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原著习题答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练习与解答

一、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2、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的问题的?

5、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如何论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唯心主义错误的?

6、《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思考题解答:

1、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实践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体系核心,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才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才能把握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才能理解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功能。

2、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是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历史使命。由于以往的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他们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只能停留在思想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可能指出将理论转变为革命实践的要求。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性的唯物主义,它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现实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和彻底解放全人类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实践性,从而实现了哲学革命中的伟大变革。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离开社会实践,就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实践的过程。生产实践是首要的基本的实践形式,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劳动实践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实践为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

第三、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生产力为内容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和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的问题的?

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观点。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对人本质的错误理解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这就是说,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生产方

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还发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研究人的本质,要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体上去考察。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其它社会关系,而其它社会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处于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阶级性。同时,社会关系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生产关系,就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研究探索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

5、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如何论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唯心主义错误的?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而唯心主义虽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还用实践的观点阐明新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就是改造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系统地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大纲,开辟了道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需学习掌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原理。

第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根本上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贯穿整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一条主线。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的,从而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

第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它要求我们在一切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拓理论的新境界和建设事业的新阶段。

《共产党宣言》练习与解答

一、思考题:

1、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怎样理解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及其局限性?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伟大和历史使命?

4、《共产党宣言》是怎样论述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的?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批判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谬论的?

6、《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的?

7、封建的社会主义的反动实质是什么?

8、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错误表现在哪些方面?

9、《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无产阶级形成发展及其从自发阶级转变为自觉阶级的?

1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论述共产党的性质、近期目的和最高目标的?

11、《共产党宣言》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思考题解答:

1、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一、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所作的科学分析。阶级斗争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考察和分析一切阶级社会。

第二、《共产党宣言》分析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说明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和阶级社会发展动力。

第三、《共产党宣言》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特点。

资本主义社会的突出特点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一方面,它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制度,使阶级对立暴露得更明显;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2、怎样理解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一、资产阶级的主要历史功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促进了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建立了近代化的大城市和资产阶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不仅要求经济上的集中,而且要求政治上的集中,经济政治集中的表现就是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二、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它发展了生产力,但残酷的剥削压迫,造成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它打破了封建宗法关系,但代替这种关系的是残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关系,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它沟通了各国经济文化,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残酷镇压和掠夺,加深了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它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却进一步促使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它。

总之,它不过是用资产阶级统治代替了封建阶级的统治,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私有制。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伟大和历史使命?

第一、《共产党宣言》分析了无产阶级的特性,以此为依据,说明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①无产阶级的特点: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是一无所有的阶级,他们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只有消灭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是最下层、最受压迫的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按其本性来说是国际的,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国际上互为同盟军。

②指出其他阶级,如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其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他们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劳动者,能参加革命,成为阶级的同盟军;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私有者,具有动摇性。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怎样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只有用革命的暴力,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三、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再也不能统治下去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共产党宣言》是怎样论述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的?

第一、《共产党宣言》在论述共产党与无产阶级的关系的同时,把共产党同其他工人政党作了比较,从而揭示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出现了许多工人政党和组织。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

第二、共产党有别于其他工人政党和工人组织。表现在: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共产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共产党在实际行动中,是无产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先进部分;共产党在理论上,是以共产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导思想,能够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总之,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无产阶级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一部分。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批判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谬论的?

第一、批判资产阶级所谓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人挣得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的谬论。《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并不消灭自己劳动挣得、不剥削他人的财产;共产党人主张对资产阶级的财产进行剥夺;共产党人决不会消灭工人的生活资料。

第二、批判了资产阶级所谓消灭私有制,就消灭了“独立性”和“个性”的谬论。指出独立性、个性是有阶级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具有独立性、个性和自由。而工人在资本家的奴役下,却完全丧失了自由、独立和个性。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人成了社会的主人,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指出资产阶级的所谓自由,就是贸易自由买卖、自由掩盖下的对剩余劳动的自由占有。共产党人要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必然消灭资本主义的这种自由;

第三、批判了资产阶级所谓“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的谬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很自然地得出了这个结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共产党人主张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并逐步在条件具备时实行“按需分配”。当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时,是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劳动热情。

6、《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的?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第二、无产阶级必须利用自己的政权,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包含三层意思: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后,逐步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镇压已被推翻的剥削者的反抗;运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党和国家必须及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将自行消亡,代替它的将是简单的社会自治的管理机关。国家消亡以后,代替它的组织形式将是共产主义社会“联合体”。

7、封建的社会主义的反动实质是什么?

封建社会主义的反动实质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上:第一,认为封建剥削比资本主义剥削好。第二,认为在封建社会里并没有出现地现代无产阶级,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却造成了一个现代的无产阶级。

在实践上,封建的社会主义者总是参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镇压,充当资产阶级的帮凶,在经济上以资产阶级为师。

8、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错误表现在哪些方面?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第一、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不懂得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力量。

第二、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不承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反对阶级斗争,特别是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9、《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无产阶级形成发展及其从自发阶级转变为自觉阶级的?

无产阶级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阶级,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无产阶级从自发阶级转变为自觉阶级:首先,资产阶级在最初的斗争中,不得不求助于无产阶级,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从而把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其次,工业的发展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了无产阶级队伍里,不仅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同时扩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日益增长的力量;再次,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瓦解过程达到了非常强烈与尖锐的程度,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了无产阶级方面来了,并在运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论述共产党的性质、近期目的和最高目标的?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先锋队。在实践上,党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在理论上,提出了科学的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在目标上,分为近期目的和最终目标,其中近期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

11、《共产党宣言》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共产党宣言》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奠定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纲领、路线和策略的基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了共同的战斗纲领。一百五十多年来,它吸引着亿万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鼓舞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成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传播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光辉著作,而且还将对未来人类的历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二、《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最高成就,是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新纪元的开始。《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革命原则,永远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路明灯。列宁指出: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第三、《共产党宣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百多年来,《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已被实践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共产党宣言》所指明的无产阶级奋斗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共产党宣言》指引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学习《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内容,对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练习与解答

一、思考题:

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

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及其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

3、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是如何论述马克思的两项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

4、恩格斯是怎样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主要表现的?

5、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预测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简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和伟大意义。

7、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有何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二、思考题解答:

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

共同点:第一,揭露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第二,提出了未来社会的设想和试验;第三,唯心史观,从理性出发去理解资本主义和未来世界;第四,有共同的缺陷。

缺陷具有共同性:第一,他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但不是从生产方式的运动去认识,而是从“理性”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合乎理性,按“理性“去设想未来社会;第二,他们批判资本主义,但不懂得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因而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阶级力量;第三,他们幻想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但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

缺陷根源:第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第二,大工业生产未普及;第三,阶级状况不成熟。

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及其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

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1)古代朴素辩证法,由古希腊学者赫拉克利特最先提出,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但细节不是很清楚;(2)近代唯心辩证法,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黑格尔,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由于唯心思想的影响,使得这个阶段的辩证法“不彻底”;(3)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而创立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主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而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

3、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是如何论述马克思的两项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中首先从分析工人运动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出发,指出社会发展的根源是经济原因,而不是某种观念、理性,社会变革的手段是阶级斗争,从而引出唯物主义历史观,然后通过分析以往社会主义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矛盾之处,引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最后得出结论: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4、恩格斯是怎样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主要表现的?

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对抗性,相互冲突,主要表现为:

(1)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2)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3)当冲突达到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

5、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预测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无产阶级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使生产材料摆脱了资本属性,使其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从而使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成为可能,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由的主人----自由的人。

6、简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和伟大意义。

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劳动成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家的唯一目的,也是资本主义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增值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意义: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指明了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正确途径,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7、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有何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成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着汇总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提出这任务,确实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功绩。他的辩证法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

历史局限性:恩格斯深刻剖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致命弱点和历史局限性,他指出:“黑格尔的体系没有解决它给自己提出的这个任务”。因为黑格尔虽然在当时是最博学的人,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限制,首先,受到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其次受到自己时代的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最后,是受他自己的唯心主义体系所限。他没有完成这一任务。在他那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被“头足倒置”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和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标志着旧哲学的终结。

《反杜林论》练习与解答

一、思考题:

1、恩格斯是如何批判杜林的“原则在先”的观点,并论述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

2、恩格斯是如何批判杜林建立的“终极真理”体系的错误和论述人类认识的辩证法的?

3、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4、如何理解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5、恩格斯是怎样论述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

6、恩格斯是如何论述人类认识中的矛盾的?

7、认识中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8、恩格斯是如何批判永恒真理观的?试述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9、资产阶级平等观产生的条件和阶级实质是什么?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和实质意义是什么?

二、思考题解答:

1、恩格斯是如何批判杜林的“原则在先”的观点,并论述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

第一、杜林“原则在前”的先验论的基本观点。杜林认为:“原则”是构成各种各样知识和意志的简单成分;哲学就是研究“原则”的;哲学的对象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所以哲学就包括: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的普遍原则的学说(即关于人的学说),共三部分;这三部分的“内在的逻辑次序”是“适用于一切存在的原则”走在前面,而“运用这些原则”的“对象的领域”只能“在后面”。

第二、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验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原则和客观世界关系上唯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恩格斯揭露了杜林观点中的自相矛盾。按照杜林的论点和逻辑,他所谓的“原则”即不是来自客观世界,也不能从思维自身中获得。那么它只能先验地在世界形成之前就存在于某个地方。“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杜林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恩格斯提出了关于原则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著名论断:“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第三、恩格斯揭露了杜林先验主义的认识根源,阐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恩格斯指出按照杜林“自然主义地”解释意识和思维是某种现成的东西。其结果总是要陷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既然他“使思维脱离唯一的真实的基础”,其结果又必然把上帝“暗中赋予自然界”,这是想当唯物主义者的杜林陷入唯心主义的一个认识根源。恩格斯阐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归根到底意识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客观内容是对自然界、社会及其规律的反映。

2、恩格斯是如何批判杜林建立的“终极真理”体系的错误和论述人类认识的辩证法的?

第一、揭露了杜林建立终极真理体系的动机是妄图中断未来的历史,结束人类的认识;这“是荒唐的想法”,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杜林这种动机,“使他把全部现实的基础从现实世界搬到思想世界”从头脑中构出世界模式,从他的终极真理构出存在的基本原则,再由此推论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可见杜林又通过形而上学导致了唯心主义。这是杜林陷入唯心主义的又一个原因。

第二、恩格斯阐述了人类认识的辩证法。指出了人类认识的任务与人类认识的本性是处于矛盾之中;这种矛盾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这种矛盾只能在认识的无限前进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解决,而不能一次完成,只能无限接近而不能穷尽;认识总是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排除限制。

3、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一、唯物史观的发现。19世纪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上升到了首要地位。它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等观点完全是撒谎。这就提出了重新考虑这些事实的理论表现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些就是唯物史观的创立的历史条件。恩格斯概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认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社会之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自己时代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这一点,成为了西方一些学者把恩格斯说成“经济决定论”的理论依据。这是片面的。唯物史观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把唯心主义从历史观这个避难所中驱逐出来了。

第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于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中,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4、如何理解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恩格斯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论,阐明了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第一、道德具有历史性。道德不是超历史的。从道德的基本概念来看,其内容是发展变化的。善恶观念是道德的基本概念。对于这个概念,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理解,一个时代认为是善的东西,在另一个时代却认为是恶的。

从道德的类型来看,道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如当代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道德:既有宗教时代流传下来的基督教的封建主义道德,又有资产阶级道德,还有同资产阶级并列的无产阶级道德。

第二、道德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首先,恩格斯揭示道德观念的起源和实质。从三个阶级各有自己的特殊的道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道德是经济关系的产物。他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其次,恩格斯认为,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存在永恒的道德观念,即使有的道德戒律是共同的,如“切勿偷盗”,也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德观念。因为,对于这一戒律,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理解,内容也不尽相同;而且在将来消灭了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以后,“切勿偷盗”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了。恩格斯认为,只有完全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只有消灭阶级存在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人类的共同道德才会形成。

最后,批判杜林离开道德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来分析道德起源的错误观念。在杜林那里,“恶就是猫”,善恶产生于人的永恒不变的自然属性。这是错误的。善恶不是自然的,“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5、恩格斯是怎样论述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目的服务。”这就是说:

第一、承认客观必然性是自由的前提。这一观点划清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界限,批判了杜林的意志绝对自由的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自由以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为基础。这里理解的自由是认识论意义的自由。恩格斯贯彻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划清了在必然性的认识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第三、自由是根据对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这是旧哲学的命题,黑格尔也承认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在于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以对必然性认识为基础去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世界。

6、恩格斯是如何论述人类认识中的矛盾的?

恩格斯认为,每一个人的思维所达到的认识的至上意义,这是根本谈不上的,而且根据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经验看来,这些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东西,无例外的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东西多得多。从这个意义而言,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因为人的思维是在完全有限的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然而,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有限与无限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7、认识中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照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因为它只限于了解只存在于一定时代和一定民族中的,而且按其本性来说是暂时的一定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的联系和结果。

8、恩格斯是如何批判永恒真理观的?试述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恩格斯认为,正如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和无限的一样,真理也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如果人

类在某个时候达到了只运用永恒真理,只运用具有至上意义和无条件真理权的思维成果的地步,那么人类或许就到达了这样的一点,在那里,知识世界的无限性就现实和可能而言就都穷尽了。

(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照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真理谬论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是主观违背客观。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共处于人的认识中,它们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另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会变成谬误,谬误也会变成真理。

9、资产阶级平等观产生的条件和阶级实质是什么?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和实质意义是什么?

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

(1)当社会日益成为资产阶级社会的时候,国家制度仍然是封建的。大规模的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尤其是世界贸易,要求有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商品所有者。当社会的经济进步一旦把摆脱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特权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这种要求就必定迅速的扩大其范围。而自由和平等也很自然地被宣布为人权。

(2)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也由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伴随着。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

无产阶级所提出的平等要求有双重意义。或者它是对明显的社会不平等,对富人和穷人之间、主人和奴隶之间、骄奢淫逸者和饥饿者之间的对立自发反应,它作为这种自发反应,只是革命本能的表现,它在这里,而且仅仅在这里找到自己被提出的理由。或者它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它是从这种平等要求中吸取了或多或少正当的、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成了用资本家本身的主张发动工人起来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它是和资产阶级平等本身共存亡的。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练习与解答

一、思考题:

1、如何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

2、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怎样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的?

3、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和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

4、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怎样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5、谈谈恩格斯对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批判?

6、恩格斯是怎样批判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的?

7、简述费尔巴哈道德观的危害。

8、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源是什么?

9、恩格斯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原理?

10、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1、《费尔巴哈论》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思考题解答:

1、如何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

第一、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在于辩证的发展观。它打破了形而上学的传统观念,结束了认为人的思维和行动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第二、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上升运动,人们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终极真理”。

第三、揭示了历史的辩证法。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上升的运动。

2、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怎样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的?

第一、关于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过程是新东西的产生和旧东西的灭亡,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的过程。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也如此。

第二、关于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其根源是客观世界。

第三、关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稳定是相对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辩证的统一。

3、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和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

第一、黑格尔哲学是以所谓“绝对观念”为基础的,整个体系是描述“绝对观念”自我发展和认识过程。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外独立存在的宇宙精神,实际上是上帝或神的代名词。在黑格尔看来,“绝对观念”不是僵死的,而是能动的,处于辩证的发展的过程。“绝对观念”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最后完成了对它的全部内容的终结认识。

由此可见,在黑格尔辩证法与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而他的辩证方法是为其体系论证的,服从他的体系的需要。因此,恩格斯指出,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

第二、分析黑格尔革命的思维方法,得出温和的政治结论的阶级根源。

黑格尔是德国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哲学不能不反映资产阶级的特点。德国资产阶级既反对专制制度,又不敢割断同封建君主的关系,既想革命又害怕人民。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使黑格尔哲学以抽象的思维形式表达了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又不敢把革命行动付诸实践,因而革命的思想方法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

第三、黑格尔哲学的巨大成就。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是唯心主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是黑格尔哲学的成就是巨大的。恩格斯概括为以下两点:

其一、黑格尔哲学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阐述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黑格尔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生著述十分丰富。

其二、黑格尔哲学不自觉地给哲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哲学家们不要一味追求那种无所不包的绝对真理的哲学体系。过去一切哲学家们所建立起来的哲学体系都不是最终的。所谓最终体系,只是哲学家们的主观愿望,客观实际是办不到的。

4、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怎样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第一、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历史根源。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总结人类认识的发展史,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明确地概括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恩格斯对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哲学基本问题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在远古时代,人们由于对自己的身体构造和生理现象(如做梦)以及某些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形成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和神的观念。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奴隶社会哲学产生以后,哲学的基本问题就一直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随着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传统宗教斗争的开展,这个问题就以尖锐的形式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

第二、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精神是本原,自然界是派生的,即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相反,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精神是派生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则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哲学上一切问题的争论,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方面,即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立的两种答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认为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是立足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可知论者。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他认为现实世界归根到底不过是精神派生出来的。

5、谈谈恩格斯对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批判?

第一、指明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实质,分析了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偏见。 费尔巴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他认为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世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则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是纯粹的唯物主义。

但是费尔巴哈由于不赞成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唯物主义”这一名称有偏见,不愿意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唯物主义。他的错误就在于把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同这种世界观所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 第二、指出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18世纪唯物主义有以下三个缺陷:

①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②形而上学性。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在它看来,物质运动只是简单的循环重复。

③历史领域中的非历史观点,即唯心史观。它把历史看作是毫无联系的偶然事件的堆积,是供哲学家在说明各自历史观点时任意解释和引用的例证和插图的汇集,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第三、指出费尔巴哈没能克服18世纪唯物主义局限性的原因。

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费尔巴哈是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他在历史领域中不可能摆脱传统的唯心主义的束缚,建立起唯物主义历史观。其次,由于他脱离社会实践,长期过着隐居生活,不了解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因而不能从革命实践中革新自己的思想。因此不可能得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结论。

6、恩格斯是怎样批判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的?

第一、揭露了费尔巴哈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的错误及其唯心主义实质。

费尔巴哈尖锐地批判了基督教,但是,他并不是要废除宗教,而是要使它完善化。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心灵关系就是宗教。但是,人的感情和宗教并不是一回事。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就在于:他不按照本来面貌去看待人们之间的感情关系,而是把它神秘化,把这种关系提高到宗教的地位,企图在唯

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无神的宗教,这无疑是荒谬的。

第二、批判了费尔巴哈夸大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恩格斯指出: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而这些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之所以能伴随历史的一些重大转折,完全是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因此,不能把人类的历史归结为宗教的变迁史,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变化。

第三、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在以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为基础的社会里,人的感情总是有阶级性的,根本就无所谓纯粹的人类感情,我们更没有理由把这种感情尊崇为宗教。同样,如果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成为教会史的单纯附属品,那就使人们“对历史上的重大的阶级斗争的理解”成为不可能了。

7、简述费尔巴哈道德观的危害。

费尔巴哈道德观的基础是认为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欲望,而他的道德原则是合理的自我节制和对人以“爱”。根据费尔巴哈道德论,资产阶级股票证券交易所是实现费尔巴哈道德原则的最好地方,善于投机谋利的资本家是最有道德的人。因为在交易所里,每一个资本家都带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欲望,同时也没有妨碍别人追求幸福的欲望,而且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做成交易。如果这个资本家赚了钱,就是最有道德的。因此,恩格斯得出结论,不管费尔巴哈的主观愿望如何,“费尔巴哈的道德是完全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这就是它的阶级实质。

在费尔巴哈那里,爱是万能的,它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可以克服实际生活里的一切困难,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宣扬超阶级的“人类之爱”只能起到调和阶级矛盾,取消社会革命的作用。

8、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源是什么?

第一、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

从认识根源上看,费尔巴哈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费尔巴哈反对研究抽象的世界,把自然界和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但是由于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否认人的社会实践对改造人和自然界的决定作用,把人看作是纯粹抽象的人、生物学上的人,因而不能真正地了解人的本质。他在批判宗教时,虽然也能正确地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但是在说明人的本质时,又回到了宗教唯心主义立场,用对抽象的人的崇拜代替了对上帝的崇拜。

从阶级根源上看,费尔巴哈是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脱离革命实践,一直在乡下过着孤寂的生活,因此他无法理解1848年革命的意义,不能随着实践发展而前进。

第二、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费尔巴哈没有完成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他所没有走的一步是:对抽象的人的崇拜要被对现实的、阶级的研究来代替;历史唯心论要被历史唯物论代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 上,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9、恩格斯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原理?

第一、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恩格斯指出,要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归根到底就是要从事实的联系中,发现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一般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和自然界不同,是在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中发展的,但它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客观规律的,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要发现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能停留在研究人的动机上,而必须研究隐藏在人们动机背后的动力,即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任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都不可能完成的。

恩格斯指出,要研究使广大群众、整个民族和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要研究那些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的动机。通过研究这些动机去发现隐藏着的动力,即社会的经济条件,这样才能发现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这里的论述,包含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第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在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因时,首先论证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以前,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发现历史的动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大工业出现以后,由于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简单化了,使人们探究历史发展的真实动因有了可能。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阶级斗争更加尖锐化了。大土地所有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恩格斯以英、法两国的历史为例,有力地证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欧洲封建社会末期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深刻地说明了阶级斗争、社会发展和变革,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彻底解决,只能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第三、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①经济基础决定国家、法律等政治制度。

恩格斯分析了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而进行的,因此,“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传统的唯心史观颠倒了这一关系,把国家看作是决定性的东西,这种观点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国家的意志,总的来说是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应该从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中得到说明。国家和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私法也是如此。近代欧洲国家的私法,如英国、法国、普鲁士,都曾在不同的情况下,分别保留和利用了一些过去社会的旧法律形式,但它们绝不是脱离经济关系的、超历史和超阶级的东西,都是该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表现。法律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学家,差不多都没有认识对国家政权同经济基础的联系,都没有说明政治斗争的经济原因。

②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采取了哲学和宗教的形式,它们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继承性,它要利用前人所创造的思想成果和思想材料,“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唯心主义思想家由此否认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联系,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对这些思想材料如何加工,并向什么方面发展,是由利用它的那个阶级的经济地位支配的。从哲学上说,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当时出现的资产阶级哲学,以及19世纪的高度抽象的黑格尔哲学,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绎济发展的产物。宗教的产生、发展和变革都和经济基础有密切联系。因此,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10、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仅把旧哲学从自然领域中驱逐出去了,而且还把它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了。哲学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留下来的,不过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形式逻辑和概念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代替各种具体科学的“科学的科学”,而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11、《费尔巴哈论》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是恩格斯写的一篇经典性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总结性的光辉篇章,具有重大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本文是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的论述,明确提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它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从而使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二、本文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使我们进一步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分析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第三、学习本文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