陆地岛以及周围一些小岛,首府和最大城市马穆楚。岛屿也被临近的东非印度洋岛国科摩罗宣称所有。

岛屿简介

马约特岛位于科摩罗群岛最东南端岛屿,位于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岛西北方约310公里(1处,为法国属地。首府及港口所在地乃一名为德札欧德吉(Dzaoudzi)的礁质露头,与东方约2.5公里(1.5哩)处的小岛帕曼德吉(Pamandzi)间有长1.9公里(1.2哩)的堤道相连。面积373平方公里(144平方哩)。人口约181,000(2005)。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人口迅速增长。而且20岁以下的人约占总人口的50%,预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将会持续到21世纪。主要城镇有德札欧德吉和马穆楚(Mamoudzou),后者为该岛最大的城市和选定的首府。64.7%出生在本地,3.9%出身在法兰西共和国的其他地方,28.1%为科摩罗的移民,2.8%为马达加斯加移民,另外还有0.5%来自其他国家。

经济

居民主要务农,农业局限于中央和东北部平原。经济作物包括香草、芳香树、椰子和咖啡。另种木薯、香蕉、玉蜀黍和稻米维生。主要出口香精、香草、咖啡和椰仁干。输入品包括稻米、糖、面粉、服装、建筑材料、金属器具、水泥和运输装备。主要贸易伙伴为法国,经济亦大半仰赖法国的援助。岛上有一个连络主要城镇的公路网;在德札欧德吉西南方帕曼德吉岛上则设有一座岛际航空机场。

历史

1503年,马约特岛被葡萄牙探险者发现。但未侵占。15世纪时阿拉伯人入侵该岛,并使该岛居民改信伊斯兰教。16世纪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到达马约特。18世纪末,萨卡拉瓦人侵略并定居该岛,同时也传入了马拉加西方言,1843年法国控制马约特,使其成为殖民地;20世纪初期,马约特、科摩罗群岛其他岛屿及马达加斯加岛成为一个法国海外领地。1975年科摩罗群岛最北端三个穆斯林占优势的岛屿片面宣布独立,马约特岛的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则选择归属法国;法国遂将马约特与科摩罗其馀各岛分开管理。1976年法国政府给予该岛一个特殊的地位——集体领地。该岛居民原来要求建省,但遭法国政府拒绝。1979年12月法国国民会议投票决议延长该岛的特殊建制5年,5年後再行徵求该岛居民的意见,2009年3月28日,马约特岛(图)举行公民投票,通过决定在2011年成为法国的海外省,即法国的第101个省,正式升级。 2009年3月29日,法国海外领地马约特举行全民公决,95.2%的投票者赞成在2011年成为法国的海外省。

行政

自1976年起马约特与法国保持一种特殊的关系,是法国的集体领地,这是一种介乎海外领地与海外省之间的行政建制。马约特的政治框架为法国海外领地的议会民主制,马约特总领事 是岛内的政府首脑,实行多党制,政府拥有最大的行政权力。在法国国民议会中马约特拥有一个代表资格以及两个法国参议院议员席位。该领地由一名高级专员和经选举产生的有17名议员的总议会管理。司法制度则仿效法国体制。马约特划分为17个市镇行政区,也被划分成了19个行政乡每个市镇有着对应的一个行政乡,而首府兼最大城市马穆楚有着三个行政乡,但这些行政单位都不属于法国21个大区的范畴。

经济

马约特的官方货币为欧元。

交通

马约特未铺设铁路,有着总长度为93公里的公路,其中72公里为铺装公路。马约特岛内没有水道,最大港口是藻德济,并有着一座飞机场。

海外国土——法属波利尼西亚

法属波利尼西亚,联合国非自治领土,位于太平洋的东南部。由社会群岛、土阿莫土群岛、 甘比尔群岛、土布艾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等组成,共有120个岛屿,位于社会群岛的塔希提岛最大。面积416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521平方公里,主要为波利尼西亚人其余为波-欧混血种人、欧裔、华裔等。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塔希提语,通用波利尼西亚语。居民中54%信奉基督教新教,30%信奉罗马天主教,6%无宗教信仰。

历史

1595年,西班牙人蒙达那首先登上马克萨斯群岛。此后的三百年间,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先后发现了这些群岛并开始争夺所有权。1880年,塔希提岛沦为法国殖民地。至19世纪末,其他岛屿亦被法占领。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56年与法国政府达成自治框架协议,1957年正式命名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由总督管理,领地议会和政府委员会协助其工作。1977年开始实行地区自治,1984年实行内部自治,但法国仍掌管外交、国防、财政和司法权,政府委员会的权力,尤其是商务方面的权力有所增强。法国委派高级专员取代总督为最高行政首脑,管理政府委员会。1984年9月改政府委员会为部长会议,主席由领地议会选出。1999年10月,允许该岛增加自治权,并首次就该岛的未来达成协议。波利尼西亚的地位也将从海外领地变成海外国,2013年5月18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法属波利尼西亚重新列入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名单。[2]

议会

领地议会为领地权力机构,由各群岛选出49名成员组成,任期五年。领地议会选出7~9名成员组成常设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大会, 下设五个地区、市政议会。

政府

称部长会议。由领地议会选出6~12名议员组成。本届部长会议主要成员有:部长会议主席兼外交、珍珠养殖工业及城市发展规划部长; 副主席兼就业、培训、海洋、外岛发展、新技术和邮政部长;经济及财政部长;卫生研究部长;团结及家庭事务部长;劳动、社会对话、公共事务及行政分权部长;港口及公共事业部长;国土及国土分配、城镇计划部长;住房、城市事务部长兼政府发言人;渔业、工业及中小商业部长;农牧业部长;文化、高等教育和发展波利尼西亚语部长;教育和高级技术培训部长;旅游、环境及妇女事务部长;青年、体育、协会事务及与议会及各委员会关系部长;运输及能源部长;艺术及工艺部长。

司法机构

设初审法庭、上诉法院和行政诉讼法庭。

政党

主要政党有:

(1)共和党/保卫共和联盟:1958年成立。与法国保卫共和联盟关系密切,支持同法国联系,保持内部自治。

(2)波利尼西亚解放阵线(又名波利尼西亚服务人民党):1977年成立,第二大党。主张独立,反对核试验。

(3)新陆地党:1982年,从新星党分裂后建立。

(4)自由联盟党:1976年成立。与法国民主联盟关系密切,主张与法国保持联系。

(5)新星党:主张自治,反对独立。

军事

2000年,法国驻军3100人,宪兵队600人。

经济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旅游业已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矿藏主要有磷酸盐和钴。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和珍珠贝。主要有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及实用性经济产业。

交通运输

公路总长792公里,其中1/3为柏油路,2/3为石面路。水运主要港口帕皮提,远洋轮船定期在此停泊。距帕皮提6公里的法阿机场是惟一国际机场,另有40个小型机场。

主要银行

(1)波利尼西亚银行:1973年 成立。法国兴业银行占80%股份,现共有19个分行。

(2)塔希提银行:1969年成立。为美国夏威夷银行(占94%股份)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占3%股份)所有,现共有16个分行。

(3)太平洋社会发展信贷银行:1959年成立。为法国国民银行和农业信贷银行的分行。现共有24个分行。

(4)澳大利亚威斯特帕克银行公司:1990年获得经营权,1998年宣布卖给法国兴业银行。

特殊地位的地方实体——新喀里多尼亚

新喀里多尼亚,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处于南太平洋,该地区整体主要由新喀里多尼亚岛和洛亚蒂群岛组成。作为法国的海外属地之一,除官方语言法语以外,美拉尼西亚语和波利尼西亚语亦通用于此。新喀里多尼亚。19060平方公里。其中新喀里多尼亚岛的面积是16372平方公里,洛亚蒂群岛的面积是1981平方公里。共有310390人,6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约3%为穆斯林,15.5%信奉基督教。首府努美阿,人口91386人(2004年)。最高点:帕涅山,高1628米。

历史

最早的居民来自巴布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1774年由英国人詹姆士库克发现,并把它命名为新喀里多尼亚,1843年,英国派专员到该岛。185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后与塔希提岛合并。1860年成为独立行政区。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56年成立第一届领地议会。1976年12月成立政府委员会,享有部分处理内部事务的自治权。法国委派的总督改为高级专员,新喀在法国国民议会有两名代表,在参议院有一名代表。1979年法政府解散政府委员会,将新喀置于法国政府的直接统治下。198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新喀被列入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名单,从而确定了新喀居民享有自治权。1988年6月,新喀成立北方、南方和洛亚蒂群岛三个自治省,1999年7月起,法国逐步把大部分权力交给了新选出的三个省议会。

地理

新喀里多尼亚位于南太平洋,距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岸1500公里处。属美拉尼西亚群岛。由新喀里多尼亚岛 、洛亚蒂群岛、无人居住的切斯特菲尔德群岛组成。主岛新喀里多尼亚为一狭长岛屿,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少平地。

议会制度

称领地议会,为立法机构。共54席,任期五年。下设三个省议会,各省所占席位:南方省32席、 北方省15席、洛亚蒂群岛省7席。设正副议。现在新喀里多尼亚在法国国民议会有一名议员、在参议院有一名议员。

联邦元首

联邦主席为国家元首,同时兼任联邦行政官和武装警察部队司令,由议会投票选出。

联邦委员会

联邦执行委员会是新喀里多尼亚的政府机关,对国民议会和联邦主席负责,由秘书长主持,除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外联邦执行委员会还包括北方省省长、南方省省长、洛亚蒂群岛省省长以及18名部长、1名外长和1名总检察官。

司法机构

设上诉法院、初审法庭和地方政务协商会。1990年在北方省和洛亚蒂群岛省各设一分庭,分庭庭长由各省委派。地方政务协商会1990年成立,有40名成员,分别来自八个地区,专门 商议有关影响当地和卡纳克传统的事务。

主要政党

主要政党有:

⑴保卫喀里多尼亚在共和国内联盟:亦称共和党。1977年建立。由民主社会中心党和共和党组成,与法国保卫共和联盟关系密切。主张新喀维持现状。

⑵卡纳克社会主义民族解放阵线:1984年建立。由卡纳克解放党、喀里多尼亚社会主义党、喀里多尼亚联盟、全国独立联盟、美拉尼西亚进步联盟等组成。主要为卡纳克族人,主张新喀独立。

⑶大洋洲联盟:1989年从共和党内分裂成立。主要成员为来自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的移民,属保守派。

⑷全国独立联盟

⑸独立者协调委员会联盟:于1998年从卡纳克社会民族解放阵线中分裂而成立。

其他政党有喀里多尼亚明天党、创建未来共同发展党、洛亚蒂群岛发展阵线等。

军事情况

2000年,法国在新喀的军事人员3100人,其中宪兵1050人。

经济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山药、马铃薯、甘薯、椰子、南瓜等。畜牧业发达,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牛、猪、羊肉、和皮革出口。畜产品加工也比较发达。工业主要有采矿、制造、食品加工等,以采矿和林业为主,占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1/3。采矿业包括镍矿、铬矿、铁矿。木材加工业以檀香木最为名贵。镍矿开采业和旅游业是两大经济支柱,主要工业品和粮食需进口。

交通运输

新喀岛上公路总长5980公里,其中沥青路766公里,土路589公里,石面路1618公里,窄道2523公里;其他岛有公路470公里;水主要港口努美阿,有定期轮船开往各岛及其他国家和城市。有两家船运公司;努美阿有一国际机场和一个国内运输网络,提供从努美阿至其他国家和城市及各岛间的运输服务,有两家航空公司对外进行航空往来。

财政金融

主要银行有:

⑴夏威夷—新喀里多尼亚银行(Bank of Hawaii Nouvelle Calédonie): 1974年成立,为美国夏威夷银行(拥有94.5%的股份)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3%股份)所有。

⑵新喀里多尼亚巴黎国民银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 Nouvelle Calédonie):1969年成立。原称巴黎国民银行, 1978年改现名。

⑶喀里多尼亚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 Calédonienne de Banque):1981年成立

⑷喀里多尼亚投资银行(Banque Calédonienne d'Investissment)

⑸法国发展署(Agence Francaise de Developpement)

海外领地——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

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aises,Territory of the French Southern and Antarctic Lands,TAAF)共7781平方千米无常住居民,只有随季节变化人数的科学考察人员。

首府

马丁德维维埃(Martin-de-Viviès,位于阿姆斯特丹岛),但行政长官驻地为圣皮埃尔(位于法属留尼汪)。1955年8月6日根据法令,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拥有行政管理和财政自治权,也是“外岛”领地(Iles Eparses)的一部分。“外岛”领地还包括位于非洲莫桑比克海峡的Bassas da India岛(不到1平方千米),Europa岛(30平方千米),Juan de Nova岛(5平方千米), Glorieuses群岛(7平方千米)和位于留尼汪岛西北方的Tromelin岛(1平方千米)。[1]

历史

1771年,伊夫·凯尔盖朗-特雷马克去南大洋搜索人们想像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后者于是率“命运”号和“飓风”号两艘船结伴而行。1772年2月13日,凯尔盖朗的船队抵达一块地图上从未记载过的陆地。19世纪末,凯尔盖朗岛成为连接欧洲与澳大利亚航路的必经之地。法国官方在1893年宣布了对凯尔盖朗岛拥有主权。1950年,法国决定在岛上建立气象观测站。1955年,法兰西南极地行政区正式成立,这块领土以自治方式管理,地方长官直接听命于政府部长会议。1960年4月1日外岛”领地由法国海外部(驻地留尼汪)管理。1960年9月19日“外岛”领地由留尼汪行政长官管理,法国对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任命高级行政官(administrateur supérieur)。2005年1月3日根据法令,法国任命行政长官(préfet),以取代高级行政官对其专门进行管理。行政长官驻在留尼汪海外省的圣皮埃尔。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包括凯尔盖朗等岛,不包括阿黛丽大陆43.2万平方公里。该领地的行政长官驻地——在法国海外省留尼汪岛。

领地

1.凯尔盖朗群岛又名忧伤岛,中心点为法兰西港(Port-aux-Fran?ais ),面积7215平方千米。岛上有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的最高峰1850米的罗斯峰。

2.阿姆斯特丹岛面积54平方千米,和其南侧的圣保罗岛一样,都是死火山岛,中心城市为Martin-de-Viviès。

3.克罗泽群岛位于凯尔盖朗群岛西方,主要包括5个部分。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分别是:阿波特尔群岛(Apótres)、科雄岛(Aux Cochons)、潘关群岛(Pingouins)、波塞西翁岛(La Possession)和东岛(I'Est),面积为505平方千米。

4.阿德雷地,1924年,法国对位于东经136-142度,南纬67度以南的一块狭长地域提出领土要求,1938年又重申此要求,并将这块地域延伸到极点和南纬60度。这就是被称为阿德雷地的区域,面积为432000平方千米,系以法国探险家Jules Dumont d'Urville之妻的名字命名。1959年12月1日,包括法国在内的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冻结了所有国家对南极洲的领土要求,此后各国对南极的活动重点就转移到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中来。

国旗徽章

国旗:靠旗杆的法国国旗象征法国所属,三颗星象征海军肩章,TAAF构成锚形象征法文名称缩略字头。

国徽:顶部的锚和五角星象征海军,饰带上是领地名称,盾面洋白菜,企鹅,冰山象征当地地貌。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