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精品课程网站-

网站首页

教研动态

课程简介

教学队伍

教学成果

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

教学视频

互动教学

申报材料

教研动态

通知公告 课程资讯 新闻动态

课程描述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队伍 教学体系 教学成果 课程建设 申报材料

网络课程

教学视频 网络课件 授课教案 实践指导 电子教材 考试试卷

互动教学

专题讨论

作业递交

在线测试

课程建设

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总结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浙教办学〔2008〕38号)等文件精神,高校须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目前我校已建立起课程内容翔实、教学方法科学、教学研究机构完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为依托,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使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统一起来,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一、建设现状

1.领导高度重视。我校校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2009年连续召开三次全校性的招生就业、教学工作会议和第五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暨2009年招生就业工作会议,分管就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建设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2.全面列入教学计划。我校自2003级学生起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公共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共 2个学分36个学时。2009年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开设为必修课程,该课程共设2学分,38个学时,贯穿大学四年,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3.建立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2003年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分为就业制度回顾与就业形势、职业与大学生素质要求、职业生涯设计、择业程序和途径、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大学生就业理想与择业策略、大学生创业、毕业生的权利和义务、就业政策解读与常见问题释疑、职业测评与辅导、招聘会现场实践等,主要由9位教师以讲座形式讲授。2009年开设为必修课后,一年级以生涯规划、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为主线,安排12学时,主要内容是讲授生涯规划理念导引、生涯规划手册填写指导、各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分析和就业去向、各专业的行业背景与职业环境、具体生涯规划与职业测评等;二年级以社会实践和现场观摩为主,安排10学时,要求学生运用双休日和假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市场需求跟踪调研、市场与企业对所学专业的具体要求、本专业就业信息采集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就业指导中心、走访调研企业工作基层、参加模拟招聘会、参加企业学校招聘会感受就业氛围;大三以课堂授课为主,安排12学时,讲授如何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四年级以讲座为主,在安排4学时,由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和专门从事研究就业心理的教授作就业指导系列讲座。上述教学形式涵盖了专业与职业前景、生涯辅导、职业规划、求职应聘技巧、职业适应与发展和创业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覆盖整个大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四年一贯制”教学体系。

4.设立教学研究机构。2009年8月28、29日举行了首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集体备课会,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实施目的和要求,指出采用课堂教学与讲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熟悉就业程序和方法,认清就业形势,准确定位择业。2009年9月成立课程教研室,分为文科小组、理科小组和行知小组,建设课程教学网站,通过教研室等教研机构制定具体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听课制度,把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定期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编写了校本教材《规划未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针对性强。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以思政人员为主体,同时吸纳学校心理学、人力资源等方面专家加入,面向全校招聘就业指导专业教师,实行专兼职结合。现有主讲教师32名,其中,国家级高级职业指导师4名、中级职业指导师22名。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就业指导培训,鼓励就业工作人员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学校经常举办就业指导工作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主讲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准备在明年三月份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来校举办国家级职业指导师培训班,提高全校辅导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二、存在的不足

1.学分制下的选课安排存在问题。目前采用“四年一贯”制形式,要求主讲教师把所教授的班级带到毕业,教师稳定、班级稳定保证教学计划的稳定。但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学生在大二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选修课程,给排课、选课和授课带来很大难度。

2.课程教育与专业教育需紧密结合。本课程是一门自助助人的实践课程,在给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引导和就业指导时要突出实践性。教师在对各专业实施教学时,应充分结合本院特色和专业特点,满足学生“案例多一点、互动多一点”的要求。

3.教材需趋向多元。目前采用的校本教材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案例偏少,教材单一,需采用更多的对学生的自我分析评价、良好的待人处世和学习工作等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和职业素质深化与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的教材。

4.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教师队伍主要以思政干部为主,缺乏专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5.缺乏专项教学资金。目前学校没有专项的教学资金用于课程建设,大大制约了课程的长远发展,建议加大对课程的资金投入,设立教师培训、开设网站、学生实践、案例编写等方面的启动资金。

三、思路和规划

1.创建精品课程。根据新形势需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考核、优化教师队伍,通过建设专业课程网站、修订校本教材、开展教学研究等途径,努力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成效明显、助人自助的实践性的公共课,并在1-5年内创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2.加大教学投入。学校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根据实际需要,加大投入,重点保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投入,将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列入就业经费预算。

3.规范教学过程。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联系学生思想,联系求职择业活动等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要和行为训练、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专业实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并配以职业指导、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录像观摩等形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4.加强考核(考试)与评估。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考试办法。根据课程的特点,应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开放式考核为主。二是建立对课程整体的质量监控评估体系。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客观的信息反馈机制。

5.优化师资结构。要加大邀请相关专业专职教师或外请有关专家力度,通过专、兼、聘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各学院建立本学院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开展集体调研、讨论、备课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实施主讲教师企业挂职和社会实践制度提高其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

浙江师范大学

二OO九年十二月四日

版权所有: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

地址:浙江师范大学行政楼

网站访问量:707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